《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1頁
《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2頁
《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3頁
《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4頁
《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標準起草組2 要內容 4 濟論證可行性分析和 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 10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10七、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或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建議 10八、貫徹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 10九、廢止現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11十、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 113生態資產核算技術指南編制說明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與恢復。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到2020年構建起由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構成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明晰區域生態資產狀況及其變化原因是開展政府生態環境績效評估考核和區域生態保護成效評估的重要基礎。但如何核算生態資產狀況,仍缺乏統一的指標和方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承擔了科技部“十三五”NQI項目《城市可持續發展關鍵基礎通用技術標準研究》中的課題《城市生態可持續性監測和評價關鍵技術標準研究》研究以及重點專項“生態資產、生態補償及生態文明科技貢獻核算理論、技術體系與應用示范”中的課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與生態效益核算理論、技術方法與應用”研究,提出了該標準的研制。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7)已申報立項并獲得批準。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4程(1)前期研究起草組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收集分析了國內外對生態資產的定義、生態資產核算方法和研究現狀等。包括聯合國等編寫的《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簡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寫的《林業環境與經濟核算指南》(簡稱FAO-2004指南),以及國內外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進行評估和核算的相關研究等。(2)正式啟動起草組在完成前期的國內外相關標準、文獻調研和技術準備工作后,開始了標準的起草工作。2017年3月完成了標準草稿。(3)召開專家研討會2017年7月-2022年10月,召開了4次專家研討會。研討會進一步明確了標準的大綱和內容,專家對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定量指標的選擇和評價方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4)形成征求意見稿見,起草組又經多次討論,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完善,完成標準的征求意見稿。本標準的制定工作遵循“統一性、協調性、適用性、一致性、規范性”的原則,本著科學性、實用性、系統性和開放性的原則,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編寫。5ABC),其中正文分七章闡述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核算流程、核算內容、調查與評估技術方法、核算表編制。資料性附錄為生態資產實物量核算表、生態資產實物量變化表和生態資產實物量損益表。3、主要內容的解釋和說明范圍按照前期研究及專家研討意見,本標準主要規定了陸地生態資產核算的技術流程、指標體系與核算方法等內容。本規范主要適用于全國及省、市、縣級等行政區域生態資產的評估核算,其他自然地理區域,可參考本規程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標準中引用了4項相關標準。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T28407-2012農用地質量分等規程GB/TXXXXX-2023生態系統評估生態系統格局與質量評估方法GB/TXXXXX-2023生態系統評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本標準給出了8條術語和定義,包括生態資產、生態資產實物量、生態資產數量、生態資產質量、生態資產損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資產價值、生態資產指數。6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和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給人們帶來效益的生態系統。生態資產實物量biophysicalquantityofecosystemasset用自然計量單位或物理計算單位表示的生態資產物質量,由生態資產數量和生態資產質量維度表征。生態資產數量ecosystemassetquantity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生態系統的面積。生態資產質量ecosystemassetquality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生態系統的優劣程度。esofecosystemasset不同因素導致的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等級的生態資產數量減少或增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ecosystemservicevalues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的經濟價值。cosystemassetvalues生態資產產生的直接經濟價值和未來預期時間段內產生的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凈現值的總和。7生態資產指數ecosystemassetindex綜合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生態資產數量特征和生態資產質量特征的指數。該指數無量綱,可分為生態資產類型指數和生態資產綜合指數,分別表征不同類型生態資產或區域生態資產的總體狀況及變化趨勢。4文件的類別本文件屬于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5核算內容和流程本章主要介紹生態資產核算的內容,包括:生態資產實物量、生態資產價值量和生態資產指數。并介紹了生態資產核算流程,包括:確定核算區域的空間范圍,明確核算的邊界;其次,基于遙感解譯和地面調查,獲取核算范圍內生態資產的類型、分布及各類生態資產的面積;然后,分三個方面開展區域生態資產核算;最后,基于生態資產核算內容,可以編制生態資產核算報告。6核算指標體系本章對生態資產核算指標體系進行說明,包括生態資產實物量、價值量、綜合指數三個方面的7個核算指標:生態資產數量、生態資產質量、生態資產損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資產價值、生態資產類型指數、生態資產綜合指數。7核算方法針對核算指標體系中的7個指標,逐一介紹了每個指標的核算方法與參數,具體包括:生態資產數量:各類生態系統的面積,可通過遙感數據、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以及野外調查獲得,填入附錄B。生態資產質量:參考《GB/TXXXXX-2023生態系統評估生態系統格局與質量評估方法》中的章節6.4生態系統質量評價方法進行評價。獲得一定區域內森8林、灌叢、草地、濕地、農田等不同類型生態資產的優、良、中、差、劣等等級狀況。核算結果填入附錄B。生態資產損益:核算時間段內,一定區域不同類型(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農田等)、不同質量等級(優、良、中、差、劣)生態資產在期初和期末存量的變化狀況。具體方法見附錄C。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參考《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規范》,依據提供的公式計算生態資產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資產價值:依據提供的系列公式,核算生態資產的價值。生態資產類型指數:每種生態資產類型的指數包括生態資產數量指數、生態資產質量指數以及生態資產類型指數三種。生態資產數量指數(EAAI,無量綱)是單一類型(如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農田等)生態資產數量與區域生態資產總數量的比值;生態資產質量指數EAQI(無量綱)核算方法是:將某類型生態資產按不同質量等級(優、良、中、差和劣)設置相應的質量權重因子(j,積的總和與該類生態資產總數量和最高質量權重因子(j=5)乘積的比值則是生態資產質量指數;生態資產數量指數與生態資產質量指數的乘積并乘以系數"100%"(對指數的大小范圍進行調節)即為生態資產類型指數EAI。生態資產綜合指數:生態資產綜合指數是所有生態資產類型指數之和。按提供的公式進行計算。8核算表編制基于核算結果,編制《區域生態資產核算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生態資產實物量及損益、生態資產價值量及變化、生態資產指數及變化。從上述三個方面評估區域內生態資產狀況及變化。本章對核算表的編制進行了說明。核算表的具9本指南已經指導全國,青海省、貴州省、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云南省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興安盟等市(州、盟),阿爾山等縣(市、區)不同尺度、不同生態地理區的生態資產核算試點工作,對標準的技術路線、技術要點、核算方法進行了實踐驗證。2、標準經濟性論證本標準是一項基礎規范標準,主要用于指導將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自然資產干部離任審計、國土空間規劃相關政策的制定。3、預期的經濟效果標準的經濟效果將間接體現。生態資產核算結果可以反映地區生態資產面積和質量的綜合狀況,可為政府生態環境績效評估考核、區域生態保護成效評估、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和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技術支撐,為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本標準制定基于國際上相關標值和最新研究進展的梳理。聯合國等編寫的《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簡稱SEEA)闡述了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環境資產存量及其變化,涵蓋3個領域的核算:物質與能源實物流量、環境資產存量以及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和交易。其中,環境資產包括礦產和能源、木材資源、土地、水資源等。歐盟統計局編寫的《歐洲森林環境與經濟核算框架》(簡稱IEEAF-2002)對森林資源核算及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做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森林資源核算的估價方法如凈現值法、立木價值法等。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寫的《林業環境與經濟核算指南》(簡稱FAO-2004指南),核算內容包括林地和林木資產核算,林產品和服務流量核算等。該指南將林業環境與經濟核算作為一種政策分析工具,制定有效的國家相關政策和林業發展規劃,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這些研究成果為開展生態資產核算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依據。與國際相關標準相比,本標準主要關注生態資產,即能夠為人類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的自然資產,包括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田、人工林、人工草地、城鎮綠地等以自然生態過程為基礎的人工生態系統。本標準從面積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