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楚文化寶庫——江陵在湖北的歷史文化名城中,江陵是第一批公布,武漢、襄樊是第二批,隨州、鐘祥是第三批。一、江陵的地理環境二、江陵的歷史沿革三、江陵的城市特點四、荊州名人五、江陵的名勝古跡一、江陵的地理環境江陵又名荊州,現湖北省荊州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處江漢平原腹地、長江中游荊江北岸。全縣版圖呈馬鞍形,東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積1032平方千米。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有“七省通衢”之說。二、江陵的歷史沿革荊州歷史悠久,荊州古城東北4公里處的雞公山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20多處。荊州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商代武丁時期,江陵屬于南方楚國。周夷王時,楚君熊渠長子康建都于江陵。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于郢(江陵城北的紀南城),歷20代,共411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拔郢”,置南郡,郡治荊州。秦末,項羽改南郡為臨江國,歷4年而亡。漢復為南郡,武帝時置荊州。三國時魏蜀吳三分荊州,東吳據有時間最長。晉復置南郡江陵縣。南北朝時,南齊和帝蕭寶融、梁元帝蕭繹、隋末蕭銑均在此建都。二、江陵的歷史沿革唐改南郡為荊州江陵郡,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平國王高季興曾在此建都。宋代屬湖北江陵府,元代為中興路,明清一直為荊州府治。民國初改荊南道,新中國成立后一直為荊州市江陵區所在地。1998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原江陵區在郝穴鎮設立江陵縣。
三、江陵的城市特點1,歷史悠久,是楚國故都、楚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遺存豐富。楚國在此定都411年,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精湛的絲織、冶煉、鍛鑄、漆器工藝,及老莊哲學、騷文學大放異彩。2,荊州是歷代封王置府的重鎮,自古有“江山從古重荊州”之說。荊州也是聞名遐邇的古戰場,發生在此的著名戰事達100余次。吳起水淹紀南城,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西晉杜預攻荊州吳亡等。三、江陵的城市特點3,荊州文人薈萃,楚莊王、孫叔敖、申包胥、伍子胥、屈原、宋玉、岑文本、岑參、張居正都是從江中走出的歷史名人。孔子、墨子、莊子都到過楚的紀南城,吳起在此主持過變法,荀子在蘭陵做過縣令,漢代大經學家馬融任過南郡太守,陶淵明、謝靈運、張九齡、韓愈、王安石、辛棄疾、均在江陵作過官,東晉法顯、唐玄奘在此講過法。4,荊州文物分布密集,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四、荊州名人楚莊王劉備借荊州楚莊王楚莊王熊旅不滿20就登上王位,即位3年,不理朝政,荒淫無度,并宣布“有敢諫者死無赦”。朝臣伍參入見莊王說:“有一種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您知道這是什么鳥?”暗喻莊王三年不理政事,無所作為。莊王回答說,此鳥雖三年不飛,一飛將沖天,三年不鳴,一鳴將驚人。果然,莊王乃罷淫樂,親理朝政,罷免和誅殺了一批奸佞小人,起用忠臣良將,對內平息叛亂,勵精圖治,對外大舉用兵,以壯國威。在此后的20年間,莊王東征西討,飲馬黃河,問鼎中原。莊王之世,兼并諸侯26國,括地3000余里,威立于諸侯之間,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劉備借荊州208年孫吳聯合擊敗曹操后,乘勝追擊,經余年激戰,奪取荊州。由于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劉備居公安,不利發展,于是兩次向孫權提出借荊州。孫權采納周瑜建議,不僅不借反而利用吳蜀聯姻軟禁劉備。使50多歲的劉備作了東吳的嬌客。210年周瑜病故,魯肅繼任。魯肅從吳蜀聯盟以抗曹的戰略方針考慮,勸孫權暫時借荊州給劉備。劉備借得荊州后,即以之為立足點,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至今仍有“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的俗談。五、江陵的名勝古跡江陵的楚文化古跡:紀南城、秦白起所拔——荊州郢城、、八嶺山古墓群、楚莊王寵妃樊姬冢、孫叔敖墓、屈原的故居——江瀆宮江陵的三國遺跡:劉備與公安門、得勝街與洗馬池、點將臺與拍馬山、馬跑泉與落帽臺、關公刮骨療毒地、卸甲山與擲甲山,關廟與春秋閣、張飛一旦土(畫扇峰)江陵的宗教文化古跡:太暉觀、玄妙觀、開元觀、鐵女寺、章華寺、關帝廟、文廟、文星樓江陵的歷史文化風景區:大禹治水息壤遺跡(西南城腳長40米寬10米的土丘,有4根立柱)、荊州古城、萬壽寶塔、張居正故居、八嶺山明遼簡王墓(朱元璋第15子遼王朱植謚簡之墓,南方發現的唯一一座明藩王墓葬)、江陵的休閑娛樂風景區:江陵碑苑、三國公園江陵的現代革命舊址:周老嘴革命舊址、瞿家灣革命舊址
紀南城位于荊州城小北門外五公里處,因在紀山之南,故名。
自楚文王元年起(前689年)“始都郢”至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歷時四百多年,是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當時南方第一大都會。
現在,紀南城南北土城垣上各立有一塊大石碑,上刻“楚紀南故城”五字,為郭沫若手書。
城遺址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3.5公里,約16平方公里,城墻周長15.5公里,至今有的地段高6.7米,都為夯土筑成。通過考古發掘,全城共有城門八座,南北各有水門一座,每各城門有三個并行的門道,城東南部有大型宮殿遺址,附近分布著紡織、冶煉等作坊遺址及商業區遺址,可見當時曾繁盛一時。
紀南城是東周時期楚國的都城。紀南城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古墓200多座,已發掘30多座,幾座中型楚墓就出土了數千計的文物,其中不少為珍品,如彩漆木雕鴛鴦豆、彩漆木雕虎座飛鳥、銅弩機、彩繪石編磬。其中越王勾踐劍、鳳凰山西漢古尸、戰國絲織繡花物三項重大發現,在國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現藏荊州博物館)。
紀南城被考古界譽為“我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現在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八嶺山,又稱龍山。這里風景優美,林木蔥郁,“縱嶺八道,蜿蜒若游龍”,因此被古人視為風水寶地。山中古墓密集,現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無封土堆古墓不計其數,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載楚國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國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個藩王均厚葬于山中。1988年,八嶺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國家林業部批準八嶺山為國家森林公園。八嶺山古墓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現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頭,宛若山峰,構成了八嶺山的壯觀奇景。史載楚莊王墓在山中,前后陪葬有數十冢,皆列成行。明藩遼簡王及肅、靖、惠、恭、莊等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頭冢、換帽臺、落帽臺、馬跑泉等勝跡。
八嶺山現為國家森林公園,山上喬木參天,茶海松濤,煙云籠罩,兼有雄奇幽深之勝,故有"不到八嶺山,不算到荊州"之說。樊姬墓,楚莊王寵妃,在她的勸誡下莊王戒淫樂(一鳴驚人),勵精圖治,啟用賢良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成立霸業。堪稱賢內助的典范。其墓位于荊州小北門外4公里處,俗稱九里冢。雖歷經2000多年,但墓冢仍高達10米多,周圍松柏郁郁蔥蔥。孫叔敖,楚國的令尹。輔佐楚莊王奠定霸業。為政期間鼓勵民眾開礦,發展楚國的青銅冶鑄業;重視水利興修,在河南固始興修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為楚國的發展繁榮做出貢獻。但他為政清廉,一生儉樸,死時連棺槨也無,子孫靠打柴度日。司馬遷敬仰其高尚品格,稱其為循吏第一。其墓位于荊州中山公園,墓碑為乾隆年間所立。
江瀆宮
屈原,楚國貴族,因其政治主張遭到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上的反對而被貶為“三閭大夫”,后兩次被流放漢北與江南。因憂傷國事,發憤作《離騷》,開創楚辭的先河。當流放江南得知秦將白起拔郢時,投身汨羅江。
荊州人民為紀念他,先后建有四處三閭祠,江瀆宮便是其一。內有南宋重建時的碑刻,與1991年重修時葉劍英元帥的題詞:“行廉志潔泥無滓,一讀騷經一肅然。”文星樓,是科舉時代學子們祈求神靈保佑和如愿后謝恩的場所,傳說天上主宰文道的星宿為奎星。舊時科舉的弟子們為求考試仕途暢通,每年春秋兩季考前都要去文星樓祈求奎星保佑,有幸及第者也來謝恩。荊州的文星樓始建于康熙年間,位于荊江大堤旁。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
荊州古城墻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
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墻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于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荊州古城墻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堅固的墻體和甕城等建筑外,城墻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墻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
畫扇峰,位于荊州城東護城河東岸。
南朝盛宏之《荊州記》云:“修竹亭西,一峰迥然,西映落月,遙而望之,如畫扇然。”因此得名。
傳說三國時,曹操、劉備、周瑜三家爭奪荊州,干戈不息,百姓無寧日,上天王母娘娘派九仙女下凡收取荊州。關羽不悅,心生一計,提出與仙女打賭,比賽筑城,以雞啼為限,誰先筑成,荊州即歸誰。關羽筑西南,仙女筑西北。仙女以衣裙兜土筑城,關羽以蘆葦和竹片編制城門城墻,先于仙女完工,引雞早啼。仙女中計,慚愧而去。時張飛守公安,過江從江邊蘆花蕩挑土助關羽,至此,知關羽設計取勝,即將土倒地,遂成此峰。故又稱“張飛一擔土”。現高6米,長14米,頂部平坦,芳草遍綴。點將臺,位于荊州城西北2.5公里處。相傳三國蜀將關羽駐守荊州欲北攻襄樊時,曾在此筑臺點將,故名。其東有關羽摩旗臺和洗馬池等遺址。此臺土筑,高10米,周長120米。經考古勘探,此臺實為古墓冢,故又稱將臺冢。現成為人們的觀瞻勝境。落帽臺,位于荊州城西北7.5公里處龍山(即八嶺山)。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簡文帝咸安年間,荊州刺史桓溫于九月初九重陽節在龍山東南端的此臺上設宴,邀集部屬飲酒賞菊。席間,參軍孟嘉的帽子被風吹落,孟嘉卻佯裝不知,仍然盡情暢飲。待孟嘉離席凈手的時候,桓溫便讓另一名士作文以嘲笑孟嘉,孟嘉歸席,揮毫作答,其文辭之優美,令滿座嘆服,于是“笑憐從事落烏紗”的佳話傳為登高雅事,落帽臺也因此而得名。
唐代詩人李白游此,憶起孟嘉在此落帽的往事,寫下了《九日龍山飲》一詩,詩曰:"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此處經考古勘探,實為一戰國大型楚墓。馬跑泉,位于荊州城北12.5公里的八嶺山南麓。又稱馬蹄泉。相傳為三國蜀將關羽的赤兔馬蹄刨地而成,故名。泉旁原有明萬歷十三年(1585)所立石碑一塊,碑年久斷殘,文字多已湮滅,能辨認的僅30余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更立新碑。碑文大意:劉備被曹操困于當陽,關羽率師急救,行至此處,渴乏難支,其馬奮蹄刨地,清泉隨之涌出,人馬得以濟之。泉口呈馬蹄形,直徑0.85米,水深2米,泉水碧澈鑒人,積霖不溢,久旱不竭。富含鐵、銅、鋅、碘等30余種礦物質,飲之甘洌異常。現已得到開發利用。關帝廟,位于荊州城南門內。相傳此處為三國蜀將關羽駐守荊州時故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建,萬歷年間(1573~1620)重修,清順治七年(1650)又修,雍正十年(1732)擴建。有頭門、二門、儀門、正殿、三義殿、崇圣祠,左右兩側建有鐘鼓樓、東西廊、三元閣、真武閣等,院落深廣,殿宇宏麗,塑像生動,頗負盛名。日軍侵華時遭嚴重毀壞,文物亦損失殆盡。近年予以整修。開元觀是著名“三觀”之一,在荊州城西門內,始建于唐朝開元年間,明人重修,觀內有雷神殿,三清殿,天門等建筑,雷神殿的門樓,十分引人注目。重檐上方,裝飾有寶劍,盤龍,象征眾仙法力無邊,有降龍伏虎之神通,天門正中央開花板上,有十五條龍和二十只鳳凰,栩栩如生,組成五色鳳圖案。
玄妙觀位于江陵城北偶,荊北路中段,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碑文記載,為唐貞觀九年(635年)建,一說唐開元建。原在城西南隅,明嘉靖間遷此。原稱玄妙觀,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玄為元。現有建筑前為山門,中為玉皇閣,后為三天門和玄武殿。玉皇閣系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重建,四角攢尖頂的三層樓閣,面闊與進深均為3間,平面呈正方形,重檐飛舉,翠瓦丹墻,體態穩健,色彩和諧。玄武殿聳立于崇臺之上,古樸雅致,巍峨莊嚴。觀前有元至正三年(1343年)樹立的《中興路創建九老仙都宮記》石碑,記述九老仙都宮的營建始末,是不可多得的道教史資料。張居正,荊州人,16歲中舉,被譽為“江陵神童”。明神宗時,位居宰相,主持變法,死后葬于故里。由于當政時期得罪一些人,死后,遭到政敵陷害而抄家、剖棺戮尸。明熹宗時為其昭雪。萬壽寶塔矗立于萬里長江第一磯━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之上,系明朝第七代遼王朱憲火(節)藩封荊州時,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祈壽而建,歷時4載。它是湖北省又一處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頂為葫蘆形銅鑄鎏金,其上刻有《金剛經》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萬壽寶塔建于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江陵碑苑,位于荊州城東門內南側。是吟頌名城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超齡人員安全協議書
- 防火涂料合作協議書
- 超市股份經營協議書
- 通訊專利轉讓協議書
- 修理店轉讓合同協議書
- 道路建設出資協議書
- 項目運營招商協議書
- 金店股權合作協議書
- 高校應屆就業協議書
- 出租車并車合同協議書
- GB/T 24921.1-2010石化工業用壓力釋放閥的尺寸確定、選型和安裝第1部分:尺寸的確定和選型
- GB/T 2423.22-2012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N:溫度變化
- 2023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附答案
- 高速公路橫斷面設計
- 教資面試 閱讀課 全日語逐字稿 講義
- 大班科學《神奇的中草藥》課件
- 信用修復申請書
- 全過程造價控制流程全圖
- 溫州7.23動車事故調查報告介紹課件
- RAL 勞爾色卡電子版
- 造價咨詢質量控制保證措施及服務質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