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杜甫
詩三首常錯成語集錦:A.和煦的春風帶來生機盎然的季節,學校社團的招新活動再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男女學生紛至沓來,踴躍報名。C.東方大學城在短短四年內就以2.1億元自有資金獲取了13.7億元巨額利潤,這種驚人的財富增長速度確實匪夷所思。解析:A項中“紛至沓來”的意思是紛紛地到來,用以形容學生踴躍報名的情形正確。C項中“匪夷所思”是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所能想象的,可以表示速度之快。
常錯成語集錦:A.這兩位進城打工的農民遭到保安人員的非法拘押和刑訊逼供,他們在被毒打后忍無可忍,不得不承認偷了商場的物品。B.世界上很難再找到像巴黎這樣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韻味和現代時尚的潮流完美地融為一體,既充滿反差,又相得益彰。解析:A項中“忍無可忍”意思是“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根據句意,應改為“被逼無奈”或者“無奈之下”。B項中“相得益彰”意思是兩者相互配合協助,雙方的優點和長處就更能顯露出來。
常錯成語集錦:C.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決定順藤摸瓜尋找在幕后操縱的黑手,最終全面破獲了這起產供銷一條龍的制販毒大案。D.雖然中國隊小組賽初戰告捷,但從比賽中整個球隊在戰術意識、進攻手段和體能上的表現來看,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解析:C項中“順藤摸瓜”意思是比喻沿著發現的線索進一步調查和研究,追究根底。D項中“差強人意”意思是大體上使人滿意。多誤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常錯成語集錦:A.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一些女記者直接到前線采訪,其冒險程度無異于火中取栗。B.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殺的事件,使得中東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為海市蜃樓。解析:A項“火中取栗”比喻冒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當而一無所得。女記者到伊拉克前線采訪,的確是冒險,但她不是為別人謀利,這是職責,因此A項中的“火中取栗”使用不當。B項“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中東和平因巴勒斯坦人士的被害而被扼殺,在此形容其難以實現,十分恰切。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7歲學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后世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期。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這一時期曾先后游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返成都。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1、沉郁頓挫“沉郁”是指詩歌內容特點,主要指情感渾厚、濃郁、憂憤、蘊藉;“頓挫”是指形式特點,主要包括語言的剛鍵,音調的鏗鏘有力,章法的曲折變化等。秋興八首(其一)
《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766)秋天。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爭也接連不斷。《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八首詩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勾連,一脈相通,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新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
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般的秋霜使兩岸的楓樹林衰敗飄零,巫山巫峽一帶氣象更加蕭瑟陰森。巫江的波濤好像連天一般洶涌澎湃,邊塞上風云滾滾,陰沉沉地壓向大地。一叢叢的菊花再次盛開,使我像往日一樣又一次傷心落淚,孤獨的小舟系向岸邊,也系著我懷念故園的心情。寒風陣陣,催促著婦女們拿起剪刀裁尺,趕制著御寒的衣服;傍晚時分,高高的白帝城上傳來急促的搗衣砧聲。
《秋興八首(其一)》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蕭瑟陰森、動蕩不安的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本詩運用的藝術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本詩的首聯、頷聯、尾聯寫景,頸聯抒情。其實,全詩自始至終,情和景互為依托、互相生發,融會一體,密不可分。
《詠懷古跡》是一組結構嚴密的七言律詩,共五首,每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廟、武侯廟,都是借古跡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關于它的整體結構,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釋:“懷庾信、宋玉,以斯文為己任也;懷先主、武侯,嘆君臣際會之難逢也;中間昭君一章,蓋入宮見妒,與入朝見妒者,千古有同感焉。”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的村子。一別漢宮,她就和北方荒漠連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長著青草的墳墓面向著黃泉。元帝憑著畫工的畫像曾經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千載以來,琵琶彈奏胡樂,樂曲里還分明訴說著怨恨。讀《詠懷古跡》一詩中,哪個詞最能點明王昭君的思想感情?怨恨昭君怨恨什么?一、找出其中點明感情的詞語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環珮空歸月夜魂遠嫁異邦遠葬他鄉月魂空歸,思念故鄉的幽怨。畫圖省識春風面對畫師的無恥行為怨恨怨恨統治者的昏庸“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樂,正是昭君在訴說著她的怨恨!這兩句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對她的贊揚,又有對她的同情。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
《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
昭君
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身死異國,環珮空歸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千載之怨)
(深沉怨恨)前人評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試分析該聯中“獨”的表達效果。“獨”實寫青冢,虛寫昭君遠離故土的境遇,更寫出了昭君遠離故土后心靈的孤獨之情。
“環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歸漢,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可見其懷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強烈啊!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2、詩人的悲愁情懷
秋天萬物凋零,霜風漸冷,給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產生人生遲暮,功業難成之類的聯想,但也催人奮進,令人振作。杜甫的悲愁,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登高杜甫寫作背景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慶奉節)時寫的,寫這首詩時已是在外漂零的第八個年頭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4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一樣壓在杜甫心頭,他是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臺的。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葉子蕭蕭地飄下,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而來。
離鄉萬里,悲對秋景,感慨常年為客,晚年多病,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窮困失意,偏又剛剛停了澆愁的酒杯。《登高》選取了哪些意象,具有怎樣的特點,營造了什么意境?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無邊的落木、不盡的長江。
這些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意境,既雄渾高遠、氣勢宏大,又蕭條凄涼。三、頸聯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情感?各有何含義?萬——離國別家,漂泊路途之遠;常——離家流浪他鄉的時間之久;多——感嘆年老多病,精神疲憊不堪;獨——感嘆獨自登臺,形單影只,萬分凄涼宋人羅大經評論此詩頸聯曰: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又可見其筆法之凝練。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生兒采足底血知識考核試題
- 中職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訓
- 車險續保培訓流程
- 《聯想網絡營銷》課件
- 氣象協理員培訓實務
- 車資金過橋合同協議
- 特約分銷協議書
- 通州學位租賃合同協議
- 《培養自信自愛》課件
- 《神奇數學》課件
- 血液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水網發展研究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施工框架協議范本
- 采購合規培訓
- 潔凈室空調凈化系統驗證方案(通過BSI和華光審核)
- 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案例解析
- 財務崗位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國企)2025年
- 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 蓋房四鄰簽字協議書范文
- 電影與幸福感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飛向太空的航程》名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