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_第1頁
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_第2頁
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_第3頁
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_第4頁
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課程標準】簡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歷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探討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一、俄國的農奴制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農奴制開始形成。17世紀中期(《法律大全》頒布)3.發展:18世紀以后歷代沙皇強化農奴制(1)彼得一世:購買(2)18世紀中后期的沙皇:賞賜、擴展(3)19世紀中葉:俄國農村一半以上的人口是農奴1.開始形成:2.正式確立:農奴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特定階級,尤其在歐洲。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種農奴主的土地(稱為份地),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可以自由結婚。農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納租稅。封建主不能任意殺死農奴,但可以買賣或轉贈。古代奴隸社會的奴隸是奴隸主的會說話的工具。可以買賣和任意殺死,其本身就是奴隸主的財產。簡單地說,農奴是人身權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隸則被視為工具。

農奴制

封建社會中封建領主在其領地上建立起來的剝削奴役農奴的經濟制度。由于被剝削的主要對象是農奴,故名又稱封建領主制。在這種制度下,少數封建領主或農奴主占有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并部分占有農奴;農奴從農奴主手中分得一塊份地,作為代價他們必須無償耕種領主土地,服各種勞役,并上繳大部分勞動產品。農奴制的基本特征是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農奴主。而農奴主則利用這種人身依附關系,對農奴實行超經濟的強制剝削。農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勞役地租,輔以少量的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材料1:農奴的主要膳食為卷心菜湯、黑麥面包、小麥或小米制成的粥。他們的住房狹小,常常只有一間同牲口擠在一起的小屋。—當時俄國官方的一份調查報告材料2: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報紙上,曾經有出售家奴與馬的廣告。有飼養豬犬和吹笛唱歌等專長的農奴竟與馬匹同列。材料3:農奴連同妻子兒女及其財產都屬于領主所有;農奴永遠不能隨意離開主人,如果逃亡,領主有權無限期追捕……——?法律大全》以上材料反映了俄國農奴制下農奴的什么處境?1)處于社會最底層,處境惡劣;2)領主可以自由買賣農奴;3)農奴世代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材料4:年代農奴起義(次數)1801年~1810年

83次1811年~1820年

124次1821年~1830年

156次1831年~1840年

143次1841年~1850年

351次1850年~1861年

591次材料5:當時的詩人圖特切夫形容:“現在腳底下已經沒有先前那樣牢固而不可動搖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來一看,自己已處在遠離海岸的冰塊上。”上述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1.政治上:農奴制激化了階級矛盾,使社會動蕩不安,威脅沙皇的封建專制統治。

材料6:“農奴制是國家腳下的火藥庫,尤其是因為軍隊也是農民編成的,便是更加危險了。”——全國警察局長給沙皇的報告俄國農奴制改革前,受英國工業革命影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俄國內部也有所發展。表現:在19世紀40年代,俄國開始了工業革命,棉紡織業中出現了機器工廠。英國的輪船材料7:國別人均收入(盧布)鐵產量(萬噸)鐵路長度(千米)制度俄國71261606農奴制和封建專制英國32338514603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材料8:材料7、材料8,說明了什么問題?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落后封建自然經濟資金少農奴無人身自由自由勞動力不足農奴生活貧困國內市場狹小農奴反抗社會環境不穩定2、經濟上: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材料9:五名十二月黨人領袖被處死時,沙俄當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禱式,以示慶祝。赫爾岑后來寫道:我參加了禱告式,我當時只有14歲,隱沒在人叢中,就在那里,在那個被血淋淋的儀式玷污了的圣壇面前,我發誓要替那些被處死行的人報仇,要跟這個皇位、跟這個圣壇、跟這些大炮戰斗到底。發動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廢除農奴制是俄國歷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他的主張是無條件給予農民自由和土地。相同點:受西方進步思想影響,反對沙皇專制,主張廢除農奴制。打擊了沙皇專制制度,喚醒了俄國民眾,鼓舞了更多的人為廢除農奴制度進行斗爭。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黨人領袖”為什么會被處死?

2)赫爾岑是俄國歷史上的一位怎樣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張與十二月黨人有何相同之處?3)從材料可以看出十二月黨人活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赫爾岑“當他在60年代看見了革命的人民時,他就無畏地站到革命民主派方面……。”(列寧)車爾尼雪夫斯基“……他通過書報檢查機關的重重障礙宣傳農民革命的思想,宣傳推翻一切舊權力的群眾斗爭的思想。”(列寧)3、思想上:出現反對農奴制和沙皇專制統治的新思潮。奧斯曼帝國俄國黑海克里米亞半島歐洲克里米亞戰爭材料10:國家槍支戰艦運輸工具運輸通道軍用物資俄國滑膛槍木帆船牛車馬車泥路缺乏英法來復槍汽船火車鐵路充足材料11:恩格斯在談到克里米亞戰爭時寫道:“克里米亞戰爭的特點就是一個采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族對幾個擁有現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斗。”軍事裝備落后、蒸汽動力少、交通運輸落后資本主義工業落后體質差裝備差農奴生活貧困俄國慘敗落后的農奴制度是其根源4、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慘敗,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激化

據俄羅斯新聞網2005年6月8日報道,為了紀念一位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的沙皇,俄羅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旁邊豎立起了一座塑像。政府豎立他的塑像是為了向這位曾經解放了千百萬俄國農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終引領俄羅斯拋棄了落后的社會制度。——盧日科夫市長

“他不僅使俄羅斯擺脫了農奴制的桎梏,同時在國內也十分重視教育興國,創立了許多大學。”

——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國際新聞1814年,以俄國為首的反法聯軍打敗了拿破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騎著白馬進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國卻在1855年的克里木戰爭中戰敗,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國何以從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變成了不堪一擊的泥足巨人?繼任者亞歷山大二世將引領俄國去向何處?這位就是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材料14:“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材料12:亞歷山大二世自幼接受過歐洲自由主義思想,專門研究過農奴制問題,并釋放過一批農奴。他清楚地認識到:“強迫的農奴勞動,無論是工業方面還是農業方面,經濟上的不利情形已經是很清楚了。如不廢止農奴制,國內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可能的。”

——潘克拉托娃主編《蘇聯通史》材料13:“繼續拖延只會引起更大的災禍,對整個國家,特別是對地主會造成有害的、災難性的后果。”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在國務會議目的:富國強兵、緩和矛盾、鞏固沙皇專制統治。方式: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農奴制改革的醞釀1.目的:富國強兵、緩和矛盾、鞏固沙皇專制統治;重振大國威望。2.準備:②大造輿論:借助輿論力量化解來自封建地主的阻力;③組織措施:條件成熟后,改革機構由秘密→公開;下令讓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員會,主持改革事宜。①借鑒歷史:吸取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經驗教訓;④方案:A、農業地區:地主不愿解放農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給農奴,還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強對農奴的控制;B、工商地區:解放農奴,但農奴要交贖金;C、草原地區:逐步分給農奴土地,但農奴要服勞役。3.特點:緩慢而又謹慎一、農奴制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農奴制激化了階級矛盾,威脅沙皇的封建專制統治。——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

2.經濟上: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改革的根本原因3.思想上:出現反對農奴制和沙皇專制統治的新思潮。4.軍事上:克里米亞戰爭慘敗,俄國國際地位下降,國內矛盾激化。5.主觀上:亞歷山大二世認識到:惟有變革才能自救。二、農奴制改革的內容(二一九法令)1、政治上: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或干涉其生活,享有公民權利。材料15:一個俄國官員在二一九法令頒布后說:“人民挺起腰桿來了,樣子變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勢、言論談吐,一切都變了。”材料16: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地主領地上現存的秩序應維持到應有的準備工作完成,新辦法開始實行時為止。

——《解放農奴宣言》

二、農奴制改革的內容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奴可得到一塊份地,但須高價贖買,地主能決定農民份地大小和好壞,且在付清贖金之前需承擔一些臨時義務。強化村社制度,加強對農民的管理。

A、要交付贖金

B、承擔各種義務

C、服從地主關于份地的決定

D、由村社負責控制農民農奴獲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權利農民贖買份地的條件:首先現金支付贖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內對政府逐步還本付息還清本息后才合法擁有土地付清贖金前,須服勞役,付代役租,不能隨意離開贖地1、政治上:2、經濟上:3、組織上:對“二一九”法令的評價:2、進步性:1、性質: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①廣大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利于工業革命的發展;②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促進了俄國農業乃至經濟的發展;③實現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轉變。材料17:1877~1878年歐俄部分的9150萬俄畝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屬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勞動力仍被束縛在封建經濟活動中,依靠封建地租進行生產。農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價計算僅值5億多盧布,但到1905年為止,農民共付出20億盧布贖金。農民雖付出了高昂的贖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質量也更差了。

改革前地主和農民公用的水塘、牧場及森林也都歸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減少,農民在經濟上更加不能自立,他們不得不向地主租地。這樣,獲得“解放”的農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盤剝。與此同時,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俄國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農民走向破產,淪為無產者。農村中,資本主義和農奴制殘余緊密結合,廣大農民遭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3、局限性:①不徹底性:農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縛在土地上;②掠奪性:“解放”后的農奴被剝奪得一干二凈;③欺騙性:改革后農民土地比原來還少,不足以維持生計,重新再受盤剝。三、對“二一九”法令的評價:三、農奴制改革與俄國的近代化-----改革的影響(一)經濟近代化1、農業:表現及原因原因:封建經濟解體,資本主義農業逐漸成為俄國農業的主要成分;勞動對象生產工具勞動者產品分配封建農業資本主義農業小塊土地規模化生產簡單農具機械化生產農奴自給自足進入市場表現: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村社會分化加劇。雇傭勞動力材料18: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時間企業數工人數(人)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材料19:據統計,1860-1890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增加了2倍,鋼產量和棉紡織業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產量增加超過了19倍,石油產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間,俄國整個工業產量增加了6倍,鐵路線增長了35倍多。材料20:“1861年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樣的迅速,只用數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歐洲某些國家整整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轉變。”

——恩格斯(一)經濟近代化1、工業:表現及原因表現: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明顯加快。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了市場。政府制定了扶植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政策兩次工業革命的先后進行2、結果:19世紀后期,在主要工業部門中完成了從手工工場到機器工廠的過渡(一)經濟近代化1、表現及原因(農、工)2、局限性①總體水平仍遠遠落后于美國和西歐;②對外國尤其是法國資本依賴嚴重;③發展很不平衡。(二)政治近代化1、措施:①政治體制上,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建立了富農和工商資產階級可以進入的自治機構;②司法制度上,廢除按等級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2、結果:使政治上一向專制獨裁的俄國出現了一些民主化、法制化的氣息。3、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沙皇權力至高無上。(三)軍事近代化縮短服役年限,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制。促進軍隊的近代化。(四)教育近代化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推動教育近代化。1、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其濃厚的封建專制殘余,依然使它相對落后。2、俄國的國土廣闊,內部資源、市場潛力較大,因此俄國的近代化可以依賴于內部發展和建設,這也是它的特殊之處。三、農奴制改革與俄國的近代化-----改革的影響四、俄國近代化的特點(一)經濟近代化(二)政治近代化(三)軍事近代化(五)思想近代化(四)教育近代化五、改革的局限性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