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折射、交融與變遷專題五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研究領域: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等。研究方法: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觀點去分析除政治、經濟、文化問題之外的所有社會問題。研究意義:馬克思:“現代歷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的進步,都是當歷史學家從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深處時才取得的。”李大釗:“歷史這樣的東西,是人類生活的行程,是人類生活的聯續,是人類生活的傳演,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是進步的東西,是發展的東西,是周流變動的東西。”含義: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著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即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之外的所有問題。社會史觀:階段表現服飾特征時代特征鴉片戰爭后——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成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
1、近現代服飾的變遷三階段總的變化趨勢?一、
社會生活發生變遷的基本內容是什么?一、
社會生活發生變遷的基本內容是什么?1、服飾方面(三大階段)(1)第一個階段——鴉片戰爭后到新中國的建立。這一階段的階段特征為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服飾并存。男裝: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女裝:旗袍(新式與舊式)其一,前身四個口袋表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
其二,門襟五粒紐扣區別于西方的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其三,袖口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你知道中山裝里隱含有哪些信息么?滿族婦女衣著(特點:寬袍大袖)民國初年穿旗袍的婦女旗袍的演變改良旗袍(民國初年)特點:短袍窄袖,曲線美體現中西合璧(2)第二個階段——新中國建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一時期由于政治上的影響,階段特征為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男裝:列寧裝、中山裝、中式便裝女裝:列寧裝、連衣裙、中式便裝50年代的時尚:列寧裝60年代的流行:綠軍裝(3)第三個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階段特征為與世界接軌,多彩呈現;具體表現在,服飾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觀大方轉變,各種款式的服裝層出不窮。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干部服列寧裝綠軍裝現代服裝女子旗裝改良旗袍上衣下裙干部服列寧裝綠軍裝現代服裝階段表現服飾特征時代特征鴉片戰爭后——新中國成立長袍馬褂上衣下裙西裝、中山裝旗袍中式與西式、傳統與現代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列寧裝干部裝綠軍裝政治色彩強烈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獨立自主鞏固獨立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異彩紛呈美觀大方彰顯個性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近現代服飾的變遷簡表總的變化趨勢:觀念:“封閉”到開放;色調:灰藍到五彩;款式:單一到多樣下面這組圖片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女子服飾的變化,產生這一變化的社會原因有:()
①服飾質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會變革的推動③“歐風美雨”的影響④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C2011江蘇單科)右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出男尊女卑的觀念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B2、飲食方面(1)你知道中國有哪四大菜系嗎?粵菜是以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的菜為代表而形成的。粵菜的用料達數千種。(鮮、嫩、爽、滑)魯菜:咸、鮮、脆嫩,風味獨特、制作精細,用料廣泛、選料講究、刀工精細,注重用湯,精于制湯,尤其講究“清湯”、“奶湯”的調制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長。形成麻辣、紅油、糊拉、豆瓣、怪味魚香、家常等十分豐富的特殊味型。淮揚菜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區的地方菜為代表構成。選料精細、工藝精湛、造型精美、在造型方面,注重色彩器皿的有機結合,展現出精美的藝術性;可謂淮揚品味一枝獨秀。①你知道世界有哪三大烹飪流派:東方烹飪流派:以中國為代表西方烹飪流派:以法國為代表阿拉伯烹飪流派:以土耳其為代表■異味爭嘗——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民以食為天②西餐何時傳入中國?對中國帶來什么影響?西餐傳入時間:1840年鴉片戰爭后影響:①西餐常用原料進入餐桌②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國家當時為什么要發放這些購物票證呢?為什么現在我們購物時又不用這些票證呢?糧票、布票和油票
改革開放后的飲食結構食的變遷近代:鴉片戰爭前,南方米飯,海鮮;北方面食,肉類(滿漢美食)鴉片戰爭后,出現西餐館,面包房,咖啡館新中國成立:食物比較簡單,憑票供應改革開放:1987年,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政府提倡菜籃子工程“番菜爭推一品香,西洋風味睹先嘗。刀叉耀眼盆盤潔,我愛香檳酒一觴。”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現于A.明朝B.民國C.清朝D.新中國解析:C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上海是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所以材料中的現象應發生在清朝。答案為C。完全歐化(花園、別墅)江南水鄉傳統民居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庫門)傳統住宅(北京四合院)3、房屋建筑——居室建筑的演進(1)傳統建筑:北京四合院(2)中西合璧(鴉片戰爭后,外國人來華,中國的居室建筑開始出現西化的趨向)(3)完全歐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園”、“別墅”、“公寓”(20世紀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開始出現)60-70年代簡潔的家居
1995年國家在城鎮啟動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來,居民住房不斷得到改善,不僅人均居住面積擴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住的變遷近代:鴉片戰爭前,南方排屋,北方四合院鴉片戰爭后,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新中國成立:城市住房比較擁擠,家具少改革開放:1995年,國家啟動安居工程1、婚嫁習俗的變遷:古代:近代:現代:社會習俗發生變遷的基本內容2、喪葬禮俗的變化:古代:近代:現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婚姻自主、刪繁就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趨于簡化;出現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禮、殯儀館和公墓3、其它社會習俗:土葬,繁雜新中國成立后,改土葬為火葬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公歷、稱呼、社交禮儀(點頭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09江蘇高考)近代以來人們的婚姻觀念逐漸改變
材料一
父母之命這句話固然視為天經地義不可改易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應該要曉得,這幾千年來的禮教風俗到了今天決計行不通!……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些現在世界的大勢!閉關自守,做不到了;農業經濟組織下的狀態,保不住了。
---陸秋心《婚姻問題的三個時期》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幫忙下,加入了家庭婦聯。我看見姊妹們加緊生產,努力學習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們學習,我也加入了學習班。新婚姻法頒布以后,小姊妹張麗娟告訴我,說可以到家庭婦聯中申請向朱家離婚,婆婆沒有理由阻攔我,于是我離婚了,我自由了。
《一個童養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報》)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人們的婚姻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1)變化:從遵從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材料一
父母之命這句話固然視為天經地義不可改易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應該要曉得,這幾千年來的禮教風俗到了今天決計行不通!……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些現在世界的大勢!閉關自守,做不到了;農業經濟組織下的狀態,保不住了。
---陸秋心《婚姻問題的三個時期》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幫忙下,加入了家庭婦聯。我看見姊妹們加緊生產,努力學習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們學習,我也加入了學習班。新婚姻法頒布以后,小姊妹張麗娟告訴我,說可以到家庭婦聯中申請向朱家離婚,婆婆沒有理由阻攔我,于是我離婚了,我自由了。
《一個童養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報》)(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為婚俗背景的經濟基礎和家庭關系,從傳統到近代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態度發生變化的社會條件是什么?(7分)(2)經濟基礎:從傳統小農經濟到近代工商業的發展;
家庭關系:從傳統綱常倫理(父為子綱)到家庭成員的平等自由;
社會條件:社會制度的變革(新中國的成立);社團組織(家庭婦聯)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頒布)。材料一
父母之命這句話固然視為天經地義不可改易的,但是我們現在做父母的應該要曉得,這幾千年來的禮教風俗到了今天決計行不通!……做父母的應該要明白些現在世界的大勢!閉關自守,做不到了;農業經濟組織下的狀態,保不住了。
---陸秋心《婚姻問題的三個時期》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個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個配偶,沒有不經過一番社會規定的手續。
——費孝通《生育制度》
(3)根據材料一、三,不同學者在婚姻自由度問題上的視角分別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全面認識這一問題?(3分)(3)視角:歷史考察;社會關系考察。認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當事人越來越自由,但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婚姻自由總是相對的。時期服飾飲食居室建筑習俗風尚鴉片戰爭前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三中全會前三中全會后長袍馬褂布衣滿漢美食粗食深宅大院普通民居婚姻包辦迷信纏足西服學生裝中山裝旗袍西餐館面包房咖啡館傳統民居歐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新式婚禮食物簡單憑票供應衣著樸素灰藍色調為主款式單一住房擁擠勤儉節約無私奉獻服裝顏色五彩繽紛,款式多樣解決溫飽問題菜籃子工程居住條件和環境大為改善安居工程注重環保講究衛生賑濟災區廣大農村仍處在落后,封閉的狀態【師生互動】理解近代中國城市物質生活、風俗變化大,農村變化小的原因。提示:(1)政治上,中國主權雖然遭到破壞,但對中國農村的直接影響并不大。(2)經濟上,雖然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但開始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沒有立即對內陸的廣大農村原有的自然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3)文化上,中國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農村相對封閉性的狀況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4)交通上,農村往往比較閉塞,人口流動性差,新信息、新事物傳入比較慢。四、交通工具的更新(1)人力、蓄力牽引的交通工具:古代:木船、轎子、馬車(傳統的代步工具)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近代(新式交通工具):(2)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火車汽車電車輪船飛機分別是第幾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中國有自己的輪船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是在什么時候?1、了解其發展更新過程
我國最早的鐵路--淞滬鐵路19世紀70年代,淞滬鐵路通車,中國人就是在這兒,第一次聽到了火車的汽笛聲。
表現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一)鐵路交通運輸業由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
中國鐵路誕生的標志①19世紀70年代,外商擅自修筑吳淞口到上海的滬淞鐵路;③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②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莊鐵路
(唐胥鐵路)
——中國鐵路誕生的標志;④民國以后,進展緩慢;(一)鐵路交通運輸業1.鐵路(1)近代蘭新鐵路寶成鐵路現代:新中國建立后①新中國成立后建成了寶成、蘭新等鐵路②到“九五”期末,中國的鐵路營運總里程已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③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創新精神。
火車機車演變
蒸汽機車
內燃機車
電力機車
高速列車
磁懸浮列車探究:火車機車的技術進步說明了什么?1、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2、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加深;3、我國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圖說歷史:(二):公路交通業①出現:20世紀初,汽車在上海出現。(僅為權貴富紳代步工具)②發展:民國時期,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發展緩慢;1.近代:公路交通發展受限①建立汽車制造廠2.現代:新中國成立后:公路運輸快速發展②建立密集公路網③架設公路大橋④偏遠山區通公路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2000年,中國汽車產量預計首次超過200萬輛。中國終于躋身世界汽車十強之列。輪船招商局1865年中國建成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三):水路交通1.近代:揭開序幕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紛紛在中國設立輪船公司,控制中國水上運輸;
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派創辦上海輪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強的壟斷局面。20世紀90年代,隨著公路、鐵路和航空業的發展,逐漸萎縮。有的轉向高檔旅游服務業。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輪“獨立之海”號
2.現代:新中國成立后:發展較快趨勢:較快發展---日益萎縮---改制(四):航空運輸業近代1.1909年,馮如制成第一架飛機.2、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序幕。現代:新中國成立后①發展受限。②改革開放后,發展迅速,中國成為民航大國。2、分析、歸納其發展特征動力:技術:地區發展差別:對象:進程:種類:人力、自然力機械力
平民化、普及化引進自制自研城市顯著,鄉村緩慢
先慢后快
海陸空學以致用:請你仔細欣賞下面圖片。從圖片中你能汲取哪些信息
①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②20世紀初在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汽車等交通工具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④中國交通運輸業近代化的具體體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D交通工具的改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極大推動力。(1)“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兩句詩,從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動力是什么?(2)看下圖,回答:這是哪一時期出現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現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學以致用:人力、畜力第一次工業革命。早期火車。影響:鐵路交通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3)看下圖,回答:這是哪一時期出現的交通工具?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還表現在哪些方面?(4)結合以上三題:回答:這兩個時期科學技術的變革對國際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新,新通訊工具的發明。對國際格局的影響:第一次,造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東西方聯系更加密切,但東西方差距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影響:第一次,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工業產生,先進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第二次,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展,中國人救亡圖存運動高漲。(二)郵電通信設施的逐漸完善1、郵政通信事業的發展時間成就中國加快通信建設步伐海關開始試辦郵政正式辦理“大清郵政局”不久,設郵傳部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郵路進一步擴展郵電部成立,開創郵政和電信合一新時代第二次鴉片戰爭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
時間成就
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自辦有線電報開端無線電報創設(軍艦之間創設無線電報)并得到發展除國內無線電報外,還開設國際無線電報(國際間可直通馬尼拉、爪哇、舊金山、柏林、巴黎、西貢等地。)業務2、電信事業的發展(1)電報的發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時間段
成就
電話傳入中國電話線路與電話營業局所繼續增加通信技術迅猛發展電話業務居世界第一位,固定電話和移動用戶各占一半(2)電話的發展
1882年民國成立后
20C80S后截止2003年(四)交通和通訊工具進步的影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展更新對人民、對社會生活產生了那些影響?合作探究積極:(1)出行方式和通訊手段
(2)視野、生活節奏、思想觀念;經濟文化聯系發展消極:交通堵塞、空氣污染、能源危機(2010·福建卷)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是()A.電報業B.大眾報業C.鐵路交通業D.輪船航運業A1、形成階段表現:
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在華辦報外文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中文報:1883年《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1872《申報》
大眾傳媒:一、報刊2、報刊業的發展階段維新派:《時務報》革命派:《民報》激進派:《新青年》共產黨:《紅色中華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紅旗》《光明日報》提醒:1、報刊的階級性、作用。2、中共不同時期創辦的刊物國人最早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昭文新報》(艾小梅1873年漢口)3、報刊業的繁榮階段(1)表現: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報刊業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報紙的總數從1978年的186家,發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報的讀者超過10%。刊物的種類也急劇增加,由1978年的930種增加到2000年的8725種。(2)作用:擴大了信息含量,拓寬了報道領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盧米埃爾兄弟1、電影電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娛樂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視覺暫留現象。1895年2月,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為他們所發明的“連續攝影和放映機器”申請了專利,同年12月,在巴黎的一個咖啡館公開售票放映電影,終于使電影投入實用階段。19世紀末,電影就傳入了我國.(二)影視事業的發展①19世紀末,電影就傳入了我國:②1905年,中國人攝制的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③20世紀20年代,迅速發展,走向成熟④30到40年代,誕生了進步影片⑤1931年,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⑥《漁光曲》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⑦《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農生活和革命戰爭題材成為電影主題(1)形成和發展時期(2)文革時期的電影如報刊一樣題材狹隘,表現手法單一,中國的電影事業走入低谷。(3)改革開放后,中國的電影再次走向輝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傳》、《紅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一個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國際上多次獲獎。20世紀更是好片迭出。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成為國際著名的大導演。鞏俐、葛優、章子怡等成為了國際影星。至于香港電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2、電視事業(1)北京電視臺,于1958年5月1日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電視事業的誕生.
(2)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
為什么改革開放后電視會得到普及?(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已經成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電器;(2)電視技術的進步,如衛星傳送技術的運用,擴大了電視臺的覆蓋面積;(3)國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是國家為解決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主要是西部地區)群眾難以看電視聽廣播問題而實施的工程。從1998年開始實施,到2001年3月,累計投資16.2億多元,消滅廣播電視盲村10萬多個,解決了近7000萬人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3.互聯網的興起我國的互聯網事業起步雖晚,但發展速度卻是一日千里,發展態勢呈現出后發者的跳躍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網電腦29.9萬臺,www網站1500個,上網人數62萬人,到了1999年底,上網電腦即已達到350萬臺,www網站有15153個,上網人數890萬個。到2000年底,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1580萬,次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而位居世界第五。20世紀60年代末,互聯網誕生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互聯網的發展1.集報紙、廣播、電視的優勢于一體;2.費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互聯網的功能特點
互聯網的優勢使它較之其他媒介更具發展潛力,但它是把“雙刃劍”,只有正確使用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互聯網小結:互聯網的缺陷:1、不法分子傳播影響青少年成長的不良信息2、利用網絡進行犯罪3、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合作探究課堂小結大眾傳媒的變遷帶來了什么影響?近代報刊和電影以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直觀的形象,及時傳遞時事信息,促進了科學知識的普及,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互聯網正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交往方式,同時也催生著當代中國經濟生活的新觀念和新模式學以致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列強的入侵,激起了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劇變。先進的知識分子痛于外患之憑陵,清廷之腐敗,國亡之無日,認識到非革新不足以圖存,然手元權柄可操,遂致力于辦報,籍報紙傳播其主張,以言論覺天下。
——陳玉申《晚清報業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識之士倡辦報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原因:列強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敗,政治黑暗目的:輿論宣傳,喚醒民眾,革新圖存。
【材料二】1895年到l898年,全國出版的中文報刊有ll2種,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這些報刊中,影響較大的是鼓吹變法的政治性報刊,有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的,有專門報道市場調查的,此外還有專門為稍通文墨的人辦的通俗報刊,有為婦女兒童們創辦的婦孺報,也有為各行各業創辦的行業報。這就是近代新聞史上的第一次辦報高潮。—方曉紅《中國新聞史》請回答:(2)據材料二,概括報刊這一傳播媒體在當時發展的突出特點。中國人自辦為主;政論報刊影響最大;內容豐富,貼近民眾【材料三】
(3)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這三份報刊所宣傳的主要思想
宣傳維新變法、民主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修侵權和解協議書
- 車位打包購買協議書
- 食品供應免責協議書
- 長期外聘講師協議書
- 餐廳管理委托協議書
- 音響安裝合同協議書
- 部門車位分配協議書
- 超市供貨轉讓協議書
- 除塵設備技術協議書
- 車輛頂賬合同協議書
- 2024年四川西華師范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真題
- 2025年武漢鐵路局集團招聘(18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屆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有答案)
- 農產品供應鏈應急保障措施
- 2024年中國農業銀行安徽蚌埠支行春季校招筆試題帶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化學試題及答案(武漢四調)
-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期末紙質考試第一大題選擇題庫2025春期版
- 山東大學《軍事理論》考試試卷及答案解析
- 《國別和區域研究專題》教學大綱
- 2025年日歷表含農歷(2025年12個月日歷-每月一張A4可打印)
- 《ESC血壓升高和高血壓管理2024指南》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