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_第1頁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_第2頁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_第3頁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_第4頁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教材分析】

這一課有3幅圖,描繪了一個小兔運南瓜的故事,第一幅圖畫的是小兔觀察一個大南瓜,不知道怎樣才能運走。說明小兔很犯難。其次幅圖畫是空白的,留給了學生們想象的空間。第三幅圖畫的是小兔把南瓜運回來了。媽媽驚奇地問:“你是怎么把南瓜運回來的?”圖下有兩個要求,一是“想一想”,二是“爭論爭論”,觀看和說話的重點都是“小兔是怎么把大南瓜運回家的”。本課的目的引導學生想方法,并爭論哪種方法好,力求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熟悉到“詳細狀況應詳細分析”這一道理。

2.積極參加爭論,能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說清晰,并能對別人說的方法進展評論。

3.學習助人為樂的精神,養成敬重他人的習慣。

4.動腦筋想出小兔把南瓜運回家的方法,培育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學前預備】

課件展現第一幅圖和第三幅圖(也可使用掛圖);小白兔頭飾一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環節】

一、新課導入。

1.板書課題:小兔運南瓜。聯系生活閱歷,說說小兔有多大,南瓜有多大,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小兔能把南瓜運回家嗎?)

2.出示課文插圖一,引導學生說說圖意,小白兔來到南瓜地里,觀察一個大南瓜,快樂地想把它運回家。可是南瓜太大,抱不動。小白兔摸摸腦袋,愁眉苦臉地說:“怎么運走呢?”

3.今日我們學會看圖講一個“小兔運南瓜”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出示3幅圖。

2.學生自己觀看這3幅圖,想想:這3幅圖告知我們一件什么事?

3.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4.指名說一說。

三、認知貫穿。

1.觀看圖一。

(1)這是一只怎樣的大南瓜,小兔的神情是怎樣的?

(用“又大又重”形容南瓜。用“皺著眉頭”、“搔搔腦袋”等詞語形容小兔子的神情。)

(2)小兔觀察了大南瓜,它是怎么想的?(先想一想,再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最終全班溝通。)

2.觀看圖二。

(1)那小兔是怎樣運南瓜的呢?圖上沒有畫出來,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看誰想出的方法最合理。(要求小組內每人講一種方法,并且要表達清晰。)

(2)全班溝通,教師板書,引導學生辨析。

(把南瓜當輪子滾動;請小動物幫助抬回家;用繩子拴住拖回家;找車子運回家;拿刀子切開,再運回家等。)

(3)哪些運南瓜的方法比擬好?(學生依據板書質疑,并由提出該方法的學生負責解疑)

(4)表現性交際:讓學生按自己設想的方法來到“小白兔”身邊大聲地告知它。要求把話說完整,說清晰。

3.觀看圖三。

(1)小兔把這么大的南瓜運回了家,兔媽媽的眼睛瞪大了。她會怎么說?小白兔又會怎么答復呢?(知道學生觀看小兔的動作、神態以及兔媽媽的神態,想象兩個人物的語言)

(2)同桌分角色練說,再讓學生上臺表演。

(3)表演完畢后,引導學生評一評小兔和兔媽媽之間口語交際的過程。可以評語言表達,也可以結合神態、動作評。通過評判,使學生對口語交際有一個較深刻的`熟悉。

四、延長拓展。

1.學生自主看圖練習講故事。

2.小組內每人講一遍,留意講故事態度要大方,聲音洪亮,每組選一名選手參與班內競賽。

3.開展故事大賽,評比講故事員。被評為講故事員的組同時被評為優秀講故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3

活動目的:

1、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2、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意境,學會朗讀古詩。活動預備:古詩圖片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我們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對:青竹竿,頂蜂窩,吃了肉,還有窩。(蓮蓬)

2.理解古詩《池上》

―看看,圖上還有什么呀?(有白蓮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這兩個小娃娃在干什么?(撐著小船采白蓮)

教師小結:小娃娃撐著小船,靜靜地去采白蓮玩,可是在回來的路上,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河面上。綠綠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蕩開了。這件事被白居易爺爺觀察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聽教師來讀一遍(出示古詩)。

3、觀賞古詩

介紹古詩《池上》,指導幼兒理解重點詞句,幫忙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⑴小娃撐小艇:小娃娃撐著小船。

⑵偷采白蓮回:偷偷地去采白蓮回來。

⑶不解藏蹤跡: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

⑷浮萍一道開: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蕩開了。

4、學習古詩。集體念,師生對念,男女生輪念。

5、啟發幼兒邊念邊用動作表達詩句含義。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活動反思:

由于在平常的活動中,我們比擬多地和孩子們一起進展古詩,繞口令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民間活動,所以孩子們對于這樣形式的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同時為了便于他們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畫的圖片,這樣便于他們的觀看和記憶。

古詩《池上》內容簡潔,易懂,比擬能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同時我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的幫忙孩子們進展穩固和記憶,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這是我們民俗教育的內容,也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教師應當做的事情!

課文12.古詩兩首小池

一、教學目標:

1、熟悉4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描寫的情景,培育學生想象力,進展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喜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古詩。

三、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描寫的意境,體會大自然的漂亮風光。

四、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漂亮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美麗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漂亮。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如我們剛學過的

(1)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看到了春風的神力。

(2)宋代詩人王令筆下的《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又把我們帶到了花開花落三月-

(3)還有前幾天我們學過的南宋詩人翁卷寫的《鄉村四月》中的《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等等,讓我們走過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季節,

過渡:今日我就再來學習一首描寫初夏季節的詩句《小池》。

(二)初讀詩,感受意境。

1、有積存過這首詩的嗎?背給大家聽聽。

2、許多同學都熟識這首詩,其實它描寫的就是一處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課件)。美嗎?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當年看到了這個小池塘,在四周的景物襯托下,被深深的吸引、沉醉,于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吟誦的詩句《小池》。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七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虛、驕”等9個生字。會寫“短、對”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幾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語的意思。

4.有主動積存對子的愿望。

5.感受對子這種語言形式的美麗,增加他們喜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傳授學問、說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熟悉問題。爭論法: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料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爭論或辯論活動,獲得學問或穩固學問

四、教具預備幻燈掛圖、生字卡片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讀識字

1.對對子。

“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新春的勃勃生氣讓我們感到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形象地寫出了教育事業的富強景象。這些對仗工整、語言美麗的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

今日,我們一起做個好玩的嬉戲——對對子,比一比看誰接得快,誰的對子美。(如:師:我說“云對霧”,生接:我說“花對草”。)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對對子、貼詞語等嬉戲活動,引導學生在玩中熟悉生字,在樂中感悟了句子,積存了詞語。課堂氣氛非常活潑,學生的學習熱忱空前高漲,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效率。)

2.談話。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評一評自己吧,要是實話實說噢!(學生暢所欲言,提醒本單元主題——我們都有好品質)導語引入:“你愛勞動,我愛集體,他很誠懇。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單元的導語引入新課——提醒主題——好品質、好孩子,表達了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組織教材”的特點。)

對話平臺

自學。

1.借助拼音自由讀,把字音讀準,把對子讀流暢。

2.同桌相互讀,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3.把自己讀得不夠好的字或對子多讀幾遍。

識字。1.學生讀對子,教師依次貼出如下幾個對子。

是——非長——短虛心——傲慢

熱忱——冷淡誠懇——虛偽贊——嫌

2.摘掉了全部生字的拼音帽子,你還能讀嗎?讀了上面六組對子,你有什么發覺?(相互提示留意“誠、實、招”讀翹舌音,“贊”讀平舌音。)

3.同學溝通識字方法。

二、合作溝通

(1)對對子。

學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舉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學立即舉起字卡,以此類推。

(2)看圖貼詞語。

圖一:兩支鉛筆,一長一短。圖二:兩個小朋友,一個熱忱地款待客人,另一個臉上表情很冷淡。

詞卡:長、短、熱忱、冷淡。學生看圖,將詞語卡貼在相應圖畫的下面。寫字。

1.課件出示田字格中6個字,引導學生觀看你覺得哪個字難寫。

2.引導學生將字歸類,本節課寫好“冷、淡、情”3個左窄右寬的字。仔細觀看每一局部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其中的一個字,其余兩個字學生自主練習。

4.學生描紅、臨寫,并展現寫字成果。

(依據漢字的特點,將字分類指導書寫,有利于學生抓住規律,把握特點,自主寫字。值得留意的是教師切不行用多媒體課件代替自己的板書示范。)

5.讀課文,練習背誦。

(1)指名朗讀課文。分組朗讀。全班齊讀課文。

(2)練習背誦課文。

其次課時

一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在這篇課文里,你最喜愛哪些詞語?請用鉛筆畫出來,再讀一讀這些詞語。

(2)說說為什么喜愛這些詞語。

(3)你會讀下面的句子嗎?請試著讀一讀。

(4)出示“我會讀”中的句子。指名讀。練習背誦。

二再讀課文:自由讀鐾萍齠倆鎏粽蕉倆銎攵倆鋈羝匆舳痢畫找反義詞。

(1)讀著讀著你能發覺這些詞在意思上的特點嗎?(反義詞)教師在書中也畫了一對,請你也照樣子畫,畫好的與同桌溝通一下。

(2)反應:教師出示幾對反義詞(是—非、長—短、虛心—傲慢、熱忱—冷淡、誠懇—虛偽)請學生齊讀。

(3)(課件出示畫出反義詞的課文)請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本篇識字教材是由30個字組成的反義對子歌,要熟悉9個生字。教師讓學生在剛開頭接觸文本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努力讀通、讀順課文,針對學生的識字難點、重點正音,借助畫節奏線幫忙學生讀好最終一句,在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教師起到很好的點撥引導作用。同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簡單發覺課文用詞的特點:由6對反義詞組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了課文的語言特色。】

三品讀領悟

教師把上節課結識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還能熟悉他們嗎?小黑板出示句子。

1.媽媽待人很熱忱。爸爸待人很冷淡。

2.王曉紅虛心好學,誠懇英勇,贏得了大家的贊揚。

3.我們要向別人學習,用他們的特長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課前復現上節課要求認讀的字,并把這些字編排在句子中,意在讓這些字和孩子們反復見面,避開了認字多、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這種復現方式完全符合認讀的字的教學要求。即:在課文中熟悉,換個語言環境還能熟悉。)朗讀背誦。

1.和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