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輪專項復習訓練:魏晉時期(220——589年)北朝(439-581)三國時期北朝(439-581)三國時期(220-280)北齊東魏北齊東魏北魏前秦滅北魏前秦滅西魏西魏北周西晉(266-316)北周西晉(266-316)魏220蜀221吳222吳222南朝(420-589)南朝(420-589)陳梁齊宋東晉陳梁齊宋東晉魏晉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大分裂大動蕩。政治:變革的典章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推行進一步強化自漢代以來的世家大族的勢力;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當有限。經濟:南方開發推動的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相對安定,自然條件又優越,北方長期處于戰亂狀態,北方人口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大量勞動力)思想文化:玄學興起、佛道在民間十分流行,儒學受到沖擊(但其仍然是正統思想,主流思想的地位并未動搖)。民族關系:民族交融。(邊疆民族南下北上、東進西入、遷徙頻繁;有自然的融合與強制的融合(戰爭))選擇題強化訓練1、(2022海南新高考3).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B.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C.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D.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2、(2021福建新高考3).三國時期,孫吳立國江東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個年號,如黃龍、赤烏、神風、天冊、天璽、天紀等,而曹魏和蜀漢此類符瑞年號較少。據此可知,孫吳政權()A.推崇天人感應思想B.權力更迭導致年號更換頻繁C.借助年號宣揚正統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導地位3、(2021湖南新高考3).西晉的占田制、南朝劉宋的占山護澤令均規定,官員可按品級高低占有數目不等的農田、山地,助長了大土地所有制發展。至隋唐,實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據此可知,西晉至唐A.自耕農數量存在反復B.皇權與世族勢力互相依賴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壞D.田制改革目的是開發土地4、(2021天津新高考2).魏晉時期,一批書法家的書法藝術各具特色,如鐘繇“每點多異”、王羲之“萬字不同”,表明書法藝術的發展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這一轉折所依托的條件是A.書法實用性加強B.書法流派的統一C.竹簡木牘的應用D.紙張使用的推廣5、(2021河北新高考3).三國時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議政。針對刺史制度問題,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條,以清靜為名,威風著稱,今可勿令領兵,以專民事。”由此可見,與西漢相比,當時魏國()A.地方監察制度逐漸完善B.刺史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C.刺史的職權發生了異變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6、(2022·遼寧·模擬預測)東晉時期,皇權受制于士族門閥,朝廷中重要官職均為門閥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政的六品以上的宰輔,更是完全由士族壟斷。這反映出當時A.庶族地主不滿生存現狀 B.士族成為權貴攀附對象C.門閥之間爭奪核心權力 D.社會階層流動受到阻礙7、魏晉時期,有人斥責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這反映出當時A.佛教傳入顛覆了傳統觀念B.儒家倫理不為社會所重視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8、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的經濟重心,但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區獨占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區獲得了顯著發展,使長期以來的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與懸殊性縮小了。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迅速超過北方B.江南經濟開發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經濟區的優勢地位不復存在D.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9、“清樂”源自漢代樂府的俗樂,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清樂的發展說明,魏晉以來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B.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C.漢代的禮樂制度逐步復原D.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10、圖4是依據《隋書·食貨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時期各地區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該圖反映出
A.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B.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最快C.黃河流域的絲織業迅速發展D.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相對穩定11、史載,東晉時,太尉郗鑒為女擇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導的家中“遍觀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飾,以圖被選,只有王羲之“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被郗鑒認為是理想的女婿人選,“遂以女妻之”。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講究門第C.擇婿方式獨特D.大臣拉幫結派12、北朝民歌《木蘭詩》在北宋時被收入《樂府詩集》。詩中描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其中“策勛十二轉”是唐代對軍功的獎賞。由此能夠確定《木蘭詩》A.記載了古代政治制度的變遷B.屬于宋代文人創作的詩歌C.在流傳中融入新的歷史內容D.沒有研究歷史的史料價值13、北朝推行均田制,規定年滿15歲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數量的耕地,按戶繳納賦稅,并要求男子達到15歲、女子達到13歲,必須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進人口增長C.增加財稅收入D.穩定個體小農14、魏晉南北朝時期,家傳撰修淡化了《春秋》筆法,通過一些細微小事鋪敘描寫家族人物事跡,宣揚祖先容止風度,弘揚先祖德行功業;選材鮮活,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靈動,敘事風格有較鮮明的文學性。這反映出當時A.文學日益世俗化的發展趨勢B.重視記憶傳承的史學傳統形成C.儒學正統地位受到佛道沖擊D.土族重視擴大家族社會影響力15、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塢堡外有堅固的圍墻和高大的碉樓,內有強大的私人武裝和家兵,他們平時在土地上大規模耕作,農閑時則練兵習武、制造器具,戰時防守作戰。這些人脫離國家的戶籍,成為地主豪強的私家人口。這一狀況A.有利于政府加強基層戶籍管理B.推動了國家軍事力量的壯大C.妨礙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D.促進了集體勞作形式的產生16、據統計,南北朝天象記錄密度遠高于魏晉,并且其相關記錄分布十分不均勻,有關異常天象的記載多出現于建國之初,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則更為關注天文觀測。由此可知,南北朝天文觀測活動興盛的主要原因是A.服務于政治統治的需要B.封建統治者的個人喜好C.少數民族對科學的渴求D.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17、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設有“譜局”“譜庫”,由專門的譜官掌握各類家譜、族譜的編制情況,規定民間編纂的家譜必須到政府備案,與政府譜局存檔簿狀對照無誤后,才能得到認可。這一做法A.保證血緣正統傳承B.有助于維護士族特權C.限制了人口的流動D.擴大了政權統治基礎18、南朝無神論思想家范縝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魏晉之際,社會上出現了逃避現實政治斗爭崇尚老莊的玄學。據此可知當時A.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B.佛教盛行沖擊統治秩序C.儒學正統地位面臨挑戰D.百家爭鳴局面得以延續二、非選擇題19、(2022·山東·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古代戰爭的地理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地理分布示意圖。——據胡阿祥主編《兵家必爭之地:中國歷史軍事地理要覽》分別提取圖1、圖2、圖3的戰爭地理分布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
參考答案與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可知中原漢族人民普遍借鑒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體現了當時中原漢族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融,故選B項;中原百姓社會風尚的改變是民族交融的結果,而不是群言百家說教的產物,排除A項;中原地區本來就是政治、經濟中心,不存在區域開發的問題,排除C項;“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地方特產,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據材料“黃龍、赤烏、神風、天冊、天璽、天紀……符瑞年號”可知孫吳年號多為吉祥的征兆,意在營造帝王受命上天,體現出借助年號宣揚正統,故選C項;天人感應,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不符題意,排除A項;據材料“四帝共有18個年號”可知不是因為權力更迭導致年號更換頻繁,排除B項;三國時期,儒家思想仍處于主導地位,排除D項。3、【答案】A【解析】西晉時期官員可占據土地,使土地兼并現象嚴重,自耕農減少,而隋唐時期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農數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這一時期自耕農數量存在反復,故選A項;官員未必是世族,而且隋唐的均田制是政府將無主的土地授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變化,沒有涉及到選官制度,排除C項;田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保證國家稅收,排除D項。4、【答案】D【解析】筆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為魏晉時期書法技巧的創新提供條件,推動書法藝術從自發進入自覺階段,故選D項;書法進入自覺階段后,實用性減弱,藝術性加強,排除A項;“統一”說法錯誤,書法流派各異,排除B項;竹簡木牘的應用不利于書法的發展,排除C項。5、【答案】C【解析】據材料“今可勿令領兵,以專民事”可知,西漢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而魏國刺史擁有領兵權,即刺史的職權發生了異變,故選C項;刺史職權的變化與“地方監察制度逐漸完善”無關,排除A項;地方刺史擁有領兵權,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B項;“保障”說法錯誤,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6、【答案】D【詳解】東晉時期,士族門閥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職,將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輔完全由士族壟斷等,反映出當時社會階層流動受到阻礙,D項正確;庶族地主不滿生存現狀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士族成為權貴攀附對象,排除B項;門閥之間爭奪核心權力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先選D項。7、【答案】D【解析】魏晉時期,儒學發展受挫,面臨來自于佛教的沖擊。題干中“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倫理道理,而題干斥責佛教導致“隔、乖、曠、絕”的后果,說明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D項正確;A項具有夸大佛教傳入的影響,說法錯誤;BC項無從反映。8、【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項不符合史實,故A、C.D項錯誤;從題干中“江南經濟區獲得了顯著發展”“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性與懸殊性縮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發展,故B項正確。9、【答案】D【解析】漢代經濟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廣人稀,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北民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江南地區逐漸發展成為“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故選D項;①、②、③均位于北方,與“地廣人稀”不符,排除A、B、C項。10、【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魏晉時期逐漸雅樂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區的清樂與‘羌胡之聲’結合,南朝的清樂則與江南音樂結合,北朝曾改編清樂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統一后重新整理了清樂,隋文帝稱之為‘華夏正聲’”可知,魏晉以來“清樂”不斷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的音樂相融合,隋統一后被稱為“華夏正聲”,體現了各民族文化互動增多,不斷交融,故選B項;材料中反映了中原文化不斷與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后得到新發展,并未消亡,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漢代樂府與其他民族音樂融合,并非漢代禮樂制度的復原,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南北朝時期文化融合的現象,不能說明西域文化成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排除D項。11、【答案】D【解析】A項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表明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A項與題干時間不符。B項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主要使用金銀作為貨幣,但無法體現發展速度快慢,B項缺乏足夠信息支持。C南北朝時期北方動蕩影響手工業正常發展,C項不符合史實。D項南北朝時期長江流域相對穩定,有利于經濟發展,D項為正確選項。12、【答案】C【解析】據材料“是唐代對軍功的獎賞”可知,這并非原作中的內容,應是北宋收錄時新增的,說明《木蘭詩》在流傳中融入新的歷史內容,故選C項;材料中僅提及北朝民歌《木蘭詩》在北宋被加入了唐代的內容,并未涉及其他朝代,無法體現古代政治制度的變遷,A項以偏概全,排除A項;據材料“北朝民歌”可知,《木蘭詩》并不屬于宋代文人創作的詩歌,排除B項;《木蘭詩》作為北朝民歌,呈現了大量北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具有研究歷史的史料價值,排除D項。13、【答案】C【解析】材料顯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經營,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對人口增長的相關信息,故B項錯誤;材料中“按戶繳納賦稅”“必須嫁娶,不得拖延”說明政府鼓勵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生產,以此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故C項正確;材料中說明是發展個體小農,不是穩定,故D項錯誤。14、【答案】D【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傳撰修突出人物形象和細節刻畫,宣揚祖先德行功業事跡以抬升家族的歷史地位,擴大家族的現實政治和社會影響力,故D項正確;文學世俗化是宋代以后的特征,A項錯誤;重視記憶傳承的史學傳統形成于西周時期,B項錯誤;C項在材料中未有體現。15、【答案】C【解析】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塢堡外有堅固的圍墻和高大的碉樓,內有強大的私人武裝和家兵,他們平時在土地上大規模耕作,農閑時則練兵習武、制造器具,戰時防守作戰。這些人脫離國家的戶籍,成為地主豪強的私家人口”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塢堡集軍事防衛、農業生產、手工制作于一體,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且擁有私人武裝,并與國家爭奪人口,故選C項;依附于塢堡的民眾脫離國家戶籍,不利于政府對基層戶籍的管理,排除A項;塢堡的民眾脫離國家戶籍,不利于國家兵役的征發,排除B項;集體勞作形式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春秋戰國之前就已經大量存在,因果關系邏輯錯誤,排除D項。16、【答案】A【解析】據材料“有關異常天象的記載多出現于建國之初”可知,南北朝政權建立頻繁,關注天文觀測為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做解釋,鞏固統治,故選A項;中國古代天文為政治服務,與統治者的個人喜好無關,排除B項;少數民族出于鞏固政權需要關注天文觀測,而非對科學的渴求,排除C項;南北朝社會動蕩,“經濟繁榮”說法錯誤,排除D項。17、【答案】B【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士族制度盛行的時期,統治者都是士族出身,所以政府特別重視家譜和族譜的編制,是為了更好地區分士族和庶族,以維護士族的特權,故選B項;血緣的正統傳承不是只靠家譜和族譜就可以保證的,也沒法體現士族與庶族的區別,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對血緣關系的重視,不是對人們出生地與居住地的限制,所以重視家譜、族譜與人口流動無關,上述做法沒有限制人口流動,排除C項;政府對家譜、族譜的重視,是為了保護士族的特權,所以是鞏固已有的政權統治基礎,而不是擴大政權統治基礎,排除D項。18、【答案】C【解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玄學興起,沖擊了儒家的正統地位,故選C項;材料內容是魏晉南北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吊裝服務合同協議書范本
- 殯葬物業服務合同協議書
- 救生員解聘合同協議書
- 愛心社贊助合同協議書
- 員工入職合同協議書美發
- 已簽合同退租協議書模板
- 租車位安全合同協議書
- 合資分紅合同協議書范本
- 房屋出租合同協議書丟了
- 校園租賃合同協議書范本
- 【MOOC】周恩來精神概論-淮陰師范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年ADA“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要點解讀課件
- 【MOOC】教育心理學-北京聯合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及部署
- 《中國的科技成就》課件
- 《工廠污水處理圖》課件
- 房地產公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 還款證明協議書范本
-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卡西歐手表EFA-120中文使用說明書
- 《十萬個為什么》整本書閱讀-課件-四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