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eq\o\ac(
,30)詩四首教、學案教時課型具體時間第一課時新授月日星期午節第二課時星期第三課時星期第四課時星期第五課時訓練星期教學時間:五課時總課時()教與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重點與難點:1、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教與學方法:點撥法、討論法。(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課時教與學過程:一、文學常識見《金榜行動》二、,先熟讀詩四首,再完成文言詞匯知識表內容。詞類活用詞釋義例句翻譯征蓬名詞作狀語,像飄飛的蓬草荒形容詞作名詞,原野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一詞多義詞釋義例句翻譯問動詞,慰問動詞,打聽理動詞,清除名詞,紋路《童趣》古今異義詞古義今義例句翻譯憐愛可憐危高處危險、危害不足不值得不夠三、讀、背誦四首詩五、課后作業1、完成《金榜行動》第一部分第二課時教與學過程:一、學習《歸園田居》(其三)《使至塞上》(一)朗讀以上兩首詩,注意朗讀節奏。(二)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探究下面問題1、這首詩可分哪幾層意思?“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3、“帶月荷鋤歸”一句用語有什么特點?由此看出詩人什么樣的印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詩中表現詩人很不擅長種田的句子是:“”,“。”表現詩人田間勞作很勤勞的句子是:“,。”5、“但使愿無違”的意思是“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談談詩人之“愿”的含義。(三)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問題1、出使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2、說說“征蓬出漢塞,歸雁人胡天。”一句的含義。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被王國維譽為“千古奇觀”。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其中“直”與“圓”二字展現了怎樣的景觀?4、“單車欲問邊”中的“單車”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態?二、展示、評議三、課后作業見《金榜行動》教與學反思第三、四課時教與學過程:一、學習《渡荊門送別》(其三)《登岳陽樓》(其一)(一)朗讀以上兩首詩,注意朗讀節奏。(二)學習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探究下面問題1、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2、抒發作者濃濃的鄉思之愁的句子是:“,。”3、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么順序描繪的?4、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理由。5、“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再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詩人以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和,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故鄉之水,懷著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7、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頷聯“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所展現的畫面。8、頷聯中“隨”、“入”二字歷來被人稱道,請談談其好在何處。9、頸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并簡析“下”字的妙處。(三)學習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探究下面問題1、詩歌以“”和“”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2、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A.此詩意境宏深,氣象開闊,情感蒼涼悲壯。B.“簾旌不動夕陽遲”由遠及近,描繪了洞庭湖風平浪靜、祥和安寧的景象。C.“萬里來游”“三年多難”,傳遞出詩人寫此詩的處境。D.“老木滄波”既是眼前實景,又包含了詩人歷經風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緒。3、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和_______融于一體。4、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D.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5、說說你對“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這句話的理解。6、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與杜甫的《登岳陽樓》比較賞析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注釋:1.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臨洞庭湖。2.昔聞:過去僅是聽說過。3.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坼:裂開。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4.乾坤:天地。這句說天水相連,好像整個天地都日夜浮動在蒼茫的湖面上。5.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多種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6.戎馬:戰爭。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7.憑軒:倚著樓欄桿。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詩譯文: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1)從內容分析,上面兩首詩都屬于_________(題材)詩。(2)下列對兩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杜詩的頷聯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盡的景象十分逼真地描寫出來。B兩首詩意境開闊蒼涼悲壯,感嘆國家多難卻又豪情滿懷,“不以己悲”。C杜詩的“憑軒”與陳詩的“登臨”都書寫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傷之情。D兩首詩寫作背景相似,題材相同,所營造的意境都源于詩人遠大抱負。(3)比較這兩首詩,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請簡要說明。三、展示、評議四、課后作業1、見《金榜行動》2、認真復習,準備在能力大練兵中獲勝教與學反思第五課時教與學要點: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大練兵(每錯一處扣1分)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1、點明了作者耕種的地點的一句是:2、點明了作者耕種的時間的一句是:3、表現作者晚歸情趣的一句是:4、表現作者歸隱耕作目的詩句是:5、下面是對陶淵明《歸園田居》的理解,選出不恰當的一句()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勞動的內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種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的,兩者相互襯托,完美而又和諧。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句,寫早出晚歸,辛勤勞動荒穢,指各種野草。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承“荷鋤歸”,寫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濕“種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語雖平淡自然,卻將歸隱艱難寫得極為具體。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無違”二句,抒發感情表明避開官場的志趣,抒發作者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6、卒章顯志的詩句是:7、寫詩人早出晚歸、欣慰自足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8、陶淵明《歸園田居》中表示辛勤勞作,熱愛勞動的詩句:9、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最能突現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歸返自然志愿的詩句是:10、“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說明什么?1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淵明歸隱“遁世”的?12、詩人躬耕田畝,將田間勞動寫得富有詩意,其中你最欣賞哪一句,為什么?13、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這首五言律詩,語言樸素,意境恬淡,體現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頷聯描寫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這種生活雖然辛苦,但卻充實愉快。C.帶月荷鋤、夕露沾衣的農耕生活,實情實景,生動感人,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園生活中,樂于做一個隱士而忘卻一切的世俗的煩惱。詩的最后兩句表現了作者無欲無愿的心境。14、“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15、從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來看,你認為“但使愿無違”中的“愿”是什么?16、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二、王維《使至塞上》1、全詩以大漠、秋天為背景,選取了哪些意象來敘事寫景,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2、這是一首邊塞詩,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3、你從“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句中看出了什么?4、“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征蓬”“歸雁”,即景設喻,用以自比,詩人覺得自己好像飄飛的蓬草一樣出了漢家邊塞,又好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含了詩人被排擠岀朝廷的惆悵,暗寫。5、《紅樓夢》里香菱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詞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么?6、本詩從體裁看是詩,從內容看,文學史上稱之為詩。詩中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表明內心情感的句子是(或詩人自況,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情感的詩句是):,。以傳神之筆刻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7、“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表達作用?8、對《使至塞上》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故鄉水;詩人自己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懷念故鄉,熱愛故鄉感情“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常用它來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B、詩人以濃郁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已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C、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D、尾聯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燕然”兩字中。9、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出來的。這幅圖畫具有①美;②美;=3\*GB3③美;=4\*GB3④美。10、詩中“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11、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兩個字中。12、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兩句繼續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13、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偶爾出現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三、李白《渡荊門送別》1、這首詩融情于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這好比電影攝像鏡頭攝下的一組畫面,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隨”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入”字力透紙背,寫出了大江的氣勢。B.頸聯以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彩云構成海市蜃樓襯托出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C.“憐”故鄉水原是詩人,卻說故鄉之水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巧妙的構思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真所謂言有盡而情無窮。D.這首詩意境清雅,風格纖細,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且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描繪出長江中下游一帶數千里的山勢和水勢,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3、下面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這首詩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荊州時所作,隨著眼前景物的變換,詩人自然地描繪出畫卷般的景色,鄉思旅情,盡在詩中。B.頷聯煉字精妙。“隨”表現出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寫出了空間感和流動感;“入”渲染出江水匯流的磅礴氣勢,展示了詩人的廣闊胸襟。C.頸聯描寫了一幅空闊遼遠的月夜飛天圖,想象大膽奇特,有靈動之感,情韻悠長,表達出詩人豪邁的心情和新鮮的感受。D.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用擬人手法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山水的無限眷戀之情,收束全詩,余音裊裊。4、這首詩非常講究煉字。請自選一個字加以賞析。5、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達他對故鄉依依不舍之情的一個字是“”。6、詩中點明“送別”句子是:“,。”這兩句表達了詩人之情。7、“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兩句詩想像大膽、奇特,被人譽為“神來之筆”,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描繪這美妙的畫面。8、下面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聯敘事。直扣詩題,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頷聯寫景,其中一“隨”一“入”以游動的視角寫出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象。C.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兩幅圖畫,巧妙地融進了作者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D.尾聯由欣賞美景轉入深沉的鄉情之嘆,含蓄地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9、從表達方式看,詩的首聯屬于________,它交代了遠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10、詩的頷聯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是從哪一角度來寫的?試用散文語言改寫這兩句詩。11、.頸聯的描寫視角與頷聯是否相同?這兩句的描寫角度又有何不同?詩中的“天鏡”和“海樓”分別指什么?試用散文語言改寫這兩句詩。12、詩的尾聯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為什么稱面對的長江水為“故鄉水”?“萬里”一詞與詩的首聯中哪個字相照應?四、陳與義《登岳陽樓(其一)》1、陳與義《登岳陽樓》中的詩句“,。”從時空跨度上敘事狀態,抒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強烈的憤懣和萬般的無奈。2、這首七言律詩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體。3、對這首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簾旌”到“夕陽”,寫景由遠及近。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頸聯“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跨度上道出了亡國之臣的無盡憂憤。D.尾聯“風霜”語意雙關,“滄波”情景交融,于無限悲涼中收束全篇。4、首聯點明登臨位置,從“________”到“________”,寫景由近及遠。5、詩中“夕陽遲”、“徙倚”是什么意思?6、“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請聯系全詩,說說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具體內容。7、“風霜”語意雙關,說說其雙關含意8、《登岳陽樓》一詩中“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怎樣描寫景物的?9試簡要分析頸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一句所含的深意。10、說說你對“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這句話的理解。30課詩四首答案第二課時(二)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1、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著;自己的田園之樂。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2、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3、用語平淡自然看到月下的詩人從田間鋤草歸來,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夕露沾衣也在所不惜,一副勤勞辛苦的樣子。詩人歸隱遂愿后的愉快和滿足之情。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5、“愿”指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和不要在污濁的現實中失去自我的心愿。(三)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問題1、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2、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比喻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或以“征蓬”自況,寫飄零之感;以“歸雁”自比,表達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憤語憂郁之情及政治上失意的苦悶。)3、遼闊的沙漠上一道烽煙直升云天,遙遠的黃河盡頭是一輪圓圓的落日。好一幅蒼涼闊大壯觀的大漠黃昏圖!“直”字表現了孤煙之高與大漠的平靜安謐。“圓”字寫出了邊塞地區的遼闊曠遠。4、說明隨從少,禮儀規格不高,微露出作者的失意情緒。第三、四課時(二)學習李白的《渡荊門送別》,探究下面問題1、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3、“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4、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后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5、江水的平靜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移步換景近景和遠景6、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思鄉情深7、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騰直瀉,從荊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遼遠的原野。8、“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和平野的位置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入”字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豪情萬丈,充滿喜悅的心情和昂揚的激情。9、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境,云霞升騰,變幻莫測,像是海市蜃樓。“下”字化靜為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江面平靜時月亮在水中的渾圓皎潔的倒影,真切地寫出了蜀人初次出峽見到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表現出詩人灑脫的個性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三)學習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探究下面問題1、夕陽遲欲暮時2、B3、家國之恨身世之悲4、A5、此聯情景交融,“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互相映襯,且暗喻政治局勢之嚴峻;“老木蒼波”既是眼前實景,登樓憑吊古人,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又隱含無限的傷悲,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6、(1)詠懷(2)、B(3)兩首詩都寫得意境宏深,氣象開闊。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詩側重表現逃難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蒼波”喻“己悲”之愁緒。杜甫的《登岳陽樓》懷古傷今,蒼涼悲壯。但杜詩內容更豐富,思想更飽滿。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際仍心系國家。第五課時一、歸園田居(其三)1、種豆南山下。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3、夕露沾我衣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5、C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7、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8、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10、說明了作者辭官歸田,雖耕作不佳卻樂在其中,意在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適。11、表達了詩人寧可歸隱田園,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問示例:歸隱遁世是他消極逃避現實的表現或當時社會現實黑暗,他無力抗爭,只好逃避。12、“種豆南山下”,語言親切樸素,明白如話,以平淡的口吻寫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及自己閑適寡欲的心境。13、D14、“帶月荷鋤歸”,描寫勞動歸來的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鋤頭,構成了一幅月夜歸耕圖。這一句用語平淡自然,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一起,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歸隱遂愿后的愉悅和對田園生活的滿足。15、從詩的內容看,可理解為辛勤耕種期待收獲——多收些豆子。從詩的主題看,是指希望能隱居田園,遠離官場的污濁,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養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廉租房轉租協議
- 影視劇未成年演員聘用合同范文
- 區房屋租賃提前終止協議二零二五年
- 第二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匯編15篇
- 2024-2025企業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突破訓練
- 25年公司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綜合卷
- 產權分割協議
- 研究項目合同履約金規定
- 商品展示與推介協議
- 五氟乙氧基環三磷腈的合成方法研究華中師范大學
- 2023年10月自考財務管理學00067試題及答案
-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23年)》
- LY/T 2974-2018旱冬瓜培育技術規程
- GB/T 3745.1-1983卡套式三通管接頭
- 儀器儀表維保方案
- 區域經理工作手冊課件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教學)課件
- 小學三年級詩詞大會初賽比賽題目課件
- 大豆油精煉加工工藝
- 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復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