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一周年數據_第1頁
分析: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一周年數據_第2頁
分析: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一周年數據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一周年數據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分析概述一、帶動中央級媒體、地方黨報開通法人微博,形成自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開微博之后又一輪媒體微博熱,開辟了新聞宣傳、輿論引導的新平臺,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送到微博、微信等網絡社區。約200家主流媒體微博和17萬家政務微博,被稱為微博“國家隊”。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成為這支微博“國家隊”的領跑者。二、在微博輿論場的影響力日漸擴大。以新浪微博平臺為例,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到7月17日的粉絲數(814萬)及互動效果,已經明顯超過都市類媒體法人微博粉絲最多的@新周刊(粉絲683萬)。人民日報和其他主流媒體共同發力,正在深刻改變網絡輿論生態。據統計,在三個中央級媒體微博中,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日均發博數第一(31條),@央視新聞(29條),@新華視點(29條);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數第一,@央視新聞(671萬),@新華視點(680萬);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認證粉絲數第一(22250),@央視新聞(3697),@新華視點(11504);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活躍粉絲率第一(8.2%),@央視新聞(6.6%),@新華視點(3.9%)。三、堅持觀點強博,體現黨中央機關報的優勢。“微評論”占微博總數的30%,“新聞+評論”型微博占微博總數的78%。“你好,明天”欄目,成為網上知名品牌,數條微博轉發達10萬以上。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正在打造新的宣傳話語體系,注重融通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注重文筆修辭和情感表達,行文流暢易讀。四、在一些突發公共事件和敏感問題上,如北京暴雨、湖南唐慧案、四川蘆山地震、長春嬰兒營救、發生在多地的一些環保事件中,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回應民眾關切,主動設置議題,輿論引導作用增強。五、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粉絲數量分布最多的依次是北京(62.7%)、廣東(7.2%)、江蘇(3.8%)、浙江(1.9%)、上海(1.9%)。粉絲分布較多省份還包括四川、湖北、陜西、河南、江西、安徽、山西、寧夏、山東等,海外互粉好友占比達2.9%,輻射范圍廣泛。與此同時,粉絲中的百萬粉絲大V超過260人。它力求做到“友好不討好、親和不迎合、對話不對立”,及時澄清網絡傳言,均衡表達各方關切,并為網上“沉默”的普通人發聲,體現了主流媒體調和鼎鼐、為社會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考量的立場。始終受到高度關注人民日報法人微博開設之初的兩個月,平均每天粉絲數增長2.4萬,增速超出主辦者預期。同一時期,平均每天被轉發31056次,收獲評論10463條,在網絡輿論場中的關注度迅速攀升。目前,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日均轉發超過15萬次,評論超過5萬條,輿論影響力已經反超原本占有領先位置的一些市場化媒體。與在微博平臺長期居首位的@新周刊相比較,1年時間里,根據百度指數,在互聯網全網輿論場中,“媒體關注度”和“用戶關注度”數據都超過對方。可以看出,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影響力與成長曲線呈正相關。微博質量較高且保持平穩統計顯示,截至7月15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原創率達90%左右,質量與人民日報的定位和身份基本相符。有研究者注意到這樣三張圖:“第一張圖是一個關于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整體印象,第二張圖是‘事實+價值’的陳述模型,第三張圖是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九宮格’模式。只需要兩張圖就可以寫出像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一樣的微博。試試看,管用嗎?”人民日報法人微博關心國計民生和重大話題。對內容的統計顯示,它在事實列舉、點評時,更多傾向于對多種話題的關注,對年度的熱點事件幾乎無所不包。通過對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內容的高頻詞和情感詞分析,發現其“以情感帶動關懷,進而緩解網民壓力”的引導方法。通過對人民日報法人微博80條高轉發的“你好,明天”微博進行詞語出現頻次的統計,去除干擾詞后得出的結果顯示,頻次最高的10個名詞分別為改革、時代、尊嚴、社會、政府、權力、利益、歷史、災難、文明;頻次最高的8個動詞分別為質疑、面對、傳遞、見證、提醒、考驗、監督、轉型。這些詞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好,明天”所關注的焦點。高頻詞一定程度上能集中體現其聚焦所在和價值取向。分析2013年第一季度的300條微博可發現,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央視新聞和@新華視點三家媒體機構微博各有特色,如評論是人民日報法人微博關注的重點,篇幅高達30%,堅持“評論乃立報之本”,“新聞+評論”內容共占微博總內容的78%,其新聞的價值性、評論的深度性在新媒介上得以持續。相比較而言,@央視新聞注重新聞資訊的傳達,在很多重大突發事件中迅速發聲,注重調查(10%),占領新聞高地;而評論多來源于央視評論員,發揮了名人效應。在互動能力方面,所發的微博往往能得到網友及時的轉發與評論。@新華視點“新聞+評論”的比例也高達70%,并且注重挖掘新聞史料,提高碎片化信息的歷史深度。運營與管理趨于完善人民日報社提出“舉全社之力辦好微博”,雖不能達到理想狀態,但已能“獨樹一幟”,其背后依靠的是一套相對成熟的運營體系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早在2011年5月,人民日報社已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人民日報編輯記者互聯網使用守則(2011)》。這些標準對于今天我國媒體及廣大編輯記者使用和鑒別互聯網信息、運營媒體微博都具有借鑒意義。目前,不少中央主流媒體在推動下屬機構和編輯記者積極開設與使用微博的同時,都推出了媒體個人與機構微博的使用規范和守則。人民日報新聞協調部微博運營室曾提出,媒體微博建設需要管理在先,銘記“人微言重”。在管理上理順機制,堅持微博認證監管制度、信息發布授權機制、內容審核機制、輿情監測和應對機制“四位一體”。更為重要的是,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成功,體現了中央級媒體的追求:1.以一種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拓展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平臺,全力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推送到微博和網絡社區中,爭取實現“無縫隙”“零距離”。2.推進從心態到語態的轉換,逐步形成一些新的表達方式。如放下身段,誠心誠意地想老百姓身邊事,說老百姓貼心話。3.注重傳播實效,講究傳播規律,不花無用功,避免空對空。媒體微博的走勢截至2012年12月27日,在新浪微博平臺經過認證的媒體微博(包括媒體機構和媒體個人)已達110166個。其中,媒體機構微博為17221個,媒體人微博為92945個,主要集中在報紙、雜志、電臺、電視等領域;報紙類媒體微博約2700個,報業人微博達1.6萬個。6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這是該系列年度報告的第四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編撰的這部報告提出:微博“國家隊”異軍突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媒體齊發力,在微博輿論場嘗試主導“微話語權”。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努力,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學者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媒體微博數量會繼續增長,而發行量超過百萬份的報紙則不會超過25家。微博可以很好補充傳統報業的不足,能在更廣的平臺上發揮作用。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