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知識競賽題含答案
"2、1935年中共中央發表(),即《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將民族矛盾置于階級矛盾之上,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同年12月,在()會議上,中共中央正式確立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3、九一八事變后,面對著日軍的進一步入侵,1932年()月()日,蔣光鼐、蔡廷鍇率駐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爆發了淞滬抗戰。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935年北平爆發()學生抗日愛國運動。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率部發動逼蔣抗日的()。
"4、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晉東北的()大捷,是抗戰初期對日軍作戰的第一個大勝利。
"5、1938年5月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正式發表,分析了中日雙方的特點,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既不會失敗,也不會速勝,而是一場()。后來戰爭的進程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
"6、、中、美、蘇、英、日在密蘇里號軍艦上正式簽署日本無條件投降書是()年()月()日。
"7、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在華北發起(),這是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戰役。
"8、發生在1941年1月的(),標志著國民黨第()次反共高潮達到了頂點。
"9、自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先后經歷了()、()、和()三個階段。
"10、()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年12月,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戰爭爆發。
"二.選擇題
"1、在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中,日軍共殺害了約()中國軍民。
"A、10萬以上B、30萬以上C、50萬以上
"2、中國共產黨把毛澤東思想正式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是在()。
"A、1938年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
"B、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
"C、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3、東北抗日聯軍民族英雄()壯烈犧牲后,敵人割開他的腹部,發現胃里盡是枯草、樹葉、棉絮之類,沒有一粒糧食。
"A、李兆麟B、周保中C、楊靖宇
"4、1937年8月,中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總指揮、副總指揮是()。
"A、毛澤東;朱德B、朱德;彭德懷C、彭德懷;劉少奇
"5、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軍長是,副軍長是()。
"A、葉挺,項英B、葉挺,劉少奇C、陳毅,饒漱石
"6、1938年中國正面戰場取得最大勝利的戰役是()戰役。
"A、臺兒莊B、桂林C、上海
"7、1938年7月成立的冀中回民教導總隊,總隊長是()。
"A、楊靖宇B、馬本齋C、李兆麟
"8、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機關報是()。
"A、新華日報B、解放日報C、人民日報
"9、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頭號漢奸賣國賊是()。
"A、陳公博B、周佛海C、汪精衛
"10、八路軍三五九旅由(C)率領開進南泥灣,開展大生產。
"A、許海東B、譚震林C、王震
"11、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共同反對法西斯戰爭的()。
"A、聯合作戰宣言B、聯合反法西斯宣言C、聯合國家宣言
"12、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1941年11月在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上提出“精兵簡政”提案的開明紳士是()。
"A、劉少白B、楊桐閣C、李鼎銘
"13、新四軍傷病員在沙家浜養傷,發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沙家浜在江蘇省(B)市。
"A、張家口B、常熟C、徐州
"14、抗日戰爭時期,從加拿大來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救死扶傷的是()
"A、羅生特B、凱瑟琳霍爾C、白求恩
"15、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作戰,第五軍第二ΟΟ師與敵血戰,師長(A)光榮殉國。
"A、戴安瀾B、孫立人C、佟麟閣
"16、日軍在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中,實行慘無人道的(A)三光政策。
"A、燒光、殺光、搶光B、燒光、拿光、殺光C、燒光、拿光、搶光
"17、1945年4月20日,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原則通過了()。
"A、A、論解放區戰場的報告B、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C、論聯合政府的報告
"18、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的聲明,號召對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實行廣泛的進攻。
"A、對日寇的最后一戰B、把日本鬼子消滅干凈C、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19、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中國軍民傷亡總數在(B)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超過()美元以上,間接經濟損失()美元以上。
"A、3500萬,800億,5000億B、3500萬,1000億,5000億C、3000萬,1000億,5500億
"20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光輝勝利,()是根本原因。
"A、美軍對日本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B、蘇聯紅軍出兵東北
"C、中國軍民長期浴血奮戰殲擊日軍
"三、判斷題(在題后打“√”或“×”)
"1、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各族人民廣泛參加的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上海、太原的失陷,標志著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3、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實行的是片面抗戰路線,共產黨實行的是全面抗戰路線。這兩條抗戰路線最大區別在于是否發動民眾抗日。()
"4、1937年10月,國共談判達成協議,將贛、閩、粵、湘、鄂、豫、浙、皖8省邊界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5、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僑領是陳嘉庚()
"6、、抗日戰爭時期,以蔣介石名義出版《今日之中國》的一書,為反共內戰作輿論準備()
"7、中國國民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8、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黃炎培任主席。()
"9、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開進中國東北,向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國是美、蘇、法、中。()
"附: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九一八;七七事變2、《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3、1月28日;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
"4、平型關大捷5、持久戰6、1945年9月2日7、百團大戰8、皖南事變;二次
"9、防御、相持、反攻10、1939;1941;1941;珍珠港
"二、選擇題
"1、B;2、C;3、C;4、B;5、A;6、A;7、B;8、A;9、C;10、C;11、C;12、C;13、B;14、C;15、A;16、A;17、B;18、A;19、B;20C;
"三、判斷題
"1、√;2、×;3、√;4、√;5、√;6、×;7、×;8、×;9、√;10×;
"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知識競賽題含答案(二)
"1、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制造借口向中國軍隊進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日本侵華事件。
"A、沈陽B、長春C、大連D、北平
"日本侵華事件: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
"華北事變(1935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而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央政府,實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也稱盧溝橋事變。
"八一三事變(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即第二次上海事變。
"2、1932年1月28日,日軍向上海市閘北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十九路軍首先奮起對日作戰,為捍衛民族尊嚴付出了重大犧牲。
"A、二十九路B、十九路C、二十六路D、八路軍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1月28日夜至次日晨,在三義里和四川北路、虬江路口一帶準備向我進攻的日軍。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的作戰,又稱"一·二八"事變。"一·二八"事變的起因"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為掩護炮制偽滿洲國傀儡政府的陰謀,由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謀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與女間諜川島芳子策劃,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田中操縱流氓漢奸乘機將兩名日僧毆至重傷,日方傳出其中一人死于醫院。隨即以此為借口,指使日僑青年同志會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燒三友實業社,砍死砍傷三名中國警員。20日,又煽動千余日僑集會游行,強烈要求日本總領事和海軍陸戰隊出面干涉。21日,日本總領事村井蒼松向上海市長提出道歉、懲兇、賠償、解散抗日團體四項無理要求。22日,日本駐上海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發表恫嚇性聲明,以保護僑民為由加緊備戰,并從日本國內向上海調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當局發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時以前給予滿意答復,否則采取必要行動。國民黨政府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對日繼續執行不抵抗政策。軍政部長何應欽急電第19路軍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長吳鐵城于28日13時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暫時下野的蔣介石委托國民黨元老張靜江說服蔡廷鍇避免與日軍沖突,并調憲兵第16團接替上海第19路軍防務。日方接到吳鐵城答復表示"滿意",卻又以保護僑民為由,要中國軍隊必須撤出閘北,不待答復便于當晚突襲閘北。第19路軍奮起抗戰事變之初,駐上海日軍有海軍陸戰隊1800余人及武裝日僑4000余人、飛機40余架、裝甲車數十輛,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海軍艦只23艘,
"3、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并任命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北上迎擊日偽軍。
"A、方振武B、吉鴻昌C、蔡廷鍇D、蔡鍔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占我國東北三省。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進逼,國民黨、蔣介石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坐視國土淪喪,把大量的軍隊用來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所謂的“圍剿”。而中國共產黨則堅決主張抗擊日寇的侵略。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推動和影響下,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分化。1933年5月26日,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同盟軍通電全國,主張聯合抗日,收復失地。中國共產黨早在1932年11月就成立張家口特委,并陸續派宣俠父等干部,幫助馮玉祥抗日。抗日同盟軍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援,部隊很快發展到十幾萬人。他們先后收復多倫、康保等縣城,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但是,國民黨、蔣介石卻以“破壞整個國策”為名對同盟軍進行圍剿。在日蔣的夾擊下,到1933年10月底,同盟軍遭到失敗。8月,馮玉祥離開張家口,方振武流亡國外,后為蔣介石所殺害。吉鴻昌避居天津租界,后被國民黨逮捕,在北平就義。而在此前,他已成為中共秘密黨員。
"4、1933年5月31日,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塘沽協定》,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省的占領。
"A、《塘沽協定》B、《秦土協定》C、《何梅協定》D、《二十一條》
"1933年5月31日中國代表被迫簽訂《塘沽協定》
"塘沽協定是國民黨政府與日本侵略者簽訂的喪權辱國的停戰協定。1933年5月31日,中國代表同意了日方提出的停戰協定草案,一字不改,正式簽署了《塘沽協定》。
"1933年3月,日軍占領熱河,并大舉進攻長城各口,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卻因國民黨的破壞而失敗。1933年5月22日,在蔣介石、汪精衛授意下,何應欽派熊斌為中方首席代表,與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在塘沽倉庫樓上談判。規定中國軍隊撤至延慶、通州、寶坻、蘆臺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以上地區以北、以東至長城沿線為武裝區,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東北、熱河的占領,同時劃綏東、察北、冀東為日軍自由出入地區,從而為日軍進一步侵占華北敞開了大門。
"5、中國共產黨制定全面抗戰路線的會議是洛川會議。
"A、瓦窯堡會議B、黨的活動分子會議C、洛川會議D、遵義會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在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運動影響下,中共中央于8月22日至25日在陜西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23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就政治任務、國共關系、戰略方針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確定八路軍必須實行由國內正規戰爭向抗日游擊戰爭轉變,實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歷史使命。會議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要求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站在抗戰的最前線,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會議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進行抗戰和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6、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軍事戰略問題、全國的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問題,制定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
"A、遵義B、瓦窯堡C、洛川D、延安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國共產黨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是在全國抗日民主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下召開的。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我國東北后,又發動了“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而國民黨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淫威,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先后與日軍簽訂了“秦土協定”和“何梅協定”,實際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了日本。中國共產黨積極領導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公開發表。這個宣言是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統一戰線的精神提出的。宣言呼吁各黨派各軍隊和各界同胞停止內戰,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并建議組成統一的國防政府和在國防政府領導下的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和領導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爆發了“一二九”運動,1萬多名學生舉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在此期間,長征中的中國工農紅軍于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11月下旬,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所派代表張浩(林育英)回到陜北,向中共中央傳達了共產國際關于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
"在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抗日救亡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迫切要求對日本進攻以來的國內形勢作一次正確的分析,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和政策,糾正嚴重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為此,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的決議,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參加會議的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和其他有關人員有: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劉少奇、秦邦憲(博古)、彭德懷、鄧發、凱豐(何克全)、李維漢、吳亮平、張浩(林育英)、楊尚昆、郭洪濤等10多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要分析了華北事變后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抗日聯軍和國防政府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那種認為不可能爭取民族資產階級與中國工人、農民聯合抗日的“左”傾關門主義的觀點,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會議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指出: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和賣國賊頭子蔣介石,并指出關門主義是黨內的主要危險。
"會議還通過了《中央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紅軍行動的戰略方針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
"會后,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決議的精神,于12月27日,在陜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從理論上和實踐上,系統地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歷史轉折時期,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經驗,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出決議,而瓦窯堡會議則解決了政治路線問題。
"7、被譽為“紅槍白馬女政委”,連日偽報紙也為之驚嘆,稱之為中國革命洪流中推出的弄潮兒的抗日英雄是趙一曼。
"A、楊靖宇B、趙尚志C、謝晉元D、趙一曼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斗的年代,在黨的隊伍里涌現出一大批女性豪杰。昔日東北抗日戰場上便有一位名揚四方的女英烈,連敵偽的報紙也驚嘆于她“紅槍白馬”的英姿。她就是郭沫若所盛贊的“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
"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戰士們尊稱她“我們的女政委”
"敵人在公開處決前把她綁在一輛馬車上游街示眾,她一路唱著《紅旗歌》,沿途許多群眾感動得流淚,就義時年僅31歲
"8、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名義草擬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A、《抗日救國十大綱領》B、《為抗日救國爭自由宣言》
"C、《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D、《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又稱《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分析了由于日本的侵略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緊迫形勢,揭露了日本加緊侵吞華北和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面目,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民面臨的首要任務。宣言強調建立包括上層在內的統一戰線,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范圍。
"為此,宣言呼吁全國各黨派和軍隊、各界同胞,不論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政見和利益的不同,有任何敵對行動,都應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而奮斗。
"《八一宣言》發表以后,很快在國內和全世界40多個國家的華僑中廣泛傳播開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9、《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1949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A、《風云兒女》B、《英雄兒女》C、《平原游擊隊》D、《熱血忠魂》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
"10、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華北事變,旨在把中國華北地區變為第二個“滿洲國”。
"A、1934B、1935C、1936D、1937
"在抗日戰爭時期,華北自治區,當時日本人和國民政府簽定了《何梅協議》妄圖在華北五省建立一個由漢奸構成的,由日本人控制的第二個偽滿洲國。
"華北事變是指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把華北從中國分離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內容應包括“河北事件”“張北事件”及《秦土協定》;“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及“冀察政務委員會”,這些事件基本上都發生在華北地區,故稱華北事變。
"11、北平學聯于1935年12月9日帶領全市學生進行“反對華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內戰一致對外”的大請愿,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的開始。
"A、1934B、1935C、1936D、1938
"華北事變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后,學聯決定以請愿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愿。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愿游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后,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準備工作。
"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愿游行的愛國學生涌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愿游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于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愿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準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愿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游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后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游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游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后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傷。游行隊伍被打散。
"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吁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后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游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游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游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余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游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并帶領群眾高呼口號。
"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后,游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游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愿集會、示威游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陜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吁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12、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愛國民主人士發起成立的是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A、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B、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C、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D、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
"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全國20余省市60多個救亡團體的代表70余人,在上海舉行大會,通過《宣言》和《抗日救國初步綱領》,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馬相伯、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史良、孫曉村、曹孟君、何偉、張申府、劉清揚等15人為執行委員會常委,宣告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確定,我們“救國陣線目前的主要任務,是促成全國各黨派的徹底團結共同抗日”。并建議各黨各派:立刻停止軍事沖突;立刻釋放政治犯;立刻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以便制定共同抗敵綱領,建立一個統一抗敵政權。全救會成立后,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7月10日,全救會推派沈鈞儒、章乃器、史良、彭文應、沙千里為代表赴南京,向國民黨二中全會請愿。同時,發表《宣言》,要求:(一)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二)釋放政治犯;(三)給人民以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四)以武力制止日本在華北增兵;(五)以武力制止日本武裝走私;(六)罷免并懲辦親日派官僚政客。7月15日,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聯名發表《團結御侮的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的公開信,贊同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改變“先安內后攘外”的政策,聯合紅軍,共同抗日。9月18日,毛澤東托潘漢年帶給章乃器、陶行知、沈鈞儒、鄒韜奮一封親筆信,并附《中國共產黨致中國國民黨書》,代表全體紅軍和蘇區人民對他們抗日救國的言論和英勇的行動,表示無限的敬意,并委托潘漢年與他們經常交換抗日救國的具體意見。11月10日,宋慶齡發表孫中山誕辰70周年紀念詞,指出:“當前我們的最大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我們要聯合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尤其要聯合英、美、法、蘇,建立國際統一戰線;要聯合國內各黨各派及社會各階層人物,建立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11月15日,沈鈞儒發表《孫中山主義與救亡陣線》,認為:孫中山主義就是救國主義,而三大政策就是救亡聯合陣線的政策;呼吁國民黨恢復孫中山親自制訂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停止一切內戰,以共同對外。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愛國民主政治團體。由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等在上海發起組織。1932年12月29日成立,總會設在上海,在北平(今北京)、上海等地設分會,最高執行機構是臨時全國執行委員會,宋慶齡、蔡元培分任主席和副主席,楊杏佛為總干事,魯迅為上海分會執行委員。
"13、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對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最后事變獲得和平解決,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A、福建事變B、兩廣事變C、西安事變D、七七事變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的事件。1935年,中國共產黨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不久“一二·九”運動爆發,全國人民的抗日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擔負剿共任務的東北軍與西北軍厭惡內戰,在全國抗日運動高潮的推動下和中國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兩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等開始與共產黨及紅軍發生聯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14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A、盧溝橋事變B、華北事變C、一二八事變D、九一八事變
"在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開始了東北以外的大規模侵華行動..直接影響到國民政府的利益所以在規模上標志這侵華行動的進一步擴大,在中國各處發起了侵華行動
"在七七事變之后.國民政府和中共也發表了抗日通電,從此抗日戰爭成為了中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正面沖突,所以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15、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虹口、楊樹浦一帶強占有利據點,向中國軍隊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抗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
"A、北平B、南京C、上海D、廣州
""八一三"事變,又稱"八一三"淞滬抗戰,是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軍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壯烈戰斗,日本帝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1937年8月13日爆發,即第二次上海事變。
"16、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在南方八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
"A、朱德、葉挺B、陳毅、朱德C、項英、葉挺D、左權、陳毅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周恩來發出關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第一二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持華中抗戰的人民軍隊。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于10月將在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省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第二十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時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四軍分會,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轄4個支隊,共1.03萬余人。改編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華中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
"17、1937年,日本積極策劃全面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緩和國內階級矛盾B、變中國為其殖民地
"C、擺脫國內經濟危機D、稱霸亞洲的野心
"這個題有爭議?1937年日本積極策劃全面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緩和國內階級矛盾、B.擴大在中國的殖民統治、C.擺脫國內經濟危機、D.制定了所謂“國策基準”
"侵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大陸政策,這是戰爭必然性的根本所在,為什么選C?我覺得沒有疑問,應該選B啊!請各位分析分析。
"18、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須實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A、《論新階段》B、《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C、《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D、《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洛川會議通過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四、改革政治機構;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19、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A、《中共中央為實現國共合作宣言》B、《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C、《中共中央為實現全民抗戰宣言》D、《中共中央為公布全民抗戰宣言》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此宣言為7月15日由中共以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等所組成的代表團赴廬山與國民黨代表蔣介石、張沖、邵力子等談判時送交的。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實現民權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主張。23日,蔣介石發表了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談話。至此,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20、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南京燒殺淫掠持續、六周之久,中國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體槍殺、焚燒、活埋以及用其他辦法處死者,達30萬以上。
"A、15B、20C、30D、45
"1937年12月13日,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的日子。中國的首都,六朝的古都陷入敵爪,在以后為期六個星期的屠殺中,有超過30萬人的同胞遇害。鐘山為之蕭瑟,江水為之不流。南京上演了一場人類獸性的極度發揮的慘劇,人們被用各種難以想象殘忍的手段奪取生命,日月因之而無顏,神鬼為之而慟泣。70年過去了,當年的兇手一個個安度晚年,大屠殺的幸存者卻在病床上因為缺醫少藥而苦苦掙扎。世事變遷,世態炎涼。撫今追昔,唯悵唯惆。余力綿薄,空嘆無能。
"21、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晉東北的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后的首次勝利,也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共殲滅日軍1000多人,擊毀汽車近百輛,繳獲輕重武器數百支。它表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戰隊伍。
"A、平型關大捷B、臺兒莊戰役C、棗宜會戰D、長沙戰役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于平型關首戰告捷。
"為配合第二戰區友軍防守平型關至茹越口和雁門關的內長城一線,八路軍總部令第一一五師進至平型關以西之大營鎮待機。林彪、聶榮臻等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于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狹窄谷道伏擊殲敵。23日夜,第一一五師師部進至平型關以東之冉莊、東長城村地域。
"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及大批輜重車輛,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7時許,全部進入第一一五師之伏擊圈,第一一五師乘機全線突然開火,予敵以大量殺傷,并發起沖鋒。日軍第五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急從蔚縣、淶源調兵增援,被第一一五師獨立團、騎兵營阻擊于靈丘以北及以東地區,并于腰站斃傷其300余人。戰斗持續到13時,被圍之日軍全部就殲。
"此役,第一一五師共殲日軍1000余人,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擊毀汽車l00余輛、馬車200余輛,我軍傷亡600余人。
"平型關大捷,振奮全國,各地紛紛電賀。26日,蔣介石特電朱德、彭德懷,稱:“二十五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22、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武漢后,中國的抗日戰爭逐漸轉入戰略防御階段。
"A、戰略防御階段B、戰略反攻階段C、戰略相持階段D、戰略收縮階段
"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御階段。
"第二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
"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
"23、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軍相繼占領南京、濟南后,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1938年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戰役中取得巨大勝利,粉碎了侵華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
"A、臺兒莊B、武漢C、上海D、南昌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國軍隊和日軍在山東嶧縣臺兒莊(今屬棗莊市)一帶進行的戰役。
"3月23日,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在泥溝車站與日軍發生遭遇戰,臺兒莊戰役開始。傍晚,日軍追擊中國軍隊第十一師一八五團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敵軍進至劉家湖后繼續南犯,突擊臺兒莊城東北,被守軍一八六團全殲200余人。25日,日軍進攻南洛。一八五團主動出擊,三營營長高鴻立率全營士兵與敵拼殺,誓奪敵炮。敵1000余人配以20余輛坦克向高營猛撲。團長王郁彬率一、二兩營趕來增援,血戰兩晝夜,王郁彬、高鴻立負傷。27日,日軍攻破臺兒莊北門。中國守軍第三十一師與敵在莊內展開拉鋸戰,雙方傷亡甚重。日軍不斷增加兵力,從嶧縣調來增援部隊4000余人。
"28日,日軍攻入臺兒莊西北角,謀取西門,切斷中國守軍第三十一師師部與莊內的聯系。該師師長池峰城指揮所部以強大炮火壓制敵人,并組織數十名敢死隊員,與敵肉搏格斗。湯恩伯軍團關麟征第五十二軍和王仲廉第八十五軍在外線向棗莊、嶧縣日軍側背攻擊。29日,日軍瀨谷支隊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領了臺兒莊東半部。31日,中國守軍將進入臺兒莊地區的瀨谷支隊完全包圍。是時,坂本旅團由臨沂轉向臺兒莊馳援,到達向城、愛曲地區,側擊第二十軍團。該軍團即命第五十二軍和剛到的第七十五軍圍攻坂本支隊。激戰數日,予日軍以重創,使其救援瀨谷支隊的計劃落空。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占領南京、濟南后,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臺兒莊戰役總指揮李宗仁將軍
"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它位于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
"1938年3月24日,日本侵略軍瀨谷支隊向臺兒莊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27日,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28日,突入臺兒莊的日軍被第31師圍攻,敵方損失甚重。29日,李宗仁遂令第2集團軍死守臺兒莊陣地,并嚴令湯恩伯部南下,協助第2集團軍解決臺兒莊之敵。31日,中國軍隊將進入臺兒莊之敵完全包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日軍拚力爭奪,占領了市街大部。中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反擊,展開街壘戰,奪回被日軍占領的市街。雙方陷于苦戰。6日晚,中國軍隊全線攻擊瀨谷支隊。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全部被殲。
"臺兒莊戰役是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取得了殲滅日軍1萬余人的巨大勝利。此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兇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斗志
"24、1938年12月,以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親日派公開投敵,并拼湊偽中央政權。在政治上﹐他們收編國民黨降日部隊并收買流氓地痞建立“和平建國軍”和特務組織﹐在其轄區內實行恐怖統治﹐捕殺抗日愛國人士。配合日本對重慶國民政府進行誘降,妄圖瓦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A、汪精衛B、胡漢民C、李宗仁D、佟麟閣
"1938年12月29日,國民黨副總裁、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投敵。上月,汪精衛的代表高宗武、梅思平與日軍參謀本部中國課長今井武夫、謀略課長影佐禎昭在上海進行“重光堂會談”后,以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內親日派集團加快了投敵的步伐。
"18日,汪精衛、陳壁君夫婦等人借口講演,從重慶逃往昆明。19日,汪精衛、周佛海、陳壁君、陶希圣、曾仲鳴一行飛往越南河內。21日,陳公博從成都經昆明到河內。
"29日,汪精衛給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蔣介石發出“艷電”,公然說日本“對于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宣稱愿以近衛提出的“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公開打出了乞降的旗幟。至此,汪精衛集團公開投靠日平。
"蔣介石于24日自西安飛返重慶,請顧問端納通知英美兩國大使館:汪精衛絕對無權和任何人談判和平。并說,中國不但沒有想到與日本和談,并且現在正準備作大規模之抵抗。
"汪精衛集團的叛國投敵,激起了中國各政黨、團體、軍隊和人民群眾的憤怒。
"25、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采取的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A、團結B、組織C、促進D、發展
"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毛澤東把統一戰線視為與黨和軍隊平列的、取得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他認為:“須知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共產黨如果不能爭取中間階級的群眾,并按其情況使之各得其所,是不能解決中國問題的。”他還說:“在中國,這種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斗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因此,必須對他們采取十分慎重的態度。”
"26、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的國民黨將領是張自忠。
"A、宋哲元B、郝夢齡C、佟麟閣D、張自忠
"1940年5月16日,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南瓜店殘酷激戰中壯烈殉國。據張自忠部下說,張將本身中數彈,前胸后背被鮮血染紅。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早年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7年后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副官長、軍官學校校長、第二十五師師長、第三十八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等職。
"1933年長城抗戰時,任喜峰口第二十九軍前線總指揮,積極抗擊日寇,1935年華北事變后,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天津市市長。“七·七”事變后,一度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主任兼北平市長。
"日軍占領北平后,他拒絕與日本合作,逃出北平,輾轉到達南京參加抗日。1937年11月,回部隊任第五十九軍軍長,其后,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重創日軍,升任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兼五十九軍軍長。1939年的隨棗戰役中,他指揮部隊英勇殺敵,取得了田家集作戰的勝利。
"在這次棗宜會戰中。他奉命率部渡過襄河,側擊南撤的日軍第三十九師團。在襄河東岸宜城的南瓜店,由于無線電報被日軍破譯,他所率的總部直屬隊和第七十四師遭到日軍包圍。張自忠率部與敵激戰,在戰斗中壯烈犧牲
"27、1940年8月20日,華北八路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破襲日軍在華北交通線的進攻作戰,八路軍參戰部隊達105個團20余萬人,故稱百團大戰。
"A、百團戰役B、百團會戰C、百團大戰D、中原會戰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在八路軍總部副總司令統一指揮下,華北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和晉綏軍區的八路軍共出動115個團、近40萬大軍,在25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向華北各主要交通沿線大小據點的日偽軍出擊,主動開展一場大規模的交通總破擊戰。
"28、941年,日本鬼子向省狼牙山地區進行掃蕩時,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這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最后,這五位英雄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A、河北B、湖南C、山西D、貴州
"29、1941年1月6日,移師北上的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9000余人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余人的圍攻,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A、茂林事變B、皖南事變C、皖南慘案D、華北事變
"30、從1941年到1942年,日軍在華北連續五次推行,對太行、太岳、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的“掃蕩”達500多次。
"A、清鄉運動B、治安強化運動C、清剿運動D、奴化教育運動
"31、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建設是按照的原則建立的。
"A、民主集中制B、公選制C、推薦制D、三三制
"32、針對抗日民主根據地出現的嚴重困難,毛澤東提出的根據地經濟工作和財經工作的總方針是。
"A、自力更生,保障供給B、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C、自己動手,豐衣足食D、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33、1942年春,中國共產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內容是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A、反對教條主義B、反對唯心主義C、反對主觀主義D、反對本本主義
"34、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腫瘤內科診療體系與發展趨勢
- Brand KPIs for sauces condiments Tabasco in the United Kingdom-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集體水庫管理協議書
- 菜地承包出售協議書
- 顧客簽訂保障協議書
- 項目借款投資協議書
- 鞋面加工合同協議書
- 風管廠家轉讓協議書
- 車禍自行協商協議書
- 計劃財產分割協議書
- 高溫設備維護保養程序培訓
- 護士進修匯報護理專業發展趨勢分析
- KISSSOFT操作與齒輪設計培訓教程
-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2024年中考二模語文試卷附答案
- 城鄉規劃原理題目及答案
- 25道中國建筑商務合約經理崗位常見面試問題含HR常問問題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 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
- DBJ-43T507-2019湖南省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
- 《華為國際化之路》課件
- 高空作業安全責任協議書防盜網
- 關于地下室滲漏水問題的總結及堵漏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