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該不該引藏水入疆(復習課件) 高二地理 課件(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4.5 該不該引藏水入疆(復習課件) 高二地理 課件(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4.5 該不該引藏水入疆(復習課件) 高二地理 課件(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4.5 該不該引藏水入疆(復習課件) 高二地理 課件(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4.5 該不該引藏水入疆(復習課件) 高二地理 課件(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地理課件4.5該不該引藏水入疆01第一部分導入新課新疆光熱條件好,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嚴重不足;西藏水資源豐富,但用水量較少。多年來,很多人憧憬從西藏向新疆引水,甚至有人構想了藏水入疆的引水路線。但是,在憧憬的同時,人們也在思考藏水入疆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那么,該不該引水入藏呢?新疆西藏新疆缺水西藏有水資金充足技術先進該不該引藏水入疆?中央政府課標要求以某區域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023第二部分問題探究多年來,很多人憧憬從西藏向新疆引水,甚至有人構想了藏水入疆的引水路線。如果引藏水入疆,需要從西南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河段取水、輸水到新疆。圖示路線是構想的一條引水路線。一、構想引水線路一、構想引水線路1.可選擇最短的穿越青藏高原路線嗎?2.該條調水線路聯通哪些主要河流?經過哪些主要地貌單元及省級行政區。3.調水工程的修建,對新疆的環境和發展有什么好處?4.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優缺點。1.不可以青藏高原上的整體地勢是北高南低,藏水入疆是向北引水,不利于自流;青藏高原上大部地區人煙稀少,生態脆弱,選擇最短線路對生態破壞大,且海拔高,建設難度大。2.聯通的主要河流: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黃河等主要河流。經過的地貌單元: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川西高原、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祁連山脈、昆侖山脈、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帕米爾高原等。省級行政區: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肅、新疆。3.社會效益:改善新疆及沿線缺水地區投資環境,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緩解城鄉用水、工農業用水的矛盾,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效益:為新疆及沿線缺水地區補充水資源,促進其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態效益:增加新疆及沿線缺水地區的生活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以及生態用水,不斷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城市環境治理和綠化美化,促進城市化建設;緩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緩解地面沉降。4.優點:青藏高原地勢高于西北地區,大部分地區可自流引水。調出區位于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的上游,水質好。缺點:調出區位于河流上游,水量有限。沿線經過多條斷裂帶,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災害多發,工程量大。二、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潛在問題入疆引水工程可能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下面列出專家的部分質疑和擔憂。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過渡帶有多條斷裂帶,屬于地質災害多發區,大型水利工程會誘發地質災害。沿線穿越我國生態脆弱區和重點保護區,流經多個流域,跨越多個自然景觀帶,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新疆蒸發能力強、降水量少,一且排水不暢,很容易出現土地鹽漬化問題。1.歸納材料提出的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潛在問題。2.除上述問題外,藏水入疆引水工程還可能面臨哪些難題?二、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潛在問題1.歸納材料提出的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潛在問題。2.除上述問題外,藏水入疆引水工程還可能面臨哪些難題?1.引水工程沿線經過多條斷裂帶,屬于地質災害多發區,大型水利工程會誘發地質災害;引水工程沿線及新疆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引水工程易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新疆蒸發能力強,降水量少,一旦排水不暢,很容易出現土地鹽漬化問題。2.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河流都是國際性河流,處理不當會引發國際紛爭;由于地形和氣候復雜,技術難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對各河流下游已建工程的效益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投資巨大,回收周期長;新疆地質條件復雜,多處是鹽堿地,藏水入疆帶來的水將溶解這些固態鹽而成為鹽堿水,一旦這些鹽堿水流過綠洲,不但不會解決當地缺水的問題,反而會導致沙漠地區現有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三、該不該藏水入疆假設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技術問題和資金問題都能解決,從政治、經濟等方面,討論該不該藏水入疆?支持。藏水入疆擴大綠洲、牧場面積,促進農業發展,為新疆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用水,改善新疆的投資環境,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緩解地區間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反對。該路段地質條件復雜,多地震、斷層發育,開挖隧道,維修、養護困難;對調入區及沿途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且修復困難;水源輸出地涉及多條國際河流,協調難度大。“紅旗河”調水工程是由6位院士、12位教授和幾十位博士共同提出的超級調水工程。它從雅魯藏布江(流入印度后,成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大拐彎附近開始,過怒江,經隧洞先后穿過瀾滄江和金沙江,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依次經過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渭河、黃河,然后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分別延伸到東疆的吐哈盆地和南疆的和田、喀什,全程6188千米。圖為“紅旗河”工程示意圖。優點:取水點多;調水量充足;可全程自流由雅魯藏布江中游、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取水紅旗河從起點到終點海拔不斷下降,由2558m降到1300m我國北部地區分布著一半以上的耕地,僅擁有全國1/5的水資源,特別是西北地區,僅占全國水資源的4%。2018年,“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想引發專家熱議。該工程基本目標是由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調水600億立方米(超過黃河全年平均水量)至新疆等干旱區,發展2億畝灌區和牧場,建20萬平方千米綠洲,形成長1000千米的運河,以此徹底改善西北干旱區的生態與環境。工程全長6188千米,總落差1258米。主體工程投資約為4萬億,建設周期約10年,建成后可解決1.5億人就業。“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分為一條主線、三條支線,選線各取水點的水位依次降低,通過“山區打隧洞、河道修水庫、平原開明渠”的方式實現全程自流,共需打隧洞136條,隧洞總長2337米。(1)推測“紅旗河”調水工程對我國西北地區的有利影響。(2)說明“紅旗河”調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難。(1)調水可增加農業用水,擴大綠洲、牧場面積,促進農業開發;改善區域氣候、生態環境。(2)路線經過青藏高原邊緣,地質條件復雜,多地震、斷層發育,開挖隧道困難;工程量巨大,投資高,維修養護困難;對調人區及沿途生態造成破壞,且修復困難,水源輸出地涉及多條國際河流,協調難度大。(3)推測“紅旗河”調水工程可運行的季節,并說明原因。(4)分析在平原地區開明渠方式輸水的利或弊。(3)春、夏、秋季(4~9月)。原因:西北地區農業活動集中在4~9月(春、夏、秋

季),該時段工農業用水量大;水源調出區海拔高,冬季河水結冰,無法調水;春季積雪融水多,夏秋季降水豐富,徑流量大,可調水量大。(4)利:明渠施工簡單,修建成本低;形成的運河促進航運;可開發旅游;明渠水汽蒸發量大,可降低溫度,增加濕度。或弊:明渠水分蒸發損耗大;下滲嚴重,抬升地下水位,礦物鹽分不斷累積,加大鹽堿化;水質易污染。補充:我國特高壓輸電網架我國"十二五"投資5000億元建特高壓輸電網架隨著西部大型煤電、水電、核電和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加快建設,“十三五”末,跨區跨省電力輸送規模將超過4億千瓦,迫切需要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把內蒙古、陜西、河北的風電、煤電通過三條縱向的特高壓通道送往華北、華中和華東;把北部的煤電和西南的水電,通過三條橫向特高壓通道送往華北、華中和長三角地區,在全國范圍內保證電力供應。發電廠發出的電先通過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至1000(±800)千伏以上,然后到用電地區再通過降壓變壓器將電壓降至220/380伏供用戶使用。中國特高壓,牛了!我國能源分布各地差異明顯,76%的煤炭、80%的風能、90%太陽能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地區,但70%以上的電量消耗都分布在東部中部地區。因此,從風能、太陽能、水能富足的西部、北部、西南部地區輸電的到能源消耗量大的東部中部地區,距離長達1千-4千公里左右,因此發展專門解決3千-5千公里輸電難題意義重大。從而輸電容量更大、輸電距離更遠、更高電壓等級的電網便應運而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特高壓。特高壓(UHV)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特高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因其距離遠、容量大、損耗低、占地少的綜合優勢,被譽為“電力高速公路”。中國特高壓,牛了!特高壓相關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電源控制端、中游的特高壓傳輸線路與設備、下游的配電設備。中國特高壓,牛了!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對特高壓行業的投資,經初步統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高壓投資預計約為3800億元,相比“十三五”期間特高壓投資的2700多億元實現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特高壓工程"24交14直”;2022年,計劃開工“I0交3直”共15條特高壓線路。另外,疊加“新基建”刺激,本輪“新基建”電力方面以構建堅強、智能電網為特點,以及環保需求,特高壓將成為運輸新能源的“大動脈”。因此預計我國特高壓行業將再次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中國特高壓,牛了!成為風光大基地的“超級外賣員”

特高壓直流主要作用在于長距離電力傳輸,是風光大基地的關鍵外送通道。使得我國西部清潔電能可以翻山越嶺源源不斷地到達祖國的另一端,有效緩解東部能源供應緊張的問題,成為風光大基地的“超級外賣員”。風光大基地一期項目為外送、就地消納相結合,其中外送項目占比47.91%;而二期項目以外送為主,對于外送特高壓通道的依賴較高。從風光大基地二期的規劃看,提到了數條特高壓新建外送通道,包括蒙西-京津冀、寧夏-湖南、河西-浙江、賀蘭山-中東部、酒泉-中東部、陜北-安徽、陜西-河南等。結合國網此前的十四五特高壓直流規劃,推測特高壓直流十四五末投運確定性較高、必要性較強,直接影響風光大基地的電力外送消納。特高壓因其與新能源大基地外送消納息息相關,并且單個項目投資金額較大、壁壘高、盈利能力高,發展前景廣闊。中國特高壓,牛了!2022年7月1日,我國“西電東送”核心樞紐工程,白鶴灘至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竣工投產。這一工程橫跨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五個省市,走過2080公里的距離,只需7毫秒,就能讓遠在江蘇的人們用上來自四川的水電。當前我國有14回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16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共計30回線路。輸電工程線路總長將近40000公里,相當于繞赤道1周的長度,在西電東送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的技術設備也已經走出國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用的都是中國技術人員的設計、中國的標準,大量采用的是中國的設備,工程建成以后,更需要中國的技術支持。特高壓直流輸電已經被公開認為領跑全球,已成為中國的又一張閃亮“名片”!瞄準世界前沿、咬著牙干下去、埋起頭苦鉆研,中國特高壓技術“一戰成名”!實現了中國電力技術的彎道超車,一舉登頂電力科技的“珠穆朗瑪峰”。背景:我國能源生產地和消費地距離遠,西電東送等長距離輸電項目催生了特高壓輸電技術,使其成為中國的重大自主創新技術,世界領先我國特高壓輸電“三橫三縱”線路圖特高壓輸電電力輸出區:加快能源的開發;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全國:完善國家輸電網絡,緩解電力供需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減少煤炭等資源的運輸,利于減輕鐵路、公路運輸的壓力含義: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技術本質:能源的跨地區調配電力輸入區: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質量優點:容量大、損耗低、占地省、經濟高效變電站選址:接近主要電力消費用戶,靠近負荷中心線路選擇人口稀疏和離城鎮較遠地區:減少空氣污染、可聽噪聲等環境問題;特高壓輸電會給人類帶來強電場的生理和心理影響;避免無線電干擾及電視干擾選線的原則:避開沿線的文化名村、旅游風景區,保護生態文化環境;避開人口密集區,減少對居住區的影響;盡量避開民房,減少拆遷民房的數量;避開地質不穩定地區;盡量靠近道路,便于巡視檢修意義2023第三部分課堂小結該不該藏水入疆構想引水線路潛在問題該不該藏水入疆:支持或反對2023第四部分隨堂練習28.(2023秋·河北保定·高二統考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礱江是金沙江最大的支流,發源于巴顏喀拉山南麓,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自西北向東南注入金沙江,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型河流。該河流干流全長1571km,河源至河口天然落差3830m,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雅礱江流域水量豐富,水庫淹沒范圍小,開發條件得天獨厚。該流域中、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支流眾多,徑流量豐沛而穩定,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水源地之一。雅礱江中、下游水電站也是我國“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電源點,電力主要輸往華中、華東地區。下圖為雅礱江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圖。(1)評價雅礱江流域進行梯級開發的條件。(2)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指出西線工程調水存在的問題。【答案】(1)有利條件:水量大、落差大、水庫淹沒范圍小、水能豐富;峽谷有利于建壩。不利條件:地形復雜,生態脆弱;交通不便,開發難度大;距市場遠,電力輸送損耗大;資金不足。(2)可調入水量小;現有可用配套設施差;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工程量大,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高。【詳解】(1)梯級開發開發條件的評價分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主要從地形、交通和市場等入手分析。有利條件:“雅礱江流域水量豐富,水庫淹沒范圍小”說明水量大,水庫淹沒范圍小;“高山峽谷型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峽谷有利于建壩。不利條件:地處第一、第二階梯交界處,地形復雜,生態脆弱;交通不便,開發難度大;距市場遠,電力輸送損耗大;資金不足。(2)東線工程的優點是可利用京杭運河,工程量小,投資少,工期短;地形平坦,施工難度小;可調水量大。而西線工程水量小;現有可用配套設施差;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工程量大,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高。30.(2022·海南·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引哈濟黨調水工程是實現敦煌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性工程。工程擬從蘇干湖流域的大哈爾騰河調水至敦煌的黨河水庫,從而改善敦煌盆地的生態環境。調水工程同時會影響到蘇干湖流域的生態環境。下圖示意引哈濟黨工程示意圖。(1)簡述引哈濟黨調水工程改善敦煌盆地生態的過程。(2)選擇其中一種調水方案,分析其優劣。(3)推測引哈濟黨調水工程對蘇干湖產生的不利影響。【答案】(1)通過引哈濟黨調水工程,河水通過黨河水庫流入敦煌盆地;敦煌盆地的地下水得到補給,緩解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地下水位上升后,遏制敦煌盆地內濕地萎縮,有利于植被和生態的恢復;最后隨著敦煌盆地生態整體改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