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_第1頁
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_第2頁
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_第3頁
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_第4頁
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學概論》演示文稿制作人:駱琳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退出

繼續指定教材:《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參考書:《語言學綱要學習指導書》北京大學出版社

退出繼續

目錄

第一章語言和語言學

第一節語言的概念

第二節語言的特征

第三節語言學的對象和任務

第二章語言的構造與機制

第一節語言的構造

第二節語言的機制

第三章語音

第一節語音的性質和分類

第二節語音的層次退出

繼續第四章語法

第一節語法和語法單位

第二節組合規則

第三節聚合規則

第四節變換

第五節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第五章詞義

第一節詞匯和詞義

第二節詞義的聚合

第三節詞義的組合第六章語言的演變

第一節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第二節語言要素的演變第三節語言的接觸

退出繼續第一章語言和語言學第一節語言的概念一.語言的功能:(一)社會功能1.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2.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3.語言是社會生活的記錄(二)思維功能1.語言是認知的工具2.語言是思維的重要工具3.語言是信息的載體二.語言的內部組織: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一)語言的符號性1.符號及符號的構成2.語言是一種符號3.語言符號的特點:一是任意性,二是線條性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二)語言的系統性語言是一種分層裝置,通過組合和替換來運轉。1.層級性:句子無窮

上層:“符號層”詞語幾萬

語素幾千

底層:“音位層”音位幾十2.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組合關系是組成結構的符號之間的關系。聚合關系是有同樣的組合能力的符號之間的關系。例:買書買書好書好書看書買菜寶書好紙寫書買米舊書好筆印書買鞋古書好藥借書買紙新書好酒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二節語言的特征一.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財富1.單位的明晰性2.任意性3.結構的二層性4.開放性5.傳授性6.不受時、地環境的限制二.語言是后天習得的1.咿呀期2.獨詞句階段3.雙詞句階段4.電報體階段5.接近成人階段“模仿說”“天賦說”“認知說”三.語言是有聲的語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退出返回目錄繼續四.語言的穩固性與發展性五.語言是說話的一部分說話=張口說話的動作+說話所用的代碼+說出來的話“言語動作”“語言”“言語作品”

例:①法庭上應該說普通話

②輪到你作證的時候你才說話

③法庭認為你的話有說服力語言≠言語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第三節語言學的對象和任務一.語言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古老:中國、印度、希臘-羅馬公元前4世紀(印度)巴尼尼《梵語語法》公元前3世紀(希臘)狄奧尼修斯《希臘語語法》公元1世紀(中國)許慎《說文解字》“語文學”(古印度)《吠陀經》“小學”(中國)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年輕:公元19世紀語言學:歷史比較法二.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研究對象:語言。研究任務:研究語言的結構規律和演變規律。退出返回目錄繼續三.語言學的分類:共時語言學專語語言學(具體語言學)歷時語言學普通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人類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數理語言學實驗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

四.語言學的流派: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20世紀早、中期結構主義語言學20世紀中、后期轉換生成語法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二章

語言的構造與機制

第一節

語言的構造一.語言的構造:以語音為形式,以語義為內容,由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系統。

語素——構詞材料

形式:語音詞匯詞(文字)造句材料語言短語

內容:語義組合關系語法聚合關系退出返回目錄繼續二.語言單位的切分和歸并:(一)語言單位的切分依據:語言的線條性。標準:1、能否在別的話語中復現,即切分出的單位有無相同的功能。2、不同層次的單位還有不同的標準。失去:1、各種組合規則。2、附著在整個組合(結構)之上的語調、重音等。(二)語言單位的歸并歸并:即同一。就是判明話語中多次出現的類似單位是否同一個單位的過程。標準:1、不對立。(必要條件)2、相似性。對立:在相同的語言環境中出現時能夠區別意義。不對立:1、在相同的語言環境中出現時不區別意義。2、互補。(三)切分和歸并的關系:是語言研究兩種互相關聯的程序。1、歸并可以使切分出來的語言單位用于語言研究。2、歸并是衡量切分是否正確的手段。退出返回目錄繼續三.語言單位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一)組合關系:組合體(結構)語言單位的選擇性(條件):1、同一層單位。2、社會形成的習慣。(二)聚合關系:聚合體確定聚合關系的方法:替換(三)組合關系與聚合關系的相互作用:1、組合關系是聚合關系形成的標準。2、組合關系必須得到聚合關系的支持。3、組合關系是第一性的,聚合關系是第二性的。

第二節

語言的機制

一、預設機制:二、排除機制:三、補償機制:四、多余機制:五、類推機制:六、對稱機制:七、經濟機制: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三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的性質和分類一、什么是語音:1、語音即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符號系統的載體。它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負載著一定的語言意義。2、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二、語音的性質:1、物理性質:音高:聲音的高低。它由發音體形狀及振動頻率快慢決定。表現為聲調、句調的變化;與聲帶長短、厚薄、松緊有關。音強:聲音的強弱。取決于聲波振幅的大小。表現為輕聲和重音的變化;與發音時用力大小有關。音長:聲音的長短。它由音波存在時間的長短決定。表現為語速、停頓、節拍的變化。音質:(音色、音品)聲音的本質或個性。它與音波振動的形式相關。退出返回目錄繼續造成不同音色的三個條件:一是發音物體的不同(聲帶是否振動);二是發音方法的不同(肺里呼出的氣流所碰到的阻礙用什么方法克服);三是發音時共鳴器的不同(肺里呼出的氣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礙或口腔形狀如何)。2、生理性質:語音的生理性質主要取決于人的發音器官及其活動。3、社會性質:①

語音是人類社會語言中意義的擔負者。它的表義功能由社會賦予。②

語音具有系統性。不同的社會可以用不同的音表達同一意義。三、語音的分類:1、音素和音標:音素是從音質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標是音素的標寫符號。現在最通行的音標是“國際音標”,1888年“語音教師協會”(后改名“國際語音協會”)制訂。原則:一個音標記錄一個音素,一個音素只用一個音標記錄。記錄符號:拉丁字母及其大小寫、手寫體、變形等,并吸收少數其他語言的字母,使用一些附加符號。讀音盡量與印歐語系諸語言慣例一致。書寫加[]。退出返回目錄繼續學習和使用國際音標注意:①將國際音標與拼音方案的字母區分開來。②將形體相似的音標區別開來。③國際音標記錄語音有嚴式與寬式的區別。2、音素的發音:發音部位:發音器官(肺、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發音方法:清與濁、塞與擦、送氣與不送氣。3、音素的分類:根據發音原理的不同,音素可分為元音和輔音。判定標準:①氣流在共鳴腔內是否受阻礙。②肌肉是否均衡緊張。③氣流的緩急。④有無噪音。元音:聲帶振動,氣流受共鳴器形狀調節、不受阻礙,氣流緩慢,肌肉均衡緊張。主要是樂音。輔音:聲帶不振動,氣流受阻、較急,形成阻礙的那一部分肌肉緊張。主要是噪音。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A.元音:聲帶振動,氣流無阻,音質的差別由共鳴器的不同形狀決定。舌面元音: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圓展舌尖元音、卷舌元音、鼻元音B.

輔音:氣流在聲道中受到阻礙并且克服這種阻礙而發出的音。發音部位:雙唇音、唇齒音、齒間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葉音、舌面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發音方法:成阻——持阻——除阻;清音——濁音;送氣——不送氣;鼻音——口音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顫音、閃音、半元音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第二節語音的層次一、音位層:(一)什么是音位:是具體語言或方言里具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語音單位。1、音位具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進而區別詞的意義的作用。2、音位是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最小語音單位。3、音位總是屬于特定的具體語言或方言的,總是某個具體語音系統的成員,不存在跨語言或跨方言的音位。(二)確立和歸納音位的原則:1、對立原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現在相同的語音環境里,它們的差別能夠區別語素或詞的意義。“替換法”————不同音位2、互補原則:幾個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現環境,它們從不在相同的語音環境中出現和互相替換。————可能是同一音位的不同變體3、語音相似原則:處于互補關系中的若干音位,語音相似可歸并為一個音位。(三)音位變體:是同一個音位的不同變異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語音環境中的具體體現或具體代表。同一音位的變體無主次之分。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1、條件變體和自由變體:條件變體:指一個音位因受語音環境的制約而表現為若干個不同的音素。自由變體:指可以在同一語音環境里自由替換而不起區別詞的語音形式的幾個音素。2、音質音位和非音質音位:音質音位:從音色角度劃分的音位。它由歸并音素(元音、輔音)而獲得。非音質音位:不是從音色角度劃分的音位。重位(勢位)、時位、調位。二者相同: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二者不同:音質音位在語流中總是要占據一定的片段位置,是獨立性較強的語音單位;非音質音位則有所不同。(四)音位和音素之間的區別與聯系:1、音位在音素的基礎上形成,是某一語言社團借助于音素的差異來區別詞的語音形式進而區別意義;2、一個音位可以由一個音素構成,也可以由一組音素構成,因而音位實際上是一個抽象的音類,是由彼此的差別沒有區別詞的語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3、音素著眼于語音的自然屬性(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音位著眼于語音的社會屬性。退出返回目錄繼續(五)音位的聚合:1、音位的區別性特征:具有區別音位作用的發音特征。音位是一組區別性特征的集合。音位發音特征/t/舌尖前閉塞不送氣/t‘/舌尖前閉塞送氣/s/舌尖前擦音/p/雙唇閉塞不送氣/k/舌根閉塞不送氣一個音位具有什么樣的區別性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統決定的。2、音位的聚合關系:ABCD發音部位⑴zcs⑵zhchshr⑶jqx發音方法

①平行、對稱——音位系統性的具體表現、主流。(雙向聚合)②不平衡、不對稱現象。退出返回目錄繼續A.

組合關系的不對稱mv?nvvn?vnɡB.單向聚合處于雙向聚合中的音位發生演變時會引起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演變。如:ɡ、k、h+i/ü==j、q、x+i/ü處于單向聚合中的音位的變化一般不會波及其他的音位。二、音節層:1、音節:①語音中最自然的結構單位。②是音位和音位組合起來構成的最小的語音結構單位。③是音位最基本的組合。2、音節結構:音位配列規律漢語:V,VV,VVV,VC,VVC,CV,CVV,CVVV,CVC,CVVC英語:40多種。退出返回目錄繼續3、語流音變:音位組合時,或受鄰音影響,或說話時快慢、高低、強弱的不同而發生的變化。①

同化:不同的音位變成相同或相似的音位。②

異化:相同音位變成不同音位。③

弱化:音位變弱或不清楚。④脫落:弱化的極端,即音位丟失。三、語句層:1、重音模式:①

詞重音:固定重音:重音是在詞的音節中固定的位次上。自由重音:重音所處位次在不同詞里不一樣。②句重音:語法重音: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用自然音量讀成的重音。重音位次固定。強調重音:為突出語義重點或為表達強烈感情而加強音量讀出的重音。重音位次不固定。2、停頓:①

語法停頓:為表現語法單位之間的語法關系所作的停頓。②

強調停頓:為突出某種語義或表達某種感情所作的停頓。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3、語調:英語:調冠(prehead)、調頭(head)、調核(nucleas)、調尾(tail)例:Heusuallyreadsintheevening.(調冠)(調頭)調核(調尾)練習:1.Sheisabletodoitproperly.2.Itwasaverygoodnews.3.Hetoldmeso.

4.Wearelate.5.Tellmeallaboutit.6.Verywell.7.Thankyou.8.Fine.漢語:各音節和音節組合的長短快慢和調域寬窄高低的變化。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四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單位一、語法研究:1、定義:客觀語法:任何語言中都客觀存在的一套組詞成句的規則。理論語法:語言學家為了掌握和解釋客觀語法,而進行歸納、整理、描寫、分析得來的語法規則。2、語法研究的對象、內容和任務:對象:客觀語法。語言中的類和規則,而非某一具體的句子和詞。內容:人類語言單位及分類,言語單位的組織結構及變化的規則。任務:描寫客觀語法,概括出理論語法,去解釋客觀語法。3、語法規則的特性:①

概括性:A.可對數量巨大的具體詞語進行分類。B.可從無限多的具體的語法組合中抽象出語法結構格式。②

語法規則可重復使用。③

系統性。退出返回目錄繼續二、語法單位:1、語言手段:①給每個“詞”附加表示與某一特定的“詞”具有某種關系的標志。(詞的形態變化)——綜合型語言②造出一些專門表示這些相互關系的詞,用它們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相互關系。(功能詞)③利用排列上的先后位置。(語序)————分析型語言2、定義:能在組合關系中某一位置上被替換下來的片段。最大的是句子,次之詞組、詞,最小的是語素。大單位都是由小單位依照一定的規則組合起來構成的。3、語法單位的辨析:①

句子與詞、詞組的區別:a.

詞、詞組:備用單位、靜態單位,具有使用的可能性。b.

句子:使用單位、交際單位、動態單位,有一定語調。

詞組和詞的區別:a.

結構上的完整性b.

意義上的整體性c.

自由和黏著d.

語音的停頓“擴展法”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③詞和語素的區別:詞是造句時能獨立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語素則不能獨立運用。“替換法”

④語素變體和無音節語素:語素變體:名詞復數/s/books/z/boys/iz/classes否定前綴in-其他如:inexactim-p、b、m如:impotent、imbalanceil-l如:illegalir-r如:irregular無音節語素:兒化huār

構詞語素和變詞語素:構詞語素:詞根和詞綴(前綴、后綴和中綴)變詞語素:詞尾(如:-s、-ing、-ed)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第二節

組合規則一、詞的結構規則:1、結構類型:

2、結構方式:⑴單純詞: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A.單音節單純詞如:人、我、說、想B.多音節單純詞a.聯綿詞:雙聲詞如:參差、仿佛、崎嶇、枇杷、吩咐疊韻詞如:彷徨、蟑螂、哆嗦、逍遙、從容非雙聲疊韻詞如:蝴蝶、芙蓉、蝙蝠、鴛鴦b.疊音詞:如:猩猩、姥姥、皚皚c.象聲詞:如:轟隆、嘩啦、噼里啪啦、嗡嗡d.音譯詞:如:咖啡、沙發、巧克力、巴士⑵合成詞:由兩個以上語素構成的詞。A.

復合詞:由詞根語素構成。a.并列式:如:途徑、關閉、寒冷、國家、忘記b.

偏正式:如:鐵路、飛機、拖鞋、雪白、卷煙c.

補充式:如:擴大、證明、推翻、壓縮、紙張d.支配式:如:司令、嘆氣、跳舞、鞠躬、掛鉤e.

陳述式:如:月亮、臉紅、眼熱、民主、口吃f.

重疊式:如:爸爸、姐姐、僅僅、漸漸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B.派生詞:由詞根和詞綴構成。a.前附式如:老板、老婆、非法、阿哥、第五b.后附式:如:凳子、記者、作家、鼓手、氧化c.特殊后附式:如:紅彤彤、笑嘻嘻、喜洋洋、干巴巴二、短語的結構規則:1、主謂結構2、述賓結構3、述補結構4、偏正結構5、聯合結構三、組合的層次性及層次分析1、直接組成成分及直接成分分析法:直接組成成分:每一層次中直接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更大的語法單位的兩個組成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一種層層二分的結構分析法。例:昨天小王看了一部有趣的法國電影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2、作用:①

使整個句子的結構一目了然,且清楚表明句子中任何一個詞同另一個詞的關系。②

揭示和辨析歧義。

四、組合的遞歸性:

1、遞歸:反復使用同樣的規則來產生無窮多無窮長的句子或詞組的一種語法手段。兩種表現:一是從初始結構開始,始終重復運用同一條語法規則;二是同一條語法規則在一個結構上間隔地重復使用。2、作用:可產生層層嵌套的結構,還可生成句句連接的長復句。3、組合結構的遞歸性與層次性的關系:①

遞歸性決定了層次性②

層次性為遞歸性提供了可能。

五、語法意義和語法形式:1、語法意義:指詞進入語法組合之后由語法結構所賦予的詞義之外的意義。結構意義=詞義+語法意義2、語法形式:表現語法意義的方式或手段。提供語法形式的手段有:①

詞類的選擇:所選詞類要與詞在句子中的語法成分相配②

詞序: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a.

同一語言,詞序不同,意義不同。詞義不同邏輯意義不同語法意義不同語用意義不同交際意義不同b.

不同語言,詞序可能不同

虛詞和形態:a.

虛詞:重要的組合手段b.

詞形變化:詞與詞組合時,形式發生的不同變化。又叫形態。變格(名詞)、變位(動詞)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第三節

聚合規則一、語法分類:1、分類標準:①

功能分類:單位在上一層次中所起的作用。如:詞組——動詞性、名詞性……②

結構分類:單位內部下一層次單位的構成關系。如:詞組——主謂、動賓、偏正……2、語素的分類:①

功能分類:詞根——核心部分,具體意義,可單獨成詞。詞綴——附加性語素,附在詞根上構成新詞。前綴、中綴、后綴。詞尾——只改變詞的形式,而不能構成新詞。(變詞語素)

結構分類:單音節語素、雙音節語素、多音節語素3、詞的分類:①

功能分類:實詞——能夠充當句子成分;名詞、動詞、形容詞……虛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連詞、介詞、語氣詞……②

結構分類:單純詞——由一個語素構成合成詞——由多個語素構成4、詞組的分類:①

功能分類:名詞性、動詞性、副詞性……②

結構分類:結構層次——簡單詞組、多重詞組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結構關系——主謂、偏正、述賓、聯合、述補……結構松緊——自由、固定5、句子的分類:①

功能分類: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②

結構分類:單句(非主謂句、主謂句)、復句(聯合、偏正)

二、形態變化:同一個詞在造句時因其句法位置的差異而發生的不同變化,又叫詞形變化,是表達語法意義的重要手段。

1、附加詞尾:最常見的詞形變化。如:-ing–ed–er–est2、內部屈折:語音交替。指通過詞內部詞根中的語音的變化構成語法形式,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如:men、swore3、異根:用不同的詞根表示同一個詞不同的語法意義,是同一個詞的不同的語法形式的語法手段。如:we—us、he—him、good—better–best三、語法范疇:是由詞的變化形式所表示的意義方面的聚合。1、性:名、形;俄、德:陽性、中性、陰性;法:陰性、陽性;英、漢沒有2、數:名、形;英、俄:單數、復數;景頗、佤語:單數、雙數、復數3、格:名、代、形、數;俄:六種格;英:通格、所有格;芬蘭語:二十幾個格4、時:動,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時間;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英:現在時、過去時退出返回目錄繼續5、體:動,表示行為動作進行的方式;英:普通體、進行體、完成體;漢:完成體“了”、經驗體“過”、持續體“著”;6、態:動,表示動作與主體的關系;主動態、被動態;7、人稱:動,隨主語人稱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俄、法: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英:現在時、單數:一般動詞第三人稱與其他人稱對立;be動詞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語法范疇的特點:1、同一語法范疇的各個變化形式表示的是共同意義領域中的不同意義。2、同一語法范疇中的各個變化形式是互相對立的、排斥的。3、同一語法范疇中各個項表示的意義不僅取決于它本身,而且也取決于它和其他項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四節變換一、變換和句型:句型:根據語氣的不同,對句子進行的分類。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肯定——否定:漢語:“不”或“沒”英語:be或助動詞+not;don’t+動詞主動——被動:漢語:意義上的被動或“被”字句英語:(賓)be+V-ed+by(主)陳述——疑問:漢語:語調、語氣詞、反復詞、疑問代詞英語:be、助動詞、特殊疑問代詞提前陳述——祈使:刪去主語變換:語法格式有規則地變化,超越一個語法格式的范圍,揭示有關格式之間的關系。作用:1、使語法分析簡單明了,概括力強。2、揭示句法同義和句法多義系統。二、變換和句法同義:1、句法同義:幾種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結構意義。注意:①同義是結構意義相同,不是具體句子的意義相同。②同義是邏輯意義相同,不是所有的意義相同。退出返回目錄繼續2、變換手段:①

成分移位:我看完了書→書我看完了②

添加成分:今天天氣好→今天天氣好嗎③

刪除成分:我打破了杯子→杯子打破了④

替代成分:我看完了《紅樓夢》→《紅樓夢》我把它看完了3、意義:①

打破一個一個孤立分析的句子,看到系統內在的聯系。②使學習者擴大造句范圍,可以從多種句式中選擇最恰當的表達方式。三、變換和句法多義:1、句法多義:同一個句法組合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結構意義。也稱句法歧義。2、變換分析法:一種語法分析手段。分析不同結構之間的依存關系,比較合理地解釋這種歧義現象。3、作用:①

幫助分析句法意義之間的細微差異。例:臺上坐著主席團。臺上唱著戲。②

幫助消除歧義。例:她是去年生的孩子。通知的人還沒有來。4、意義:變換能辨析歧義的結構,發現造成歧義的詞語的語法小類,從組合和聚合上將語法分析推向深入。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第五節

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一、語言的結構類型:形態學分類法(根據語法結構特點)1、孤立語:詞根語代表:漢語特點:①詞序嚴格。

②虛詞十分重要。

③復合詞多,派生詞少。2、屈折語:代表:印歐語系諸語言特點:①有比較豐富的詞形變化,通過詞形變化來表示詞與詞之間的關系。

②一種詞形變化的語素可以表示幾種不同的語法意義。

③詞尾和詞干或詞根結合十分緊密,脫離開詞尾,句子中詞根就不能獨立存在。3、黏著語:代表:土耳其語、日語、維吾爾語特點:①黏著語詞的前面和中間不發生變化,只是詞的尾部發生變化,表示語法意義。②變詞語素的每一種變化只表示一種語法意義,多種語法意義就要用多個變詞語素來表示。③詞根與變詞語素結合不很緊密,兩者有很大的獨立性,只是在用的時候臨時貼上去,故名黏著語。退出返回目錄繼續4、復綜語:編插語、多式綜合語代表:美洲印第安語特點:分不出詞和句子,詞和句子合二為一,一個詞的構成部分同時又是另一個詞的組成部分,許多個成分互相編插組合在一起,沒有一個能獨立使用的詞,只能連綴成句子使用。

二、語法結構不能分優劣:

三、語言的普遍特征:1、一切語言都至少有由名詞性詞語和動詞性詞語構成的句子。2、一切語言都有形容詞性詞語修飾名詞性詞語;副詞性詞語修飾形容詞性詞語。3、一切語言都有辦法把動詞性詞語全部或一部分轉成名詞性詞語;把動詞性詞語轉成形容詞性詞語。4、一切語言都有辦法把幾個名詞性詞語連在一起;把幾個動詞性詞語連在一起。5、一切語言都有否定句和疑問句,都能夠把某些句子變成祈使句。6、一切語言的名詞性詞語和動詞性詞語都至少有兩種發生關系的方式。

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五章詞義第一節詞匯和詞義一、詞匯:一種語言中所有的詞和成語等固定用語的總匯。1、基本詞匯:人們自古至今常用的,用來表達日常事物現象的,并成為構成新詞基礎的那一部分詞。特點:①全民常用性②穩固性③生成性類型:①表現自然現象和常見事物的詞②表示生產和生活資料的詞③表示親屬關系的詞④表示人體器官的詞⑤表示方位和時令的詞⑥表示數目的詞⑦表示常見動作行為的詞⑧表示常見性狀的詞2、一般詞匯:除基本詞匯以外的詞。特點:不是全民常用,不穩固,容易發生變化,沒有構詞能力或構詞能力較弱。退出返回目錄繼續類型:①新詞;②古詞;③外來詞;④行業用詞;⑤科技術語;⑥方言俚語詞;⑦除以上六種詞以外的非常用詞。二、詞義:對現實現象的概括反映及由此帶來的人們對現實現象的主觀評價。(詞匯意義)1、詞義的概括性特點:①詞義對現實現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②詞義對現實現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③詞義對于具體語言社團的全體成員具有全民性。2、語素義和詞義的關系:①語素義不能獨立表示概念,語素只能構詞,不能直接參與句子的構成;詞可以獨立表示概念,可以構造句子,能獨立充當句子的各種成分。②在合成詞中,詞義是在語素義的基礎上形成的,但詞義不是語素義的簡單相加,而是語素義的融合。第二節詞義的聚合一、語言中的多義現象:1、多義詞和單義詞:2、多義現象的產生:原因:不同現實現象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聯系。本義——派生義——中心義3、詞義派生的條件:事物之間的共同特征是建立派生義和派生它的意義之間內在聯系的橋梁。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4、隱喻和換喻:隱喻:反映不同現實現象之間的相似關系。從一個詞長期比喻用法獲得。換喻:反映兩類現實現象之間存在的某種相關關系。這種相關在人們的心目中經常出現而固定化。產生類型多種多樣:工具——勞動者、材料——產品、地名——產品、地點——機構、部分——整體。二、語言中的同義現象:1、同義詞:幾個聲音不同而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2、同義詞產生的原因:①

若干個同義詞由于強調的重點和方面有所不同,因而在理性意義上有細微差別。②

詞中滲透著人們對詞所反映的現實現象的主觀評價,對同樣的現實現象,人們的主觀態度可能不同,有褒有貶。③

不同的交際場合要求使用具有不同色彩的詞,或正式莊重,或通俗隨便。3、同義詞的使用:①

等義詞是一種特殊的同義詞。②

要區分詞義的“同義關系”與詞義的“上下位關系”或“包含關系”。③

詞的多義關系和同義關系之間有糾纏。④

同義詞意義的細微差別,往往會影響詞的搭配習慣。三、語言中的反義現象:1、反義詞:意義相反的詞。是現實現象中矛盾的或對立的現象在語言中的反映。退出返回目錄繼續2、類型:相對反義詞:反映的對立中間留下空白,可以插進別的成員。絕對反義詞:反映的對立屬于非此即彼的性質,分盡一個共同的意義領域而不留空白。“切分法”、“否定鑒別法”四、義素及義場:1、義素:又叫語義特征,是詞義的最小的語義構成成分。例:男子=“人”+“男性”+“成年”義素分析:確立對比詞群,對比詞群中的詞應具有共同義項。對分析同義詞的意義差別,正確使用詞語組合具有積極意義。例:見:用眼睛、朝一定方向、有結果望:用眼睛、朝一定方向、向遠處2、義場:即語義場,一批意義上有共同特征的詞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體。具有層次性。

第三節

詞義的組合一、詞義組合的特點:是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二、詞義理解和環境:退出返回目錄繼續第六章語言的演變

第一節

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一、語言演變的原因:1、社會的發展是語言演變的基本條件——外因2、語言結構要素的相互影響引起語言的演變——內因

二、語言演變的特點:1、漸變性2、不平衡性:詞匯變化最快,語音和語法變化比較慢。3、二者的關系: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與漸變性,都是由語言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功能決定的。語言內部各部分演變速度的不平衡性正適應了語言漸變性的需要。

三、語言演變的趨勢:(一)語言的分化:1、原因:隨社會分化而分化2、結果:社會方言和地域方言3、親屬語言和語言的譜系分類:退出返回目錄繼續

親屬語言:指從同一種語言分化出來的幾種獨立的彼此有同源關系的語言。譜系分類:根據語言的親屬關系對語言所作的分類。語系——語族——語支——語群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語言譜系關系和語言分化規律的語言學分支。印歐語系、漢藏語系、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高加索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南島語系(馬來-玻利尼西亞語系)、南亞語系4、譜系分類和類型分類:譜系分類是基于歷史同源關系的發生學分類;類型分類是基于語言結構共時同構關系的結構分類。依據不同,分出的類可能互有交叉。5、語音對應關系和歷史比較法:語音對應關系:指方言或親屬語言之間的同義或意義上有聯系的一組詞在語音上呈現出來的系統性差異。主要是對基本詞根進行考察。歷史比較法:歷史比較語言學中研究方言或親屬語言中語音系統對應的研究方法。6、方言與親屬語言的異同:同:都與單一社會在地域上分化相關,都是由單一語言分化而來的后代。異:方言是同一語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語言分支;社會分化如果進一步加劇,形成完全分化,方言則進一步發展為親屬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