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詠懷古跡》(其三)教學設計《詠懷古跡》(其三)是杜甫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是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五課,這一單元都是學習唐代詩歌,這首詩是作者晚年旅居夔州時所作。一、設計思路.指導思想。本篇教學設計以素質教育精神和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圍繞開展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要求,緊扣本節課題闡明教學指導思想、設計理念。本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對唐代詩歌并不陌生,也能基本讀懂大意,但在鑒賞詩歌的能力方面以及調動情感去體悟詩歌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依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基本原則來設定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力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本文自身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方法與途徑——在誦讀中體會并領悟詩歌。情感與評價——體悟詩人在詩中寄寓的懷古傷己的情感,體悟古人的審美情趣。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使用多媒體課件,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標題: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名前冠以〃詠〃,或在之后加上〃懷古〃等。內容:詠古跡;懷古人;憶古事。感情:感慨物是人非;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反思歷史。(2)一般方法:弄清史實: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體悟感情:為什么要描寫古人的這段往事?詩人在詩中表現什么態度?(懷人傷己、懷古傷今、理性反思……)分析技巧:這種態度用什么方法表達?(在構思上,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議論引發;在章法上,有的正面對比,有的側面烘托;在手法上,大多引用典故。)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臺城[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⑴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明確:這是擬人的說法。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說明歷史衰敗的無奈。因此詩人說它〃無情〃。(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明確: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3、課下自學《詠懷古跡》其他四首,分別是緬懷庾信、宋玉、劉備、諸葛亮。第六環節,小結詩歌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詩人懷人傷己,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第七環節,布置作業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是歷代文人常常詠嘆的題材。杜甫筆下的昭君是一個把〃出塞〃弓I為一生憾事、滿腹〃怨恨〃的昭君,而在其他人文人的筆下,昭君卻成了一個為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而義無反顧、欣然前往的巾幗英雄。請思考:若以'昭君出塞〃為話題寫一篇作文,你打算選取什么角度來寫?完成小作文《我眼中的王昭君》。四、教學反思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審美情趣。所以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而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最后拓展延伸培養學生鑒賞懷古詩的能力。總體來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基本達成,但是在課堂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1、課堂提問與點撥學生回答方面有明顯欠缺。提問缺乏藝術性,有點簡單直接,導致學生回答的質量也不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比較積極,但是有些同學的回答質量不高,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是幫助學生能力提升的好時機,或者追問,或者慢慢引導他們查找自己回答的漏洞,進而完善答案。顯然在這方面我所做的不到位,拘泥于課堂預設,對學生引導不足,以至于同一個問題,接連幾個學生的回答都只打擦邊球,甚至是答非所問。2、課堂應變能力有待提高。高一(6)班一向課堂上比較積極活躍,且常常發言會帶給我一些驚喜,所以我對他們的期望值有些高,忽略了詩歌理解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當這節課上出現有些同學的回答不盡如人意時,我就缺乏耐心了,表現有些急躁,就會自顧自的講授出來了。從一節課中看出我平常上課時遺留下來的缺點,這再次提醒我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3.教學重點與難點。依據新課標要求不光給學生傳授知識、還應培養學生能力和陶冶情操。我將重、難點確定為:重點——賞析詩歌,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難點——體悟詩人在詩中寄寓的懷古傷己的情感,并掌握鑒賞懷古詩的方法。二、教學準備在教學活動的準備階段,我會在結合教參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深入研究,借助了大量的資料參考和網上資料的補充,并制作好相關課件,以此來作為自己的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活動中預設的是〃點撥-研討式〃的教學方法,盡可能找詩歌的精彩處與學生的興趣點相交匯的部位設疑提問,啟發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性感受與領悟。三.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導入新課。老師提問;同學們,大家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嗎?(學生齊聲回答并明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老師再次提問:那我們經常用來形容她們各自美貌的是句子是什么?(學生再次回答并明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有著落雁美貌的王昭君有關的詩篇-《詠懷古跡》(其三)。第二環節,整體感知。.解題。(多媒體展示標題《詠懷古跡》)我們說,學習詩歌一定要先看題目和作者,看能不能獲得一些信息?這首詩是我們熟悉的杜甫所創作的,題目又是什么意思呢?詠懷古跡:從題目上看就是一首詠懷詩,詠嘆懷念的往往是古人古事古跡,借此抒發詩人自己的心懷、心志。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誦讀感知。結合注釋、感知詩歌,然后齊聲誦讀。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從哪里看出來的?明確:王昭君(〃明妃〃)思考:在原文中找出點明情感的那個詞語。明確:〃怨恨〃。(多媒體展示)體味情感詞,再次誦讀。第三環節,詩文探究。提問:這首詩既然是關于王昭君的〃怨恨〃的一首詩,那么王昭君為什么二怨恨呢?文中有沒有說?(明確頷聯、頸聯)將學生分成三組,其中中間這一大組來討論頷聯、尾聯,想一想這兩聯是怎么圍繞王昭君的〃怨恨〃來寫的?旁邊兩小組分別負責討論首聯和尾聯,看看都寫了些什么內容?(本環節約5分鐘,主要是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討論結束之后各組選出代表來發言,老師作點撥與總結)【頷聯】提問:這一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學生分析回答后老師做總結)這一聯運用了對比和反襯的表現手法來寫王昭君的悲劇。這里有去與留的對比離開了不該離開的故國,留在了不該留下的荒漠;生與死的對比生時可以'識〃卻沒能被〃識〃死了不能歸卻魂魄歸來。通過這些對比,反襯出昭君出塞的悲劇。(多媒體顯示內容)其中,〃一去〃對〃獨留〃,〃一”與〃獨洞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可見,昭君是多么孤獨「紫臺〃對〃青冢〃,一個是富麗繁華的漢宮,一個是荒涼冷落的匈奴,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朔漠〃對〃黃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在日常的于艷麗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這里,這句詩自然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多媒體展示:〃對比、反襯〃)討論: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瀾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學生思考回答后老師做總結)明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頸聯】提問: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明確:頸聯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生來講述這個故事,以訓練其語言表達能力。)(多媒體展示:〃典故〃)討論: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學生分析回答后老師做總結)明確:不僅僅是,還有漢元帝。毛延壽之小人之所以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可見,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討論:〃環瓊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明確:()從字面上看,〃空〃有白白地、徒然之意。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多媒體課件顯示)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劇;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總之,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尾聯】正因為王昭君有這樣的遭遇與悲劇,所以她才會發出〃怨恨''之音。〃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的怨恨!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是否又會響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昭君的〃怨恨〃,既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更有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多媒體顯示內容)【首聯】思考: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那一開始寫的是什么?明確:(景)〃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赴〃本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千山萬壑的飛動之勢、變換之姿。(學生回答,老師整理總結)思考: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多媒體課件顯示)起句氣勢飛動,先聲奪人,不知何所指歸,好像在迎接一個英雄人物的出場。討論:有人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學生討論,暢所欲言,老師做總結)明確:不同意。其一,常言道: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人物,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第四環節,歸納寓意點撥啟發:《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的抒發,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明確懷古詩的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自己的心懷。)1、介紹杜甫的生平經歷及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院消防救火課件
- 服裝行業供應鏈采購計劃書范文
- 2025學年第一學期部編版一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第2版) 課件 第十一章 肝性腦病
- 建筑投資公司2025年財務預測與工作計劃
- 高中數學課堂管理工作計劃
- 河北省邢臺市名校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 高三學生小組學習合作計劃
- 學生自主學習在線指導計劃
- 十年(2014-2023)高考化學真題分項匯編(全國)專題19 鎂、鋁及其化合物(含答案或解析)
-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統的設計與仿真畢業論文
- 2024年湖南高考物理真題試題(原卷版+含解析)
- 因為喝酒上班遲到檢查范文
- 廣東省中山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
- 跨文化商務交際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西安工業大學
- DZ/T 0462.1-2023 礦產資源“三率”指標要求 第1部分:煤(正式版)
- 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畢業資格審查表
- 報修申請表(完整版)
- 師帶徒培養方案范文
- 山東萊陽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 臨床醫學概論課程的婦產科學與生殖醫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