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基礎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18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基礎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18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基礎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18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基礎訓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基礎訓練).1883年,德國頒布的《疾病保險法》規定,工人生病時,醫療費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擔,比例分別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這一規定()A.限制了企業發展B.增加工人階級的生活負擔C.激化了社會矛盾D.符合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1834年英國《濟貧法(修正案)》將“低于舒適原則”確立為基本原則,即不論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錢救濟絕對不能超過社區獨立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水平。它規定,一律停止對濟貧院外所有壯年男子的救濟。這些規定反映出英國()A.工業資產階級掌握政權B.社會矛盾尖銳激化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體系D.救濟觀念走向人道.近代以來,西方各國政府都加強了對基層治理的管理,而二戰后,他們逐漸認識到,基層治理不能單靠政府。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頒布法律,把醫院管理、社區服務、社會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給相關公司承擔。這一變革旨在()A.提高基層治理的效率B.改善民眾的福利待遇C.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D.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經濟危機突然來臨時,美國總統胡佛認為政府的救濟支出是助長“不勞而獲“,會摧殘美國人民的品格,毀壞美國的“自治根基可見,胡佛()A.關心民眾精神生活B.倡導完善民主制度C.堅持自由放任政策D.主張解決失業問題.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成為英國國王。此后,他把西歐大陸的封建制度帶到英國,但是,他將封臣們的封地分散到全國各地,還強迫所有封臣向他宣誓效忠。同時,還將未分封的荒山、森林等都歸王室所有。這表明()A.英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B.國王強化了自身的權力C.封建社會秩序需要調整D.英國模仿了法國的制度.“中世紀的西歐人認為,這些由習慣限定的權利和義務,包括農奴占有土地的權利,都具有法律效力……當佃戶的權利受到領主侵犯而乂不能得到法庭保護時,自由身份的佃戶可以越過莊園法庭向王室法庭申述冤情?!谠S多情況下,在佃戶的集體壓力下,地租不僅難以浮動,還出現一再下降的趨勢。''這反映了西歐()A.中世紀收取固定地租的原因B.價格革命對農民有利C.商業革命推動資本原始積累D.封建制度已完全解體.基層自治是西方國家基層治理的主要特點。工業革命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主要國家地方治理模式發生了新變化,這一新變化主要表現在()A.村社自治B.莊園自治C.城市自治D.社區自治.1991年英國頒布了《競爭求質量》白皮書,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于明確要求和設定優先項目,制定服務標準和運用最佳方式來達到這些標準,并將提供服務和戰略責任加以區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傳統模式。”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地方政府應從基層治理的具體事務中脫身B.社區公共服務的傳統管理模式已遭遇瓶頸C.政府鼓勵建立自上而下的機制解決社會問題D.強調政府和社區及非政府組織間的共同作用9.197()年,尼克松總統在《關于擴大福利改革建議的聲明》中指出:“過去對窮人的援助計劃己經失敗……使納稅人受騙。家庭援助計劃代表了近40年里我們在社會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廣泛、最深遠的努力……這個計劃鼓勵工作和訓練的強烈動機;公平地對有工作的貧困家庭提供援助……并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納稅人的信任這個聲明可以看出()A.政府要停止對窮人的援助B.政府適時對福利政策進行調整C.福利政策遭到全社會抵制D.家庭援助計劃只針對失業家庭.1834年,英國通過了《濟貧法修正案》即新濟貧法,它規定,從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對濟貧院外所有狀年男子救濟,受救濟者必須是被收容在濟貧院中的貧民。這一“修正''主要是因為()A.緩和社會階級矛盾的需要B.機器生產需要太量勞動力C.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表現D.受美國羅斯福新政的影響.1086年,征服者威廉要求英格蘭所有貴族和騎士,在接受封地之前都必須宣誓效忠于國王。從此,在英格蘭王國建立起“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革新反映了()A.國王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B.西歐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C.近代民族國家的最終確立D.西歐專制王權的普遍確立.“莊園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莊園就是一個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兒個村落,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边@段文字反映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是()A.自給自足B.商品經濟C.封君封臣D.市民自治.在世界歷史上,一般被稱為“中古時期”的時間段是()A.公元前6世紀——公元5世紀B.公元5世紀——公元15世紀C.公元前6世紀——公元15世紀D.公元14世紀——公元17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確立并完善了社會福利制度。以下對“福利國家'’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改善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B.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D.減少了政府的公共開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封建關系的基礎是土地……如果領主將一塊土地賜予一個人,這個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權力和對于土地的所有權與他在舉行臣屬儀式時承擔的義務是相應的……臣屬意識和賜封儀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約。—(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著《世界通史》材料二西歐的莊園經濟,是一種典型的土地與人身依附關系結合在一起的封建農奴制經濟模式……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本來就使農奴缺乏勞動的熱情……更加無法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迫于生活的壓力和為領主服勞役以及繳納地租的多重負擔,很多莊園的農奴經常出逃……尋求新的生活?!T正好《論中世紀西歐的農業》材料三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商品貨幣關系的影響……自14世紀初起……莊園主紛紛放棄自營地,改為出租經營,貨幣地租流行,農奴也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人身自由……莊園趨于瓦解?!ご渌伞对囄鲋惺兰o西歐莊園制瓦解的經濟影響》(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歐“封建關系”確立的基礎并概括西歐封建關系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指出莊園經濟的特點。列舉出莊園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3)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歐地租交付方式的變化。根據材料三指出引起該變化的原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具有封土的貴族都有莊園法庭之司法權,這在西歐是普遍的狀況。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所有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的制度。而國王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獡R克盍《西歐封建經濟步態研究》基督教不僅將一種新的信仰體系、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帶給西方社會,他還將一種新的社團組織、社會秩序和權力結構嵌入羅馬國家以及后來的西歐日耳曼社會,從而造成了西歐社會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會共同體內,成長起相互平行的教權與王權。教權與王權是連體的雙頭鷹,因為其二元分化,產生相互的競爭、摩擦和廝殺;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體,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糾結,相互滲透,難解難分。——據叢日云《在上帝和凱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材料二對許多人來說,中世紀就是“黑暗時代”,是契入古羅馬和文藝復興之間的一個巨大錯誤。由于種種原因,對中世紀的這種不公道的觀點持續了整整500年。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久馈恐斓纤?M.本內特等《歐洲中世紀史》材料三在一個龐大的封建農村社會旁邊,就站立起了一個弱小的市民社會,這個社會雖然弱小,卻充滿了生機,它是在封建社會主流體制外不斷發展的,形成了價值標準,創造了新的文化,正是從這個體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錢程旦《現代文明的起源和演進》(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歐社會的特點。(2)材料二作者對歐洲中世紀持何觀點?依據材料三對該觀點加以解釋。參考答案:1.D2.A3.A4.C5.B6.A7.D8.C9.BIO.Bll.A12.A13.B14.D(1)土地。等級關系;契約關系(明確彼此間的權利與義務;權利與義務交織在一起)。(2)特點:一種典型的土地與人身依附關系結合在一起的封建農奴制經濟模式。影響:使農奴缺乏勞動的熱情;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