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印度佛教
與
印度教建筑印度次大陸也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已有了相當發達的文化。公元前五世紀,佛教開始流行,佛教建筑隨之興起。現存最早的著名佛教建筑是被稱為阿育王石柱的一些紀念柱。為銘記戰功,弘揚佛法,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曾在北印度建造了30多座獨立石柱。每座高達10米以上、重達50多噸。柱身圓形,刻有阿育王詔文,現存仍有不少,以鹿野苑薩拉納特獅子柱(現收藏于印度薩那拉特考古博物館
)最為知名。薩拉納特阿育王石柱殘高12.8米,造型吸取了波斯和希臘石柱的特點:柱身有希臘柱的凹槽;柱頭有波斯蓮瓣組成的覆鐘,通稱波斯波利斯鐘形;再上在圓形石盤上有圓雕的四頭一組蹲踞的雄獅(這些石柱令人想起中國南朝王侯陵墓的神道柱,實際上,后者正是受到印度的影響建造的)。雄獅喻人中雄杰,面向四方怒吼,喻佛法廣布,石柱本身則象征為宇宙之根。原來在雄獅上面還有法輪高聳,喻佛法尊嚴。呈圓周的飾帶浮雕的獅子(北)、大象(東)、瘤牛(西)和馬(南)代表宇宙四方,在四只動物間的四個浮雕法輪喻佛法常存。阿育王石柱有的柱頂只置一頭獅子、公牛或大象。這些石柱常置于窣堵波之前,中國古籍《法顯傳》和《大唐西域記》都記載過它。1950年印度獨立時,把薩拉納特獅子柱頭選為印度國徽圖案。梵文:唯有真理得勝以柱形建筑來強調某種紀念性和標志性,在古代世界各個文明中屢見不鮮,除印度阿育王外,埃及方尖碑、羅馬記功柱、中國陵墓石柱,皆有類似功用。印度最重要的佛教建筑是稱為窣堵波的佛塔、稱為毗訶(hē)羅和支提的兩種佛寺或石窟。窣堵波的原意是墳墓,早在佛教出現以前古印度吠陀時期(約公元前1500-600年)就有所建造,在當時的宗教圣典《梨俱吠陀》中已有窣堵波之名,據說釋迦逝后,他的遺骨曾分葬于八座窣堵波中。孔雀王朝時,窣堵波已形成一定的規制。印度現存最著名的佛教窣堵波是中印度博帕爾東北桑奇的一號塔,稱桑奇大塔。桑奇大塔坐落在一座大約100米高的小山頂上;其核心初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時,體積只有現在大塔的一半;公元前2世紀巽(xùn)伽王朝時加以拓展,成為現在的規模。大塔由四部分組成:最下是一座4.3米高的圓形基臺,基臺邊沿有一圈石欄;臺上為實心覆缽狀半球體,石塊包面,平面直徑32米,小于基臺,高12.8米;在覆缽頂上豎立石柵欄,圍成正方形,稱“平頭”;柵欄正中立一根石竿,竿上串連三層傘蓋。這種竿上串連的三層傘蓋,就是以后中國佛塔的所謂“相輪”,在印度起源于古達羅毗荼人的圣樹。原來早在吠陀時代以前,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土著達羅毗荼人從事農耕,盛行對母神、公牛、獸主和圣樹的生殖崇拜。這一風俗被佛教繼承,并加進了新的內容,如圣樹被認為是菩提樹,以紀念佛在菩提樹下誕生和成道,傘蓋三層,則喻指佛、法、僧三寶。傘蓋的正下方通常埋藏尸骨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古印度婆羅門教和耆那教也有塔的崇拜,卻沒有相輪,因此相輪的有無是區別是否佛教塔的標志。印度人習慣于在圣樹或圣跡外建圍欄,先是木制,后改為石。桑奇大塔圍繞傘蓋的“平頭”就是一周圍欄。同時,圍繞整座大塔,又有一圈稱為“玉垣(yuán)”的圍欄。公元前一世紀安達羅王朝時,在圍欄四面加建了四座砂石門,太陽運行的方向一致,被認為與宇宙的律動和諧,可以超升靈境。幾座塔門多半出自當地象牙雕刻師之手,其浮雕的總效果好似放大了的象牙雕刻,十分精細繁麗,充填式構圖十分緊湊。“天竺好繁”,在繁細的裝飾風格下有著深層的生殖崇拜的繁殖觀念。浮雕題材都是佛傳或佛本生故事,但佛不以人的形象出現而代以象征物,如足跡、菩提樹、法輪、臺座、傘蓋等。東門現存的樹神藥叉女圓雕被公認為是印度最美的女性雕刻之一,是性力崇拜(生殖崇拜)的充分表現,全身構成三折曲線,成為以后典型的印度女性雕刻構圖。石門上也浮雕有許多建筑形象,如雙獸柱頭、城堡、牌坊樣門以及與桑奇大塔形式幾乎一樣的窣堵波式塔等。阿育王的信徒們又在釋迦的重要經行處建造了許多塔,使窣堵波脫離了單純墳墓的含義,成了佛教的紀念性建筑。桑奇窣堵波尺度很大,加上磚石砌體的穩定感和重量感,使它具有極強的紀念性,象征天體的半球體單純渾樸,完整統一,圍欄和石門則雕繢(huì)華麗,對比中使中央主體更顯得莊嚴和隆重。支提(chaitya)原意指火葬堆,釋迦牟尼火化后,泛指佛教徒禮拜的地方,以后發展為一種木結構寺廟,與毗訶羅的不同是院中有一座佛塔(內無釋迦牟尼遺骨),現在也都只存遺跡了。印度從公元前一、二世紀開始,模仿地面毗訶羅和支提這兩種寺廟,在石崖中鑿出窟室,稱為毗訶羅窟和支提窟。毗訶羅窟比較簡單,是一個大的方形窟室,除正面入口外,在左右壁和后壁,鑿出一些小的支洞。僧徒們在這些寂靜的洞窟中端坐冥想,以求個人的解脫。這里既是他們禪定的處所,也是居住的地方。支提窟分前、后兩部:前部是平面長方形供信徒禮拜的“禮堂”,窟頂鑿成筒拱形,供宗教儀式和講經禮拜等用;后部平面半圓形,中心鑿有圓形塔,窟頂為半穹窿。總體組成狹長的馬蹄形,沿馬蹄形一周包括塔后有一圈石鑿列柱。在這些石窟中都繪制了精美的壁畫或雕鑿佛像,成為美術史的重要研究對象石窟常成群鑿造,每群石窟中以毗訶羅窟居多,支提窟較少,合稱為石窟寺。印度最著名的石窟群有阿旃(zhān)陀、埃羅拉兩處。阿旃陀石窟在中印度德干高原,開鑿于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后7世紀。公元7世紀,玄奘曾到達此地并有記述,1819年英軍在此演習,重新發現了它。在全部29座窟室中,有24座毗訶羅窟,5座支提窟。石窟區的景色甚好,三面石山環抱,山上青翠四合,谷間流水潺潺。埃羅拉石窟距阿旃陀不遠,有34座窟室,其中佛教石窟12座,開鑿于7至8世紀。只有1座支提,其他11座全是毗訶羅,形制與阿旃陀基本相同。另有開鑿于7到10世紀的印度教石窟17座,耆那教石窟5座。阿旃陀石窟第19窟是一座后期支提窟,比較富麗,可代表印度石窟的一般面貌。可以看出,它有很強的模仿木結構的傾向,所有柱子、柱額、拱肋都是木構件的再現。入口也模仿木結構,在柱列以上有一個半圓窗,以利通風和采光,柱面、墻面滿是雕飾。在印度,原意是墳墓的塔,以后來在佛所經歷處也有建造,成了佛教紀念性建筑。佛陀伽耶(Bodh-Gaya)是釋迦牟尼成道的地方,在此建造的大塔就是一例。其形式是在一座大臺基上中間一座高聳大塔、四角各有一座小塔。這種群塔組合方式稱金剛寶座式。七世紀以前的佛陀迦耶塔可能是由五座圓形窣堵波構成的塔群,現存者是共立在高大臺座上由五座方塔組成的塔群,約建于12世紀,高臺座內部供佛像。中央大塔18.3米見方,外觀為九層直線收分的方錐體,上立圓錐狀的塔頂,通高48.8米,內有石梯可到達于上。四角小塔與大塔差不多,只是較小。各塔方錐形外輪廓類似印度教神廟的高塔悉卡羅,其酷愛裝飾的作風,也不亞于印度教。佛陀伽耶大塔玄奘曾經到過佛陀伽耶,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過當地的傳說,可得知這種組合方式的寓意。傳說釋迦牟尼成道前先歷四隅而大地震動,后至中央“金剛座”處,方能安然成道,于是在金剛座上建一大塔,四隅各一小塔,以作紀念。佛經說,金剛,金中之至剛者,意指最堅固的地方。金剛寶座塔在四、五世紀即中國南北朝時在中國就有出現,以后并成為藏傳佛教的一種主要塔型,在小乘佛教流行地區也多有類似的形式。在伊斯蘭教傳入印度以前,除佛教外又流行印度教。印度教建筑可舉埃羅拉石窟一座巖鑿凱拉薩神廟、北印度中央邦卡朱拉荷村的康達立耶·瑪哈迪瓦廟和南印度馬杜賴米娜克希神廟為代表。凱拉薩神廟鑿于8世紀,建筑從石山中完整地雕鑿出來,規模十分驚人,公認為世界奇跡之一。中軸線上有門樓、濕婆神的坐騎公牛南迪祠堂、前殿、主殿、幾座塔,院子四周鑿廊道和配殿。面積深達84米,寬47米,后壁高達33米,共移走了20萬噸石頭。凱拉薩山是喜馬拉雅山的一座高峰,被認為是印度教眾神的住處,神廟鑿成后,曾在頂部涂抹白灰泥,象征雪山。卡朱拉荷印度教成群的神廟多建于950到1050年,形制基本一樣,較復雜的由門廊、門廳、神堂和帶有回廊的主殿組成,各建筑平面相通,呈雙十字形。有的沒有神堂,平面為單十字。全座神廟坐落在高臺基上,沒有圍墻。主殿的塔形建筑稱“悉卡羅”。康達立耶·瑪哈迪瓦廟主殿大塔高達30.5米,收分強烈,形態渾樸,但又不失曲線輪廓所具有的彈性。塔身上層層疊的凸出體,造成顯著的垂直線,使塔顯得十分高聳。神堂和門廳的方錐體接應著大塔,輪廓如波浪起伏,推向大塔,有很強的動勢。全部建筑下有寬大的基座,基座上水平狀的雕刻體、腳線和建筑的出檐,使整體產生了統一感。卡朱拉荷的每座神廟,除了自身輪廓的劇烈變化以外,在建筑表面,不是密接的橫的或豎的線條,就是糾結著的難以數計的繁縟的人體雕刻,裝飾作風特別繁麗。雕刻以其露骨的性描寫著稱,動態強烈、變形夸張。其中一塊名為“情書”的浮雕,被認為是印度最好的雕刻之一,但她的情書不是寄往人間而是送往天國神靈的。印度大部分地區處在熱帶,作物生長茂盛,人們不必花太多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差強人意(勉強使人滿意)的收獲。但比起較寒冷地區,人生壽命短促,要想在現世解決人生所有問題,脫離窮困甚至達于富貴,似乎十分渺茫。現世既不可及,乃轉求來世之可望,于是耽于玄想,在頭腦中幻化出轉生天堂或來世的種種福報,宗教就大行其道了。畢竟人生的一些問題是不可能解決而只能取消的,宗教就是不解決問題而取消問題的能手,甚至宣稱人生越苦來世就越能幸福,給現實人生以撫慰。所以,宗教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備重要的地位,宗教建筑也特別發達。印度宗教建筑藝術所顯現的一種遠離現實的、想象豐富的、帶著很強的虛幻氣質的風格,正是印度此種文化心態的寫照。所有在印度佛教或印度教建筑中體現出這種精神,在中國卻完全不同了。米娜克希神廟在馬杜賴城內,初建于9世紀,現存者是1623年重修物,是南印度神廟最后也是最著名的巨構。據說米納克希是潘地亞族的一位公主,愛上了濕婆神,被封為神妃,這做神廟就是為紀念她而建的。全廟規模巨大,長260米,寬222米,占地達5.8公頃,圍以高墻,四墻中央各有大塔門。圍墻內建筑密度很大,有許多院子、門塔和大殿。內外總計12座塔門,作矩形高聳的角錐體,南門塔最高,達48米。所有高塔的表面都不留余地地布滿了密密麻麻眉目不清的灰泥彩色圓雕塑像,其鮮麗俗艷,仍與北印度同。印度圖片博客(終)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
由于其受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于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
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錫金(屬于印度的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家。阿育王石柱其最珍貴的地方在于柱身刻有古老的波羅密文字阿育王的親筆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親自來地朝拜,因為這里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一塊石上刻著一個形像,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藍毗(pí)尼村成為宗教的免稅地,只須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為稅賦。”阿育王Ash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約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南亞次大陸的戰爭,曾征服過濕婆國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的戰爭。這次戰爭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印度的事業(最南端的部分除外,歷史上很少有北印度的政權能征討到這里),但也造成了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也是印度歷史的轉折點,后面他皈依佛門。事實上他此時已經取得巨大軍事勝利,擔心別人模仿他的軍事征伐,對后代不利,才將四大皆空什么的佛法推廣到別人的心里去。
窣(sū)堵波印度的窣堵波原是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筑,窣堵波就是墳冢(zhǒng)的意思。開始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他出生和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后來隨著佛教的發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爭相供奉佛舍利,就慢慢成了高僧圓寂后埋葬舍利的建筑。方尖碑是古代埃及崇拜太陽的杰作,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尖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銀、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像耀眼太陽般閃閃發光。左圖(華盛頓紀念碑)古羅馬圖拉真記功柱記述的是公元101年,羅馬皇帝圖拉真對達契亞人發動侵略戰爭。環繞柱身有23圈浮雕,長達244米,頂寬1.22米,底部寬0.9米。最底一層有個象征多瑙河的半身人像,從波濤中躍起,目送羅馬大軍出征,身邊漂浮著運送的船只;第2層是表現軍事長官給士兵布置任務,用石塊壘筑工事;第3層是士兵們加固工事,運送給養、騎馬巡邏;第4層就是描繪圖拉真站在高臺上指揮軍隊前進,也是浮雕的中心。圖拉真親率軍隊,鼓舞士氣,手握長矛,目光炯炯,士兵們駐足靜聽,斗志旺盛。浮雕細致描繪了人物的服飾、武器及心理狀態。全部浮雕共有2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初高中藝術課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統管理專業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影視制作管理師考試試卷及答案講解
- 2025年消防員上崗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傳媒與新聞專業綜合考試試題及答案
- 游戲開發工程師團隊協作合同
- 環保物流車隊承包合作協議
- 影視行業群眾演員選拔與合同執行標準合同
- 旅游意外險附加疾病預防與治療協議
- 環保項目廢氣數據補充與環保設施改造協議
- 機電一體化專科畢業論文范文
- 《管理學基礎》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 2025年春新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課件 第四章 三角形 問題解決策略:特殊化
- 大學語文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學
- 不良行為學生教育轉化工作實施方案例文(6篇)
- 【MOOC】現代教育技術-淮陰師范學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產品方案設計模板
- 2023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語文試卷
- 人民大2023張占錄-張正峰-國土空間規劃學課件第2章-國土空間規劃原理
- 一起干活安全協議書
- 從心理學角度談醫患溝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