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課件】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課件】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課件】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課件】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 課件-統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漢末年有哪些衰敗之象?諸葛亮罵王朗哪一方面?[課標要求]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區域開發的新成就。[重點難點]1.重點: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區域開發、民族交融的主要內容。2.難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趨勢。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目錄]一、亂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二、變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變化因子三、新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發展趨勢東漢三國時期(220-280)魏220蜀221吳222西晉266-316

東晉(317-420)十六國前秦統一北方

宋北魏梁齊陳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統一北朝(439-581)南朝(420-589)國家分裂、社會動蕩、政權更替頻繁時空定位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建立者:曹丕都城:洛陽起止時間:220-265建立者:劉備都城:成都起止時間:221-263建立者:孫權都城:建業起止時間:222-280問題:三國中哪國最有實力完成統一?一、亂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三國與西晉戶數人口兵力魏103萬443萬60萬蜀28萬94萬10.2萬吳52.3萬230萬23萬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①建立: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西晉②統一:280年,西晉滅吳,三國鼎立局面結束,西晉統一③滅亡: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匈奴貴族所滅。三國與西晉永嘉之亂: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311年,劉淵之子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yào)等率軍攻晉,進攻洛陽并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余人。316年,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mǐn)帝,西晉滅亡。“永嘉之亂”是使中國在短暫的統一后再次由統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衣冠南渡:指西晉末年,晉元帝渡江避難,文人士大夫以及庶民百姓跟隨晉元帝大規模南徙。

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而因其衰弊,遷之畿服,士庶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于骨髓。——[晉]江統《徙戎論》三國與西晉問題:為何西晉的統一如此短暫?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晉書·惠帝紀》1、統治集團奢侈腐化2、八王之亂,耗竭國力八王之亂五胡內遷3、少數民族內遷,民族矛盾激化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北方南方東晉(317-420)十六國東晉與十六國建立: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司馬睿[提示]東晉政權是在世家大族的扶植下建立的,因而在東晉政權的保護之下,士族勢力達到鼎盛。[問題]據材料,分析說明東晉政治的特點?以及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材料:(元)帝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從弟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

—《晉書·王敦傳》特點:士族專權含義: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材料

元帝能夠做皇帝,建立東晉政權,是靠了中原豪族和東南豪族聯合力量的擁護。對元帝在江南建立政權幫助最大的是北方豪族王導。王導是東晉初年豪族集團中一個比較有政治眼光的政治人物,他首先勸元帝從下邳移鎮建康以爭形勢。元帝初到建康的時候,又窮又沒有兵。江東的豪族都看不起他,不和他合作,不擁護他。這時,王導和他的從兄王敦(時任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假節)盡力擁護元帝。江南豪族看見北方大豪族王家都擁護元帝,于是也才來擁護。

——何茲全《魏晉南北朝史略》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北方南方東晉(317-420)十六國十六國統治者族屬表十六國的統治者在族屬和國號上有何特點?國號選擇反映了十六國統治者怎樣的政治心態?族屬:多為內遷少數民族建立。國號: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國號如“漢”或華夏族建立國家的國號,如“夏、秦、燕”等。心態:攀附華夏文化,彰顯國家正統色彩。東晉與十六國淝水之戰:①時間:383年②雙方:前秦與東晉③結果:東晉打敗前秦④失敗原因:前秦政權內部各族未充

分融合,統治基礎脆弱⑤影響: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淝水之戰形勢圖南朝與北朝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北方南方東晉(317-420)十六國宋齊梁陳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滅疆域最大、最強帝王更換極快信奉佛教陳霸先、陳后主南朝與北朝東漢魏吳蜀三國(220-280)西晉北方南方東晉(317-420)十六國宋齊梁陳南朝(420-589)北朝(439-581)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滅朝代建立者時間都城南朝宋劉裕420年—479年建康(南京)齊蕭道成479年—502年梁蕭衍502年—557年陳陳霸先557年—589年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朝代建立者時間北朝北魏拓跋珪386年-534年東魏高歡控制534年-550年西魏宇文泰控制535年-556年北齊高洋550年-577年北周宇文護557年-581年發生頻率高具有反復性具有曲折性在分裂中醞釀統一趨勢在統一中隱含分裂因素[問題]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特點?一、亂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二、變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變化因子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記》(譯文)材料二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地域廣闊,物產豐富),民勤本業(農業),一歲或稔(莊稼成熟),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問題]根據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地區發展狀況的變化。1.江南開發[結論]

《史記》中的江南尚未得到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宋書》中描述了江南得到開發后的景象,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材料三西晉末年內遷少數民族與北方流民南遷示意圖分布圖[問題]圖中所示是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材料三與材料二中《宋書》記載的現象有何聯系?[結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經過南北方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江南開發在江南開發的過程中,許多山區的少數民族也逐步與漢族交融二、變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變化因子含義: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往交流中,產生的互相交融的一種狀態,一種共同性不斷增長的過程。民族交融包含著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意思表現:(1)北方胡漢交融①東漢以來:少數民族內遷②十六國:少數民族政權建立③北魏:孝文帝改革(2)南方蠻漢交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西晉]江統《徙戎論》胡漢對立劉聰(匈奴漢趙政權的皇帝)“年十四,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善屬文,著《述懷詩》百余篇,賦頌五十余篇。”少數民族學習漢制,差異縮小(北魏)南遷,革夷從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華壤邊民,虜漢相雜。——唐代史學家劉知幾民族交融加強二、變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變化因子2.民族交融(1)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經濟政治文化整頓吏治遷都洛陽租調制說漢話,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尊孔子,習漢禮今欲斷諸北語(鮮卑語),一叢正音(漢語)

----《北史·魏咸陽王禧傳》孝文帝擇中原大姓(漢族貴族)子女作后宮,并分別為五個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很多鮮卑公主也嫁給漢族高門。---逯耀東《從平城到洛陽》依《周禮》制度,班之天下。---《魏書·高祖紀》2.民族交融改鮮卑姓為漢姓鮮卑姓漢姓鮮卑姓漢姓拓跋元賀賴賀丘穆陵穆獨孤劉步六孤陸賀樓樓(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全面解讀材料一

[問題]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論]變化:從游牧文明到農耕文明;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逐步深化。視角1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在對傳統文化造成劇烈沖擊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別是得益于突破國家、民族、地域限制的“絲綢之路”的暢通,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視角2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問題]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結論]影響: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促進中華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消極性:為北魏滅亡埋下伏筆。

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也為北魏后期的統治埋下了無窮的隱患,特別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門閥士族制度,在經濟利益上一味向鮮卑貴族讓步,這對尚無文化沉淀可言的鮮卑貴族來說,無疑是給了他們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因此,迅速漢化、士族化的鮮卑權貴們飛速地腐化了,他們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貪污受賄,極力聚斂,凡此種種,消蝕了北魏統治者的銳氣和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與沖突,致使北魏統治迅速由盛轉衰,歸于滅亡。——郝松枝《全盤漢化與北魏王朝的速亡》最終,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少數民族軍人掀起暴動,導致孝文帝去世30年后,北魏分裂成為東魏和西魏,北魏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進程也在北魏滅亡前后出現短暫的反復。發生頻率高具有反復性具有曲折性在分裂中醞釀統一趨勢在統一中隱含分裂因素與少數民族南遷有關伴隨民族融合的趨勢伴隨局部統一的出現三、新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發展趨勢課堂總結東漢三國(220-280)魏吳蜀西晉東晉(317-420)十六國(前秦統一北方)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宋齊梁陳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統一南朝(420-589)(266-316)滅滅383年淝水之戰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歷史和絢麗多彩的文化。盡管這一時期戰火綿延,但社會依舊向前發展,民族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隋唐統一奠定了基礎。當堂檢測解析:B三國鼎立是指魏、蜀、吳三國各自建立政權,形成對峙的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丕稱帝建立魏;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222年,孫權建立吳。B項正確。1.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圖符合公元222年三國局勢的是(

)解析:D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漢人的飲食中融入了外域胡人的飲食文化,體現了民族間交流融合的加強,故選D項。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不少菜肴的做法來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為北方漢人廣泛流行的副食。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是(

)A.政權更替頻繁 B.封建國家分裂C.經濟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強當堂檢測解析:B材料強調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經濟發展,表現在農業進步、手工業技術進步方面,結合兩晉時期北民南遷的背景可知與北人南遷帶來的先進技術有關,故B項正確。此時經濟重心仍在北方,排除A項;材料表明南方經濟發展,但未體現北方的落后,且此表述不符史實,排除C項;D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