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標準內容:
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第一課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專題四現代中國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一課時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基石、前提: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一)、新中國成立的條件
1、軍事上,人民解放戰爭基本取得勝利
2、政治上,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已經被推翻;全國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論、路線、方針上,中共七屆二中會全的決議
4、組織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通過《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4月,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占領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七屆二中全會時間地點:內容:意義: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村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總任務:解決了由新民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問題在政治、思想和理論上為新中國的成立作了準備。第一次:三大起義后,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鄉村第二次: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
*
*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毛澤東為什么說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艱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9北平)內容1、討論…,決定了國名。2、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3、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4、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與會代表:中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各民族及海外華僑代表會議性質:民主協商,建國籌備會議,(代行了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共同綱領〉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義國家;國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性質: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特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進步性前提:南京國民政府已垮臺,籌建新中國提上議事日程。內容:
A、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
B、任命——周恩來——政務院總理+外交部長
C、政府施政方針——共同綱領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49、10、12、舉行開國大典——標志新中國的成立(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P73)(1)國內意義①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②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③為國家政治建設的逐步開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新紀元。(2)國際意義1、條件:法律基礎:1953年1月中國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決議組織基礎: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2、創立標志:1954年一屆人大的召開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②建立了新一屆國家機構內容:⑴⑵⑶特點:意義:3、內容①體現兩原則②性質:第一部開創人民民主新階段聯系中華民國的<臨時約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發展與完善。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定《共同綱領》(臨時憲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拓展與延伸二為什么我國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制有何本質區別?經濟基礎不同:行使權力的主體不同:活動的原則不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抉擇:
(1)從歷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訓)(2)從國家性質看:人民民主專政決定了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從代表階級利益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從經濟基礎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公有制經濟基礎相適應三、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原因1、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黨派最后選擇了與中共并肩戰斗,在中共領導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務,共同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團結各階級、各階層力量,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目的: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團結各民主黨派共同建設社會主義1.為什么實行多黨合作制度?1)、在民主革命時期,民主黨派最后選擇了與中共并肩戰斗,在中共領導下,共同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歷史)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團結各階級、各階層力量,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實現社會主義改造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實)
(二)、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2.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發展2)、正式確立性質: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3)、新的階段:“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提出1956目的: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團結各民主黨派共同建設社會主義1949年舉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初步確立1954年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通過政協章程角色: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執政黨參政黨,參政議政(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1949年《共同綱領》規定:民族平等;民族區域自治;②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區州縣實行原因建立法律依據概況:五個民族自治區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地理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很不平衡①是基本政治制度;②實現了,保證了,促進了評價近代歷史的遭遇所決定的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特點1947年建立內蒙古自治區1956年建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8年建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區知識結構政治建設的基石
中國特色的政治建設小結:我國民主政治體系的基本架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根本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則基本的政黨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少數民族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次典禮:二個法律:四次會議:三大制度:開國大典《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七屆二中全會、新政協、一屆人大、二屆政協總結(1)你認為新中國民主政治體系包括哪些內容?由此你認為中國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征?答案:三大政治制度,特征: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基本內容;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性質;政治制度符合國情,符合全國各民族的意愿;總得來說具有中國特色。
鞏固練習——1.(2008·全國文綜卷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一些報刊評論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含義之一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完成B.國民黨在大陸的勢力被徹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國家權力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2.(2005·遼寧)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①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②規定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③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④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鞏固練習——3.(2008廣東歷史12)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不同,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A.確立了政治協商制度B.標志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區域自治D.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法律保證鞏固練習——4.(2004·上海)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鞏固練習——5.記者從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了解到,2009年西藏的“兩會”有包括中央駐藏新聞媒體、西藏自治區新聞媒體以及部分外國新聞媒體共16家新聞單位的近200名記者參加采訪報道。材料涉及的我國政治制度包括: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政治協商制度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基層民主選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08江蘇歷史10)某學校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關系圖片展,展覽內容按20世紀的不同年代分為若干板塊,在60年代板塊中可能展出的圖片是A.《共同綱領》封面B.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片斷C.西藏自治區成立大會D.內蒙古自治區成立30周年慶典7這一制度在我國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相聯系,也是中國的國情和特點所決定的。此制度是指()A.多黨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0年北京卷)19.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B.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C.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D.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10年江蘇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為30人。對上述內容理解正確的是A.該屆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B.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C.從此確立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D.標志著新中國根本政治制度的確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機關。凡各民族雜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區內,各民族在當地政權機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問題: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何時確立起來的?概括其主要內容。真題演練:2003高考廣東卷
時間:1949年在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的。主要內容: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組成的自治機關。
2、為什么我國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制的異同?本質區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抉擇:(1)從歷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訓);(2)從國家性質看:人民民主專政決定了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