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見修辭手法_第1頁
高考常見修辭手法_第2頁
高考常見修辭手法_第3頁
高考常見修辭手法_第4頁
高考常見修辭手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考點分析辭格介紹表達效果客觀題優秀作文詩詞賞析★考點分析《考試大綱》規定: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要求掌握9種修辭手法,即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設問。主要考查根據語境判斷修辭方法使用是否得當,并能辨明優劣,也在詩詞賞析、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能力層級為D。修辭方法重在考查運用,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查:1、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辨認和理解;2、根據表達語意的需要,正確靈活地運用修辭方法,能夠理解修辭所表達的內容和表達作用;能夠評價修辭運用的優劣;能夠根據要求運用修辭方法。綜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修辭考查著重放在以下題型中考查:1、詩歌鑒賞題中,結合詩句內容考查包括修辭方法在內的寫法;2、現代文閱讀題中,結合文章內容考查修辭方法所表達的內容及作用;3、語言運用題,命題時多與擴展語句、選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顧考查。4、賞析文字寫作,如湖南07年高考要求“簡析本文的主要修辭手法”。㈠熟悉九種修辭方法⒈比喻⑴比喻的特點: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⑵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兩者缺一不可。(3)比喻的種類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余光中寫晚上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躺著,很靜,沒有一點聲音:

像躺在一只壞了的表殼里。余光中形容一個人:

瘦得像耶穌的胡須。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繁為簡潔。⒉比擬⑴比擬的特點比擬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擬的種類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鄒靜之

有一首詩寫一個牧羊人的羊丟了,找了一天沒找到,到了晚上要睡覺時:

燈關了,耳朵還一直亮著。比擬的作用: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⒊借代⑴借代的特點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2)借代的種類①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②具體抽象互代。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③專名代泛稱。例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④人名代著作。例如:吾喜長短句,最喜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⑥個別代一般。例如:當皇帝或蔣介石出來的時候,街道上便打掃干凈,灑上清水;可是他們的大轎或汽車不經過的地方,便永遠沒有見過掃帚和水桶。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臺,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用“銀的”“銅的”代銀幣和銅錢)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延安”與“西安”分別代共產黨與國民黨及兩種不同的思想。)借代的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⒋夸張

⑴夸張的特點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夸。(2)夸張的種類①擴大夸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②縮小夸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有位演員,每當念到下面這句臺詞“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兩只蒼蠅飛過,我也看得清哪一只公,哪一只母”,他覺得觀眾的笑聲有些刺耳,他懷疑是表達太俗。

我的眼力比你好一百倍,就是兩只蝴蝶飛過,我也看得清哪一個是梁山伯,哪一個是祝英臺。夸張的作用: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豐富聯想,以創造意境。⒌對偶⑴對偶的特點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是用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2)對偶的種類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玉帝行兵,風刀雨劍云旗雷鼓天為陣;龍王設宴,日燈月燭山肴海酒地作盤。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對偶的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2)排比的種類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聲……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②單句排比。例如:美是游蕩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縷浮云,美是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陽,美是回蕩在密林中的幾聲鳥鳴。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2、敘事透辟,條分縷析;3、節奏鮮明,長于抒情。③復句排比例如:如果我們能夠研制出一種類似鷹眼的搜索、觀測技術系統,就能夠擴大飛行員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視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鷹眼視覺原理的“電子鷹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遠程激光制導武器的發射。如果能給導彈裝上小巧的“鷹眼系統”,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鷹一樣,自動尋找、識別、追蹤目標,做到百發百中。7、反復1、概念: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2、反復的種類:(1)連續反復:接連重復相同的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其他詞語間隔。(2)間隔反復:重復運用的詞語或句子中間間隔其他詞語或句子。此外,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也可以交錯使用。3、反復的作用:反復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強節奏感的效果。恰當地運用反復可以抒發強烈的感情,起到強調主題思想的作用。4、運用反復要注意的問題:反復和重復不同,重復是語言的羅嗦,是一種語病。運用反復切忌為反復而反復,必須具有充實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感情,要從表達的實際出發決定是否運用。8、設問1、概念:設問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回答的修辭方式。2、設問的基本特點:無疑而問。3、設問的作用:設問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思考。例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技術的力量。9、反問(反詰)1、概念: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就說蔣筑英吧。已經經過了這樣長久的考驗,跑他入黨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認滿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2、反問的作用:語氣強烈,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能激發讀者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設問與反問的區別

共同點都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不同點

形式:設問自問自答,反問寓答于問作用:設問是為了加強讀者印象,啟發讀者思考;反問是為了加強語氣,使語意更加鮮明。1、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2、誰說孩子來到人間只是索取?孩子帶給這個世界的幸福難道不比他們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嗎?

(三)高考選擇題例析例1下列各句中修辭方法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A.樹林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輕風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貝痛苦的結晶,是海的淚。C.面對風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楊柳彎腰逢迎,江河寂然無語,高山昂然抗爭。D.太陽從地平線上露出笑臉,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撿走了草地上的珠璣。(C)例2、對下列語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詞不達意的、欠通的語句密密麻麻,作者有點像是騎在“文字”這匹未馴的馬上,馬亂蹦亂跳,把他掀下來了。——“‘文字’這匹未馴的馬”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給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說,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同時也耐人尋味,給人以藝術享受。

B.南面,則是蒼茫無垠的渤海,這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進了渤海岸邊,這個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龍頭,也就是那萬里長城的尖端。——這句話中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方法,用“直沖下來”“一頭扎進”給靜態的“萬里長城”以動態的描寫。語言表達既生動優美,新奇鮮活,又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激發了讀者的藝術聯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這樣油光光,烏亮亮,真叫人看不夠,愛不夠!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諺,這樣的土地,種上車杠能發芽,插下扁擔會結瓜。——語段中引用的民諺運用了夸張和對偶的修辭方法,既生動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種出好莊稼的特征,又抒發了作者對黑土地摯愛的情懷,同時還增強了語言的對稱美。D.不是有無數人在謳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陽、四季常青的松柏、莊嚴屹立的山峰、澎湃翻騰的海洋嗎?不是有好些人在贊美那挺拔的白楊、明亮的燈火、奔馳的列車、嶄新的日歷嗎?——這里連用兩個反問,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強調語意、強化語勢的作用,又使語言表達跌宕有致,同時也抒發了強烈的感情。此外,還使語言富有整齊美和節奏感。【分析】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本題既考查了修辭方法的判斷,也考查了修辭的作用分析。B項比擬修辭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修辭作用的判斷錯誤,混淆了比喻、借代與比擬的作用。該項中的“直截了當”與后文的“激發讀者的藝術聯想”矛盾。另外“比擬”可分兩種——擬人和擬物,它的表述不具體,原句是把長城當作人去寫,應是“擬人”。(四)高考優秀作文巧用修辭高考《考試說明》關于“有文采”是這樣描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文句有意蘊。

1、比喻化抽象為形象

嘗試是什么?嘗試是烏云蔽日時能直上云霄的那種最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于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嘗試是一座高筑的墻。十八個春秋,風風雨雨。回顧往事,我無悔無憾;展望未來,我信心百倍。我曾勇敢地面對生活,在生活的大海上搏擊,生活教會了我勇于嘗試。2、排比增強文勢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可以讓人的胸懷寬廣,高瞻遠矚;誠信沒有色彩,卻可以讓人的心情灰暗、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悅!

3、反問加強語氣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后,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4、對比彰顯差異

試想,從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為選賢授能,“兼聽”,而開創了一個個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劉備三顧茅廬,終有三國鼎立;蕭何月下追韓信。方有后來劉邦的強兵壯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為輕信讒言。“偏聽”,而使國家走向衰落滅亡。楚懷王親小人遠賢能,怒疏屈原,楚國不久就走上了亡國之途。

5、反復:強調突出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學大師發自肺腑的吶喊,它曾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中變得不值一錢。它曾是無數飽學之士終生恪守的行為規范,它曾是陰險狡詐之輩賴以飛黃騰達的外衣。它太簡單,簡單得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復雜,復雜得讓有些人一輩子都不能理清它的頭緒。它,就是誠信。6、引用化用顯示文化底蘊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話題“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猶狂風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于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淤泥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后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里,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點評:文章以議論為主,通過抒情性語言,縱論古今,揮灑自如,極富表現力。二、三自然段以列舉論據為主,以王勃的達觀、李白的飄逸來證明人在遭遇挫折時,應笑對痛苦的觀點。更可貴的是文章嵌入了多處引用,第一段三處,第二段兩處,有經典,有詩句,有名言,使議論生動活潑,如風行水上,清新自然,哲理橫生,論證效果極佳,為滿分結果助了一臂之力。

高考詩詞中的修辭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木芙蓉呂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①流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08廣東)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全國卷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即事

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08江蘇)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登金陵鳳凰臺

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