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_第1頁
第二單元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_第2頁
第二單元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_第3頁
第二單元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_第4頁
第二單元 世界的海洋和陸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復習一、世界的海陸分布1.海陸面積比例:(“水球”和“地球”的依據)

三分陸地(29.2%);七分海洋(70.8%)。【特別提醒】海陸分布特點(1)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東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但無論哪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2)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二、七大洲:1、七大洲的形狀和面積亞洲4400非洲3020北美洲2423南美洲1797南極洲1405歐洲1016大洋洲8972.七大洲、四大洋:(1)七大洲(面積大?。﹣喼?、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2)四大洋:

太平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最深的大洋。

北冰洋——面積最小、最寒冷、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

大西洋——略呈“S”形的第二大洋。

印度洋——面積居第三位。太平洋大西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大西洋北冰洋赤道太平洋太平洋大西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南極洲大洋洲(3)七大洲的特點。①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②面積最小的大洲是③最炎熱的大洲是

。④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最寒冷的大洲是

。⑤最濕潤的大洲是

。⑥面積最大的大陸---⑦赤道穿過的大洲——

赤道穿過的大陸——⑧赤道穿過的大洋——亞洲大洋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亞歐大陸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白令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3、大洲的分界線3.洲界(①②③④代表圖中序號):①亞、歐分界線:

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②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地中海,印度洋與大西洋)③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大西洋)④亞洲、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北冰洋)1.五種基本地形與特征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平坦廣闊。高原——海拔較高(500米以上),起伏不大,邊緣陡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地表起伏小山地——海拔較高(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丘陵——海拔較低(500米以下),坡度和緩,相對高度小。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地表崎嶇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平原和高原對比相同點不同點平原高原地面起伏小平原海拔較低(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較高(1000米以上),邊緣較陡峻二、世界的地形山地和丘陵對比相同點不同點山地丘陵地面崎嶇不平海拔500米以上,起伏較大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于100米三、盆地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也有些盆地內部分布著起伏的丘陵。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高的高原著名的山脈最長的山脈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溝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剛果盆地世界之最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洋中脊海溝三、海陸變遷1.地表形態的變化——海陸變遷(滄海桑田)。2.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德國)于1912年提出。(“泛大陸”——“碎塊”——漂移)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要點:(1)地球巖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塊及許多小板塊構成。(2)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1)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2)橫貫歐洲南部到亞洲的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5.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1.(2011·龍巖市中考)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人也把它稱為“水球”,支持這一說法的依據是(

)A.七分陸地,三分海洋B.三分陸地,七分海洋C.地球被水汽包圍D.地球被冰雪覆蓋【解析】選B。全球的海洋面積為70.8%,大陸面積為29.2%,人們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來粗略說明全球的海陸面積比例,因此把地球稱為“水球”,一點兒也不過分。2.(2013·龍巖市質量檢測)讀東西半球圖,回答關于世界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東半球B.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西半球C.七分陸地,三分海洋D.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解析】選A。本題考查世界的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半球;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3.(2013·安溪學業考)“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雅安大地震”,這些地震區均位于(

)A.環太平洋地帶B.沿海地帶C.地中?!柴R拉雅山地帶D.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地帶【解析】選D。從地震帶分布圖可看出這些地震區都位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4.(2012·南平市學業考)由下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紅海的面積將來會擴大B.地中海的面積將來會擴大C.地中海附近地殼相對穩定D.阿爾卑斯山脈的形成與板塊間的作用無關【解析】選A。由圖中板塊運動方向可以看出:紅海處于張裂拉伸地帶,因此紅海的面積將來會擴大;而地中海處于碰撞擠壓地帶,它的面積將來會縮小。阿爾卑斯山脈是板塊與板塊碰撞擠壓所形成的。5.(2012·安溪學業考)下列有關海陸變遷、板塊構造說法正確的是(

)A.日本沖之鳥礁漲潮淹沒,退潮露出,證明海陸在變遷B.福建、臺灣處在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地震C.板塊運動導致海陸的變遷,同時在板塊交界處形成火山地震帶D.世界兩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塊的內部【解析】選C。本題考查地殼運動、板塊構造及地形變化等知識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分布示意圖的記憶。A項,日本沖之鳥礁漲潮淹沒,退潮露出,不是地殼運動,不能證明海陸在變遷;B項,福建、臺灣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C項,正確;D項,世界兩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塊的邊緣。6.(2011·龍巖市適應性檢測)讀七大洲輪廓示意圖,關于七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面積最大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別在①和②大洲B.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是③、⑥、⑦大洲C.④、⑤大洲分界線是白令海峽D.①大洲和④大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解析】選C。①-非洲,②-大洋洲,③-歐洲,④-亞洲,⑤-北美洲,⑥-南極洲,⑦-南美洲。面積最大的高原在南美洲,海拔最高的高原在亞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是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7.(2011·長沙市學業考)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環繞的大洲是(

)A.亞洲B.歐洲C.南極洲D.南美洲【解析】選C。本題考查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亞洲臨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歐洲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