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非亞詩歌的特點 3300字_第1頁
論非亞詩歌的特點 3300字_第2頁
論非亞詩歌的特點 33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非亞詩歌的特點3300字【摘要】詩歌是一定時代生活的反饋,它離不開日常生活,理解詩歌的情感不能忽略的歷史背景。詩歌作為生活的呈現,作為先軍,必將要突破自身形式的限制,突破生活的體制。創作需要材料的積累,經過錘煉語言并加工制作,非亞老師的雙重身份對其創作有著不可忽視的直接關系。非亞老師的詩歌口語化,日常生活詩意化,意味化讓詩歌出現不一樣的風景。真實的創作更容易感人,更容易引起共鳴,真實性讓詩意更為幽香。

【關鍵詞】口語化;日常生活;真實

一、生活中積聚的材料,詩意的敘述

在建筑界人們稱他為李建華,在詩歌界人們稱他為非亞。非亞老師是一名建筑師,同時也是一名詩人。亞非老師樂于在建筑界與詩歌界穿梭,因為他是獨立自行的。這么多年以來一直執著追求著自己的理想,非亞老師主編民間詩刊?自行車》已走過十四個春秋。對于一個人,十四年,那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光,而對于?自行車》而言,可以在詩壇上稱老了。正是亞非老師等一批詩人的不斷堅持,才有詩壇上別樣的風景。

“文學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來從社會生活中有意接受或無意獲得,因而具有主體性的一切生動、豐盛但卻相對粗糙的刺激或信息。作家創作活動主要以主體所積累的這些內在的東西作為根底內容,并通過加工與改造,使之成為發明性產品。〞閱讀非亞老師的詩歌,有一個特點,常常有房子、窗戶、墻壁、水泥板、石頭、門等與建筑有關的詞語。這與非亞老師的建筑師的身份有所關聯,在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貯藏在老師的腦子了,成為了他詩歌創作的材料。作為建筑師,非亞老師看著這些房子窗戶會尋常人不同的感悟,在他的詩歌也有體現。如?冬天的詩》:“我的心像一塊蒼老的石頭/在午后的房間里,沉寂地/懸掛/在我的體內懸掛/冬天的石頭/拍打著四周的河岸/看吧,看吧/暗藍的時間正漫上桌面/兇猛的灌木/纏滿四條桌子的腿/它們想我一樣/已不再能夠奔跑/越過高高的樹尖/那些年輕的客廳,圍住我的心臟/一塊心臟的光輝/當我翻開房門,把頭埋進面孔/我聽到一個男人/在云朵后面的痛苦。〞這首詩歌用了石頭、房間、客廳、房門等已與建筑有關的詞語來敘述對生活的體會。時間飛逝,年輕已不復存在,經歷過滄海桑田,世事變遷,詩人內心孤獨、痛苦。人生冬天,內心感到的悲涼、感到孤寂。透過詩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建筑和熱愛詩歌的詩人。?我感到到處都是墻壁》中更是大量運用與建筑有關的詞語,如“墻壁〞、“環形物〞、“房子〞、“門〞、“水泥樓板〞等。這與詩人所從事的事業有著相關的聯系,非亞老師除了是詩人外,也從事建筑的工作,這必然有意無意地用上這些與建筑有關的詞語來敘述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通過大量運用這些與建筑有關的詞語,也可以看出非亞老師是很熱愛建筑也很熱愛詩歌。

二、感情的流淌,真實的魅力

高尓基曾說:“文學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業,它是建立在真實上面的,而且在與它有關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實!〞?從高爾基的這段話可以看出文學的重要意義是反映現實,文學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作為文學的一個重要局部——詩歌,詩除了言志、抒發個人情感之外,同樣也反映現實生活。非亞老師在講座上也說:“詩歌其實不是很難,但要真實、準確,要思考。〞非亞老師認為,“詩直接就是生命本能和生活方式,強調詩歌與日常生活的維系性。〞?非亞老師注重將日常生活詩話,有意味化。非亞老師的詩中不僅有表現了都市生活繁復的多層次“禁錮〞的生活狀態,也有表現家庭生活的溫馨,更有描寫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忽然間的感悟、瞬間的永恒。如?我感到到處都是墻壁》,一種城市的喧囂的失衡,使人在時間飛速變化和空間的變化而意識量增大的不協調中進入了生存“禁錮〞的狀態,以及無意識的“焦慮〞,生活的苦悶。?傳統家庭》的詩人對禁錮生活的審美性的發現,詩人以戲謔的方式,發現日常生活的瞬間,為我們呈現生活溫馨又和煦的審美情調與詩意的蘊味。?一些日子》更是生活的真實呈現,將生活的細節感受變成了永恒。

“真實性〞成為衡量文學創作成就的首要規范。文論家劉熙載主真情拒接假意,他曾說:“詩可數年不做,不可一作不真。〞④總之,“真實〞是一切優秀文學作品的共同的價值追求及審美品格。文學創作的“真實〞是的真實,主體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世界上去。非亞老師的詩歌無疑秉承了這一宗旨,非亞老師的詩歌的真實性也顯而易見,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無不讓煩躁的世界增添一份寧靜,同時沁入一股清新的空氣。

三、口語詩化,詩意幽香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根底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詩歌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情感的傳達都需要用語言來呈現。由于體裁的特點,詩歌的語言有言近旨遠,言簡意賅的特點。而現代新詩與古體詩有語言上的差別,現代詩歌以白話文來進行創作,不講究格律,不講究排偶押韻。現代詩歌多采用具有普遍性“口語話〞的形式,這種形式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號召力。在九十年代“口語化〞的策略下的新詩人中,就有不少詩人值得關注。非亞老師的詩歌繼承了前人的“口語化〞形式,他的詩歌語言口語化,語言樸實無華。雖然語言是十分的錘煉,但是在字里行間透著詩人真摯的情感,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以及對人生的理智思考。如?倒立》:“世界也隨即/開始發生/變化/一個高塔(哦,煙囪)/慢慢地向下冒煙/樹木,也倒立著……〞這里的“哦,煙囪〞很明顯是口語化,將倒立后忽然發現這個世界的奇妙的情感直截了當敘述出來,不帶一絲半點的模糊。倒立后的世界煙囪變成了高塔,向下冒煙,樹木倒立著在天空上面行走。倒立,讓世界變得奇妙起來,而生活依舊繼續,繼續那萬花筒般的生活。

口語化的寫作打破了傳統的詩歌形式,不講格律,不講排偶押韻,是詩歌的解放。口語化的詩歌比擬容易理解,利于閱讀,利于詩歌平民化。但是過于口語化的現代詩歌也存在居多的缺乏。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詳細的提出“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并且還有建筑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這一關于新詩“三美〞主張遂成為新格律詩派的理論綱領。詩歌本身是就是一種美,不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無不體現著美,然而過于口語化就會使詩歌的美流失。亞非老師的?我有》:“我有一只假手槍。兩扇門/一副望遠鏡。外加四扇/窗戶。一對機。我有兩把傘/一臺照相機。老死機的/慢電腦。門鎖。插銷。鐵鑰匙……〞這首詩歌顯然沒有體現聞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口語升華后更能讓詩歌散發詩意的幽香,沒有經過升華的口語話的詩歌就像是一個不入流的謎語。

四、結語

生活是多層的,是具體而細微的,人的生命在詩歌中流淌,從而使詩歌回歸到人的生命存在本身來。非亞老師的詩歌在表達的同時強調感悟、思考與抒發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