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天津市高考歷史試卷解析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4分)“其制兩柄上彎,高可三尺…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這段話描述的農具是()A. B. C. D.【考點】22: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分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發達的農業﹣生產工具變革(耬車).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各個朝代生產工具的掌握。【解答】由材料內容“其所盛種粒,各下通足竅,仍旁挾兩轅,可容一牛,用一人牽,傍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自下”可知,該工具為播種工具,A項所示圖片為耦犁,其為翻土工具,故A項錯誤。B項所示圖片為耬車,其為西漢時期發明的播種工具,故B項正確。C項所示為曹魏時期翻車的模型,其為灌溉工具,故C項錯誤。D項所示為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的翻土工具曲轅犁,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各個朝代生產工具的掌握。還需各種生產工具的出現的時間和功能。2.(4分)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軍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于群臣,議定的結果,通常由宰相領銜上奏,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這一制度()A.表明軍國大事最終由朝臣議定 B.反映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監督皇權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決策時集思廣益【考點】19:朝議制度.【分析】本題考查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朝議制度。考查朝儀制度的決策方式和作用,學生解讀題干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由材料內容“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可知軍國大事最終是由皇帝裁決的,而不是由朝臣決定,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故B項錯誤。群臣的議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權的作用,故C項錯誤。通過材料可知,群臣議政起到了集思廣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終決策時能夠更加科學,故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秦朝朝議制度的相關知識。本題的解題關鍵是正確解讀材料內容,獲取有效信息,作出判斷。教材中對朝議制度涉及的內容較少,需要在課外去了解朝議制度的有關知識。3.(4分)維多里諾是14~15世紀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發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發展學生個性,重視騎馬、劍術、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他還要求學生研讀古羅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視之為道德教育重要內容。這反映出()A.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約著教育發展 C.教育擺脫了宗教束縛 D.文藝復興尚未影響教育領域【考點】85:文藝復興.【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人文主義的相關知識,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根據題中材料“注重發展學生個性,重視騎馬、劍術、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可知,維多里諾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突出人的價值,這是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反映。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宗教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教育擺脫宗教束縛,故C項錯誤。通過材料可知,文藝復興的影響已經擴展到了教育領域,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人文主義的特點:①人文主義思想與教會的神權統治針鋒相對的。教會以神為最高權威,把封建統治加以神化。人文主義則推崇“人”,主張以人為本,反對神的絕對權威。②人文主義用人性來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反對教會的神權論,用個性解放、個人幸福來反對禁欲主義,強調幸福在現世的人間而不在來世。③用理性來反對教會的蒙昧主義。4.(4分)茶葉于1650年前后引進英國時,是一種貴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價6至10英鎊,相當于一個男仆年工資2倍左右。然而一個世紀后,飲茶逐漸在英國城鄉各階層中普及,茶葉成為英國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費品。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國茶葉產量大增 B.英國頒布《航海條例》 C.世界貿易較大發展 D.英國工業革命開始【考點】55:英國的殖民擴張.【分析】本題以英國茶葉消費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殖民擴張的掌握,以及學生對材料分析和綜合應用能力。【解答】本題要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中國茶葉產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國茶葉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尋找主要原因應該從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角度考慮,故A項錯誤;英國頒布《航海條例》主要涉及到英國和荷蘭之間的關系,故B項錯誤;17世紀至18世紀中后期,由于殖民擴張,世界貿易有了較大發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圍內更加方便,最終導致物價下跌,故C項正確;1750年英國工業革命尚未開始,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殖民擴張,解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所學知識的有效結合。5.(4分)天津開埠后,直隸順德府(今河北邢臺)農民開始在農閑時結伙赴陜甘蒙等地販運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紀初,收購的皮毛除大量轉運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順德加工成皮襖、皮褥等向國內銷售。在皮毛運銷和加工業帶動下,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多。這一現象主要表明()A.中國內地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國資本主義全面沖擊中國傳統經濟 D.中國農村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考點】A3: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解答】A.由材料內容“農民開始在農閑時結伙赴陜甘蒙等地販運皮毛”“在皮毛運銷和加工業帶動下,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多”可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已經受到沖擊,中國內地的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B.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不是材料主旨所在。C.材料不能體現出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傳統經濟的“全面”沖擊,錯在“全面”二字的表述。D.中國農村的自然經濟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就已經開始解體。故選:A。【點評】本題旨在通過對材料的分析考查學生對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能力。6.(4分)歷史學家金沖及論述說,孫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但國民黨當政后并沒有實行這一政策。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廣大農村仍然是半數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總數的10%的地主富農手中。中國共產黨發動土地革命,使數百萬無地少地農民獲得土地,其實質是()A.調動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 B.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 C.鞏固根據地紅色政權 D.推動根據地農業發展【考點】9P:土地革命.【分析】本題考查了國共的十年對峙﹣﹣土地革命,意在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解答】調動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是發動土地革命的目的,并不是其實質,故A項錯誤;實質應該從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生產力生產關系等角度考慮,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對生產關系的一種變革,故B項正確;鞏固根據地紅色政權也不是實質而是目的,故C項錯誤;推動根據地農業發展也是目的而不是實質,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國共的十年對峙﹣﹣土地革命,解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與所學知識相結合。7.(4分)圖為美國特種部隊游騎兵75團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這一設計最能體現的史實是()A.美國支持國民黨軍隊打內戰 B.美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 C.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 D.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考點】T1: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考查抗日戰爭以及中美合作抗日,學生識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由圖片“GOYEARSOF‘LEADINGTHEWAY’”“WORLDWAY”內容可知該圖片內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至1945年),美國支持國民黨軍隊打內戰是1946﹣1949年,與此題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此題與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無關,故B項錯誤。從美國特種兵徽章下方有國民革命軍“青天白日”圖案和“緬甸之星”標志可知二戰期間中美合作抗日,故C項正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體現了中國和緬甸,但是沒有體現美國,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在學生的識圖能力。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題即可。8.(4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是20世紀80年代國務院批準建立的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工業園區投資環境評價中,天津開發區已連續多年位居前列。當初其設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務于天津自由貿易區的建設 B.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C.引進外資,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出口產品 D.加強天津對內地的輻射作用【考點】GK:對外開放及影響.【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對外開放的內容。【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區的開放城市中,劃出一定區域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其目的是引進外資,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出口產品。BCD三項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相關知識點的掌握。9.(4分)美國有一位企業家哈默博士,年輕時曾與列寧領導的蘇俄交往,進行貿易活動;年老時應鄧小平邀請,來中國投資設公司。哈默之所以能這樣做,在于()A.蘇俄、中國都實行開放政策 B.蘇俄、中國都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 C.蘇俄、中國都愿意發展資本主義 D.哈默敢于沖破美國政府的阻撓【考點】C8:新經濟政策;GJ: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列寧時期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的對外開放。【解答】由材料內容可知,中國和蘇俄都實行開放的政策,引進外資發展經濟,故A項正確;蘇俄和中國并不都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尤其是在蘇俄時期,美國對蘇俄是敵視的態度,故B項錯誤;蘇俄和中國是引進外資和發展經濟而不是發展資本主義,故C項錯誤;材料與哈默沖破美國政府的阻撓無關,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列寧時期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理解。10.(4分)對比兩幅圖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來()①市場經濟體制影響加深②東西方文化融為一體③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④國際性交流范圍擴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EP: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國際經濟交流。【解答】材料中僅肯德基的設立體現了經濟體制的變革,兵馬俑巡展不能體現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影響加深,故①錯誤;兩則材料都沒有體現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②錯誤;由外國開始在中國設立肯德基到中國的兵馬俑到外國巡展體現了中國國際影響力增強,故③正確;這個變化的過程體現了國際交流范圍擴大,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為組合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下國際經濟交流的加強知識點的理解。11.(4分)一戰爆發后,遠離歐洲的日本對德宣戰。在對德通牒和宣戰詔書中,日本聲稱是為了“永保東亞和平”及“維護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發表演說,強調日本參戰是對德國鼓動干涉還遼的復仇戰。這些行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蓋參戰意圖 C.維護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圖保護東亞和平【考點】R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日本對德宣戰。【解答】材料的主旨意圖并不是要講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講日本對德宣戰的意圖,故A項錯誤;日本的種種對德參戰的理由都是借口,都為了掩蓋其參戰的意圖,即瓜分世界,爭奪利益,故B項正確;日本本身的這些行為并不能維護英日同盟的利益,維護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種借口,故C項錯誤;保護東亞和平也是一種借口,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二戰中日本對德宣戰真正意圖的理解。二、非選擇題12.(22分)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相距遙遠,然而兩者的歷史發展可做一些比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時期古代中國古代羅馬①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秦國商鞅變法(前356年)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前221年)羅馬統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西漢、東漢王朝強盛時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羅馬強盛時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紀漢末混亂、三國鼎立(184~280年)西晉統一王朝(280~316年)羅馬“三世紀危機”(192~284年)羅馬帝國中興(284~336年)⑤公元4世紀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東晉南遷(317~420年)北方十六國時期(308~439年)羅馬帝國首都東遷(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羅馬帝國東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紀南北朝對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統一中國(589年)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歐洲日耳曼人小國林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依據材料,概括①至⑤各個時期古代中國和古代羅馬的歷史特征。(2)比較①至⑤時期兩國歷史發展的特征,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再比較其歷史軌跡及變化節奏,你又有哪些發現?在此基礎上,你有何進一步的理論認識?(3)第⑥時期中國和歐洲的歷史走向有何不同?試從制度層面分析中國出現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考點】16: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1J: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4C: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4D:羅馬法.【分析】(1)本題考查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以及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應把握秦到元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2)本題考查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應把握羅馬法的相關知識。(3)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國商鞅變法和古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可以看出該時期的歷史特征為兩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階段關鍵詞“統一”可以看出,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國家統一;由材料③中關鍵詞“強盛”可以概括其特征為兩者進入強盛時期;由材料④中兩個階段“混亂”到“統一”,“危機”到“中興”可以概括其特征為兩者都出現混亂、分裂或危機,但都走向了統一或中興;由材料⑤中“南下”“十六國”“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為兩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規模遷入,走向分裂。(2)第一小問現象,對第一設問的特征概括可以看出兩者非常相似;第二小問發現,從縱向來看兩者的變化軌跡類似,都呈現出政治統一和分散交替的軌跡;第三小問認識,由本題前兩問可以得出認識,即人類歷史發展是有共同性的。(3)第一小問不同,由材料⑥中“對峙”到“統一”,“滅亡”到“小國林立”總結出其不同;第二小問原因,從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慮,即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故答案為:(1)特征:①兩者都制定了法律。②兩者都實現了國家統一。③兩者都進入強盛時期。④兩者都出現混亂、分裂或危機,但都走向了統一或中興。⑤兩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規模遷入,走向分裂。(2)現象:兩者雖相距遙遠,但各個時期歷史特征非常相似。發現:兩者歷史都呈現了政治統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軌跡,變化節奏也十分相近。認識:人類歷史發展是有共同性的。(3)不同:中國從分裂走向統一;西羅馬滅亡,歐洲走向分散。原因: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促進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點評】本題考查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和羅馬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應注意把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結合比較來掌握。13.(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員至英國使臣律勞卑廣州住處商談貿易問題,雙方在各自應處的座位、方向、次序等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中方要求將自己的座位安排在會見大廳的北面(上席),英國則堅持將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廳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兩者爭執不下,商談未能進行。﹣﹣摘編自王開璽《隔膜、沖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1)材料一中,中英雙方爭執的內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員怎樣的心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使臣所持態度的國內背景。材料二1901年,雖經李鴻章討價還價,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團的禮儀要求,將外國使臣覲見清帝的禮儀說帖,作為《辛丑條約》的附件十九。其中規定:外國使臣遞交國書時,清帝須派高于王公規格的轎子往來使館迎送,同時派軍隊保護;清帝款宴各國使臣應在皇宮大殿內舉行,并躬親入座。﹣﹣摘編自王開璽《隔膜、沖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2)材料反映了中國怎樣的外交地位?試從國際背景分析其原因。材料三二戰結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國家的順序是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審判日本戰犯的遠東國際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蘇、中、法為序,經過中國法官(梅汝璈)的積極斗爭,最終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排列。必須認識到,在國際場合爭席位、爭排場,實際上關系到國家的地位和尊嚴。﹣﹣摘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斗爭的依據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4)綜上,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可影響國家外交地位的變化?【考點】1Q: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5B:第二次工業革命;98: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9S:抗日戰爭.【分析】(1)本題考查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和第一次工業革命。應把握明清天朝上國自居心態,和英國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2)本題考查八國聯軍侵華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應把握八國聯軍侵華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如背景、影響。(3)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應把握抗日戰爭的結果以及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4)本題考查影響國家外交地位變化的因素。應結合材料歸納總結影響國家外交地位變化的因素。(5)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歸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問內容,由材料一中“雙方在各自應處的座位、方向、次序等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可以概括出雙方爭執的內容主要為座位次序;第二小問心態,由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以看出當時清政府以天朝上國自居;第三小問背景,根據所學知識,此時英國剛剛進行完第一次工業革命。(2)第一小問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團的禮儀要求”,可以看出當時清政府處于屈辱的服從地位;第二小問原因,主要從這個時期的世界背景來看,即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其影響的角度來考慮。(3)第一小問依據,根據材料三中“最終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書上受降簽字的次序排列”可知,依據為日本投降書受降國簽字順序;第二小問分析,主要從抗日戰爭的意義,尤其是世界意義角度考慮。(4)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體現了綜合國力;材料二中體現了國際環境;材料三體現了對世界貢獻的差異決定了國家在外交中的地位。故答案為:(1)內容:座位次序(外交禮儀之爭)。心態:以天朝上國自居。背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國力強盛。(2)地位:屈辱的服從地位。原因:19世紀末,西方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輸出資本,瓜分世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依據:日本投降書受降國簽字順序。分析:中國的抗日戰爭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國際地位提高。(4)因素:綜合國力,國際環境,對世界的貢獻等。【點評】本題考查近代以來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意在考查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調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時應注意把握近代以來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的原因、歷程、影響。14.(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論》材料二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撥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承攬合同和制作協議書
- 打人被拘留私下協議書
- 道路開口協議書
- 綠植寄賣協議書
- 簽約老師協議書
- 職工殯葬協議書
- 按摩店上班合同協議書
- 廣告位補充合同協議書
- 簽約律師協議書
- 職權授權協議書
- 腫瘤病人發熱護理
- 花箱種植合同
- 2024年全國軟件水平考試之中級網絡工程師考試歷年考試題(詳細參考解析)
- 【許林芳老師】-《企業文化構建與落地》
- CJT 244-2016 游泳池水質標準
- 天津市部分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練習道德與法治試卷
- 2024年年1一4季度思想匯報7篇
- 光伏發電技術項目投標書(技術標)
- 《現代庫存管理:模型、算法與Python實現》 課件全套 楊超林 第1-17章 現代庫存管理概述-某家電企業H的制造網絡庫存優化實戰
- (正式版)QBT 5998-2024 寵物尿墊(褲)
- 2023年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