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預測試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50題)1.種群均勻分布的模型為()。

A.正二項分布B.負二項分布C.泊松分布D.離散分布

2.下列屬于典型捕食食物鏈的是()

A.大豆—菟絲子B.草—兔子—鷹C.牛糞—蚯蚓—雞D.秸稈—蘑菇—人

3.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域是()

A.溫帶

B、熱帶

C、亞熱帶

D、寒溫帶

4.在單向風的影響下,樹木對風適應的明顯形態特征是()。A.矮化B.頂冠C.根系發達D.旗冠

5.實驗表明,有利于蛋白質合成的是()。A.藍光B.青光C.紫光D.紅光

6.碳循環是一種()。

A.液相型循環B.沉積型循環C.氣相型循環D.混合型循環

7.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山區,由于南坡光照較強土溫和氣溫較高,因此在南坡上適宜栽種

A.陰性植物B.陽性植物C.耐蔭植物D.濕生植物()

8.全球生態學研究的對象是()。A.景觀B.生物圈C.種群D.群落

9.群落發育初期的主要標志是()。

A.植物伴生種的良好發育B.植物優勢種的良好發育C.植物建群種的良好發育D.植物亞優勢種的良好發育

10.判斷下面哪個多樣性指數高()。A.低豐富度和低均勻度群落B.低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C.高豐富度和低均勻度群落D.高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

11.下列生態系統中,初級生產力最低的是()

A.農田B.荒漠C.草原D.森林

12.生態系統的功能是()。A.物質循環B.能量流動C.信息傳遞D.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13.()通氣透水,保水保肥性能最好。

A.砂土B.壤土C.粘土D.以上三種質地土壤差不多

14.常綠闊葉林的主要分布區在()

A.熱帶B.亞熱帶C.暖溫帶D.寒溫帶

15.下列對應有誤的是()

A.生產者→二氧化碳、水B.消費者→生產者C.生產者→有機營養D.還原者→生產者、消費者的殘體

16.當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時,種群數量趨向于();當種群數量低于環境容納量時,則趨向于()。A.減少;減少B.減少;增加C.增加;減少D.增加;增加

17.下列因子中,屬于非密度制約因子的是()。

A.烏對筑巢位置的競爭B.動物對食物的競爭C.干旱D.植物對光的競爭

18.下列關于衰退型種群年齡結構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幼齡個體少,老齡個體多B.年齡錐體呈金字塔形C.老齡個體少,幼齡個體多D.幼齡與老齡的個體數大致相等

19.要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

A.生產者和消費者B.生產者和分解者C.食肉動物和分解者D.草食動物和分解者

20.生物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劃分為()。

A.致死高溫區、適宜溫區、亞致死低溫區

B.致死高溫區、適宜溫區、亞致死高溫區

C.致死高溫區、適宜溫區、致死低溫區

D.致死高溫區、亞致死高溫區、適宜溫區、亞致死低溫區、致死低溫區

21.在競爭中的種群增長方程中,競爭系數α、β與K1、K2決定物種1和物種2的競爭結果。如果物種2取勝,物種1被排斥,α、β與K1、K2的關系是()。

22.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積占樣地面積的百分比為()。

A.密度B.多度C.蓋度D.頻度

23.生態型是哪個選項的分類單位

A.種以下B.種以上C.科以上D.屬以上

24.寒溫帶針葉林土壤有機物積累比熱帶雨林高,主要原因是()

A.沒有分解者B.分解作用強C.分解作用弱D.微生物代謝旺盛

25.海洋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層現象,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溫度B.光照C.空氣D.壓力

26.種群的生態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實際出生率D.理論出生率

27.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現象C.溫周期現象D.化肥用量低

28.北極狐身體大、而尾、耳、鼻端卻小。這是適應于

A.低溫B.高溫C.每日照D.長日照()

29.光照不足將導致光合作用下降,這時增加C02濃度可減輕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這種現象是生態因子的()。A.綜合作用B.限制作用C.補償作用D.替代作用

30.下列屬于r-對策生物的是()。A.老虎B.大熊貓C.貓頭鷹D.蝗蟲

31.防治害蟲時,應該做到()

A.徹底消滅害蟲種群

B、保護天敵

C、保護食物鏈的完整性

D、保護害蟲種群

32.群叢是植物的基本單位,相當于植物分類中的()。

A.種群B.群落C.物種D.生態系統

33.下列能導致某一種群呈指數增長的條件之一是()

A.多個種群共存B.種群對環境適應性強C.環境資源不受限制D.環境資源是有限的

34.下列屬于群落交錯區的是()。

A.森林和草原之間的灌叢地帶B.湖泊到山地的森林地帶C.山地到農村的農田帶D.海陸交界的潮間帶

35.我國內蒙古草原農田棄耕后,最后恢復的群落是()。A.雜草群落B.黃蒿群落C.禾草群落D.貝加爾針茅群落

36.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屬于典型沉積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37.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是一個動態系統B.食物鏈營養級數目無限C.能量單向流動D.具有自我調控能力

38.尚玉昌先生認為地球人口承載能力為()。A.100億B.200億C.150億D.80億

39.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旱生植物通常()

A.根系較發達,葉表面積較小B.根系較發達,葉表面積較大C.根系不發達,葉表面積較小D.根系不發達,葉表面積較大

40.某一物種的個體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屬于群落數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頻度D.優勢度

41.在生物群落的地帶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種類B.地球自轉C.緯度或經度的遞變D.氣候條件

42.沿海赤潮產生的原因是()。A.過多的氮B.過多的磷C.過多的碳D.過多的氮和磷等

43.種群世代有重疊的指數增長模型中,滿足什么條件種群是穩定的()

A.r=1B.r>0C.r<0D.0<r<1

44.時間短、范圍小、開放式的循環是()。A.地球化學循環B.生物循環C.沉積型循環D.氣相型循環

45.下列能導致某一種群呈指數增長的條件之一是()。A.多個種群共存B.種群對環境適應性強C.環境資源不受限制D.環境資源是有限的

46.水稻土屬于()

A.潛育土B.泥炭土C.鹽成土壤D.鈣成土壤

47.現代生態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是()。A.以微觀層次為主B.向微觀和宏觀發展C.以個體層次為主D.以宏觀層次為主

48.板狀根現象常見于()。A.北方針葉林B.落葉闊葉林C.針闊混交林D.熱帶雨林

49.蠶豆的幼苗種植在月桂這種有強烈香味的植物下面,蠶豆的生長會受到抑制,這是植物的()。

A.密度效應B.種群調節C.競爭作用D.他感作用

50.下列不屬于種群的主要特性的是()

A.空間特性B.數量特性C.遺傳特性D.年齡結構

二、填空題(20題)51.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錯誤批判了學者______,導致我國人口多增加了幾個億。

52.我國在植物群落分類上采用______原則和方法。

53.在某一時刻測得的單位面積內積存的有機物質總量稱為______。

54.我國植被分類的基本單位是______。

55.某一物種進入新的棲息地,其種群快速增長,對當地原有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這種現象稱為______。

56.地形是通過改變其他生態因子而對生物產生影響的,所以地形稱為______生態因子。

57.生物群落的發育一般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階段。

58.生物朝不同方向進化的對策,稱為______。

59.生物學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質沿______傳遞時。在生物體內的殘留濃度不斷升高,越是上面的營養級,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殘留濃度越高的現象。

60.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通常包括喬木層、______、草本層和地被層四個層次。

61.豆科作物根系上的()對于改善土壤肥力有積極作用。

62.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環節間、環節內能量轉換效率總稱為__________。

63.______的定義是指相鄰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帶,其特征是由相鄰生態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空間、時間及強度所決定的。

64.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_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65.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總稱為__________。

66.根據阿倫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帶的哺育動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趨于縮短的現象,這是對___________因子的適應。

67.土壤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具有()。

68.在熱帶地區,晝長是穩定的,季節性變化主要表現在______的交替上。

69.大多數群落都有垂直分化,這種情況稱為_______現象。

70.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三、判斷題(10題)71.種群內成員間的競爭常導致均勻分布。()

72.隨著海拔升高積溫不斷減少,因此農作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A.正確B.錯誤

73.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一個重要過程。()

74.生活在不同區域的兩種動物之間如果能夠進行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可以認為這兩種動物是同一個物種。()

A.正確B.錯誤

75.在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種生態金字塔中,只有數量金字塔總是呈典型的下寬上窄的正金字塔形。()

A.正確B.錯誤

76.熱帶雨林中分布著大量的有花附生植物。()

A.正確B.錯誤

77.金魚藻→蜉蝣→鳙魚是水生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A.正確B.錯誤

78.海拔升高與緯度增加對生物棲息地溫度的影響通常是相似的。()

79.決定生物的分布范圍的因子是生態幅較窄的因子。()

A.正確B.錯誤

80.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四、簡答題(5題)81.主要種群空間格局有哪幾種類型?

82.什么是種間競爭?簡述種間競爭的特點和類型。

83.簡述環境資源稀缺論的主要特點。

84.簡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85.簡述物質循環的調節。

五、論述題(2題)86.論述全球初級生產量分布的特點。

87.論述生態學的基本視角。

六、單選題(0題)88.水生群落主要取決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陽光進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氣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數量

參考答案

1.A

2.B

3.D

4.D

5.A藍光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紅光有利于糖類的合成,藍紫光與青光對植物伸長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6.C

7.B

8.B

9.C

10.D

11.B

12.D

13.B解析:壤土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間,既有很好的通氣性,又能保水保肥,故選B。

14.B

15.C

16.B

17.C解析:非密度制約因子是指種群外部環境因子,故選C。

18.A

19.B

20.D

21.B

22.C

23.A

24.C

25.B

26.C

27.C

28.A

29.C

30.D

31.C

32.B

33.C

34.D

35.D

36.C地球上大多數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錳、鐵、銅等屬于沉積型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37.B

38.D

39.A

40.D

41.D

42.D赤潮產生的原因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營養化。

43.A

44.B生物循環是指環境中的元素經生物體吸收,在生態系統中被相繼利用,然后經過分解者的作用,再為生產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環的時間短、范圍小,是開放的循環。

45.C

46.A

47.B現代生態學向宏觀和微觀兩極發展。宏觀方向發展到景觀生態學、區域生態學和全球生態學;微觀方向主要表現為分子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的興起。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來研究生態學的現象,大大提高了生態學的科學性。

48.D

49.D

50.D

51.馬寅初

52.群落生態群落生態

53.生物量生物量

54.群叢群叢

55.生態入侵(或生物入侵)生態入侵(或生物入侵)

56.間接

57.發育初期;發育盛期;發育末期

58.生態對策生態對策

59.食物鏈各營養級食物鏈各營養級

60.灌木層灌木層

61.根瘤菌根瘤菌

62.生態效率

63.群落交錯區

64.遺傳遺傳

65.生物圈

66.【正確答案】:

溫度

67.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68.旱季與雨季旱季與雨季

69.成層成層

70.十分之一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71.Y

72.A

73.Y

74.A

75.B

76.A

77.A

78.Y

79.A

80.N

81.主要種群空間格局有:(1)均勻分布。(2)隨機分布。(3)成群分布。主要種群空間格局有:(1)均勻分布。(2)隨機分布。(3)成群分布。

82.(1)種間競爭:兩個或多個物種利用相同的有限資源時為了爭奪資源而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抑制對方的現象。(2)特點:①競爭結果的不對稱性;②對一種資源的競爭能影響對另一種資源的競爭結果。(3)類型:①資源利用性競爭:②相互干涉性競爭。(1)種間競爭:兩個或多個物種利用相同的有限資源時,為了爭奪資源而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抑制對方的現象。(2)特點:①競爭結果的不對稱性;②對一種資源的競爭能影響對另一種資源的競爭結果。(3)類型:①資源利用性競爭:②相互干涉性競爭。

83.環境資源稀缺論的主要特點:①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結合。絕對性是指在一定環境狀態下環境承載力是客觀存在的,可以衡量和把握其大小。相對性是指環境承載力因人類社會行為內容而不同,而且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控其大小。②地區不同或時間不同,環境承載力也不同。

84.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階段;(2)沉水植物階段;(3)浮葉根生植物階段;(4)直立水生植物階段;(5)濕生草本植物階段;(6)木本植物階段。

85.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在自然條件下,處于穩定的平衡狀態。就是說對某一種物質在各主要庫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