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課件【高效備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頁
防災減災課件【高效備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頁
防災減災課件【高效備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頁
防災減災課件【高效備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頁
防災減災課件【高效備課精研】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aturaldisastersGEO?PPT6.3防災減災自然災害專題

我國的防災減災日是幾月幾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是我國繼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這次地震后,國務院將每年的5月12日設為“防災減災日”,提醒社會各界更加重視防災減災1.你知道國家在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嗎?2.遭遇自然災害,你該怎么做?★

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構圖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是人們最常用的防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攜手,共同防災減災一.防災減災手段1.工作指導方針: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災害救援與救助災害防御災后恢復災害監測2.工作內容:災前災中災后二、防災減災工作內容我國建成了由人造衛星、氣象站、水文站、地震臺、地質環境監測站等組成的自然災害監測系統,主要對自然災害的孕育、發生、發展和致災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1.災害監測★目前,我國的衛星遙感監測服務已經業務化,在臺風、森林草原火災、洪澇災害、沙塵暴監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雪災、干旱、大霧、漁情、泥沙、暴雨以及海冰等方面的監測中,衛星遙感監測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人造衛星了解:氣象站★氣象觀測記錄和依據它編發的氣象情報為天氣預報提供日常資料★采用大氣遙感探測和高速通信傳輸技術組成的災害性天氣監測網,已經能夠十分及時地直接向用戶發布龍卷、強風暴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警報★大氣探測技術的發展為減輕或避免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提供了條件了解:水文站★水文站是觀測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的水文、氣象資料的基層水文機構★水文站觀測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溫、冰情、地下水、水質等★水文站觀測的氣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濕度、氣壓和風等了解:水文站★

水文站是觀測及搜集河湖等水體的水文、氣象資料的基層水文機構★水文站觀測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溫、冰情、地下水、水質等★水文站觀測的氣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濕度、氣壓和風等吊箱測流是目前最適合對高含沙、沖淤變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進行流量測驗的設施了解:地震臺、地震預警系統★地震臺是指利用各種地震儀器進行地震觀測的觀測點★

開展地震觀測和地震科學研究的基層機構★地震預警系統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測儀器探測縱波,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該次地震的震級、烈度、震源等,并搶在橫波到達前,通過傳播速度遠快于地震波的電磁波(如電視、廣播、短信等)發出警報★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縱波傳播速度快于橫波;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空間了解:地震預警系統預警≠預報2.災害防御修建水庫修筑堤壩防護林(1)工程性措施:修建水庫、堤壩、防護林等施行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開展減災教育。(2)非工程性措施:3.救援與救助發生自然災害并達到應急響應程度時,應了解: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識。一級為最高級別。①

啟動應急預案,②

調動救援物資和人員,③

盡快穩定社會秩序,救治傷員,展開心理援助。我國已建有10個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災害救援與救助如果遇災時采用空運救援,從距災區最近的基地出發,最多7小時就可到達受災地點。1.你認為地震專業救援隊應包括哪些專業救援人員?需要負責協調、技術和保障工作的專家;管理人員、從事搜索、營救和保障工作的官兵;進行醫療救治的醫護人員。2.討論強震發生后國際救援的重要性。國際救援能為災區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包括救援軍隊、醫護人員以及技術專家,還能提供先進的救援設備,同時保障充足的救援物資。活動:認識地震專業救援隊

我國成為亞洲首個擁有兩支獲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的國家ChinabecamethefirstcountryinAsiatohavetwointernationalheavyrescueteamscertifiedbytheUnitedNations2019年10月,中國救援隊和中國國際救援隊當日成功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測評和復測,我國成為亞洲首個擁有兩支獲得聯合國認證的國際重型救援隊的國家2019年10月21日,中國救援隊在北京消防救援總隊大興訓練基地進行地震搜救演練4.災后恢復(1)發生自然災害后,應①

盡快恢復災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②

并促進災區經濟和社會的恢復和發展③

重建區增強防災能力。(2)主要救助形式有政府救濟、民間救濟和國際救濟。重建后的汶川三.自救與互救的內容自救與互救包括:災前準備災中救助災后自我保護1.災前準備(2)以地震為例,震前準備應急救援包,牢記地震撤離路線和附近應急避難場所位置,經常參加地震演習活動,樹立防震意識等。地震救援包(1)洪澇、臺風等災害是可以較準確預測的,在洪澇、臺風多發地區,居民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及災害預警信息,做好災前準備.了解身邊的應急避難場所2.災中救助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應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逃生路線進行撤離。①洪澇:向地勢高處逃生。②地震:及時、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地帶。③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轉移。情境應急反應正在用火、用電正在樓房內身處平房內正在戶外迅速關閉火源、電源迅速離開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萬不要跳樓迅速逃到空曠地帶,如果來不及就盡快躲避在比較堅固的家具或設備下面或者旁邊要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橋梁、高壓電線及化工設施、避開陡坡、陡崖等災中救助—地震中的救助3.災后保護a.洪災過后不吃洪水浸泡過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對房屋進行全面消毒,待電器干燥后再使用。b.地震發生后往往會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遠離危墻、廣告牌、電線桿等危險區域,等余震過后再作打算。了解身邊的應急避難場所利用電腦、手機等工具,在網絡地圖上查找身邊最近的應急避難場所。若所在地區建設了應急避難場所,查找從學校或居所前往應急避難場所的最佳路線。若所在地區沒有應急避難場所,請選擇附近你認為合適的應急避難場地,并說明理由。防災減災防災減災手段災害監測災害防御災害救援與救助災后恢復自救和互救災前災中災后工作指導方針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2019年第一號臺風“帕布”,已于北京時間1月4日下午3點30分前后在泰國洛坤登陸。完成1~2題1.臺風致災的主要因素是(

)①沙塵暴②暴雨③海嘯④風暴潮⑤強風⑥地震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⑤⑥2.臺風來臨時,正確的做法是(

)A.風一停馬上跑出家門B.迅速轉移到屋外空曠地帶C.躲在大型廣告牌下D.提前搬移窗口、陽臺處的花盆、懸吊物等,關好門窗課堂練習DB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包括三個方面。①災前準備,它的核心任務是儲備救災物資;②災中應急,它的核心任務是盡可能地挽救生命,保護財產安全,并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影響和危害;③災后恢復,它的核心任務是減災——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抗災——增強未來災害的抵抗能力據此完成3~4題3.在受災時,為保證救援區與災區的交通暢通,應該(

)A.提高運速 B.提倡用空運C.恢復災區的對外通信 D.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4.對災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救濟②民間救濟③國際救濟④國際關注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DA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的頻率高,因而在自然災害發生的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據此完成5~6題5.搶救溺水者的步驟是(

)①清除口、鼻腔內的異物②排去嗆入體內的水③救上船或陸地④送醫院搶救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6.被洪水圍困時,正確的做法是(

)A.躲在巨石之下B.抱緊電線桿C.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洶涌時也可游泳逃生D.盡量逃向高處、大樹、山丘和高坡BD據媒體介紹,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時,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沖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據此完成7~8題7.有關室外避震的敘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