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高級中學2022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在中國源遠流長,并雄踞古代文壇霸主地位達兩三千年之久。中國詩經歷了從四言詩到五言詩再到七言詩的發展演變。陳伯海曾提出:以詩與樂的關系來論,詩經是入樂的,可唱的;隨后的楚辭就擺脫了與音樂的聯系,獨立發展了文學,是不可唱的;再后來到了漢樂府和五言古詩時代,又重新建立了詩與音樂的聯系,但它們是對詩經和楚辭的綜合,也是對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詩的創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樂性,但又不同于專門用于歌唱的作品。如果說詩經是詩與樂關系的正命題,那么楚辭就是一個反命題,而漢樂府和五言詩就是一個合命題,是否定之否定。以內容與形式關系而論,先秦至漢魏時代的文學質樸無華,還沒有考慮到形式問題,是質勝文的時期;隨后的六朝文學與之完全相反,過分地講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沒了內容,可以說是文勝質的時期;再后來的唐宋文學綜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視內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內容與形式并重,可以說是文質彬彬時期。如果說先秦至漢魏時代是有關文學內容與形式關系的正命題,六朝時代就是它的反命題,唐宋就是合命題,否定之否定。以詩的特點而論,唐詩富有情趣,視野開闊宏大,充滿外向精神,是以詩為詩的時代;隨后的宋詩別開蹊徑,以理趣取勝,眼界狹小,是內向型的,是以文為詩的時代;再后來的明詩追慕盛唐,批駁宋詩,但缺少宋詩開創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復古模擬之路,其內在的精神指向實際是企圖揉合唐、宋詩的特點。如果說唐詩是詩歌寫作原則的正命題,宋詩就是一個反命題,是對唐詩的否定,明詩就是一個合命題,是否定之否定。(本文節選自劉登閣著的《中國文學史話》)10、以下不屬于本文語段內容的一項是()(3分)A.詩歌的起源B.詩歌的音樂性C.詩歌的內容與形式D.詩歌的特點11、下列表述中,對本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經是可唱的,楚辭是不可唱的,漢樂府和五言詩與音樂有聯系,也可以當作專門用來演唱的作品。B.漢魏時代的文學,重視內容,而認為形式是不需要考慮的,是個質勝文的時代。C.六朝文學,重視形式,甚至認為形式可以超過內容,講究形式過了頭,是個文勝質的時期。D.唐詩富有情趣,以詩為詩;宋詩富有理趣,別開蹊徑,以文為詩,所以唐詩內向,宋詩外向。12、聯系文章內容,請解釋第二段劃線句子的具體意思。(3分)參考答案:10、A.文章沒有提及詩歌的起源。11、C

A。漢樂府和五言詩與音樂有聯系,“但又不同于專門用于歌唱的作品”B.不是“認為形式是不需要考慮的”,而是“還沒有考慮到形式問題”。D.“唐詩內向,宋詩外向。錯,是“唐詩外向,宋詩內向。”12、詩經是入樂的,可唱的(1分);隨后的楚辭就擺脫了與音樂的聯系,獨立發展了文學,是不可唱的(1分);再后來到了漢樂府和五言古詩時代,又重新建立了詩與音樂的聯系,是對詩經和楚辭的綜合(1分)。2.閱讀下面文段,完成6—8題。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戧獸、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造極不相同的類型。這種“詞匯”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則和慣例。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節選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6、選出不屬于中國“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的一項 A、希臘、羅馬體系所創造的“五種典范“。 B、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的曲面和曲線輪廓。 C、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 D、布置并聯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7、對中國建筑有“多樣性的表現“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有宮殿、廟宇,又有山亭、水榭、一軒、一樓。 B、既有詩、詞、歌、賦,又有散文、小說等體裁。 C、有時候在路的盡頭造一座影壁。 D、有時候橫跨街中心建幾座牌樓。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

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這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 B、中國很多的宮殿、廟宇都是運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中國建筑的“文法”

組織起來的,所以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C、中國建筑的“詞匯”和“文法”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整個民族和

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D、中國建筑雖然有多樣性的表現,但因為“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所以運用的靈

活性不大。參考答案:6、A7、B8、D參考第2段第1句,原文是轉折關系,用了“但”,此處理解成因果關系。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蘇軾的散文創作成就

蘇軾的散文創作,各體兼擅。蘇軾長于議論,一生寫了大量的政論和史論。這些評史議政的文章,如《思治論》《六國論》《續朋黨論》《留侯論》《教戰守策》等,大都語言明快,氣勢雄渾,援古證今,說理透辟;尤其善于運用一些淺顯貼切、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明深刻的哲理。

蘇軾的游記文,成就也很高。他一生宦海浮沉,徜徉于林泉山石之間,飽覽名山大川,為其寫出多姿多彩的游記文字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他的山水游記與眾不同,除了描寫景物和敘事抒情外,特別喜歡雜以議論,闡發哲理。

蘇軾的隨筆、書札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談詩論文、發表自己文學見解的文章。《答謝民師書》可謂其中的佼佼者。這是一篇文藝書簡,通過講述作文體會,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文學見解:強調“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強調“辭達”;反對“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文字生動簡潔,如行云流水。

賦在宋代已經散文化,完全擺脫了漢賦那種缺乏內容、形式板重的缺點,已改變了六朝以來駢體賦的浮靡文風,成為一種自由抒寫的文學體裁。蘇軾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前赤壁賦》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江山美景,憑吊歷史人物,探討宇宙、人生的哲理,表達了他遭貶后失意的苦悶及用老莊的隨緣自適自我解脫的達觀態度。

蘇軾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揮灑自如的風格。正如他自己所說:“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當止”。他的論說文,引證史實,指斥時弊,寫得明晰透辟,氣勢磅礴,雄辯滔滔。其他文章寫得自由隨便,自然流暢,隨手拈來,信筆揮灑,言簡意明,饒多意趣。

蘇軾的散文創作,體現了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他是唐宋古文運動的完成者,他完善了古文運動的理論,擴大了古文的運用范圍,豐富和發展了古文的表現手法,大大提高了古文的表現力,把古文的藝術性、實用性、通俗性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的文章,生前就為人們所喜愛,士人學子爭相傳誦。徽宗時他的作品遭到禁毀,人們仍然冒著風險搜求和藏收。南宋時蘇文之盛行,舉子們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的諺語。他的散文對明代的公安派、竟陵派,清代桐城派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7.下列表明蘇軾文學主張的句子中,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B.

強調“辭達”,反對“好為艱深之辭,以文淺易之說”。C.

“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D.

“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當止”。8..下列有關“蘇軾散文創作成就”的說明,不正確的是(

)A.

蘇軾一生寫了大量的評史議政的文章,這些文章語言明快,說理透辟,善用比喻,飽含哲理。B.

蘇軾的記游文特別喜歡雜以議論來闡發哲理,這是他散文創作成就的一個重要體現。C.

蘇軾的散文具有雄健奔放、揮灑自如的風格,體現了其行云流水、文理自然的特點。D.

D.“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說明當時蘇軾散文的影響,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蘇軾散文的成就。9.結合本文和課文信息,下列對《前赤壁賦》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課文的主客對話,實際上體現了當時以作者和客人為代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宇宙觀和價值觀。B.

文中憑吊曹操和周瑜兩個歷史人物,抒發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懷,表達了作者建功立業的愿望。C.

文章主要采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的方式,把詩情、畫意、理趣融為一體,使文章顯得揮灑自如,流暢奔放。D.

作者將跌宕起伏的感情,借助江水、明月、清風等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的表達,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參考答案:7、B(B項強調的是文章要讓人通曉明白,不要故意用艱深的詞藻來表達淺顯易懂的內容。其他三項強調的是文章自由隨意揮灑自如的特點8、A(原文的表述是“這些評史議政的文章……大都……”選項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9、D(A項課文中的主客對話,實際上是作者思想中兩個相互矛盾的側面,最后作者抑客為主反映了其思想中積極的一面占了上風。B項,“表達了作者建功立業的愿望”在文中找不到依據。C主要采用的是“寫景、抒情和議論”的方式。)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報任安書(節選)司馬遷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此皆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終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謹再拜.

(原文有刪改)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1)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2)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參考答案:(1)況且一個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去死,怯懦的人仰慕大義,又何處不勉勵自己呢?(2)戴罪被侮辱的處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賤的人,往往被人誹謗和議論。(3)如今您竟然教導我推舉賢士,難道不是與我的內心想法相沖突嗎?【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且”,況且;“不必”,不一定;“死”,為……而死;“慕”,仰慕;“勉”,勉勵;“焉”,助詞。(2)“負下”,負污辱之名;“易”,容易;“下流”,地位卑微名聲不佳;“謗”,誹謗;“議”,議論。(3)“乃”,竟然;“教”,教導;“推賢進士”,推舉賢士;“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狀語后置句);“無乃……乎”,恐怕……吧;“私心”,自己的心愿,內心的想法;“剌謬”,違背、悖謬。【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本題中的重點詞語在課文中出現過,平時多加注意積累。【參考譯文】人之常情,沒有誰不貪生怕死的,都掛念父母,顧慮妻室兒女。至于那些激憤于正義公理的人當然不是這樣,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況。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雙親,又沒有兄弟互相愛護,獨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對妻室兒女又怎樣呢?況且一個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義,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勵自己去死節呢?我雖然怯懦軟弱,想茍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區分棄生就死的界限,哪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說奴隸婢妾尚且能夠下決心自殺,何況像我到了這樣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著屈辱茍且活下來,陷在污濁的監獄之中卻不肯死,是遺憾我內心的志愿有未達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顯露。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憤慨而寫作的。這些人都是(因為)感情有壓抑郁結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于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我確實想完成這本書,把它(暫時)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傳給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讓它廣傳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難道會后悔嗎?然而,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再說,戴罪被侮辱的處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賤的人,往往被人誹謗和議論。我因為多嘴說了幾句話而遭遇這場大禍,更被鄉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顏面再到父母的墳墓上去祭掃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這污垢和恥辱會更加深重啊!因此在肺腑中腸子里每日多次回轉,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丟失了什么;出門則不知道往哪兒走。每當想到這件恥辱的事,冷汗沒有不從脊背上冒出來而沾濕衣襟的。我已經成了宦官,怎么能夠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巖穴隱居呢?所以只得隨俗浮沉,跟著形勢上下,以表現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導我要推賢進士,這難道不是與我自己的愿望相違背的嗎?現在我雖然想自我雕飾一番,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這也沒有好處,因為世俗之人是不會相信的,只會使我自討侮辱啊。簡單地說,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夠論定。書信是不能完全表達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陳述我愚執、淺陋的意見罷了。恭敬的拜兩次。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魯肅代周瑜,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并作國士,不亦休乎!”

(節選自《三國志

呂蒙傳》,有刪改)4.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隨當擊賊

私下里,偷偷的

B遂往詣蒙

拜訪C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

但是

D蓋不可及也

比得上5.下列全都表明呂蒙勤奮好學、學而有成的一組是(

)①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因為肅畫五策③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④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⑤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⑥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蒙十幾歲時,在未告知父母的情況下,跟隨姐夫鄧當參加戰斗,后來母親得知后很生氣,要懲罰他,最后還是放棄了。B.呂蒙是魯肅最要好的朋友,魯肅一直很看重呂蒙,特別是呂蒙替他出了五個計謀后,對他更為尊重和親近。C.從孫權對呂蒙和蔣欣的一番教導可以看出,孫權所重視的人才須既有武略也有學識。D.呂蒙勇而有謀、文武雙全、勤奮好學且學而有成,他是孫權認為的德才兼備的人,是做國家棟梁的最好人選。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5分)譯文:(2)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5分)譯文:參考答案:4.C但:只5.D①表明其勇武②表明其有謀略③是孫權的叫教導6.B錯在“魯肅一直看重呂蒙”,第二段“肅意尚輕蒙”可知。7(10分)(1)回去后,鄧當向呂蒙的母親告狀,呂蒙的母親很生氣,要懲罰呂蒙,呂蒙說:“不到老虎洞中去,怎會捉到小老虎呢?”母親十分難過,放棄了阻止兒子的念頭。(“恚”“安”“哀”“舍”各1分,句意通順1分)(2)當時魯肅心里還是輕視呂蒙的,有人對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顯揚,不可以用原來的態度對待他,您應該去拜訪他。”(“意”“輕”“或”“故意”“顧”各1分)【參考譯文】呂蒙字子明,籍貫汝南富陂。年輕的時候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手下的將領,多次參加討伐山中越族的戰斗。呂蒙當時十五六歲,偷偷跟隨鄧當參加戰斗,鄧當在軍隊中發現了呂蒙后,大吃一驚,大聲痛罵指責呂蒙,但是沒辦法讓呂蒙回去。回去后,鄧當向呂蒙的母親告狀,呂蒙的母親很生氣,要懲罰呂蒙,呂蒙說:“不到老虎洞中去,怎會捉到小老虎呢?”母親十分難過,放棄了阻止兒子的念頭。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事務時,駐扎在陸口,視察呂蒙的屯兵之處。當時魯肅心里還是輕視呂蒙的,有人對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顯揚,不可以用原來的態度對待他,您應該去拜訪他。”魯肅隨即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保家衛國的重大使命,如今又和關羽勢力相鄰,打算用什么辦法以防備對方突襲?”魯肅輕慢地說:“到時候看情況采取適宜的辦法。”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雖然如同一家人,但關羽其實懷有熊虎一樣的野心,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于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于是從飯桌上跨過去,坐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就結拜兄弟,而后告別。當初,孫權對呂蒙和蔣欽說:“你們現在都當權管事了,應當通過學習來增加知識提高自己!”呂蒙說:“在軍中常苦惱于事務很多,恐怕不允許再(有時間)來讀書。“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有我事務多呢?我少年時讀過《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有《易》沒讀過。到統領軍國大事以來,又熟讀《三史》和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好處。像你們兩個人,天分好,悟性高,學習必然會有收獲,難道不去學習嗎?應該趕快去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光武帝劉秀在帶兵打仗的時候,手里從來沒離過書,曹操也說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歡學習。你們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勵自己呢?”呂蒙于是開始學習,意志堅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讀過的書和發出的見解,大學者都比不上。后來魯肅代理周瑜的事務,會見呂蒙,魯肅和他議論(國家大事)。魯肅撫摩著他的背說說:“我以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罷了,像你現在的這樣,學識淵博,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和讀書人分開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孫權常常感嘆說:“人年齡大了而有長進,像呂蒙、蔣欽這樣,大概沒有幾人能趕得上他們的。富貴榮耀地位顯赫,還能夠改變平時的志趣行為,喜好學習,沉迷于書傳經典而感到很快樂,輕視錢財崇尚道義,所作所為可圈可點,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不也就可以了嗎!”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耶律屋質,字敵輦。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遇事造次,處之從容,人莫能測。會同間,太宗崩,諸大臣立世宗,太后聞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擊,遇安端、劉哥等于泰德泉,敗歸。李胡盡執世宗臣僚家屬,謂守者曰:“我戰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謂曰:“若果戰,則是父子兄弟相夷矣!”軍次潢河,隔岸相拒。時屋質從太后,世宗以屋質善籌,欲行間,乃設事奉書,以試太后。太后得書,以示屋質。屋質讀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見疑,臣雖欲盡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書示汝?”屋質對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孫,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長策,與永康王和議。”太后乃遣屋質授書于帝。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復書,辭多不遜。屋質諫曰:“書意如此,國家之憂未艾也。能釋怨以安社稷,則臣以為莫若和好。”帝曰:“彼眾烏合,安能敵我?”屋質曰:“即不敵,奈骨肉何?況未知孰勝?借曰幸勝,諸臣之族執于李胡者無噍類①矣。以此計之,惟和為善。”帝然之。始相見,怨言交讓,殊無和意。太后謂屋質曰:“汝當為我畫之。”屋質進曰;“太后若能釋怨,臣乃敢進說。”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復謂屋質曰:“議既定,神器竟誰歸?”屋質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順天合人,復何疑?萬口一辭,愿立永康王,不可奪也。”乃許立康。天祿二年,耶律天德、蕭翰謀反下獄,劉哥及其弟盆都結天德等為亂。耶律石剌潛告屋質,屋質遽引入見,白其事。劉哥等不服,事遂寢。未幾,劉哥邀駕觀樗蒲②,捧觴上壽,袖刃而進。帝覺,命執之,親詰其事。劉哥自誓,帝復不問。屋質奏曰:“當使劉哥與石剌對狀,不可輒恕。”帝曰:“卿為朕鞫之。”屋質率劍士往訊之,天德等伏罪。誅天德,杖翰,遷劉哥。保寧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輟朝三日。

(選自《遼史?列傳第七》,有刪改)

[注]①噍類:能吃東西的動物,特指活著的人。②樗蒲:賭博的一種活動。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始相見,怨言交讓讓:責備

B.愿立永康王,不可奪也

奪:強取C.太后曰:“汝第言之。”第:只管

D.劉哥等不服,事遂寢

寢:停止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質“善籌”的一組是(3分)①姿簡靜,有器識,重然諾

②太后宜思長策,與永康王和議③即不敵,奈骨肉何?況未知孰勝?

④臣愿竭死力⑤屋質率劍士往訊之

⑥當使劉哥與石剌對狀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宗駕崩后,太后不同意諸大臣讓世宗繼承王位的主張,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殘的局面險些發生。B.在矛盾調解的過程中,耶律屋質秉持“惟和為善”的觀點,先說服太后接受了和議,后說服世宗放棄了堅持敵對的想法。C.和解開始時,雙方各不相讓,最后通過耶律屋質的調解,太后終于答應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D.劉哥和他的弟弟勾結耶律天德叛亂,后來因為耶律石剌將計劃暗中告訴了耶律屋質,叛亂才沒有發生。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若果戰,則是父子兄弟相夷矣!軍次潢河,隔岸相拒。(3分)(2)若太后見疑,臣雖欲盡忠,得乎?(3分)

(3)書意如此,國家之憂未艾也。能釋怨以安社稷,則臣以為莫若和好。(4分)參考答案:5、B(奪:強行改變。如李密《陳情表》中“舅奪母志”。)6、B(①寫其外表、才識、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決心。⑤是行動,不屬于“謀劃”’)7、C(“太后終于答應世宗的要求”在文中無依據)8、(10分)(2)如果太后懷疑我,我即使想極盡忠心,可以嗎?評分建議:①見疑:懷疑我。(1分)

②雖:即使。(1分)

⑧得乎:可以嗎。(1分)(3)信中表達的意思像這樣,國家的禍患就不能完結了。如果能夠消除怨恨來使國家安定,那么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得上和議好。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仔細觀察下面這幅漫畫,請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1)用簡明的語言說明畫面的內容。(60字左右)(4分)答:

。(2)結合漫畫進行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擬寫一句話。(不超過10個字)(2分)答:

。參考答案:(1)畫面左邊是一個中年人,肩上的擔子挑著一只桶,桶上寫著“物質生活”;畫面右下方有一只寫著“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說著什么。(2)示例一:勿忘我。示例二:我也很重要啊。示例三:只挑它,你走不遠的。8.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薦信,其中有五處語言表達不得體,請找出并加以修改。北京大學招生辦:我是華清學校高三(六)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