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心理學第一頁,共225頁。第一篇導論(dǎolùn)幼兒教育心理學旨在揭示(jiēshì)教育情境中幼兒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并探討在教育過程中如何利用這些規律促進幼兒的心理成長。第二頁,共225頁。第一節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yánjiū)對象與任務一、什么是幼兒幼兒一般(yībān)指的是3—6、7歲的兒童第三頁,共225頁。二、什么(shénme)是教育1.教育以滿足社會存在與發展、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需要為根本可能。2.教育是經驗傳遞系統。3.教育是培養和造就人才的系統。如:父親教你怎樣做人?看了這場電影對你有什么(shénme)意義?第四頁,共225頁。三、學校(xuéxiào)教育的分類: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教育等等(děnɡděnɡ)
1、幼兒教育:幼兒園教育∕非幼兒園教育
2、幼兒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兒園教育
3、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教師主導幼兒,幼兒反饋教師
第五頁,共225頁。教育(jiàoyù)的本質人教育人成人(教師)(學生(xuésheng))(家長)(子女)(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人;體現做人(zuòrén)的人;使他懂得有尊嚴的人)第六頁,共225頁。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定義(dìngyì):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是學前教育或早期教育的后半階段,前面與0~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后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廣義: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shèhuìhuódòng),等等,都可說是幼兒教育。狹義: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第七頁,共225頁。幼兒園教育——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最典型的形式幼兒園教育應遵循的原則:1.尊重和發揮幼兒的主體性2.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必須接受教師的合理(hélǐ)指導第八頁,共225頁。四、什么(shénme)是幼兒教育心理學
1、幼兒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心理發展(fāzhǎn)與變化的規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一門科學。
2、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①研究幼兒(3——6、7歲)心理的形成規律。
②研究如何應用規律。
第九頁,共225頁。3、幼兒教育心理學的任務(rènwu)
①揭示幼兒教育系統中幼兒的心理形成和發展規律,從而心理科學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
②研究如何應用幼兒的心理規律來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兒健康成長的心理原則。4、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即本書的知識體系)
簡單來說,本書由四部分組成:①導論
②幼兒心理發展與學習③幼兒心理形成規律與教育
④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維護第十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心理學的作用與意義
一、幼兒(yòuér)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一)理論作用:①有助于了解、解釋幼兒(yòuér)心理發展的內在機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
(二)實踐作用——有助于幼兒(yòuér)教育實踐中的有關問題的解決。
第十一頁,共225頁。二、學習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樹立正確的“育人觀”)
(二)提高幼兒教育工作效率。1.了解、利用幼兒心理形成規律,科學選擇教學內容與方法,合理組織教學活動。2.針對幼兒心理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
(三)促進(cùjìn)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第十二頁,共225頁。第三節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研究原則(yuánzé)
1、客觀性原則(yuánzé)2、發展性原則(yuánzé)3、實踐性原則(yuánzé)4、綜合創造性原則(yuánzé)
5、教育性原則(yuánzé)
第十三頁,共225頁。二、研究(yánjiū)方法觀察法、訪談法、測量法、實驗法、問卷法、作品(zuòpǐn)分析法等。第十四頁,共225頁。觀察法——最為常用(chánɡyònɡ)(一)定義指應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學的觀察儀器(如監視器),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研究對象的言語表現進行觀察,從而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二)作用1.有助于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和客觀評價幼兒。2.有助于教師確定促進(cùjìn)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計劃。第十五頁,共225頁。(三)觀察的程序1、對觀察結果的記錄(jìlù)、描述。2、對觀察結果的解釋。(四)有效觀察的條件1、做好觀察的前期準備工作(eg:確定目的和對象、制定計、準備工具等)2、做好觀察記錄(jìlù)(eg:描述性的文子、數字、等級記錄(jìlù)、視聽設備等)3、消除觀察誤差第十六頁,共225頁。(五)幾種常見的觀察(guānchá)方法1、軼事記錄如:幼兒玩玩具——是單獨玩/合群玩——(可反映出)性格(孤僻還是開朗、合群)2、時間取樣如:每隔幾分鐘進行對同一個幼兒的觀察(guānchá)。第十七頁,共225頁。第二章幼兒教師心理(xīnlǐ)第十八頁,共225頁。第一節幼兒教師的角色(juésè)【案例(ànlì)導讀】“瑞吉歐人眼中(yǎnzhōnɡ)的幼兒教師角色”第十九頁,共225頁。
瑞吉歐·艾密利亞(REGGIO
EMILIA),一個意人利北部(běibù)地區小鎮,既沒有羅馬的雄偉多姿,也沒有佛羅倫薩的浪漫傳奇,有的只是一種寧靜與和諧的環境。然而,其獨特而非凡的教育工作使得這個無名小鎮成為世界幼教專業工作者的圣地。瑞吉歐教育成為意大利乃至世界各國幼教工作者學習的典范,“瑞吉歐兒童”(REGGIOCHILDREN)成為世界早期教育的優質品牌標志。第二十頁,共225頁。第二十一頁,共225頁。幼兒教師扮演(bànyǎn)的四種角色一、國民素質教育(sùzhìjiàoyù)的奠基人素質教育(sùzhìjiàoyù)的目的是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素質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sùzhìjiàoyù)的啟蒙階段幼兒階段是個體發展的關鍵階段第二十二頁,共225頁。第二十三頁,共225頁。二、幼兒人格的塑造者當今社會處在一個復雜的、競爭激烈的時代,他需要個體具備健全的人格才能適應。幼兒時期(shíqī)是個體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該時期(shíqī)奠定了公民個性的基礎。第二十四頁,共225頁。第二十五頁,共225頁。三、幼兒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在幼兒期,由于多種不同的因素,比如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和保護,導致幼兒耐挫心理極差,還有些幼兒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如:偏食、咬指甲(zhǐjia)、吮吸手指、好動、口吃等等。若這些問題在幼兒時期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將會影響個體一生的發展。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引導者,必須重視幼兒軀體的、生理的健康,還要維護幼兒精神、心理的健康。第二十六頁,共225頁。第二十七頁,共225頁。四、幼兒教育科學(kēxué)的研究者社會發展的需要幼兒心理發展特點的差異性第二十八頁,共225頁。第二十九頁,共225頁。討論(tǎolùn)有些人認為(rènwéi)幼兒教師就是幫家長看孩子的保姆;也有些人認為(rènwéi)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一樣,就是教授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你作為幼兒教師,對這些說法有什么評價?第三十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案例(ànlì)導讀】“槍是用來(yònɡlái)打誰的?”第三十一頁,共225頁。一、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含義:是指幼兒教師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móshì),它們是職業素質的綜合體現,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主要(zhǔyào)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第三十二頁,共225頁。(一)幼兒教師的品德(pǐndé)1.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恪守職責(1)愛幼兒(一種嚴慈相濟、無私理性的愛)(2)充分尊重幼兒(權利、意愿)(3)要有不泯的童心(共同游戲、共同歡樂(huānlè))2.團結互勉、善于合作(1)與同事之間要團結協作,互勉互進。(2)與家長密切合作保持溝通交流、指導家長的教育第三十三頁,共225頁。(二)幼兒教師的個性特征1.廣泛而深厚的求知興趣(1)注意積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幼兒教師廣泛而深厚的求知興趣可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早期興趣。2.積極穩定的情緒(1)學會體察自我情緒(2)適當宣泄(3)培養積極情緒3.堅強的意志4.健全的性格(1)個性才能(cáinéng)影響個性(2)幼兒教師的性格對幼兒性格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十四頁,共225頁。(三)幼兒教師的知識結構1.較高的文化修養和廣博的知識(1)幼兒教師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2)幼兒提問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等方方面面(3)教師要保護幼兒探索(tànsuǒ)和求知的欲望2.堅實的幼兒教育理論基礎第三十五頁,共225頁。(四)幼兒教師的教育(jiàoyù)能力1.觀察能力2.與幼兒溝通的能力(1)非言語溝通:微笑、點頭、撫摸、摟抱、蹲下身聽幼兒講話等(2)言語溝通:輕緩、溫柔3.創設教育活動的能力含義:指教師能夠創造性地將教育目標與本班幼兒實際發展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并恰當利用各種組織形式和方法有效地組織實施。具體表現在:(1)正確(zhèngquè)的教育觀念(2)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第三十六頁,共225頁。4.教育科研的能力(1)科學地評價幼兒發展的水平和評定教育活動的效果(2)長期堅持做教育筆記(bǐjì)(3)進行評價性的觀察,探索教育規律第三十七頁,共225頁。第三十八頁,共225頁。第三十九頁,共225頁。第四十頁,共225頁。第四十一頁,共225頁。第四十二頁,共225頁。第四十三頁,共225頁。第三節幼兒教師與幼兒的相互(xiānghù)關系及其促進【案例(ànlì)導讀】“拉手”討論(tǎolùn):從該案例中,你有什么啟示?分析:良好的師幼關系對幼兒的身心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第四十四頁,共225頁。一、教師(jiàoshī)與幼兒的互動關系形式:豐富的、多層次的關系,(可以是幼兒的合作者、游戲伙伴、支持者等)。本質(běnzhì):民主、平等的關系。(充分尊重幼兒)
幼兒為主體(zhǔtǐ),教師為主導的關系意味著彼此間的相互尊重、協商,在共同活動過程中一起成長。第四十五頁,共225頁。第四十六頁,共225頁。第四十七頁,共225頁。二、促進教師與幼兒建立良好(liánghǎo)關系的措施(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幼兒教育觀1.瑞吉歐的幼兒教育觀: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兒童是主動的、具有獨特學習方式的學習者;兒童具有發展(fāzhǎn)的巨大潛能;兒童的學習和發展(fāzhǎn)是螺旋式遞增的過程;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能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2.正確的幼兒觀與教育觀:把幼兒視為具有(jùyǒu)探究潛能的主動學習者;在與幼兒的雙向互動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第四十八頁,共225頁。(二)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1.創設(chuàngshè)豐富的物質環境包括空間、時間、材料三部分。(寬敞的活動空間、充足的活動時間、齊全的玩具材料等)2.創設(chuàngshè)良好的心理環境心理環境:指幼兒與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第四十九頁,共225頁。第五十頁,共225頁。第五十一頁,共225頁。第五十二頁,共225頁。(三)掌握溝通的技巧1.使用適當的言語:語調自然、形象化的語言、適當停頓(tíngdùn)。2.注意與幼兒的目光接觸:和幼兒說話要盡可能蹲下來;教學時坐下。3.進行有效的提問第五十三頁,共225頁。第五十四頁,共225頁。第五十五頁,共225頁。如何(rúhé)對幼兒進行有效提問?提出幼兒能夠回答得問題:先易后難,增強(zēngqiáng)幼兒的自信心。依個別幼兒的能力調整難度。提問要清楚明確,每次只問一個問題。面向全體,注意差異: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恰當回應幼兒的答案:教師要接收不同的答案;對答案可以作出補充;避免找出幼兒的錯處。第五十六頁,共225頁。第四節幼兒教師的成長(chéngzhǎng)與培訓第五十七頁,共225頁。一、幼兒教師的成長(chéngzhǎng)(一)成長階段的劃分1.第一階段——關注生存階段:如與學生、同事、領導等搞好關系。2.第二階段——關注情境階段:如何改善(gǎishàn)學生的學業成就及發展方面。3.第三階段——關注學生階段:關注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實施因材施教。教師成長(chéngzhǎng)公式:經驗+反思=成長(chéngzhǎng)第五十八頁,共225頁。(二)反思的方法含義:指教師著眼于自己的教育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某種教育行為、決策及其效果的過程。研究者布魯巴奇提出了四種有助于反思的方法:1、記反思日記2、詳細描述3、交流討論:去園外觀摩,向同行學習。4、行動研究:直接(zhíjiē)著眼于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的解決第五十九頁,共225頁。二、幼兒教師的培訓(péixùn)1.形式:觀摩教學、模擬訓練、課堂教學等,其中課堂教學是基本形式。2.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1)講授法:一種最經濟的教學方法,但雙向互動較少。(2)談話法: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相互對話,但費時,不易面向人數較多群體。(3)讀書指導法:選讀相關的教科書和文獻,來拓寬視野。(4)討論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5)演示法:運用實物、教具(jiàojù)或其他輔助手段進行示范性試驗。更具直觀性。第六十頁,共225頁。第六十一頁,共225頁。第六十二頁,共225頁。第六十三頁,共225頁。第一節心理發展的一般(yībān)特點
一、心理發展的含義
廣義上——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一生的心理特征。
狹義(xiáyì)上——從出生到心理成熟階段的心里演變與擴展。第六十四頁,共225頁。二、心理(xīnlǐ)發展的特點1.心理(xīnlǐ)活動簡單、具體→復雜、概括(發展過程)2.無意→有意3.籠統→分化4.零亂→形成體系
第六十五頁,共225頁。三、心理發展(fāzhǎn)的性質1、連續性與階段性2-3歲兒童的思維是在動作中進行。
2、定向性與順序(shùnxù)性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
3、不平衡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智力超前
4、差異性雙胞胎(性格、氣質不同,一個內向、一個外向)第六十六頁,共225頁。四、心理發展(fāzhǎn)的年齡特征與階段劃分
(一)年齡特征: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與年齡有關(yǒuguān),但又不是完全由年齡決定;不是一個年齡一個樣,一些特征可能只持續1年,有些可能持續4、5年。
第六十七頁,共225頁。(二)年齡特征的階段劃分,美國?精神分析理論家和精神分析醫生:艾里克森(Erikson、E、H、)于1950年提出了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1、信任對懷疑(0—1歲)
2、自主對羞怯、疑慮(1—3歲)
3、主動對內疚(3—6歲)
4、勤奮對自卑(6—12歲)
5、自我認同對角色(juésè)混亂(12—18歲)
6、親密感對孤獨感(18—25歲)
7、生成感對停滯感(25—50歲)
8、完善感對絕望感(50歲以后)
第六十八頁,共225頁。(三)心理(xīnlǐ)發展的年齡特征的穩定性與可變性——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影響。第六十九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心理(xīnlǐ)發展的主要特征幼兒期是幼兒言語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期也是個體一生中詞匯量增加(zēngjiā)最快的時期。第七十頁,共225頁。第七十一頁,共225頁。一、幼兒的言語(yányǔ)發展
(一)詞匯幼兒的詞匯通常都是身邊接觸(jiēchù)的詞Eg:爸爸的爸爸叫爺爺。(二)語法、口語表達能力由簡單→復雜的復合句子都能表達;eg:因為。。。所以(suǒyǐ)。。。;如果。。。那么。。。第七十二頁,共225頁。幼兒(yòuér)言語表達的特點:想到什么說什么,缺乏條理性、連貫性、言語過程中夾雜著豐富的表情和手勢,并且主要有事對話(duìhuà)語言。第七十三頁,共225頁。二、幼兒(yòuér)的認知發展
(一)感知覺與觀察:顏色:早期,可以辨別認識不同顏色,但對混合色和不同色度的顏色不易分清。隨著年齡(niánlíng)增長,辨別能力逐漸提高空間:由易到難,有具體到抽象,難以辨別左右方位。時間(感知)觀察:受干擾、不能持久、觀察不細致第七十四頁,共225頁。第七十五頁,共225頁。第七十六頁,共225頁。(二)記憶(jìyì)
記憶———過去經驗在頭腦中的保持和重現。
幼兒記憶的特點:①無意的記憶為主
(形象鮮明的,印象深刻的,激起強烈情緒體驗的)②形象記憶的多,抽象(chōuxiàng)記憶的少
③機械記憶為主(4歲以后能對識記材料進行理解性加工)第七十七頁,共225頁。(三)思維
思維——是對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
幼兒思維的三種水平(shuǐpíng):①動作思維②具體形象思維③抽象思維。
第七十八頁,共225頁。小男孩打架:手、腳踢打→模仿超人的動作→不再(bùzài)用動作,而是用語言、數字(不要再惹我,否則我會使勁踢你,巴掌打你三次的哦!)第七十九頁,共225頁。(四)幼兒的想象發展(概念、特點)想象——是指人腦對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幼兒想象的特點:①主題易變,不能長時間想象同一個主題。②想象夸張、與現實混淆(hùnxiáo)。③以再生想象為主,創造想象開始發展。第八十頁,共225頁。玩過家家(你來做爸爸啊,我來做媽媽(māmā)啊,我們一起來啊來玩過家家啊。。。)第八十一頁,共225頁。三、幼兒的情緒與情感(qínggǎn)發展(一)情緒與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tǐyàn)和相應的行為反應。(二)幼兒情緒與情感特點:①豐富
②外顯:高興就笑,害怕就哭
③控制力差
第八十二頁,共225頁。第八十三頁,共225頁。四、幼兒(yòuér)的個性與社會發展(一)個性的發展定義:個性指一個人在活動中表現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的、獨特的、整體的心理和行為模式.1、自我意識:自我評價(píngjià)自我情緒體驗自我控制能力
2、性格特點:①好奇心強②獨立性不斷發展③堅持性不斷提高第八十四頁,共225頁。(二)社會性的發展(fāzhǎn)
1、同伴交往:群體活動逐漸增多
2、社會行為:與人合作、惹人喜歡;頑皮、反抗、不合作
3、性別:理解和接受性別第八十五頁,共225頁。第八十六頁,共225頁。第三節影響幼兒心理發展(fāzhǎn)的主要因素一、遺傳和生理成熟㈠遺傳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前提。
㈡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為兒童的個別差異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yīdìng)程度上制約心理發展。第八十七頁,共225頁。二、環境(huánjìng)
(一)環境(huánjìng)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Eg:印度、狼孩的故事
(二)環境(huánjìng)制約個體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
第八十八頁,共225頁。三、遺傳(yíchuán)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一)環境(huánjìng)影響著遺傳物質的變化和生理成熟。
(二)遺傳素質及生理發展制約著環境(huánjìng)對個體心理的影響。第八十九頁,共225頁。第四節幼兒(yòuér)心理發展的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
一、教育(jiàoyù)的主導作用1、教育(jiàoyù)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
2、教育(jiàoyù)是——根據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活動。
3、教育(jiàoyù)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與家庭、環境相協調的活動。
第九十頁,共225頁。“最近(zuìjìn)發展區”1.提出者:維果斯基2.定義:現有的發展水平與即將(jíjiāng)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3.總結:他認為教育教學要著眼于、落實于最近發展區內,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頭,而不是遷就原有水平。第九十一頁,共225頁。第九十二頁,共225頁。二、早期教育(zǎoqījiàoyù)早期教育:一般(yībān)指從出生到小學前的教育。1.抓住關鍵期:2-3歲言語發展;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社會交往4歲前:圖像視覺辨認5-5.5歲:掌握概念5-6歲:掌握詞匯在關鍵期內給予幼兒及時而恰當的教育,則幼兒可取的最佳的發展效果。2、教育方法及內容的選擇(xuǎnzé):培養幼兒的興趣,注重啟蒙性、啟智性,不以灌輸知識為目的。第九十三頁,共225頁。三、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的原則
(一)熱愛與尊重幼兒
(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三)面向全體(quántǐ),因人施教
(四)保教合一
(五)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第九十四頁,共225頁。幼兒(yòuér)能力差異與因材施教(一)幼兒能力的特點1.能力:指在各種活動中都表現出來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記憶(jìyì)力、理解力、想象力等。2.幼兒能力差異表現:類型的差異:有的音樂能力突出;有的想象力豐富;有的擅長視覺記憶(jìyì)、有的擅長聽覺記憶(jìyì)。發展水平的差異:超常兒童(IQ130以上);低常兒童(IQ69以下)表現早晚的差異:“早慧”多出現在音樂、繪畫、詩歌等領域,如,莫扎特、白居易?!按笃魍沓桑簮垡蛩固梗R白石。3.總結:不穩定、很大的可變性、很強的可塑性。第九十五頁,共225頁。第九十六頁,共225頁。第九十七頁,共225頁。(二)教師如何因材施教幼兒教師應依照幼兒心理的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規律,利用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超常兒童:適當(shìdàng)教育,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接受常規教育同時給予個別化輔導??商崆叭雽W或跳級適當(shìdàng)擴展教學內容,適當(shìdàng)加快教學進度低常兒童:直觀性教育方法循序漸進小步子程序反復練習老師應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發展狀況,優缺點,然后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第九十八頁,共225頁。幼兒(yòuér)氣質差異與因材施教(一)幼兒氣質的特點1.氣質:指平時所說的“性情”、“脾氣”,是個體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氣質具有天賦性、穩定性。2.氣質的類型:膽汁質:精力旺盛,反應(fǎnyìng)迅速;脾氣急躁,容易沖動。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fǎnyìng)敏捷;情緒不穩定,注意和興趣易轉移.粘液質:安靜穩定、反應(fǎnyìng)緩慢,自控力強。抑郁質:孤僻,反應(fǎnyìng)遲緩,敏感具有較高的感受性,情緒反應(fǎnyìng)深刻,持久。第九十九頁,共225頁。第一百頁,共225頁。膽汁質:既要讓他們有所觸動,又要避免激怒他們。教會他們自制,養成安靜守紀律的習慣。多血質:因勢利導,發揮長處,注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朝氣蓬勃的良好性格,同時通過一些相對安靜的游戲活動(彈琴、唱歌、畫畫、練字等),培養他們穩定的興趣,自控力和責任感等粘液質:多給予他們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及時鼓勵、贊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活動的積極性。抑郁質:給予充分的關心和幫助(bāngzhù),避免公共場合批評指責;多給予鼓勵和夸獎,引導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合群的習慣等??偨Y:發揮幼兒各種氣質的積極特征,控制消極特征,采用相應的教育方法。(二)教師如何(rúhé)因材施教第一百零一頁,共225頁。幼兒性格(xìnggé)差異與因材施教(一)幼兒(yòuér)性格特點1.概念:指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獨特(dútè)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如善良、真誠、友愛、堅強等。2.性格與氣質區別:氣質先天形成,不易變化;性格后天形成,可以改變聯系:氣質影響性格發展的速度。如:膽汁質和多血質的人比粘液質的人更容易形成果斷性和勇敢性的特點。3.性格的特征勤勞與懶惰;自信與自卑獨立性與依賴性;勇敢與怯懦興平氣和與激怒;情緒飽滿與情緒消沉4.性格的類型外傾型和內傾型;順從型與獨立型第一百零二頁,共225頁。良好性格的幼兒(yòuér):及時的肯定與表揚。不良性格的幼兒(yòuér):了解其性格形成原因,采取正面教育、啟發誘導的方法,指出缺點,提出積極的要求。(二)教師(jiàoshī)如何因材施教如:對自尊心強的幼兒,可利用其上進心,促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bùzú),要虛心;對自信心不足(bùzú)的幼兒,不能過分責備,盡量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以增強其自信心。第一百零三頁,共225頁。第一百零四頁,共225頁。第三章學習與幼兒心理(xīnlǐ)發展學習目標1、了解學習活動的一般概述及學習的基本理論2、掌握幼兒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guānxì)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guānxì)學習的基本理論難點:學習的基本理論第一百零五頁,共225頁。第一節學習活動的一般(yībān)概述一、學習的定義(一)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中通過實踐訓練而由經驗引起相對持久的心理變化過程。幼兒毫不猶豫地觸摸發熱的熨斗,“燙手(tànɡshǒu)”之后,就不會去摸發熱的熨斗了(掌握了這個經驗——建立內部心理結構)(二)狹義的學習——學校的學科學習①你語文學的怎樣?(學科學習)②來到職校,你要自己學會洗衣服(適應環境的學習)③你要學會與他人溝通(適應團體生活的學習)第一百零六頁,共225頁。第一百零七頁,共225頁。(三)學習的特點關于學習的界定,把握下面幾點:1、學習是個體通過不斷的實踐而主動適應環境的活動。(幼兒為了生存要學會自己進食;自己控制大小便;包括學會說話。)2、學習的結果(jiēguǒ)可以通過相應的行為變化體現出來。幼兒從不會說話——與人交流;不會寫字——寫自己的名字3、學習是一種普通存在的現象。人類、動物和機器都可進行學習。第一百零八頁,共225頁。二、學習的種類(一)按學習內容來分1、知識的學習指學習具體的事實及其相應的關系等信息。2、技能的學習認知技能的學習:指改善和加強幼兒認知能力的學習。例如學習觀察、比較、辨別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操作技能的學習——指掌握有組織(zǔzhī)的、協調一致的肌肉動作的活動。例如穿衣脫衣;洗臉刷牙3、態度與社會規范的學習建立對己、對人和對事的正確態度,形成符合社會規范要求的行為。第一百零九頁,共225頁。(二)從學習的方式來分:1、發現學習發現學習——是幼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zhīdào)的東西,從而獲得經驗的學習方式。(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2、接受學習接受學習——是把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經驗學習方式。接受學習通常由教師按預定的目標和步驟,向學習者傳授知識。第一百一十頁,共225頁。三、學習的作用個體為了有效地生存(shēngcún),并能夠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學習都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第一百一十一頁,共225頁。四、人類學習的主要特點(一)人類學習的主要特點:1、學習是在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掌握個體(gètǐ)和社會經驗的過程。2、學習是以語言交際為中介掌握人類歷史經驗的過程。3、學習是有目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過程。(二)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1、具有活動——游戲性2、具有直觀——操作性3、具有指導——模仿性第一百一十二頁,共225頁。第二節學習的基本(jīběn)理論一、聯結學習理論聯結學習理論主張學習即某種刺激與某種反應之間建立聯系、聯結的過程。(一)經典性條件反射經典條件反射是指將不誘發反應的一個中性刺激(條件刺激)和另一個能誘發反應的刺激(無條件刺激)多次聯結,可使個體學會(xuéhuì)在單獨呈現條件刺激時,也能引發同類反應的過程。
第一百一十三頁,共225頁。巴甫洛夫的經典(jīngdiǎn)實驗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第一百一十四頁,共225頁。
巴甫洛夫認為:由于鈴聲與食物相聯系,狗聽到鈴聲便會聯想起食物,鈴聲也就成為食物的信號刺激。這種聯想的建立(jiànlì)實際上是學習得來的。第一百一十五頁,共225頁。望梅止渴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此時,曹操靈機—動,告訴將士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滿了梅子?!币幌氲矫纷樱瑢⑹總冏炖锞土鞒隹谒?,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有水喝了。思考:1.曹操運用了什么理論?2.你還知道(zhīdào)哪些短語與經典性條件反射有關?第一百一十六頁,共225頁。
與經典性條件反射有關的短語:觸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見鐘情、愛屋及烏、風聲鶴唳、談虎色變(tánhǔsèbiàn)、聞風喪膽、驚弓之鳥、望梅止渴等幼兒在生活中會接觸很多刺激,如物體的形狀、顏色、氣味、聲音等,都可以引起幼兒聯想,產生相應反應。幼兒教育過程中注意避免產生條件反射泛化如:某幼兒因在幼兒園中與其小伙伴玩耍、打鬧而受到老師的嚴厲訓斥,此后,該幼兒不僅害怕與小伙伴玩耍,也害怕進入幼兒園。比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是條件反射泛化的表現。第一百一十七頁,共225頁。(二)、操作性條件反射1、斯金納將沒有明顯(míngxiǎn)刺激,而由個體自發產生的行為稱為操作行為。2、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發現——斯金納箱斯金納認為:操作反應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決定反應能否建立的關鍵。第一百一十八頁,共225頁。3、強化物:能夠提高反應(fǎnyìng)概率的刺激稱為強化物。4、操作性條件反射也稱為強化理論5、該理論被用于研究幼兒的學習行為:幼兒的各種學習行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強化或鼓勵。6、典型的強化物:食物、糖果、玩具、小紅花等物質以及言語表揚、鼓勵、社會認可等。第一百一十九頁,共225頁?!景咐?】我的女兒湘湘相對其他孩子來說,還算比較獨立,不太嬌氣。比如,平時如果(rúguǒ)不小心摔倒了,除非是比較嚴重的,一般湘湘是不哭的,爬起來拍拍身子繼續玩。很小剛開始學走路時,湘湘也經常摔倒,摔倒時也經常哭,甚至有時賴在地上不起來。有一次可能是摔得比較輕,湘湘沒有哭,于是我就在她的手上貼了一個貼圖,并表揚了她。以后只要她摔倒不哭,我都會給她一個小貼圖,以示獎勵,如此反復一段時間后,慢慢地孩子養成了一種習慣,摔倒了不哭,而是自己爬起來。有一天,湘湘自己爬茶幾時,不小心從茶幾上滾下來,掉到地上后,她條件反射地馬上咕嚕爬起來,站起來后一會兒才想起腳碰疼了這才哭了起來。第一百二十頁,共225頁。二、認知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強調學習的內部過程及認知結構的建立,強調個體的意識。(一)早期(zǎoqī)頓悟學習理論德國心理學家苛勒的實驗第一百二十一頁,共225頁。德國心理學家苛勒認為學習(xuéxí)是一個頓悟過程。即突然覺察到問題解決的辦法。而非盲目摸索、逐步減少錯誤的過程。第一百二十二頁,共225頁。(二)現代的認知學習理論(lǐlùn)現代的認知學習理論(lǐlùn),強調人類學習是建立、重組認知結構的過程。代表人物:皮亞杰、布魯納、奧蘇伯爾等理論(lǐlùn)主要觀點:①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②學習是在已有認知發展的基礎上進行。③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學會學習。第一百二十三頁,共225頁。三、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是個體通過與環境中的其他個體或群體間的相互作用來獲得各種行為、獲得有關事件之間的各種關系的認識以及獲得有效(yǒuxiào)地進行某種活動的知識經驗等的學習方式。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
第一百二十四頁,共225頁。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類的許多(xǔduō)學習,尤其是社會行為方面的學習,不必事事親身經歷來獲得直接經驗,可以通過觀察而獲取替代性的間接經驗。觀察學習(模仿學習)——是指觀察別人的行為方式及其行為后果,并在某種情境中做出或避免做出與之相似的行為。耳濡目染、見賢思齊、以身作則等描述都是觀察學習。過程:班杜拉認為,由注意、保持、復現、和動機四個階段(或四個子過程)構成。第一百二十五頁,共225頁。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在注意過程中,示范者行動本身的特征、觀察者本人的認知特征以及觀察者和示范者之間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影響著注意的效果。在觀察學習的保持階段,示范者雖然不再出現,但他的行為仍給觀察者以影響。使示范行為在觀察者記憶中保持。觀察學習的第三個階段是觀察者把記憶中行為,在適當的情況下將相應的行為實際地表現出來。即復現以前所觀察到的示范行為。觀察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范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強化)的影響。如果可以得到強化,則產生一種動機促使行為復現。這就是動機過程。(強化)包括外部(wàibù)強化、自我強化和替代性強化。班杜拉把這三種強化作用看成是學習者再現示范行為的動機力量。第一百二十六頁,共225頁。第三節學習與幼兒身心(shēnxīn)發展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的辯證關系:學習與幼兒身心發展二者相互制約(zhìyuē),相互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為學習提供必要的準備,而學習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一、學習與幼兒的生理發展(一)學習對生理發展依存性研究表明,學習需要以個體的生理發展為自然前提,個體的生理發展為有效學習提供物質可能。(美心理學家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第一百二十七頁,共225頁。(二)學習對生理發展促進作用個體的生理發展遵循“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坝眠M廢退”意思“用”即意味著后天(hòutiān)的學習,學習可以促進個體的生理發展。例1、(理森的研究——以動物為研究對象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感覺剝奪實驗。)例2、研究表明,學習可以明顯促進人類個體的生理發展。第一百二十八頁,共225頁。二、學習與幼兒的心理發展(一)學習對心理發展依存性(美心理學家加涅——積累學習觀點——他認為,新的學習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任何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須先學習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從屬的能力。)(二)學習對心理發展促進作用eg:印度“狼孩”的例子說明,早期(zǎoqī)學習經驗的缺失直接阻礙心理正常發展。第一百二十九頁,共225頁。eg;傷仲永的故事王安石作品,選自《臨川先生文集》。這是關于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因后天自己不要學習和被父親(fùqīn)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后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頁,共225頁。第二篇幼兒(yòuér)心理發展規律與教育第一百三十一頁,共225頁。第一節活動動機的一般(yībān)概述一、動機及其作用
1、動機的含義——動機是發動、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動力機制(jīzhì)。
2、動機的主要作用
①激活作用②指向作用③維持作用第一百三十二頁,共225頁。二、需要、誘因與動機
1、需要——是指個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
2、誘因——是能夠激起個體的定向行為,并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tiáojiàn)或刺激物。
3、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系
(1)需要、誘因共同決定個體的動機
(2)在統一的動機結構中,需要與誘因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第一百三十三頁,共225頁。動機的強度或力量既取決于需要的性質,也取決于誘因力量的大小。在統一的動機結構中,需要與誘因是相互聯系(liánxì)、相互制約的。個體的活動取決于需要和誘因的相互作用。第一百三十四頁,共225頁。三、動機的種類(zhǒnglèi):1原始動機/習得動機
2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第一百三十五頁,共225頁。三、動機(dòngjī)的種類動機的種類有多種,就幼兒而言,常見的劃分類型主要有以下兩種:(一)原始動機與習得動機——根據動機是否是先天產生(chǎnshēng)而分類原始動機是與生俱來的動機,它以人的本能需要為基礎,通常主要是生理性的需要,如饑渴、睡眠等。習得動機是指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產生(chǎnshēng)、發展起來的各種動機,這些動機帶有明顯的社會文化特征。例如獲得社會性贊許的行為動機。第一百三十六頁,共225頁。(二)外部動機(dòngjī)與內部動機(dòngjī)——根據動機(dòngjī)是否來源于個體內部而分類內部動機(dòngjī)是指受內部動力驅使而去活動的一種動機(dòngjī),由個體的內在需要引起。外部動機(dòngjī)是指受外部刺激驅使而去活動的一種動機(dòngjī)。如為了取悅于他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或避免懲罰等去從事某一活動。例如,幼兒對環境中的事物感到好奇,于是用心去觀察、探索,產生學習的行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獲得知識,滿足了他的好奇心,給他帶來愉快的經驗和成功的感受,形成一股新的動力;進一步激發他的學習動機(dòngjī)。幼兒的好奇心、成功感受等都可以看作是學習的內部動機(dòngjī)。如果幼兒學習是為了獲得教師的表揚和獎賞,這種學習行為的產生就是受到了外部動機(dòngjī)的驅使。第一百三十七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的學習動機及其影響(yǐngxiǎng)因素一、學習動機的含義與種類
1、學習動機的含義——是促使(cùshǐ)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它是一種社會性動機。2、學習動機的主要類型:
認知動機附屬動機自我提高動機(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的三種常見的學習動機類型)
第一百三十八頁,共225頁。1、認知(rènzhī)的動機(認知(rènzhī)內驅力)認知的動機即試圖獲取知識、闡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機。通俗(tōnɡsú)而言就是指愛學習本身。這是一種要求獲得知識、技能以及善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需要,它常常以好奇心、求知欲等心理因素表現出來。認知的動機是對學習任務本身感興趣,所以說是一種重要的并且穩定的動機。也稱為內部動機。第一百三十九頁,共225頁。2、附屬的動機(附屬的內驅力)
附屬的動機指為得到教師、家長的贊許、表揚而表現出的努力學習(xuéxí)、完成學習(xuéxí)任務的需要或內驅力。也就是指外在的驅力,通俗講,就是為了得到表揚而學習(xuéxí)。這類學習(xuéxí)者的學習(xuéxí)既不是指向學習(xuéxí)任務本身,也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實際地位,而是為了獲得師長的表揚或認可。換言之,學生的學習(xuéxí)取決于師長的外在強化(如師長夸獎其可愛、聰明、有發展前途,且受到種種優厚的待遇),一旦外在強化撤除,附屬內驅力就會減弱甚至消失。盡管附屬的內驅力在整個成就動機的結構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它的結果恰恰達到了學習(xuéxí)的目的,因而附屬動機也是一種可以利用的學習(xuéxí)動機。第一百四十頁,共225頁。3、自我提高(tígāo)的動機(自我提高(tígāo)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動機是指通過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而在群體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和聲譽的內驅力。通俗講就是為了自尊而學習。有時簡單地總結為“為了自尊而產生的驅力”。這種動機成分不像認知內驅力那樣直接指向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完成學習任務當作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一旦出現手段和目的(mùdì)不一致,即完成了學習任務并沒有導致個人地位的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可能減弱。所以,自我提高內驅力這一動機成分的功利性很強,把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學習成就當作贏得地位的手段。因此,這樣的學習者可能只求取得表面形式上的好分數、好結果,而不求掌握學習的過程,不求理解知識的實際意義。第一百四十一頁,共225頁。(五)幼兒教育(yòuérjiàoyù)中三種驅力的應用以上三個驅力,一般認為認知的驅力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個驅力。現代教育心理學家們越來越重視內部動機的作用與價值,他們指出,教育的主要職責之一是要讓學生對獲得有用的知識本身發生(fāshēng)興趣,而不是讓外來的各種獎勵所左右。尤其在幼兒階段,因為小孩子更容易“見食眼開”“見玩眼開”,非常容易被獎勵所左右,因為小孩子自身不能獨立,對父母師長有很強烈的依賴性,非常容易被尊長所左右。第一百四十二頁,共225頁。以上三個驅力,是影響到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對它的正確認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幼兒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習動力,錯誤的認識,反而會損傷幼兒原有的學習動力。這里我們舉兩個例子,看看不當的表揚是怎樣傷害了對行為本身的興趣的。一個小朋友每天在路邊踢可樂罐,聲音在我們聽來是非常的難聽,但這個小朋友很喜歡聽,幼兒對于聲音的感受和我們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于那種噪聲非常大的玩具槍才會非常喜歡。這個可樂罐每天響,大家都受不了了,就紛紛讓這個小朋友不要踢了,可這個小朋友對于這個難聽的聲音非常著迷,一定要踢。住在這里的一個老人聽到了,就對這個孩子說:你踢得真好,這樣(zhèyàng)吧,你每天踢,我一天給你一塊錢。小朋友一聽很高興啊,更有勁啦!這樣(zhèyàng)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老人只拿了五分錢,說:我沒有錢啦!從今天起只能每踢一次給五分錢啦!小朋友眼睛一瞪:五分錢夠什么用!我才不給你踢呢!從此就不再踢了。第一百四十三頁,共225頁。一開始,這個小朋友什么也不為,就為了喜歡踢而踢,可是因為有一塊錢的介入,使他把這個踢的行為和錢聯結在一起,以至于當沒有錢的時候,他仍然把踢和錢聯在一起,因為沒有錢,踢本身失去了意義,踢本身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消失了。案例延伸——我們有些家長,為了刺激小朋友學習,常常許諾“背一首兒歌吃一次肯德基”“畫一張畫買一個帖畫”,像是在做促銷(cùxiāo),想把學習任務作為一個搭售的任務附在物資誘惑上面,以至于對于肯德基的過份關注擋住了在學習過程中尋找樂趣的視線。表揚激發一個附屬的內驅力,可是損傷了認知的內驅力,是得不償失的。第一百四十四頁,共225頁。有的專家認為:年幼兒童(如幼兒園小朋友、小學低年級學生)附屬內驅力占的比重比較大,他們學習主要是為了獲得教師、父母的贊許和認可(rènkě)。因為嬰幼兒時期的這種認知的內驅力,還是一種潛在的動機力量,是從好奇心和探究環境的傾向基礎上產生的,要通過個體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現出來,才能具有特定的內容和方向,然后成為真實的動機。也就是說,嬰幼兒時期表現出的這種強烈的認知內驅力,是一種潛在的、萌芽狀的內驅力,需要保護,培育和引導,才以變化穩定的真正的動機。表揚當然是有效的,但最本質上的引發成功動機,還是要從保護引發幼兒自身的認知內驅力入手。
第一百四十五頁,共225頁。二、影響(yǐngxiǎng)幼兒的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1、學習任務的特點:A、與學習任務的難度水平有關。
B、與學習任務的有趣性和新穎性有關。
C、與學習任務的明確性有關。
2、教師的行為與態度
3、基本需要的滿足狀況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A、1908-1970)認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個層次的
自我實現的需要
審美的需要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尊重(zūnzhòng)的需要
愛與歸屬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缺失(quēshī)需要發展需要第一百四十六頁,共225頁。第三節引發幼兒(yòuér)學習動機的措施
1、應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和新穎有趣的教具。
2、設置(shèzhì)問題情境。
3、制定具體、明確而適當的學習目標。
4、給予積極反饋,使幼兒有成功體驗。
第一百四十七頁,共225頁。引導(yǐndǎo)語幼兒身心發展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礎與源泉。而在活動中形成的運動技能能夠更好地作用于環境,發展身心。第一百四十八頁,共225頁。第六章、幼兒運動技能的形成(xíngchéng)規律與體育學習目標(mùbiāo)1、掌握運動技能的含義及其與幼兒身心發展的關系。2、明確幼兒運動技能的發展及其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3、掌握促進運動技能形成的體育措施。第一百四十九頁,共225頁。第一節
運動技能與幼兒身心發展一、運動技能及其分類(一)運動技能的定義運動技能有時也稱作操作技能、動作技能,是由有組織的、協調而統一的肌肉動作構成的活動,表現于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之中。
穿衣、寫字(xiězì)、走路這是比較簡單的運動技能。體操、舞蹈、打鼓等是比較復雜的運動技能。操縱機床、飛機等器械的復雜的活動,都包含著運動技能。第一百五十頁,共225頁。在理解運動技能的含義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運動技能是有組織的、協調的動作系列而不是任意(rènyì)的動作的組合
運動技能與一般的隨意做出的動作有所不同,它是將各個動作按照一定的順序及其要求組織起來,使動作表現出精確性、協調性、穩定性等。
2.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而不是先天的本能
運動技能是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形成的,不是先天的本能活動。這意味著運動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的,因此,教育尤其是體育在培養幼兒的運動技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百五十一頁,共225頁。(二)運動技能的分類常見的分類方式(fāngshì)有:1.細微型運動技能與粗放型運動技能細微型運動技能主要靠小肌肉群的運動來完成。如穿珠子、使用剪刀等;粗放型運動技能主要靠大肌肉群的運動來完成。如跑步、跳躍、翻跟斗等。
第一百五十二頁,共225頁。第一百五十三頁,共225頁。2.連續(liánxù)型運動技能與間斷型運動技能連續(liánxù)型運動技能由—系列的連續(liánxù)動作構成。如騎車、跑步等;間斷型運動技能由一系列不連續(liánxù)的動作構成。如打鼓等第一百五十四頁,共225頁。第一百五十五頁,共225頁。3.閉合性運動技能與開放性運動技能閉合性運動技能主要依賴幼兒身體的內部反饋信息進行運動,不依賴外界環境。如體操、舞蹈等。開放性運動技能需要根據外界環境變化來做出適當的動作,對外界信息依賴程度(chéngdù)較大。如球類技能、騎車技能等。
第一百五十六頁,共225頁。第一百五十七頁,共225頁。4.徒手型運動技能(jìnéng)與器械型運動技能(jìnéng)徒手型運動技能(jìnéng)主要通過幼兒的自身運動來完成。如做操、徒手舞蹈等。器械型運動技能(jìnéng)主要通過操作器械來完成。如拍球、彈琴等。第一百五十八頁,共225頁。第一百五十九頁,共225頁。二、運動技能的作用(一)促進幼兒體格的健康發展運動技能對于幼兒身體發展的促進作用。運動技能對幼兒身體影響較大的是運動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shénjīngxìtǒng)。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對生理機能協調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一百六十頁,共225頁。(二)促進幼兒的心理發展1.促進認知發展首先,適當的運動技能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大腦神經系統的工作效率。其次,從發生學的角度看,人的外部動作是人的內部認知發展的起點,兒童的內部思維活動是外部活動內化(nèihuà)的結果。第一百六十一頁,共225頁。再次,由于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經常(jīngcháng)伴隨著對事物的認識。如要記住身體各部位的名稱、玩具、或運動器械的名稱和玩法等,第一百六十二頁,共225頁。2.促進健康個性(gèxìng)的發展幼兒期是個性(gèxìng)形成的最初時期。運動技能訓練可以使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孩子形成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能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品質和頑強的毅力;能夠促使幼兒克服自己的沖動,學會忍耐,具有責任感、競爭心、進取心等。第一百六十三頁,共225頁。各種運動技能的訓練與培養為幼兒良好的社會(shèhuì)適應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第一百六十四頁,共225頁。第二節
幼兒運動技能的發展幼兒期的運動技能主要表現為兩大方面(fāngmiàn),一是手部的精細運動技能,另一是全身性的身體運動技能。
第一百六十五頁,共225頁。幼兒的身體運動技能發展得較快,而手指和手腕等小肌肉的發展較慢,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學會恰當地控制手的動作。不少幼兒要進人小學(xiǎoxué)后,才能協調手腕和手指的動作。幼兒運動技能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與進程。第一百六十六頁,共225頁。第一百六十七頁,共225頁。一、粗放型運動技能發展(fāzhǎn)不同時期幼兒粗放型運動技能綜合發展(fāzhǎn)情況:3—4歲的幼兒:能用交替步下樓梯;能單腳跳著走;能從15—25cm的高度往下跳;能雙腳立定跳遠;能靈活投球;會翻跟斗。
4—5歲的幼兒:兩腳能輪換著輕輕地跳著走;能短時間閉目單腳站立;能從30cm的高處跳下來。
5-6歲的幼兒:能助跑跳過不少于50cm的寬度;能繞彎跑步;能單腳跳著走;能接球。可見,幼兒的運動技能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第一百六十八頁,共225頁。二、細微型運動技能發展復習:幼兒身體和運動機能發展的近遠法則。手指(shǒuzhǐ)動作的發展落后于肩、肘、手腕等部位的動作發展幼兒手部的精細運動技能的發展歷程:從粗放的手臂運動——到整只手的抓握——再到手指(shǒuzhǐ)對物體的簡單控制——直至手指(shǒuzhǐ)對物體的精細控制。幼兒的細微型運動技能發展較慢,老師應該采取措施訓練幼兒眼手協調、指尖動作、手指(shǒuzhǐ)曲伸等局部動作。例如——
第一百六十九頁,共225頁。第一百七十頁,共225頁。第三節幼兒形成運動(yùndòng)技能的過程一、定向階段
二、模仿階段
三、整合階段
四、熟練(shúliàn)階段
一二階段實際再現出動作方式或行為模式(做出所看到的動作);
二三階段把個別動作結合成連貫動作的過程(個別動作一體化);
三四階段動作協調準確(完善化、自動化)第一百七十一頁,共225頁。第四節促進動作技能形成的體育(tǐyù)措施一、保教合一,科學養育幼兒。
二、創設(chuàngshè)條件,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合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第一百七十二頁,共225頁。第七章幼兒認知(rènzhī)能力的形成規律與智育第一節認知能力與智育(zhìyù)第二節幼兒應形成的認知能力第三節幼兒形成認知能力的過程第四節智育(zhìyù)的心理依據和有效措施思考與練習題第一百七十三頁,共225頁。第一節認知能力(nénglì)與智育有關認知的基本概念認知是全部認識過程的總稱,又稱認識,是智力活動的過程。認知、智力、能力與知識的關系智育:開啟幼兒智慧的教育智育的目標(mùbiāo):發展幼兒智力智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1.基本技能的形成2.掌握知識的金鑰匙3.促進形成良好個性第一百七十四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應形成(xíngchéng)的認知能力
一般認知(rènzhī)能力具體認知(rènzhī)能力1科學領域方面2社會領域方面3語言領域方面第一百七十五頁,共225頁。
第三節幼兒(yòuér)形成認知能力的過程
從知識的掌握(zhǎngwò)入手來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這是最佳途徑。知識的領會1.感性認識階段2.理性認識階段知識的鞏固1.知識的識記2.知識的保持3.知識的再認和回憶知識的應用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第一百七十六頁,共225頁。
第四節智育的心理依據和有效(yǒuxiào)措施
培養幼兒的求知(qiúzhī)興趣培養幼兒的感知觀察力培養幼兒注意力培養幼兒記憶力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第一百七十七頁,共225頁。第八章幼兒社會規范的接受(jiēshòu)規律與德育第一節社會規范的接受與品德第二節幼兒應接受的社會規范及應形成的規范行為(xíngwéi)第三節幼兒接受社會規范的過程第四節德育的心理依據及有效措施思考與練習題第一百七十八頁,共225頁。第一節社會規范(shèhuìɡuīfàn)的接受與品德
一、社會規范及其意義、作用1什么是社會規范2社會規范的意義、作用1.樹立正確是非觀2.利于幼兒社會化3.構建健全人格二、社會規范的接受與品德外部規則轉化為內部行為準則行為要求轉化為行為需要品德:個體依據社會道德規范(dàodéɡuīfàn)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第一百七十九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應接受(jiēshòu)的社會規范及應形成的規范行為
一、幼兒應接受的社會規范1積極、健全的自我意識2尊敬(zūnjìng)家人,帶人熱情有禮貌3熱愛老師和幼兒園,與同伴友愛互助4熱愛大自然,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第一百八十頁,共225頁。二、幼兒應形成的規范行為1與自我相關(xiāngguān)的規范行為2與人際關系相關(xiāngguān)的規范行為3與環境有關的規范行為4與任務相關(xiāngguān)的規范行為第一百八十一頁,共225頁。第三節幼兒接受社會規范(shèhuìɡuīfàn)的過程
一、幼兒社會規范學習的有關(yǒuguān)理論1.皮亞杰(瑞士)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2.柯爾伯格(美國)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三水平六階段第一百八十二頁,共225頁。二、幼兒接受社會規范(shèhuìɡuīfàn)的過程服從階段1.盲目性2.工具性3.情境性模仿階段1.主動性2.模糊性3.次穩定性第一百八十三頁,共225頁。第四節德育的心理依據及有效(yǒuxiào)措施一講明道理,提出要求二參與(cānyù)活動、反復實踐三合理應用獎懲,強化規范行為四營造良好環境,樹立良好榜樣五培養健康情感,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第一百八十四頁,共225頁。第九章幼兒美感的形成(xíngchéng)規律與美育第一節美與美感第二節幼兒應形成的基本美感第三節幼兒美感發展的基本特點第四節美育的心理依據和有效(yǒuxiào)措施思考與練習題第一百八十五頁,共225頁。
第一節美與美感(měigǎn)一、美的特征(tèzhēng)與形態特征(tèzhēng):形象性感染性社會性創造性形態: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二、美感第一百八十六頁,共225頁。第二節幼兒應形成的基本(jīběn)美感
一、自然美二、社會美三、藝術美1.音樂(yīnyuè)2.美術3.文學第一百八十七頁,共225頁。第三節幼兒(yòuér)美感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情緒性二、差異性三、多樣性四、表面性五、行動(xíngdòng)性六、直率性第一百八十八頁,共225頁。第四節美育的心理依據(yījù)和有效措施訓練感知覺豐富表象和聯想加深(jiāshēn)情感體驗第一百八十九頁,共225頁。第十章幼兒活動(huódòng)的遷移規律第一節遷移的一般概述第二節家庭(jiātíng)—幼兒園的遷移與合作第三節幼兒園—小學的遷移與銜接思考與練習題第一百九十頁,共225頁。第一節遷移(qiānyí)的一般概述一、遷移的含義與種類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隊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二、遷移的作用——《學會生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影響遷移的條件(tiáojiàn)1.相似性2.已有認知結構3.學習的定式4.教育與教育指導第一百九十一頁,共225頁。第二節家庭(jiātíng)——幼兒園的遷移與合作必要性促進遷移與合作的措施:(1)幼兒園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2)幼兒園鼓勵(gǔlì)和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3)家長應積極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全面培養第一百九十二頁,共225頁。第三節小學——幼兒園的遷移(qiānyí)與銜接必要性及注意的問題促進遷移與銜接的措施:(1)促進幼兒身體和動作(dòngzuò)發展(2)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3)培養幼兒的社會性適應能力(4)培養幼兒對小學的感情和入學的欲望(5)指導家長做好幼兒的入學準備(6)幼兒教師與小學教師要密切配合第一百九十三頁,共225頁。第三篇幼兒(yòuér)的心理健康
第一百九十四頁,共225頁。第一節幼兒(yòuér)心理衛生與心理健康一、心理衛生
概念:又稱精神衛生,是指維護和增進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原則、方法和措施等。
△心理衛生作為一個運動興起(xīngqǐ)的時間—20世紀初。
《一顆自我發現的心》美比爾斯第一百九十五頁,共225頁。二、幼兒心理健康
(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鏟車租賃合同樣本
- 2025年城市居民裝修合同模板示例
- 汽車金融AI應用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自媒體在線平臺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藝術教育創業指導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藝術倉儲與物流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運動裝備共享經濟模式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杭州市蕭山區招錄高學歷事業人員筆試真題2024
- 房貸AI應用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略研究報告
- 花藝教學短視頻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2024雅安雨城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以內三個數加減混合運算競賽練習訓練題大全附答案
- 2025年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匯編
- 2025年公務員遴選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必考題庫170題及答案(三)
- 吊籃安全技術交底課件
- 吉蘭-巴雷綜合征指南解讀課件
- 202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招聘工作人員6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物流運輸安全培訓內容
- 2025年上海嘉定區申通地鐵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股權轉讓驗資確認書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