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欣賞》階段檢測(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短篇小說欣賞》階段檢測(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短篇小說欣賞》階段檢測(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短篇小說欣賞》階段檢測(一) 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短篇小說欣賞》階段檢測(一) 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檢測(一)(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第Ⅰ卷閱讀題甲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題。土貢制度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經濟制度。上古時期,貢賦一體。春秋時貢、賦開始出現分化。至秦漢時,土貢已獨立于賦稅之外。與藩屬貢及土司貢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將地方特產以實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給皇室。明代,土貢制度已較為成熟,且貢物折銀也隨一條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廣。清代的土貢制度,在明代基礎上不斷改革,到乾隆年間大體趨于穩定。部分土貢物品由無償交納改為有償采買。具體說來,可以確定有償采買的部分主要是東北土產、織造貢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戶”獵得的鷂子、野雞等活物。這部分土貢,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為國家和皇室采購或生產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貢則無論是征實物還是折銀,都與田賦類似,仍為對皇室或國家的義務與負擔。此種變化,《皇朝文獻通考》有“曠蕩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評價。雖然有償征收的土貢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這種性質上的轉變,在中國土貢史上仍具有重要意義。與前代相比,清代土貢的種類與數量有所減免,余下的則多數折銀征收。清以前的土貢,往往數量龐大,名目紛繁。《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貢物詳細清單,有洋洋四千余言,種類令人眼花繚亂。清代考慮到內務府貢中新增東北特產的龐大比重,對前代土貢有所減免。清代東北土貢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記載的人參、貂皮、東珠三項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餞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獸類、鷹隼、各種活體觀賞動物、軍器原料等品種,反映出滿族統治者對于故鄉土產的特殊偏愛。清代土貢,各省每年入貢次數不等,承擔的貢額亦不等,承擔種類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貢的物品也不盡相同。貢品既是提供給皇帝與皇室的東西,其規格自然非比尋常,必須是同類物品中的佼佼者。當貢品的品質、大小等不合要求時,一般的做法是飭令補換,嚴重者要追究承辦官員的責任。一般來說,貢物抵京,會由不同的機構根據固定的程序進行檢驗和查收,然后由內務府或者戶部奏報給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則貯庫留用。種種貢物的備辦、起運到抵京貯庫,皆有定制,解員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規矩。貢物收訖,大體有消費、賞賜、祭祀和售變四種用途,而同一貢物也有可能同時具有多種用途。東北所貢的各類動物毛皮,除消費和售變外,嘉慶時每年還從售變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庫做成貂褂,由內務府草擬,皇帝欽定名單與等級,“賞賣”給在京大臣、御前侍衛與乾清門侍衛,讓他們“先赴銀庫交價,后赴皮庫領取”。(摘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清代的部分土貢由無償交納變為有償征收,此種變化在《皇朝文獻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評價,在中國土貢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B.土貢到秦漢時已獨立于賦稅之外,其形式與藩屬貢及土司貢不同,主要是各地將地方特產以實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給皇室。C.清代有償采買的土貢物品是對皇室或國家的義務與負擔,可以確定的主要是東北土產、織造貢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戶”獵得的鷂子、野雞等活物。D.明代時,土貢制度已較為成熟,隨著一條鞭法的施行,貢物折銀的方法也得到推廣;清代土貢制度又不斷改革,乾隆年間方大體趨于穩定。解析C項,張冠李戴。依據原文,清代有償采買的土貢物品“為國家和皇室采購或生產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貢”才“仍為對皇室或國家的義務與負擔”。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清代以前的土貢,往往數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貢物清單即有四千余言,種類繁多;清代則有所減免。B.清代內務府貢中新增的東北特產比重龐大,品種也較多,這就反映出滿族統治者對于其故鄉土產的特殊偏愛。C.清代的貢物抵京后,一般是先進行檢驗、查收,后由內務府或者戶部奏報給皇帝,經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貯庫留用。D.清代貢物有多種用途,如東北所貢動物毛皮,嘉慶時就有一部分直接“賞賣”給在京大臣、御前侍衛與乾清門侍衛。解析D項,省略不當。依據原文,應是“東北所貢的各類動物毛皮,除消費和售變外,嘉慶時每年還從售變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庫做成貂褂,由內務府草擬,皇帝欽定名單與等級,‘賞賣’給在京大臣、御前侍衛與乾清門侍衛”,而非直接“賞賣”。答案D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土貢制度作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經濟制度之一,自上古時期即已存在,后經各朝代的不斷改革,至清代已漸趨成熟。B.在中國歷史上,土貢制度有過多次較為重大的變革,如明代推廣貢物折銀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貢實行有償征收。C.土貢的物品要求必須是同類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這些貢品都是提供給皇帝與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銀征收。D.清代土貢或征實物或折銀征收,在數量、種類上均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說明清代百姓的土貢負擔都較以往朝代百姓的輕。解析C項,以偏概全。依據原文,“與前代相比,清代土貢的種類與數量有所減免,余下的則多數折銀征收”,說明并非“往往是不能折銀征收”。答案C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題。龔勝字君賓,楚人也。著名節。少好學明經,為郡吏。州舉茂材,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執金吾閻崇薦勝,哀帝自為定陶王固已聞其名,征為諫大夫。勝居諫官,數上書求見,言百姓貧,盜賊多,吏不良,風俗薄,災異數見,不可不憂。制度太奢,刑罰太深,賦斂太重,宜以儉約先下。為大夫二歲余,遷丞相司直,徙光祿大夫,守右扶風。數月,上知勝非撥煩吏,乃復還勝光祿大夫。勝言董賢亂制度,由是逆上指。后歲余,丞相王嘉上書薦故廷尉梁相等,尚書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國罔上,不道”。下將軍中朝者議,左將軍公孫祿等十四人皆以為嘉應迷國不道法。勝獨書議曰:“嘉資性邪僻,所舉多貪殘吏,位列三公,陰陽不和,諸事并廢,咎皆由嘉,迷國不疑,今舉相等,過微薄。”日暮議者罷。明旦復會,左將軍祿問勝:“君議亡所據,今奏當上,宜何從?”勝曰:“將軍以勝議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見勝應祿不和,起至勝前謂曰:“宜如奏所言。”勝以手推常曰:“去!”后數日,復會議可復孝惠、孝景廟不,議者皆曰宜復。勝曰:“當如禮。”常復謂勝:“禮有變。”勝疾言曰:“去!是時之變。”常恚,謂勝曰:“我視君何若,君欲小與眾異,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屬耳!”莽既篡國,遣五威將帥行天下風俗,將帥親奉羊酒存問勝。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使者欲令勝起迎,久立門外。勝稱病篤,為床室中戶西南牖下,東首加朝服拖紳。使者入戶,西行南面立,致詔付璽書,遷延再拜奉印綬,進謂勝曰:“圣朝未嘗忘君,制作未定,待君為政,思聞所欲施行,以安海內。”勝對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死道路,無益萬分。”使者要說,至以印綬就加勝身,勝輒推不受。使者五日壹與太守俱問起居,為勝兩子及門人高暉等言:“朝廷虛心待君以茅土之封,雖疾病,宜動移至傳舍,示有行意,必為子孫遺大業。”暉等白使者語,勝自知不見聽,即謂暉等:“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語畢,遂不復開口飲食,積十四日死,死時七十九矣。(選自《漢書·列傳第四十二》,有刪改)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B.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C.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D.明年/莽遣使者即拜/勝為講學祭酒/勝稱疾不應征后二年/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即拜解析給這段文字斷句,要先把握大意,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根據人名和重要動詞斷開。答案B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茂材”,漢代的一種察舉常科,西漢時原作秀材,東漢時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而改為“茂材”。B.“光祿大夫”,漢武帝設置的官職,秩比二千石,掌議論,高于丞相,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C.“三公”,古代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朝指太師、太傅、太保。以后朝代指代的內容不同。D.“茅土之封”,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賜以白茅包裹的社壇方土。后泛指朝廷任命地方高級官員。解析B項,“高于丞相”說法不當,從文中看,與丞相府的“司直”差不多。答案B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龔勝為官剛正,敢于直言進諫。他關心民生,擔任諫官時多次上書批評時弊,提倡儉約,揭露權臣董賢擾亂朝綱,因此得罪皇帝。B.龔勝好學通經,名重一時。年輕時被舉薦為秀才,后又被何武、閻崇推薦,連哀帝對他也早已聞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為官。C.龔勝敢于堅持己見,不愿隨波逐流。在討論王嘉誤國亂法及是否恢復孝惠、孝景祠廟問題時,他表達不同意見,甚至與人發生爭執。D.龔勝忠于漢朝,堅決不事二主。王莽篡漢后,他屢次稱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終絕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解析A項,龔勝“揭露權臣董賢擾亂朝綱,因此得罪皇帝”并不是擔任諫官時,而是擔任光祿大夫的時候。答案A7.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我視君何若,君欲小與眾異,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屬耳!(5分)(2)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5分)解析這兩句話的翻譯:,重點在固定結構和句式。“何若”,像什么;“乃……耳!”,只不過……罷了!“無以”,沒有什么用來;“豈以……哉”,反問句式。參考答案(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嗎?你想有點與眾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聲,你不過是申徒狄一類的人罷了!(2)我蒙受漢家深厚的恩德,沒有什么用來報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義難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見原來的主子嗎?參考譯文龔勝字君賓,楚國人。以有節操而聞名于世。少年時愛好學習精通經義,擔任郡吏。(后來)被州里舉薦為秀才,任重泉縣令,因病辭官。大司空何武、執金吾閻崇推薦龔勝,哀帝在做定陶王時就已聽說他的名聲,于是征召他為諫大夫。龔勝身居諫官期間,多次上書求見,陳述百姓貧苦,盜賊眾多,官吏不良,世風淡薄,災異屢現,不能不擔憂警醒。國家制度過于寬奢,刑罰過于嚴峻,賦斂過于苛重,應該以節儉寬大表率天下。任諫大夫兩年多,升任為丞相司直,調任為光祿大夫,擔任右扶風太守。幾個月后,皇上了解到龔勝不是善于處理繁冗政務的人才,于是又讓他做光祿大夫。龔勝指責董賢惑亂朝綱制度,因此違逆了皇上的旨意。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書推薦原來的廷尉梁相等人,尚書彈劾王嘉“說話隨便,不負責任,迷惑國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將此奏章下發讓朝中將軍大臣們討論,左將軍公孫祿等十四人都認為王嘉確實犯了迷國不道之罪。只有龔勝上書說:“王嘉本性邪惡,他所推舉的人多為貪婪殘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調和陰陽,許多事情都廢棄了,罪過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國之罪毫無疑問,不過,這次推舉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過錯。”傍晚時分,討論結束。第二天又繼續討論,左將軍公孫祿問龔勝:“你昨天的議論沒有根據,今天要將討論結果上報皇上,你最后決定服從哪種意見呢?”龔勝說:“將軍如果認為我的意見不恰當,就連我一起彈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龔勝與公孫祿之間的談話不愉快,就起身到龔勝跟前對他說:“應當按照尚書奏章所言。”龔勝用手推搡夏侯常說:“走開!”幾天后,眾大臣又聚會討論是否可以恢復孝惠帝孝景帝祠廟的問題,與會者都說應當恢復。龔勝卻說:“應當遵循禮制。”夏侯常又對龔勝說:“禮制也是有所變化的。”龔勝立刻反駁說:“走開!是時勢變了。”夏侯常生氣,對龔勝說:“(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嗎?你想有點與眾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聲,你不過是申徒狄一類的人罷了!”王莽篡奪國家政權后,派五威將帥巡視天下風俗,將帥親自捧著羊、酒去問候龔勝。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龔勝為講學祭酒,龔勝推說有病而不應召。過了兩年,王莽又派使者捧著蓋有玉璽的詔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前往龔勝的鄉里拜他為官。使者想讓龔勝起身迎接,長時間地站在門外。龔勝推說病重,在家中西屋南窗下設置一張床,自己身穿朝服腰系長帶頭朝東臥在床上。使者進屋,往西走然后面朝南站著,傳達詔令并交付蓋有玉璽的詔書,然后退后一步再次行禮,獻上印綬,上前對龔勝說:“圣朝沒有忘記您老人家,現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參與政事,希望聽到您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建議和指導,用以安定天下。”龔勝回答說:“我向來愚昧,加上年老患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隨您上路,一定會死在路上,這樣對國家對個人都毫無益處。”使者極力勸說,甚至上前把印綬放在龔勝身上,龔勝就是推辭不接受。使者每隔五天就與太守一起前來問候飲食起居,對龔勝的兩個兒子和門人高暉等人說:“朝廷虛心對待龔勝先生,要封他為侯,即使他病情嚴重,也應當起身到驛站,以表示出有赴行的意思,這樣定會給子孫后代留下大基業的。”高暉等人把使者的話告訴了龔勝,龔勝知道自己的話無人聽從,就對高暉等人說:“我蒙受漢家深厚的恩德,沒有什么用來報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義難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見原來的主子嗎?”說完,就不再開口飲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時七十九歲。(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8~9題。思遠人 [宋]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當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8.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聯系詞作的題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詞句即可歸納出詞人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詞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在這首詞中該句是首句,有起興作用。綜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參考答案這首詞表達了詞人對遠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興,以紅葉黃花染繪出深秋的特殊色調,渲染離別的悲涼氣氛,增添詞人對遠方行人綿綿不盡的思念情懷。9.“就硯旋研墨”與“當窗滴”有什么關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解析這兩句實際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詞句的關系。“就硯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來研磨香墨,書寫別情。而用來研墨的是前句“當窗滴”下的“淚”。同樣,正是前有“淚”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紅箋為無色”,雖有夸張,卻情真意切。參考答案關系:“就硯旋研墨”暗指以當窗滴下的淚水研墨,和淚作書。原因:紅箋被淚水浸濕。由于情到深處,詞中主人公在作書時不停流淚,淚水落到紙上,紅箋因而褪去了顏色。(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陸游在《游山西村》中寫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寫景中寓含哲理的名句是“,”。

(2)蘇軾在《赤壁賦》中,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感嘆自己居住條件的名句是“,”。

解析注意“疑”“瞬”“湓”等易錯字的書寫。答案(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乙選考題請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題。(25分)考駕照 [美]安吉利卡·吉布斯瑪麗安去考駕照的那天下午,艾立克森太太陪她一起去。這是六月里第一個熱天,她們開上大馬路時,發現路上擠滿了開往海灘的車輛。艾立克森太太盯著瑪麗安那雙黑色、能干的手看,心里總是千百回地想著:家中沒有勤快的她,真不知該怎么辦,先前雇用好幾個白人女子管家的那段日子是多么難熬,那些態度很隨便的女人認為替人做家事是貶低身價,給人帶小孩更是莫須有的侮辱。“你開得好棒呵,瑪麗安,”她說,“我跟你說,別去多想上一次的事。那樣的雨天,在那么陡的山坡上開,誰也會傾滑的。”“出四項錯誤才不及格的,”瑪麗安說,“我不記得路考官在我表格上劃的×號都是我犯的錯。”“有人說那都是他們在暗示你得塞點紅包。”艾立克森太太心有懷疑地說。“不是的,”瑪麗安說,“那樣反倒把事情弄得更糟,艾立克森太太,這我很清楚。”車子停在路邊一小行車隊的后頭,路考官還沒到呢,剩下的事就是耐心苦等了。兩輛車門上噴了公家徽志的汽車在對街停了下來。路考官飛快地跨出車來,一身整潔的制服顯得精神抖擻且頗有軍人氣概。瑪麗安的手抓緊了方向盤。“那就是上次畫掉我的那個。”她低聲地說,指著一個矮壯、趾高氣揚的男人,他正對排在車隊前頭的一名應考者發號施令。“別緊張,瑪麗安。”艾立克森太太說。她們默契地交換了個微笑。與上次不同,來到她們車前的路考官是個溫和的中年男人,他翻看她們的證件時,咧開很寬的嘴笑著。艾立克森太太踏出車外。路考官朝艾立克森太太擠了擠眼,他鉆進汽車坐在瑪麗安身邊的座位上。“在街角那兒右轉,瑪麗安。”艾立克森太太在路邊上看著他們平穩地往街上駛去。路考官在一個小黑本子上作記錄。“年齡?”他們往前開了不久,路考官問道。“二十七。”他用眼角瞄著瑪麗安。“該有一大群小黑毛頭了吧,呃?”瑪麗安沒有回答。路考官說:“停在那輛卡車跟綠色別克車中間。”那兩部車離得相當近,不過瑪麗安沒費多大勁兒就把車擠進去了。“以前開過車嗎?”路考官問。“開過,先生,我在賓西法尼亞州有過三年的駕照。”“你為什么想開車?”“我雇主需要我開車接送她的孩子。”“你不是要在晚上溜出去跟小伙子約會吧?”路考官問。瑪麗安搖著頭,他還在笑。“你在下個街口左轉,然后在下條街中央再轉回頭。”路考官說。他開始用口哨吹出《天鵝河》那首歌。“有沒有讓你想起家鄉來?”他問道。瑪麗安將手伸出車窗外,在街上有條不紊地掉了個頭,然后往回駛。“沒有,”她說,“我生在賓州的斯克蘭頓城。”路考官故作驚訝地說:“你不是南方佬?唉呀,可唬住我了,我還以為你準是從那邊來的呢。”“不是,先生。”瑪麗安說。“轉上緬因大街,瞧瞧你在車多的路上開得如何。”他們在緬因大街上跟在一條車龍后頭行駛過好幾條街,然后看見前面有一座水泥橋高高地跨在鐵路上方。“念念橋頭的那個路況標識。”路考官說。“小心駕駛。天雨路滑,危險。”瑪麗安念道。“你念得還真不賴嘛。”路考官驚嘆了一句。“你是怎么學的呢?”“我去年大學畢業。”瑪麗安說。她的聲音有些不太能抑制了。車子爬上橋坡時,路考官大聲笑了起來。他笑得差不多連下面的指示都說不出來了。“在這兒停下來,”說著他抹了抹笑出的眼淚,“然后再發動,大學畢業,真的嗎?真想不到!”瑪麗安把車開到了路邊,把排擋扳到空擋上,拉上了緊急剎車,等了半晌,然后又扳回排擋。她的面孔板了起來。松開剎車時,她的腳滑離了離合器踏板,引擎熄了火。“唉,唉,瑪麗安小姐,”路考官說,“別忘了你有大學文憑啊。”“去你的!”瑪麗安大吼了一聲。她猛地開動車子,車身搖晃了一下。霎時間路考官收起了他的興高采烈。“請駛回我們出發的地點。”說著,他在瑪麗安的申請表格中胡亂地打了四個黑黑的×號。艾立克森太太在原處等著他們。瑪麗安把車停下之后,路考官跳了出來,在艾立克森太太面前粗魯地掠過,滿臉漲得紫紅。“怎么回事?”艾立克森太太問,臉色驚惶地跟在他后面看。瑪麗安低頭凝視著方向盤,嘴唇在顫抖。“啊呀,瑪麗安,又沒通過?”艾立克森太太說。瑪麗安點了點頭。“只是方式有點不同。”她說著將身子移向了右邊的車座。(略有刪改)(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能干的黑人女傭瑪麗安不像白人女管家那樣看低女傭這份工作,這讓艾立克森太太對她很滿意,評價頗高,關切地陪著她去考駕照。B.瑪麗安看到路考官跨出車來,她抓緊方向盤低聲說“那就是上次畫掉我的那個”,既表現了瑪麗安對路考官敬畏的心理,又寫出了她的緊張不安。C.為了緩解瑪麗安考試的緊張情緒,路考官一直溫和地與她聊天,笑著跟她閑話家常,還用口哨吹出《天鵝河》那首歌,讓她放松。D.瑪麗安大吼了一聲“去你的!”并猛地開動車子,這表明瑪麗安為自己在路考爬坡表現欠佳而懊惱不已,她太在意路考的成敗了。E.小說略寫第一次路考,詳寫第二次路考,讓讀者了解了瑪麗安考駕照的過程,對瑪麗安兩次沒有通過路考的原因產生思考,深化了主題。解析B項,“對路考官敬畏的心理”不夠妥當。C項,“為了緩解瑪麗安考試的緊張情緒”理解有誤。D項,“這表明瑪麗安為自己在路考爬坡表現欠佳而懊惱不已”理解有誤。答案答E得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C、D不給分。(2)作品中的瑪麗安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解析此題考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可以抓住人物的身份、言行來分析。參考答案①勤快能干,為人樸實;②敏感自尊,有個性;③脾氣急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3)瑪麗安兩次“考駕照”都沒有通過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解析瑪麗安兩次“考駕照”沒有通過的原因,可以從考官的角度,也可以從瑪麗安的角度分析。兩次路考,考官不同,但無不反映了路考官對黑人的歧視。面對路考官的羞辱,瑪麗安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是“考駕照”沒有通過的原因。參考答案路考官歧視黑人,第一位路考官態度粗暴,故意刁難;第二位路考官貌似溫和,實際上不斷羞辱瑪麗安,導致瑪麗安情緒失控。瑪麗安敏感自尊,考試時過于緊張。(意思對即可)(4)作品寫了瑪麗安考駕照的故事,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什么?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解析可以從兩次路考都沒有通過的原因思考,兩次考試都反映了考官對黑人的歧視,而且這是一個社會現實。還可以從瑪麗安、路考官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反映的對黑人婦女的同情、希望社會尊重黑人以及黑人自身要通過提高素質贏得尊重等創作意圖。參考答案①反映了黑人受歧視的社會現實,瑪麗安有駕車經驗,路考時也很認真,但兩次都沒有通過;②表達了對黑人女性的同情,瑪麗安受到刁難、羞辱和奚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③促使人們深入地思考,瑪麗安的遭遇引發人們對不公平社會現實的關注,呼喚人們平等意識的覺醒;④期待黑人用實力贏得尊重,黑人應正視現實,努力提高素質,求取發展,贏得尊重。(意思對即可)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題。(25分)具有傳奇色彩的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5月31日上午9點30分,當年逾古稀的納什走進北京工商大學禮堂時,全場近千名師生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幾名學生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但是納什似乎對眼前的場面無動于衷,他看起來總是在沉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這個身材清癯、頭發花白的老人,看起來十分平凡,然而他一生的經歷卻比電影中的情節還要跌宕起伏。約翰·納什1928年出生于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電子工程師,母親則是拉丁語教師。納什從小就很孤僻,他寧愿鉆在書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齡的孩子玩耍。但是那個時候,納什的數學成績并不好,小學老師常常向他的家長抱怨納什的數學有問題,因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題方法。而到了中學,這種情況就更加頻繁了,老師在黑板上演算了整個黑板的習題,納什只用簡單的幾步就能解出正確答案。中學畢業后,約翰·納什進入了匹茲堡的卡耐基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1948年,大學三年級的納什同時被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密執安大學錄取,而普林斯頓大學則表現得更加熱情。在普林斯頓自由的學術空氣里,納什如魚得水,他21歲博士畢業,不到30歲已經聞名遐邇。1958年,納什因其在數學領域的優異工作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約翰·納什最重要的理論就是現在廣泛出現在經濟學教科書上的“納什均衡”,而“納什均衡”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囚徒困境”。“納什均衡”是他21歲博士畢業的論文,也奠定了數十年后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他的才華和個人魅力吸引了一個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亞,1957年,他們結婚了。之后漫長的歲月證明,這也許正是納什一生中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重要的事。就在事業愛情雙雙得意的時候,納什也因為喜歡獨來獨往,喜歡解決折磨人的數學問題而被人們稱為“孤獨的天才”。他不是一個善于為人處世并受大多數人歡迎的人。1958年的秋天,納什因為自己的未來而滿懷心事,越來越不安,出現了各種稀奇古怪的行為:他擔心被征兵入伍而毀了自己的數學創造力,他認為《紐約時報》上每一個字母都隱含著神秘的意義……終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納什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幾年后,因為艾里西亞無法忍受在納什的陰影下生活,他們離婚了,但是她并沒有放棄納什。離婚以后,艾里西亞再也沒有結婚,她依靠自己作為電腦程序員的微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繼續照料前夫和他們唯一的兒子。她堅持納什應該留在普林斯頓,因為如果一個人行為古怪,在別的地方會被當作瘋子,而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人們會充滿愛心地想,他可能是一個天才。于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和學者們總能在校園里看見一個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著紫色的拖鞋,偶爾在黑板上寫下數字命理學的論題。他們稱他為“幽靈”,他們知道這個“幽靈”是一個數學天才,只是突然發瘋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納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話,他會立即受到警告:“你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像他那樣杰出的數學家!”正當納什本人處于夢境一般的精神狀態時,他的名字開始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和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學課本中,納什的博弈理論越來越有影響力,但他本人卻默默無聞。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個春天的清晨,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樣向納什道早安時,納什回答說:“我看見你的女兒今天又上了電視。”從來沒有聽到過納什說話的戴森仍然記得當時的震驚之情,他說:“我覺得最奇妙的還是這個緩慢的蘇醒,漸漸地他就越來越清醒,還沒有任何人曾經像他這樣清醒過來。”普林斯頓的春風使約翰·納什漸漸康復,從瘋癲中蘇醒。他的蘇醒似乎是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當1994年瑞典國王宣布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約翰·納什時,數學圈里的許多人驚嘆的是:原來納什還活著!相關鏈接①“囚徒困境”,大意是:一個案子的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如果兩人均不招供,將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對方不招供,則你將被判刑三個月,而對方將被判刑十年;如果兩人均招供,將均被判刑五年。于是,兩人同時陷入招供還是不招供的兩難處境。兩個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是坦白招供,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從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會出現。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結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②納什沒有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就放棄他的研究,在諾貝爾獎得主自傳中,他寫道:從統計學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由于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于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并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1)下列對文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約翰·納什出生在富裕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從小性格孤僻,喜歡鉆在書堆里,很少和同齡的孩子玩耍。小學的時候,納什在數學方面并沒有特別的天賦。B.20歲時,約翰·納什同時被四所著名的大學錄取;21歲的他在普林斯頓博士畢業;30歲就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C.納什被人們稱為“孤獨的天才”,喜歡獨來獨往和解決折磨人的數學問題,他并不受大多數人歡迎,但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和學者卻對患病的他充滿愛心。D.“納什均衡”是納什最重要的理論,“囚徒困境”是其最著名的一個例子,該理論廣泛出現在經濟學教科書上,數十年后他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E.20世紀七八十年代,博弈理論越來越有影響力,但約翰·納什本人卻默默無聞,所以當他在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數學圈里的許多人對他感到陌生。解析D項,“他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解有誤,準確地說是因為“博弈理論”的重大貢獻。E項,“數學圈里的許多人對他感到陌生”有誤,是驚訝“原來納什還活著”。A項,“納什在數學方面并沒有特別的天賦”過于絕對,原文中說“納什的數學成績并不好”,但又說“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題方法”。答案答B給3分,答C給2分,答A給1分;答D、E不給分。(2)文章第1段有哪些作用?(6分)解析段落的作用可考慮從內容、結構、表達效果三個方面分析。參考答案①從內容上看,正面描寫了約翰·納什略顯怪異而又平凡的形象,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加了傳記的形象性。②從結構上看,既照應了文題中的“大師”一說,又設置了懸念,引出下文約翰·納什一生跌宕起伏的經歷。開篇不俗,避免傳記平鋪直敘的流弊。③從表達效果上看,熱烈的歡迎場面的描寫,從側面烘托約翰·納什博弈論大師的形象,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3)約翰·納什是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男主人公的原型,約翰·納什一生經歷的傳奇色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6分)解析此題考查概括傳主形象,先大致把握傳主一生的經歷,然后選擇具有“傳奇”的色彩的事跡,進行概括即可。參考答案①他21歲博士畢業,不到30歲已經聞名遐邇。1958年,納什因其在數學領域的優異工作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②他喜歡獨來獨往,喜歡解決折磨人的數學問題而被人們稱為“孤獨的天才”。不善于為人處世并不受大多數人歡迎。③20世紀70年代和20世紀80年代,納什的博弈理論越來越有影響力,但他本人卻默默無聞。數學圈里的許多人以為他已經去世。④在孩子出生以前,納什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逐漸康復,25年后從瘋癲中蘇醒,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4)與艾里西亞結婚,“這也許正是納什一生中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重要的事”“普林斯頓的春風使約翰·納什漸漸康復,從瘋癲中蘇醒”,請結合文本并聯系現實,談談你對文中這兩句話的理解。(8分)解析解答此題,關鍵在于理解關鍵詞“這”,“這”指的是愛和包容使約翰·納什從瘋癲中蘇醒,“普林斯頓的春風”指納什留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仍被師生充滿愛心地看作一個天才,獲得康復的良好環境,這是納什得以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基礎。參考答案①正是愛和包容使約翰·納什從瘋癲中蘇醒,最終能夠走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領獎臺,成就了他一生的傳奇。②艾里西亞雖然和他離婚,但她并沒有放棄納什,也沒有再婚,而是依靠自己的微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繼續照料前夫和他們唯一的兒子。艾里西亞25年等待納什逐漸康復,從瘋癲中蘇醒。③納什留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仍被師生充滿愛心地看作一個天才,獲得康復的良好環境,這是納什得以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重要基礎。④天才的成長需要相對寬松的環境,對于有才華的異類,我們要有包容的胸襟。第Ⅱ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2016全國丙,1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也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種流派的現代藝術,這些都深深吸引著前來參觀的外國友人。②今年的元宵晚會上,著名豫劇演員小香玉將《誰說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圓、聲情并茂,令觀眾刮目相看、贊嘆不已。③最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雪蓮花開》通過對藏族姑娘卓瑪的人生歷程的敘述,表現了她鮮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誠信精神。④經過周密的調查,公安人員終于掌握了在逃人員的行蹤,然后兵分三路按圖索驥,一舉將他們全都緝拿歸案。⑤這幾幅書法作品筆走龍蛇、流暢飄逸,在本次春季拍賣會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國內外藏家的極大興趣。⑥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的季節終于過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姍姍而來,到處都渙然冰釋,生機勃勃。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 D.③⑤⑥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使用正確。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使用對象錯誤。③一言九鼎: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用來形容誠信,屬于望文生義,此處可改為“一諾千金”。④按圖索驥:比喻按照死規矩機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線索尋找目標。⑤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活潑。⑥渙然冰釋:形容嫌疑、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該成語不能用于自然界的冰雪消融。使用對象錯誤。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在最美學生的表彰大會上,兩個孩子的老師也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訪,當老師走出來時,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B.一國貨幣定價最終取決于該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幣仍將是較強勢的貨幣。C.這個皮影戲劇團選劇考究,演員唱腔圓潤,在當地名氣很大,劇團每次外出演出,許多附近的老人孩子都跑來看。D.那年夏天,帶著振興家鄉經濟、幫扶鄰里鄉親的想法,我們的“新農村合作社”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熱熱鬧鬧地開張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