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湖南省部分地市(州)學校高三大聯考語文試題_第1頁
2022屆湖南省部分地市(州)學校高三大聯考語文試題_第2頁
2022屆湖南省部分地市(州)學校高三大聯考語文試題_第3頁
2022屆湖南省部分地市(州)學校高三大聯考語文試題_第4頁
2022屆湖南省部分地市(州)學校高三大聯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屆高三聯考語文(時量:150分鐘 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該試題卷的封面上,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科目。2.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作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作答無效。考生在答題卡上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題卷共10頁。如缺頁,考生須聲明,否則后果自負。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體育扶貧是指國家通過實施特別體育政策,履行“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的法律義務,從而保障貧困地區公民享有現實的體育權達到或接近全國同等水平。對國家而言,體育扶貧的基本屬性包括:一是保障義務的法定性。推進貧困地區體育事業、保障貧困人口享有體育權是各級政府的一項職責,在憲法和相關法律中有明確規定。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適應性。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貧困地區體育的政策投入水平需相應提高,體育政策在國家扶貧政策體系中的分量需進一步加重。三是實施機制的強制性。實現體育扶貧目標,以問責機制為保障,明確各級政府的支出責任。對貧困地區人口而言,體育扶貧的基本屬性包括:一是權利行使成本的非排他性。體育扶貧不同于個體受益顯著的財產性扶貧,貧困人口可以共同享受政策普惠,基本不存在權利收益排斥。二是權利實現效果的互補性。貧困人口的體育權與健康權、文化權等基本權利相互交叉,享有現實體育權的同時其他權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現。三是權利主體的參與性。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說到底是個體行為,政府和社會主要提供必要條件,個人須積極參與,別人無法代理。(摘編自段鴻斌《體育扶貧:法律意涵、政策機制與實施路徑》)材料二:從公元前8世紀起,在希臘諸城邦之間出現了一些泛希臘主義的節日,奧林匹克運動會便是其中之一。完全不同的,甚至常常敵對的各城邦的希臘人都聚集在一起。在古希臘人那里,奧運幫助他們打破實際存在的“部落主義”(相當于今天的民族主義),而形成一種更具有普遍意義的共同身份意識。不幸的是,現代奧運卻反倒一直無法擺脫來自民族主義和體育國家政治化的困擾,最讓人們深刻難忘的例子便是1936年在德國舉辦的柏林奧運會。在冷戰時期,“金牌”被一些國家用作與敵對意識形態進行斗爭和顯示某種政治制度優越性的宣傳工具,使得體育成為國家政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奧運不止一次成為分裂而不是融合世界的運動會。體育國家政治化使得奧運發生了不僅可悲而且有害的異化。政治哲學家霍布斯在他的《利維坦》中,把全能的國家比喻成一個無所不想吞食、無所不能吞食的權力怪獸。體育一旦被國家政治吞食,它本身也會變成一個這樣的怪獸,它取消體育對人的體格和心靈的培養作用,無視體育高尚的自身目的,把體育變成一種手段,一種顯示國力和國家權力合法性的方式。這種國家政治化的體育,它吞食本應該屬于全體國民的體育資源,吞食作為活生生個人的體育人員,它也同樣吞食無數普通的“體育觀眾”,使他們無法有效地扮演自己在“競賽”中的角色。體育競賽對公共政治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學會如何平衡和協調每個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常會扮演的黨派和裁判角色。例如,在美國,人們一般有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政治傾向,在競選時積極投入,希望自己這一方能得到勝利,這是黨派的角色在起作用。但是,公民們尊重公平法治的精神,不希望為自己一方的勝利而犧牲民主競爭的普遍規則。“水門事件”中,尼克松總統企圖把國會對他的聽證說成是“黨派競爭”,煽動黨派角色情緒,但是,無論是在政治上傾向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公眾并沒有站在尼克松一邊,他們的裁判角色最后還是發揮了作用。打破金牌心結和由此引發的與其他國家的敵對情緒,這也許是扮演好競賽觀眾角色的第一步。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設想或期待一個完全去除民族主義情緒的奧運似乎還為時過早。但是,盡量消除以我為中心,避免以敵對意識去看待競賽或競爭,這卻是辦得到的。扮演好這種競賽觀眾角色對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扮演好類似的角色能產生好的影響,也具有積極的訓練作用。這種看來似乎是在體育之外的教育和收獲,其實可以成為奧運對人類社會的一個不小的貢獻。比起金牌來,這不是更令人期待嗎?(摘編自徐賁《舉國體制下的體育是“利維坦”式的怪獸》)材料三:群眾體育是體育強國建設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需大力發展。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是提高中華民族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意見》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體育事業的根本目標。我國“簡政放權”“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構建“小政府、大社會”的政治體制改革方向決定了“社會”是將來辦體育事業的主體。群眾體育行為是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體育態度及具體的體育活動方式,它是衡量群眾體育發展的黃金指標,也是建設體育強國的主要抓手之一。實踐表明,“群眾體育的進行除了少數是自發性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式體有組織的引導和驅動下實現的……目前,非正式體育組織已經在群眾體育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相對正式組織具有的“明確目標、清晰邊界、規范秩序、權威層級及追求效率最大化”等特征,非正式體育組織水平較低、目標廣泛而不明確,主要靠情感、道德等手段對組織成員進行控制。對正式組織而言,非正式組織是一把雙刃劍,管理得當,積極功效明顯,反之則會阻礙或破壞正式組織及所屬成員的利益。(摘編自胡好、翟波宇、王傳平《非正式體育組織在群眾體育中的行為表現及規范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實施體育扶貧,履行“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的法律義務,可以有效提升貧困地區公民的體育水平。B.體育扶貧的基本屬性體現在國家義務和公民權利兩個方面,政府和社會主要提供必要條件,個人須積極參與。C.“水門事件”論證了體育競賽對公共政治的積極示范作用是學會如何平衡和協調公民扮演的黨派和裁判角色。D.非正式體育組織在群眾體育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群眾體育的進行絕大部分都是在其引導和驅動下實現的。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要真正展現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就必須把體育與政治完全剝離開來,以免使體育成為國家政治的組成部分。B.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因金牌被一些國家用作進行斗爭和顯示某種政治制度優越性的宣傳工具而發生了異化。C.將體育事業的根本目標定為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群眾體育的高度重視。D.非正式體育組織是推動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其加以嚴格規范就可以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3.下列可以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的觀點的一項是(3分)()A.公元前3世紀的奧運會,運動員試用蘑菇、仙人掌的提取液(含致幻劑)來提高運動成績。B.競技體育能顯示體力和智力,競技體育要追求榮譽,但國家榮譽不能只依靠金牌的獲得。C.英國青少年體育呈現出政府與社會組織分工合作、體育教育與競技運動協同演進的特征。D.體育是正義,是公正與公平;體育是勇氣,是膽量與強健;體育是榮譽,是高尚與尊嚴。4.材料二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說明。(4分)5.國家應該如何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稀粥南北味張抗抗稀粥在中國,猶如長江黃河,源遠流長。稀粥對于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順便喝出來許多陳規積習。少年時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愛吃泡飯。把剩下的大米飯攪松,用水燒開,就是泡飯。泡飯里有鍋底的飯鍋巴,吃起來很香。佐以醬瓜、腐乳和油炸蠶豆,最好有幾塊油煎咸帶魚,就是普通人家價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帶,泡飯也就是稀飯,家家離不開泡飯,與北方人愛喝稀粥的習性并無二致。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外婆家愛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燒的粥又黏又稠,開了鍋,廚房里便霧氣蒙蒙地飄起陣陣粥香,聽著灶上鍋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馬上就喝的,微微地悶上一陣,待粥鍋四邊翹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結成一層白亮白亮的薄殼,粥米已變得極其柔軟幾乎融化,粥才成其為粥。那樣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藥加百合再加蓮子熬出來的汁。溫熱地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我們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總是見鍋見底地一搶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單調,不像北方人那樣,還就著饅頭烙餅什么的。那個時候,稀粥對于我來說,多半出于家傳的習慣,別無選擇,所以偶爾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餓,晚上喝粥總要起夜。外婆就皺著眉頭,用筷子輕輕敲著碗邊說:“小孩不懂事,早十幾年,一戶人家吃三年粥,就可買上一畝田呢,你外公家的房產地產,就是這樣省吃儉用掙下來的……”外婆喝粥有個習慣,她喝飽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干凈,干凈得就像一只沒用過的碗,那時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當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著凍窩頭、掰著黑面饅頭時,我開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東北稱作大米粥,連隊的食堂極偶然才燒制一回,通常是作為病號飯,必須經過分場大夫和連首長的批準,才能得此優待。后來我有了一個小家,待后院菜園子的豌豆成熟,剝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鮮豆子,再向農場的老職工討些大米,熬上一鍋粥,待粥快熟時,把豌豆摻進去,再加上弄來的一點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帶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時饞倒連隊的杭州老鄉,紛紛如蝗蟲般擁入我的茅屋,一鍋粥頓時告罄,就差沒像我外婆那樣把鍋舔凈了。在當時年年吃返銷糧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糧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還是可以接受并且較為容易適應的——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大碴子,其實就是把玉米粒軋成幾瓣約如綠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鍋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開鍋,改為文火燜。燜的時間越長,碴子就熬得越爛,越爛吃起來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爛,一派輝煌,盛在碗里,如捧著個金碗,很新奇也很莊嚴。大碴子粥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漿汁,散發著秋天田野上成熟莊稼的氣息,洋溢著北方漢子的那種粗獷和力量。煮大碴子粥必須在碴子下鍋時,放上一種長粒的飯豆。那種豆子紫色粉色白色還帶花紋,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繚亂。五彩的豆子在鍋里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湯里,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小米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且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易被人體吸收,是北方婦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農場的土炕上生下我兒時,有農場職工的家屬送來一袋小米。靠著這袋小米,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日子。每天,幾乎每餐每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里,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干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多年后回廣東老家探親,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呈現在我面前。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粥攤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爐火上,熬得稀爛的薄薄的粥湯正咕咕冒泡,一邊擺放整齊的粥碗里,分別碼著新鮮的生魚片、生雞片或生肉片,任顧客選用。確定了某一種,攤主便從鍋里舀起一勺滾燙的薄粥,對著碗里的生魚片澆下去,借著沸騰的稀粥的熱量,生魚片很快燙熟,再加少許精鹽、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動攪拌一會兒,一碗美味的魚生粥就燒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無窮;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他求。我在廣州吃過燒鵝乳豬,卻獨獨忘不了這幾角錢一碗的魚生粥或雞絲粥。卻有幾位外國朋友聞粥色變,發表意見說,為人一世,最不喜歡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國人對于粥的愛好。而我,喜歡喝在這塊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麗或簡樸的各式各樣的粥。(選自《張抗抗散文》,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通過描繪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喝稀粥的生活片斷,反映出人生的閱歷和世情的嬗變,以及自己對稀粥的特殊情感。B.文中生動再現粥的燒制和模樣、人喝粥的情形和積習,老鄉如蝗蟲般擁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細節,主要表現了粥的味美。C.作者回憶冰天雪地里的北大荒,“大碴子粥”和“小米粥”的世界,展現了北大荒的生活實況,也再現了一代人的悲歡。D.結尾,作者把我們帶到了現實而自由的境界——想喝什么粥就可以喝什么粥,可以變著花樣來熬粥,折射出如今的幸福生活。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以小見大,作者在走南闖北的經歷中,選擇“稀粥”這個小窗口,主要為我們描繪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都市和農村的生活方式,折射了人世滄桑。B.本文以“我的經歷”為行文線索展開故事,最后著落在廣東人喝粥上,稀粥是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既表現了粥的美味,也讓人對美好生活有了憧憬。C.文章寫北方人就著饅頭烙餅喝粥最詳,寫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略,詳略得當,這樣處理可見作者的匠心,有直達人心的藝術魅力。D.本文是一篇語言華美、內蘊豐厚的文章,“稀粥”是借助的物象,“南北”是作者自身的經歷,“味”才是文章一直蘊含而欲訴的精神。8.文章始末寫“稀粥南味”,中間穿插“稀粥北味”。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9.結合全文,簡要說說對“稀粥對于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這一句話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宋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也。以父任為郎,時年十五,好經書,每休沐日,輒受業博士。通《詩》《禮》,善論難。至二十余,調補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不義之民,送終逾制,失之輕者,而遽罰,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時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其后傳言虎相與東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飛至九江界者,輒東西散去,由是名稱遠近。浚遒縣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眾巫遂取百姓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書曰:“自今以后,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于是遂絕。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顯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書令。每有駁議,多合上旨。均嘗刪剪疑事,帝以為有奸,大怒于廷。諸尚書惶恐,皆叩頭謝罪。均厲色曰:“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數月,出為河內太守,政化大行。均嘗寢病,百姓耆老為禱請,旦夕問起居,其于民愛若此。以疾上書乞免,帝使中黃門慰問,因留養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辭。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點刻削,毒加百姓,災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書,恒欲叩頭爭之,以時方嚴切,故遂不敢陳。帝后聞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節選自《后漢書·宋均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B.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C.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D.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經書,道家經典著作,即《道德經》《清靜經》《玉皇經》《度人經》等,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資料。B.休沐,指古代官員的例假。漢朝律令規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代則每十日一休假,稱為旬假,又曰旬休。C.學校,不同朝代稱呼不同,夏代稱“校”,殷商時代稱“序”,周代稱“庠”,先秦學校則有國學和鄉學之分。D.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長官。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均勤奮好學,喜歡讀經書。早年常常利用休沐日從師學習,精通《詩》《禮》二經,長于論辯。B.宋均為官有方,被百姓愛戴。他任地方官頗有治績;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頌揚他,并詣闕乞還。C.宋均正直敢言,能執義不屈。他曾遭到眾疑,但毫不畏懼,在朝堂上厲聲斥責官員,守志不移。D.宋均賢能有才,受皇帝賞識。他因病請辭,皇帝給他優厚待遇,不僅派人問候,還想委以重任。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眾巫遂取百姓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宋均敢于打破舊俗和現法,以民為本。請結合全文,概括其具體做法。(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觀獵王維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①,還歸細柳營②。回看射雕處③,千里暮云平。【注】①新豐市: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是古代盛產美酒的地方。②細柳營: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是漢代名將周亞夫屯軍之地。③《北史·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校獵時,于云表見一大鳥,射中其頸,形如車輪,旋轉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稱為“射雕手”。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起句先聞弓響,在強勁的北風中,傳來了開弓放箭的聲音,一開頭便渲染出緊張肅殺的氣氛,點明獵者和獵所,下筆不凡。B.頷聯運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縱鷹擊捕,怒馬追逐的畫面,一個“疾”字刻畫了鷹眼銳利,一個“輕”字形容馬蹄迅捷,生動傳神。C.“新豐市”“細柳營”兩地用“忽過”“還歸”四字,構成意脈蟬聯而下的流水對,表現了主人公的輕快感受和喜悅心情。D.最后首尾相顧,呼應開頭的風起云涌,此時的風平云定襯托出獵者獵歸后躊躇自得、從容自如的心境。16.本詩是如何塑造將軍這一形象的?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聳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2)《琵琶行并序》中,聽聞琵琶女自訴身世后,詩人寫了他聽到幾種樂聲的不同感受,被貶潯陽之后聽到樂聲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聽琵琶女彈出的曲調則感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石潭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小溪逶迤而來的形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則形象地描寫了小溪邊緣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狀態。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窗子的方向,因各人的嗜好而不同。陸放翁的“_________________”,大概指的是南窗。北方的冬天,南窗放進滿屋的晴日,你隨便拿一本書坐在窗下取暖,書頁上的詩句全浸潤在金色的光浪中,你書桌旁若有一盆蠟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幾毛錢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過一兩元,蠟梅比紅梅色雅而秀清,價錢并不比紅梅貴多少。那么,就算有一盆蠟梅罷。蠟梅在陽光的照耀下蕩漾著芬芳,把幾枝疏脫的影子漫畫在新灑掃的藍磚地上,如漆墨畫。道,那是一種清居的享受。東窗在初紅里迎接著朝暾,你起來開了隔扇,放進一屋的清新。朝氣洗滌了昨宵一夢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與宇宙萬物一體更新。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紅妝”;有海,你可以看“_________________”;一無所有,看朝霞的艷紅,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鄴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西窗,不獨坡翁喜歡,我們誰都喜歡。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從學寫作文起,我便常躍居全班之冠。B.但接著敲門聲,卻沒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長的一聲:“信——”C.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D.穿長袍的問:“這位是——”“我的兄弟。”戴禮帽的回答。19.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詩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掛起西窗浪接天 ②海日生殘夜③一窗晴日寫黃庭 ④曉日靚裝千騎女A.①③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改寫成:“在陽光的照耀下,蠟梅散發香氣,把幾枝疏脫的影子照在藍磚地上,十分幽靜。”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加拉帕戈斯群島位于厄瓜多爾本土以西的東太平洋赤道上,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孤立島嶼。加拉帕戈斯群島由19個大島及附屬小島、巖礁組成,面積7976平方公里。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動植物,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館”。加拉帕戈斯群島沒有碼頭,修建碼頭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避免傷害島架和近海動植物,加油、加水全從陸地運到小船上。擺渡小船載著我們登島時,一條海豹躺在了浮橋上。工作人員示意我們繞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還是醒了,沖著我們吼叫,似乎是對外來客驚擾它的好夢表示不滿。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人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動植物才是主人。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動植物,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被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館”。B.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動植物,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被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館”。C.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動植物,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被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館”。D.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動植物,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此被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館”。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孔子在《論語》中提到“知其不可而為之”,人面對難以實現之事,要積極有為,有一點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斗而得來的。莊子在《莊子·內篇·人間世》里提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在莊子看來,人知道不可奈何,應甘心承受,將之看作是命中注定,體現了道家“無為”的思想。比較“有為”和“無為”兩種不同的態度,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解析】A項,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說體育扶貧是為了“保障貧困地區公民享有現實的體育權達到或接近全國同等水平”,可見體育扶貧是就公民享有的體育權而言,并不等同于提升公民的體育水平。2.C【解析】A項,說法絕對。從材料二第三段原文“體育一旦被國家政治吞食”“國家政治化的體育”這些說法中可知,使奧運精神發生異化的是體育淪為政治的附庸,所以選項中“把體育與政治完全剝離開來”錯誤。B項,張冠李戴。由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在冷戰時期……使得體育成為國家政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意識形態的作用下……體育國家政治化使得奧運發生了不僅可悲而且有害的異化”可知,使奧運精神發生異化的是體育國家政治化這樣一種趨勢,而不是具體的某次體育競賽。D項,以偏概全。由材料三原文“非正式體育組織水平較低、目標廣泛而不明確,主要靠情感、道德等手段對組織成員進行控制”可知,與正式體育組織相比,非正式體育組織并不是只有不規范這一個缺點,所以只是“加以嚴格規范”并不能保證“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3.B【解析】材料二論述的主要觀點是民族主義、國家政治化對現代體育的影響,即很多國家將在競技比賽中獲得的金牌數量當作顯示政治制度優越性的工具,B項與此觀點一致。A項,是從運動員個人的層面談在競技體育中通過不正規手段獲得更優異的成績。C項,談的是英國青少年體育發展的特征。D項,談的是對體育的理解。4.①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②將古希臘奧運與現代奧運作對比,表現了現代奧運的異化。③舉出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的例子,表明現代奧運無法擺脫來自民族主義和體育國家政治化的困擾。④仿照霍布斯的觀點,把國家政治化了的體育比喻成怪獸,說明體育被政治吞食的后果。(每點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材料二主要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從第一段原文“完全不同的,甚至常常敵對的各城邦的希臘人都聚集在一起。在古希臘人那里,奧運幫助他們打破實際存在的‘部落主義’(相當于今天的民族主義)”,第二段原文“現代奧運卻反倒一直無法擺脫來自民族主義和體育國家政治化的困擾……在冷戰時期,‘金牌’被一些國家用作與敵對意識形態進行斗爭和顯示某種政治制度優越性的宣傳工具,使得體育成為國家政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國家政治化使得奧運發生了不僅可悲而且有害的異化”可知,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古希臘打破“部落主義”的奧運和現代國家政治化的奧運形成對比,表現了現代奧運的可悲且有害的異化。根據第二段原文“現代奧運卻反倒一直無法擺脫來自民族主義和體育國家政治化的困擾,最讓人們深刻難忘的例子便是1936年在德國舉辦的柏林奧運會”可知,這里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舉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的例子,表明現代奧運一直在受民族主義和體育國家政治化的困擾。由第三段原文“政治哲學家霍布斯在他的《利維坦》中,把全能的國家比喻成一個無所不想吞食、無所不能吞食的權力怪獸。體育一旦被國家政治吞食,它本身也會變成一個這樣的怪獸,它取消體育……合法性的方式”可知,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仿照霍布斯的觀點,把國家政治化了的體育比喻成無所不想吞食、無所不能吞食的權力怪獸,說明體育被政治吞食后所帶來的嚴重后果。5.①讓公民享有平等的體育權,并為權利實現提供法律保障。②提高對貧困地區體育政策的投入水平。③重視體育對體格和心靈培養的作用,避免體育國家政治化。④把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上升為國家戰略。⑤加強對非正式體育組織的培訓與管理,使其在群眾體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解析】材料一第二段中,依據“一是保障義務的法定性”可知,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需要讓公民享有平等的體育權,并為權利實現提供法律保障。依據“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適應性……對貧困地區體育的政策投入水平需相應提高”可知,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提高對貧困地區體育政策的投入水平。材料二第三段中,依據“體育一旦被國家政治吞食……一種顯示國力和國家權力合法性的方式”可知,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要重視體育對體格和心靈培養的作用,避免體育國家政治化。材料三中,依據“《意見》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作為體育事業的根本目標”可知,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要把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上升為國家戰略。依據“群眾體育的進行除了少數是自發性之外······反之則會阻礙或破壞正式組織及所屬成員的利益”可知,實現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要加強對非正式體育組織的培訓與管理,使其在群眾體育中發揮積極作用。6.B【解析】B項,“主要表現了粥的味美”錯,主要表現了那個年代物質的匱乏。7.A【解析】B項,“以‘我的經歷’為行文線索展開故事”錯誤,應是“以‘粥’為行文線索”。C項,“寫北方人就著饅頭烙餅喝粥最詳,寫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略”錯誤,應是“寫北方人就著饅頭烙餅喝粥最略,寫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詳”。D項,“語言華美”錯誤,本文語言質樸、平實。8.①脈絡清晰。作者走南闖北,依序展開南北喝粥的經歷。(1分)②凸顯主旨。北大荒的粥更能承載人生,影響命運,故設置為文章的主體部分,使主旨有張力。(2分)③前后呼應。稀粥南味有別于稀粥北味,更清爽鮮香可口,始末都寫“稀粥南味”,前后照應,結構也顯得整飭。(1分)【解析】這樣寫是根據作者走南闖北的經歷行文,少年時代在杭州,喝外婆煮的白米粥;青年時期在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多年后回廣東老家,喝富麗的魚生粥。依照時間順序展現出南北稀粥的不同風味,結構凸顯、脈絡清晰。北大荒的粥承載了人的生命,影響了人的命運,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敘述具有張力,能凸顯出文章的主旨。南北稀粥有著不同的口味,但南方的稀粥味道更可口,文章始末都寫“稀粥南味”,前后照應,結構上整飭,表達上回味無窮。9.①稀粥,南方人、北方人通吃,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和聰明才智。②喝粥的本質也許源于貧窮,但借此解決了生計問題。③物質不再匱乏的今天,喝粥成為習俗,飽含溫情和情趣。④中國人對于粥有獨特的愛好,外國朋友不喜歡喝粥也不能理解中國人對于粥的愛好,喝粥是中國人獨特的飲食習俗。(每點2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解析】稀粥是許多中國人的“生命源泉”,不管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喝稀粥,有許多人喝粥長大,從中長出精血氣力和聰明才智。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物質匱乏的時期,人們通過喝粥維持生計,通過喝粥“省吃儉用”掙下“房產地產”。在物質不再匱乏的今天,人們不必為了省吃儉用再去喝粥,稀粥就有了各種新花樣,變得豐富絢麗了,喝粥就只是一種習俗,就成了人們的一種情趣了。中國人喜歡喝粥,外國人“最不喜歡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國人對于粥的愛好”,喝粥是中國人獨特的飲食習俗。10.D【解析】“東海相”為官名,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兩項;“詣闕乞還”和“為之作歌”是兩件事,中間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D項。原文標點: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11.A【解析】A項,這里的經書指的是儒家經典著作。如《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傳,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資料。12.C【解析】C項,“眾疑”錯誤,應是“帝以為有奸”;“在朝堂上厲聲斥責官員”有誤,文中只說他“厲聲”表明自己的心志。13.(1)那些巫者于是(以山神的名義)娶百姓的女兒為妻,每年都要更換,(百姓)于是就不敢進行嫁娶之事,前后幾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取,通“娶”;歲歲,每年;易,更換。每點1分,句意通順1分)(2)宋均性格寬厚、溫和,不喜歡法令、條文,常認為那些嚴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許能廉潔守法,但對待百姓機巧奸猾、嚴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文法,法令、條文;苛察,嚴酷而明察秋毫;廉法,廉潔守法。每點1分,句意通順1分)14.①任辰陽長,為百姓建立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②任上蔡令,不肯實施百姓因喪葬逾制而受懲罰的政策。③任九江太守,下令去掉圍捕老虎的柵欄、陷阱,免除賦稅。④對于共祠唐、后二山的習俗,主張不應當因此侵擾百姓。(每點1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解析】由“調補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可知,宋均任辰陽長時,打破當地的舊俗,為百姓建立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由“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不義之民,送終逾制,失之輕者,而遽罰,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可知,宋均認為立刻懲罰逾越喪葬禮制的百姓是不合理的,不肯實施這項政令。由“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可知,宋均下令去掉圍捕老虎的柵欄、陷阱,為百姓免除賦稅。由“均乃下書曰:‘自今以后,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于是遂絕”可知,宋均下令給山神娶的妻子都要從從事巫術的人家中選取,杜絕了侵擾百姓的事情。【參考譯文】宋均字叔庠,是南陽安眾人。(他)憑借父親的官職被任命為郎官,當時年齡十五歲,喜好儒家經典,每當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從博士學習(經傳)。(他)通曉《詩經》《禮》,擅長論辯、質疑。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被調到辰陽做長官。那里的風俗是很少有求學的人卻相信巫術和鬼神,宋均為(百姓)建立了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們都平和地接受了這件事。(宋均)升任上蔡令,當時朝廷有禁令:百姓喪葬時不得鋪張浪費。宋均說:“不懂得禮儀的老百姓,喪葬逾越禮制,犯的是小錯,卻立刻懲罰他們,這不是施政者的首要做法。”(他)最終不肯實施這個政策。(宋均)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兇暴的老虎,屢次成為百姓的禍患,當時官府常常征集、設立捕獸的柵欄、陷阱卻仍然有很多人被傷害。宋均下達命令說:“虎豹在山上,龜和鱷魚在水里,它們各自有生活的處所。況且江淮之地有猛獸,就如同北方有雞、豬一樣。現在成為百姓的禍患,罪過在于殘忍的官吏,而不辭辛勞地張網捕捉,不是顧憐(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貪婪的人,考慮提拔忠誠、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柵欄、陷阱,免除賦稅。”這件事過了以后,有傳言說老虎都相互結伴向東邊渡過長江了。中元元年,鬧蝗災,它們一起飛到九江的邊界,就向東西兩個方向散去,由于這件事,(宋均的)名聲被遠近的人們稱頌。浚遒縣有唐、后兩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那些巫者于是(以山神的名義)娶百姓的女兒為妻,每年都要更換,(百姓)于是就不敢進行嫁娶之事,前后幾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令說:“從現在開始,給山神娶的妻子都要從從事巫術的人家中選取,不要打擾百姓。”于是(這種事)就再也沒有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東海相,在任五年,因為犯法而被免官。但東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宋均的恩惠、教化,為他寫了歌謠,到朝廷請求他回來做官的有幾千人。顯宗認為他賢能,永平七年,征召他做了尚書令。每當在朝廷上辯論的時候,(他的話)大多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宋均曾經刪減一些有疑問的事(不向上匯報),皇帝認為他有奸邪之心,在朝廷上勃然大怒。各位尚書都很害怕,個個磕頭告罪。宋均嚴肅地說:“忠臣堅持道義,沒有二心。如果畏懼皇上的威勢失去公正(又怎么行),我即使是死了,也不會改變志向。”皇帝贊賞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隸校尉。過了幾個月,又出任河內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經臥病在床,百姓和年長的人都為他祈禱,早晚問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愛戴到這個地步。宋均以生病為理由向皇帝請求辭官,皇帝派貼身侍從前去慰問,于是留在職位上養病。司徒這個官位空缺了,皇帝認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著向皇帝推辭。宋均性格寬厚、溫和,不喜歡法令、條文,常認為那些嚴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許能廉潔守法,但對待百姓機巧奸猾、嚴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災難、流亡都是由這個原因而產生的。等到他做了尚書,常想要向皇帝叩頭諍諫此事,因為當時的環境嚴酷,所以就不敢陳奏。皇帝后來聽說了他的話,感到追悔和悲傷。建初元年,(宋均)死在家中。15.B【解析】B項,“運用白描的手法”錯誤,應該是運用了細節描寫(或側面描寫)的手法。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