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_第1頁
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_第2頁
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_第3頁
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_第4頁
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第四節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第六節心臟傳導阻滯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心律失常第一節概述第一節概述第一節概述心臟傳導系統解剖心臟傳導系統解剖心臟傳導系統由正常心電沖動形成與傳導的特殊心肌組成.

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纖維心臟傳導系統由正常心電沖動形成與傳導的特殊心肌組成.心律失常概念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

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異常。心律失常概念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律失常分類

竇房結:竇速、竇緩、竇不齊、竇停一沖

逸搏:房性、交界區、室性

被動

形逸搏心律

異異位

期前收縮

主動心動過速

房撲、房顫室撲、室顫心律失常分類二沖動傳導異常(一)生理性:干擾及房室分離(二)病理性:竇房阻滯、房內阻滯、房室阻滯、室內阻滯(左、右束支及左束分支)三、房室間傳導途徑異常:預激二沖動傳導異常發生機制一.沖動形成異常:自律性改變、觸發活動二.沖動傳導異常

1、折返基本條件:①心臟兩個或多個部位的傳導性與不應期各不相同,相互連結形成一閉合環②其中一條通道發生單向傳導阻滯

發生機制一.沖動形成異常:自律性改變、觸發活發生機制二.沖動傳導異常

1、折返基本條件:③另一通道傳導緩慢,使原先發生阻滯的通道有足夠時間恢復興奮性④原先阻滯的通道再次激動,從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動發生機制二.沖動傳導異常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發生機制2、傳導功能障礙3、不應期的影響:生理性阻滯或干擾現象發生機制2、傳導功能障礙心律失常的診斷一、病史:誘因、類型、發作頻繁、危害。二、體查三、心電圖:最重要的一項非侵入性檢查技術四、動態心電圖五、運動試驗六、食管心電圖七、臨床心電生理檢查心律失常的診斷一、病史:誘因、類型、發作頻繁、危害。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

竇速頻率:﹥100次/分臨床意義:交感神經興奮所致。生理性或病理性

竇緩頻率:﹤60次/分臨床意義:生理性或病理性

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失常

竇停心電圖表現:在正常PP間期很長間期無竇性P波出現。長的PP間期與基本的竇性PP間期無倍數關系竇性心律失常竇竇性停搏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竇房結沖動傳導至心房時發生延緩或阻滯。●莫氏Ⅰ型:pp間期進行性縮短,直至出現一次長PP間期,該PP間期短于基本PP間期的兩倍。●莫氏Ⅱ型:該PP間期為基本pp間期的整數倍。竇房傳導阻滯●竇房結沖動傳導至心房時發生延緩或阻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所至的多種心律失常●病因:甲減、感染、冠心病●臨床表現:心腦等臟器供血不足的癥狀●心電圖:①持續而顯著竇緩(﹤50次/分)②竇停或竇房阻滯③竇房阻滯與房室傳導阻滯并存④過緩---過快綜合征⑤其他:緩慢心室率的房顫、房室交界區逸搏心律●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所至的多種心律失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縮心電圖:房性期前收縮的P波提前發生,與竇性P波形態不同。下傳的QRS波形態通常正常。期前收縮在前后兩個竇性p波的間期,短于竇性pp間期的兩倍(不完全代償間期)若房早發生較晚,早期前后pp間期恰為竇性者的兩倍,稱為完全性代償間歇。不完全代償間歇居多治療:?受體阻滯劑等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

自律性起源心房折返性觸發性

心房撲動●病因:風心、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臨床表現:●心電圖:①規律的鋸齒狀撲動波F波②心室律規則或不規則③QRS波群大多正常。●治療:藥物、抗凝、非藥物(電擊、射頻消融等)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撲動心房顫動

(Atrialfibrillation)●病因:冠心、風心、甲亢心等●臨床表現:心悸、栓塞。其中房顫并發房室交界區性與室性心動過速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病因為洋地黃類中毒。●心電圖:①p波消失,f波(350~600次/分)②室律不規則③QRS波群形態正常

心房顫動

(Atrialfibrillation)●病因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分類:

1.首診:首次確診

2.陣發性:持續≤7天,自行終止。3.持續性:持續>7天,非自限性4.長期性:持續≥1年,有轉復愿望

5.永久性:復律與維持竇性心律治療無效心房顫動●分類:治療1.抗凝治療:CHADS評分

近期心衰、高血壓、年齡≥75、糖尿病、血栓栓塞病史2轉復并維持竇性心律3.控制心室率治療1.抗凝治療:CHADS評分CHA2DS2-VASC評分

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血栓栓塞風險ESC指南建議CHA2DS2-VASC評分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卒中風險CHA2DS2-VASc積分=0分,(即<65歲的孤立性AF),沒有危險因素的低風險患者,不推薦抗血栓治療。CHA2DS2-VASc積分≥2分,推薦OAC治療;CHA2DS2-VASc積分=1分,建議使用有效的中風預防治療,主要是OAC抗血小板治療用于拒絕OAC治療的AF患者血栓栓塞風險CHA2DS2-VASC評分危險因素及分值評分C充血性心衰/左心功能不全1H高血壓1A年齡≥75歲2D糖尿病1S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2V血管疾病1A年齡65-74歲1Sc性別(女性)1積分9JanuaryCT,etal.JACC.2014;64(21):e1-76CammAJ.Etal.EurHeartJ.2012;33(21):2719-47400.2015.011.007CHA2DS2-VASC評分

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血栓栓塞風險第四節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早搏提前發生的QRS波群、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之前(PR﹤0.12”)或之中或之后(RP﹤0.20”),QRS形態正常。無需治療▲交界區逸搏與心律

逸搏:頻率:35~60次/分,較正常pp間期長的間歇后出現一個正常QRS波群,無p波,或逆行p波位于QRS之前或之后。▲交界性心律:交界區性逸搏連續發生形成的節律

第四節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失常▲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非陣發性房室交界區性心動過速

心率70~150次/分,心動過速發作開始與終止時心率逐漸變化,心律通常規則,QRS波群正常。常見洋地黃中毒,心梗

▲非陣發性房室交界區性心動過速心率與房室交界區相關的折返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速(PSVT):QRS波群形態正常;RR間期規則。房室結內折返心動過速是最常見的室上速●病因:通常無器質性心臟病表現。●臨床:心悸、胸悶、頭暈、暈厥等。與房室交界區相關的折返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速(PSVT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心電圖:①心率:150~250次/分,規則②QRS波群與時限均正常③逆行p波(Ⅱ、Ⅲ、AVF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內或位于其終末部分,P波與QRS波群保持恒定關系④其始突然常由一個房早觸發,下傳的PR間期顯著延長,隨之引起心動過速。●心電生理:房室結雙路征(見下圖)●心電圖:①心率:150~250次/分,規則②QRS波群與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治療(一)急性發作期:刺激迷走神經、頸動脈竇按摩、valsalva動作

1、腺苷與鈣通道阻滯劑

2、洋地黃與?-受體阻滯劑

3、Ⅰa、Ⅰc、Ⅲ類抗心律失常藥

4、其他食管心房調搏術

5、直流電復律(二)預防復發洋地黃、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受體阻滯劑可供選.導管消融技術。治療(一)急性發作期:刺激迷走神經、頸動脈竇按預激綜合征

在房室特殊傳導組織以外,還存在一些由普通工作心肌組成的肌束,連接心房與心室之間,稱為房室旁路。預激綜合征在房室特殊傳導組織以外,還存在房室旁路折返示意圖房室旁路折返示意圖病因:常無其他心臟異常現象,可發生任何年齡。●臨床表現:心動過速發作時所致癥狀●心電圖:①竇律時PR間期短于0.12〞②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鈍(delta波)③ST-T呈繼發性改變,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病因:常無其他心臟異常現象,可發生任何年預激綜合征示意圖預激綜合征示意圖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A型:V1-6QRS波群均向上----

左室或右室后底部●B型:v1導聯QRS波群向下,v5、v6導聯向上······

右室前側壁●A型:V1-6QRS波群均向上----●治療:首選腺苷或鈣通道阻滯劑。洋地黃縮短旁路不應期使心率加快,因此不應單獨應用于預激曾經發作房顫或撲動的患者。

預防:手術或導管消融。●

聯合用藥:抑制折返回路的向前與逆向傳導。●治療:首選腺苷或鈣通道阻滯劑。洋地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病因:正常人、心肌炎、缺血、藥物等●臨床表現:心悸等●心電圖:

1、提前發生的QRS、時限超過0.12〞、寬大畸形、ST與T的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早與其前的竇搏間期恒定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3、室早很少能逆傳心房,故竇房結沖動發放未受干擾,室早后出現完全性代償間歇。4、類型:單源、二聯律、三聯律、成雙、室速。多源。5、室性并行心律①異位室性搏動與竇性搏動的配對間期不恒定。②長的兩個異位搏動之間距,是最短的兩個異位搏動間期的整數倍。③當主導心律的沖動下傳與心室異位起搏點的沖動幾乎同時抵達心室,可產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態介于以上兩種QRS波群形態之間。3、室早很少能逆傳心房,故竇房結沖動發放未受干擾,室早后出現治療一、無器質性心臟病:不一定用藥,多選用?-受體阻滯劑或普羅帕酮二、急性心肌缺血:利多卡因、?-受體阻滯劑。急性心梗24小時內,易發室顫,特別是以下情況:頻發室早(﹥5次/分),多源室早成對或連續出現室早,R-on-T。三、慢性心臟病避免用Ⅰ類應用:?-受體阻滯劑、胺碘酮治療一、無器質性心臟病:不一定用藥,多選用?-受室速●病因: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臨床表現:暈厥、氣促、心絞痛等●心電圖:①3個或以上室早②QRS形態畸形,﹥0.12〞,ST-T方向與QRS主波相反。③心室率:100~250次/分、規則④房室分離⑤突發⑥心室奪獲與室性融合波:是確立室性心動過速診斷的最重要依據室速●病因: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特征:1.為一系列快速、基本整齊的QRS波群(頻率150~200次/分)QRS波群時間≥0.12秒2.如見到與QRS波群無關的P波、或心室奪獲或室性融合波,則診斷明確圖中箭頭所示為心室奪獲特征:處理●無器質心臟病患者:①非持續室速,無癥狀:按室早治療;②持續室速:治療.●有器質心臟病:非持續室速:治療①終止室速發作:利多卡因、胺碘酮及電復律②預防復發:尋找誘因

?-受體阻滯劑、胺碘酮普羅帕酮(Ⅰc):增加心臟驟停存活者死亡率

QT間期延長者:首選ⅠB類:慢心律

處理●無器質心臟病患者:①非持續室速,無癥狀:按室撲、室顫●心電圖:室撲:顯正弦波圖,波幅高大而規則,頻率150~310次/分。

室顫:波形、振幅與頻率均極不規則,無法識別QRS、ST段與T波●臨床表現: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停頓死亡。心音消失、脈搏觸不到、血壓無法測到。室撲、室顫●心電圖:室撲:顯正弦波圖,波幅高大室心撲動

室心撲動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第六節心臟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病因:正常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臨床表現:Ⅰ°AVB

:常無癥狀

ⅡoAVB:心悸、心搏脫漏。

ⅢoAVB;疲倦,乏力,暈厥,心絞痛嚴重:Adams—stokes綜合征體征:Ⅰ°:S1減弱

Ⅱ°Ⅰ型:S1逐漸減弱并有心搏脫漏

Ⅱ°Ⅱ型:S1恒定,間歇性心搏脫漏第六節心臟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病因:正常人,急性心Ⅲ°:S1強度經常變化,S2可呈正常或反常分裂,間或聽到心房音及響亮清晰第一心音(大炮音)。Ⅲ°:S1強度經常變化,S2可呈正常或反常分裂,間或聽到心●心電圖:

1、ⅠoAVB:PR間期﹥0.20〞2、ⅡoⅠ型:①PR進行性延長,直至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心室。②相鄰RR間期進行性縮短,直至一個p波不能下傳心室。③包含受阻p波在內的RR間期小于正常竇性pp間期的兩倍。

ⅡoⅡ型:心房沖動傳導突然阻滯,但PR間期恒定不變。●心電圖:3、Ⅲ°AVB:①心房與心室活動各自獨立,互不相關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③心室起搏點通常在阻滯部位下方●治療:病因治療①Ⅰo,ⅡoⅠ型:心率不慢者不治療。②ⅡoⅡ型,Ⅲo: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心臟起搏治療。3、Ⅲ°AVB:Ⅰ度房室傳導阻滯Ⅰ度房室傳導阻滯Ⅱ°Ⅰ型房室傳導阻滯特征:P-R間期逐漸延長,直至脫落一個QRS波群后,

P-R間期縮短,繼之又延長,周而復始Ⅱ°Ⅰ型房室傳導阻滯特征:Ⅱ°Ⅱ型房室傳導阻滯特征:P-R間期固定,P波呈比例脫落,下傳的QRS波群正常Ⅱ°Ⅱ型房室傳導阻滯特征:Ⅲ°房室傳導阻滯(交界性心律)

特征:1.P-P間期相等,R-R間期相等2.P波與QRS波群無固定時間關系(P-R間期不等)3.心房率快于心室率(P-P間期<R-R間期)4.QRS波群正常(提示心室起搏點在房室交界區)Ⅲ°房室傳導阻滯(交界性心律)

特征: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原則:1.基礎心臟病的治療,病因及誘因的糾正2.掌握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適應癥。3.注意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原則: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四大類、Ⅰ類分三個亞型

Ⅰ類:阻斷快速鈉通道

ⅠA類:減慢動作電位0相上升速度,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奎尼丁。

ⅠB類:不減慢Vmax,縮短動作電位時程。利多卡因。

ⅠC類:減慢Vmax,減慢傳導與輕微延長動作電位。心律平。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四大類、Ⅰ類分三個●Ⅱ類:阻斷B腎上腺素能受體●Ⅲ類:阻斷鉀通道與延長復極。胺碘酮。●

Ⅳ類:阻斷慢鈣通道。維拉帕米。●Ⅱ類:阻斷B腎上腺素能受體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導致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導致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復習思考題1.心律失常按發生原理可分為哪二類?常見的心律失常有哪些?

2.期前收縮有哪三種?治療原則各是什么?

3.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病機制是什么?二種不同折返類型的心電圖特征各是什么?如何進行發作期治療和預防復發治療?

4.房顫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5.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發作時應如何救治?

6.如何診斷和處理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7.房室傳導阻滯的分型和治療原則復習思考題1.心律失常按發生原理可分為哪二類?常見的

謝謝

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第四節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第六節心臟傳導阻滯第七節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心律失常第一節概述第一節概述第一節概述心臟傳導系統解剖心臟傳導系統解剖心臟傳導系統由正常心電沖動形成與傳導的特殊心肌組成.

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纖維心臟傳導系統由正常心電沖動形成與傳導的特殊心肌組成.心律失常概念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

心臟沖動的頻率、節律、起源部位、傳導速度與激動次序異常。心律失常概念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心律失常分類

竇房結:竇速、竇緩、竇不齊、竇停一沖

逸搏:房性、交界區、室性

被動

形逸搏心律

異異位

期前收縮

主動心動過速

房撲、房顫室撲、室顫心律失常分類二沖動傳導異常(一)生理性:干擾及房室分離(二)病理性:竇房阻滯、房內阻滯、房室阻滯、室內阻滯(左、右束支及左束分支)三、房室間傳導途徑異常:預激二沖動傳導異常發生機制一.沖動形成異常:自律性改變、觸發活動二.沖動傳導異常

1、折返基本條件:①心臟兩個或多個部位的傳導性與不應期各不相同,相互連結形成一閉合環②其中一條通道發生單向傳導阻滯

發生機制一.沖動形成異常:自律性改變、觸發活發生機制二.沖動傳導異常

1、折返基本條件:③另一通道傳導緩慢,使原先發生阻滯的通道有足夠時間恢復興奮性④原先阻滯的通道再次激動,從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動發生機制二.沖動傳導異常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發生機制2、傳導功能障礙3、不應期的影響:生理性阻滯或干擾現象發生機制2、傳導功能障礙心律失常的診斷一、病史:誘因、類型、發作頻繁、危害。二、體查三、心電圖:最重要的一項非侵入性檢查技術四、動態心電圖五、運動試驗六、食管心電圖七、臨床心電生理檢查心律失常的診斷一、病史:誘因、類型、發作頻繁、危害。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

竇速頻率:﹥100次/分臨床意義:交感神經興奮所致。生理性或病理性

竇緩頻率:﹤60次/分臨床意義:生理性或病理性

第二節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失常

竇停心電圖表現:在正常PP間期很長間期無竇性P波出現。長的PP間期與基本的竇性PP間期無倍數關系竇性心律失常竇竇性停搏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竇房結沖動傳導至心房時發生延緩或阻滯。●莫氏Ⅰ型:pp間期進行性縮短,直至出現一次長PP間期,該PP間期短于基本PP間期的兩倍。●莫氏Ⅱ型:該PP間期為基本pp間期的整數倍。竇房傳導阻滯●竇房結沖動傳導至心房時發生延緩或阻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所至的多種心律失常●病因:甲減、感染、冠心病●臨床表現:心腦等臟器供血不足的癥狀●心電圖:①持續而顯著竇緩(﹤50次/分)②竇停或竇房阻滯③竇房阻滯與房室傳導阻滯并存④過緩---過快綜合征⑤其他:緩慢心室率的房顫、房室交界區逸搏心律●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房結病變導致功能減退所至的多種心律失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縮心電圖:房性期前收縮的P波提前發生,與竇性P波形態不同。下傳的QRS波形態通常正常。期前收縮在前后兩個竇性p波的間期,短于竇性pp間期的兩倍(不完全代償間期)若房早發生較晚,早期前后pp間期恰為竇性者的兩倍,稱為完全性代償間歇。不完全代償間歇居多治療:?受體阻滯劑等第三節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

自律性起源心房折返性觸發性

心房撲動●病因:風心、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臨床表現:●心電圖:①規律的鋸齒狀撲動波F波②心室律規則或不規則③QRS波群大多正常。●治療:藥物、抗凝、非藥物(電擊、射頻消融等)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撲動心房顫動

(Atrialfibrillation)●病因:冠心、風心、甲亢心等●臨床表現:心悸、栓塞。其中房顫并發房室交界區性與室性心動過速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病因為洋地黃類中毒。●心電圖:①p波消失,f波(350~600次/分)②室律不規則③QRS波群形態正常

心房顫動

(Atrialfibrillation)●病因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分類:

1.首診:首次確診

2.陣發性:持續≤7天,自行終止。3.持續性:持續>7天,非自限性4.長期性:持續≥1年,有轉復愿望

5.永久性:復律與維持竇性心律治療無效心房顫動●分類:治療1.抗凝治療:CHADS評分

近期心衰、高血壓、年齡≥75、糖尿病、血栓栓塞病史2轉復并維持竇性心律3.控制心室率治療1.抗凝治療:CHADS評分CHA2DS2-VASC評分

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血栓栓塞風險ESC指南建議CHA2DS2-VASC評分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卒中風險CHA2DS2-VASc積分=0分,(即<65歲的孤立性AF),沒有危險因素的低風險患者,不推薦抗血栓治療。CHA2DS2-VASc積分≥2分,推薦OAC治療;CHA2DS2-VASc積分=1分,建議使用有效的中風預防治療,主要是OAC抗血小板治療用于拒絕OAC治療的AF患者血栓栓塞風險CHA2DS2-VASC評分危險因素及分值評分C充血性心衰/左心功能不全1H高血壓1A年齡≥75歲2D糖尿病1S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2V血管疾病1A年齡65-74歲1Sc性別(女性)1積分9JanuaryCT,etal.JACC.2014;64(21):e1-76CammAJ.Etal.EurHeartJ.2012;33(21):2719-47400.2015.011.007CHA2DS2-VASC評分

評估非瓣膜病房顫的血栓栓塞風險第四節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早搏提前發生的QRS波群、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之前(PR﹤0.12”)或之中或之后(RP﹤0.20”),QRS形態正常。無需治療▲交界區逸搏與心律

逸搏:頻率:35~60次/分,較正常pp間期長的間歇后出現一個正常QRS波群,無p波,或逆行p波位于QRS之前或之后。▲交界性心律:交界區性逸搏連續發生形成的節律

第四節房室交界區性心律失常▲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非陣發性房室交界區性心動過速

心率70~150次/分,心動過速發作開始與終止時心率逐漸變化,心律通常規則,QRS波群正常。常見洋地黃中毒,心梗

▲非陣發性房室交界區性心動過速心率與房室交界區相關的折返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速(PSVT):QRS波群形態正常;RR間期規則。房室結內折返心動過速是最常見的室上速●病因:通常無器質性心臟病表現。●臨床:心悸、胸悶、頭暈、暈厥等。與房室交界區相關的折返性心動過速

●陣發性室上速(PSVT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心電圖:①心率:150~250次/分,規則②QRS波群與時限均正常③逆行p波(Ⅱ、Ⅲ、AVF倒置)常埋藏于QRS波群內或位于其終末部分,P波與QRS波群保持恒定關系④其始突然常由一個房早觸發,下傳的PR間期顯著延長,隨之引起心動過速。●心電生理:房室結雙路征(見下圖)●心電圖:①心率:150~250次/分,規則②QRS波群與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房室結內折返示意圖治療(一)急性發作期:刺激迷走神經、頸動脈竇按摩、valsalva動作

1、腺苷與鈣通道阻滯劑

2、洋地黃與?-受體阻滯劑

3、Ⅰa、Ⅰc、Ⅲ類抗心律失常藥

4、其他食管心房調搏術

5、直流電復律(二)預防復發洋地黃、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受體阻滯劑可供選.導管消融技術。治療(一)急性發作期:刺激迷走神經、頸動脈竇按預激綜合征

在房室特殊傳導組織以外,還存在一些由普通工作心肌組成的肌束,連接心房與心室之間,稱為房室旁路。預激綜合征在房室特殊傳導組織以外,還存在房室旁路折返示意圖房室旁路折返示意圖病因:常無其他心臟異常現象,可發生任何年齡。●臨床表現:心動過速發作時所致癥狀●心電圖:①竇律時PR間期短于0.12〞②QRS波群起始部分粗鈍(delta波)③ST-T呈繼發性改變,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病因:常無其他心臟異常現象,可發生任何年預激綜合征示意圖預激綜合征示意圖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A型:V1-6QRS波群均向上----

左室或右室后底部●B型:v1導聯QRS波群向下,v5、v6導聯向上······

右室前側壁●A型:V1-6QRS波群均向上----●治療:首選腺苷或鈣通道阻滯劑。洋地黃縮短旁路不應期使心率加快,因此不應單獨應用于預激曾經發作房顫或撲動的患者。

預防:手術或導管消融。●

聯合用藥:抑制折返回路的向前與逆向傳導。●治療:首選腺苷或鈣通道阻滯劑。洋地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

室早●病因:正常人、心肌炎、缺血、藥物等●臨床表現:心悸等●心電圖:

1、提前發生的QRS、時限超過0.12〞、寬大畸形、ST與T的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

2、室早與其前的竇搏間期恒定第五節室性心律失常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3、室早很少能逆傳心房,故竇房結沖動發放未受干擾,室早后出現完全性代償間歇。4、類型:單源、二聯律、三聯律、成雙、室速。多源。5、室性并行心律①異位室性搏動與竇性搏動的配對間期不恒定。②長的兩個異位搏動之間距,是最短的兩個異位搏動間期的整數倍。③當主導心律的沖動下傳與心室異位起搏點的沖動幾乎同時抵達心室,可產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態介于以上兩種QRS波群形態之間。3、室早很少能逆傳心房,故竇房結沖動發放未受干擾,室早后出現治療一、無器質性心臟病:不一定用藥,多選用?-受體阻滯劑或普羅帕酮二、急性心肌缺血:利多卡因、?-受體阻滯劑。急性心梗24小時內,易發室顫,特別是以下情況:頻發室早(﹥5次/分),多源室早成對或連續出現室早,R-on-T。三、慢性心臟病避免用Ⅰ類應用:?-受體阻滯劑、胺碘酮治療一、無器質性心臟病:不一定用藥,多選用?-受室速●病因: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臨床表現:暈厥、氣促、心絞痛等●心電圖:①3個或以上室早②QRS形態畸形,﹥0.12〞,ST-T方向與QRS主波相反。③心室率:100~250次/分、規則④房室分離⑤突發⑥心室奪獲與室性融合波:是確立室性心動過速診斷的最重要依據室速●病因:冠心病、心肌病、心衰等內科學:心律失常課件特征:1.為一系列快速、基本整齊的QRS波群(頻率150~200次/分)QRS波群時間≥0.12秒2.如見到與QRS波群無關的P波、或心室奪獲或室性融合波,則診斷明確圖中箭頭所示為心室奪獲特征:處理●無器質心臟病患者:①非持續室速,無癥狀:按室早治療;②持續室速:治療.●有器質心臟病:非持續室速:治療①終止室速發作:利多卡因、胺碘酮及電復律②預防復發:尋找誘因

?-受體阻滯劑、胺碘酮普羅帕酮(Ⅰc):增加心臟驟停存活者死亡率

QT間期延長者:首選ⅠB類:慢心律

處理●無器質心臟病患者:①非持續室速,無癥狀:按室撲、室顫●心電圖:室撲:顯正弦波圖,波幅高大而規則,頻率150~310次/分。

室顫:波形、振幅與頻率均極不規則,無法識別QRS、ST段與T波●臨床表現: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停頓死亡。心音消失、脈搏觸不到、血壓無法測到。室撲、室顫●心電圖:室撲:顯正弦波圖,波幅高大室心撲動

室心撲動心室顫動

心室顫動第六節心臟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病因:正常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臨床表現:Ⅰ°AVB

:常無癥狀

ⅡoAVB:心悸、心搏脫漏。

ⅢoAVB;疲倦,乏力,暈厥,心絞痛嚴重:Adam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