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要點梳理《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的庶子,封為淮南王,劉安作為長子,承襲父爵,故亦稱淮南王。劉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針對初登基帝位的漢武帝劉徹,反對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存內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蝸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馬”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一)精選閱讀1.后羿射日【原文】逮(dd)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澳(ya)一、要點梳理《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劉安的父親劉長是漢高祖的庶子,封為淮南王,劉安作為長子,承襲父爵,故亦稱淮南王。劉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針對初登基帝位的漢武帝劉徹,反對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存內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實際上,該書是以道家思想為指導,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是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闡明哲理時,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話材料,像“女蝸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馬”等古代神話,主要靠本書得以流傳。(一)精選閱讀1.后羿射日【原文】逮(dd)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澳(ya)輸(y口)鑿齒、九嬰、大風、封締(xi、)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ch如)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澳翁,斷修蛇于洞庭,擒封締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后羿:后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善于射箭。堯: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澳翁(yay)u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跑得快、要吃人、叫聲如嬰兒啼哭的丑惡可怕的怪獸。鑿齒: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野獸,據說有露出口外狀如鑿子長三尺的牙齒。九嬰: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九個頭的怪獸。大風: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猛禽,據說飛時伴有能毀壞建筑的狂風。封締(x?:大野豬。修蛇:一種能吞食大象的長蛇。地名,在南方。地名,在北方。大澤名,在東方。洞庭:洞庭湖。口識精講,《淮南子》選讀————一】【譯文】到了堯統治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同出來。灼熱的陽光曬焦了莊稼,花草樹木干死,老百姓連吃的東西都沒有。澳翁、鑿齒、九嬰、大風、封締、修蛇都來禍害人民。(于是)堯派后羿到南方沼澤地荒野去殺野獸鑿齒,到北方的兇水殺滅九嬰,到東方的大澤青邱系著絲繩的箭來射大風,射十個太陽(射下來九個),接著又殺死澳翁,到洞庭湖砍斷修蛇,在中原一帶桑林擒獲封締。后羿把那些災害一一清除。民眾都非常開心,并推舉堯為領導人(天子)。.嫦娥奔月【原文】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妲娥①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②。羿請不死之藥③于西王母,托與妲娥。逢蒙④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⑤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于月圓之日與羿會于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注釋】①姮娥:又作嫦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是中國神話人物、后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民間多有其傳說以及詩詞歌賦流傳。姮娥飛天就是嫦娥奔月。②天作之合:上天安排的結合,多用作稱頌婚姻美滿。③不死之藥:指長生不老藥。④逢蒙:人名,曾學射于后羿,也是夏代善于射箭的人。⑤廣寒:廣寒宮,即月宮。【譯文】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妲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后來,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妲娥保管。逢蒙聽說后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妲娥。情急之下,妲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妲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悵然若失,再也無法在此待下去了。于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羿聽說妲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被兩人的真誠所感動,于是允許妲娥每月在月圓之日下界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羿與妲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伏羲①畫卦【原文】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②冥冥,瀕濠鴻洞③,莫知其門。有二神④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⑤;于是⑥乃別⑦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⑧。是故精神,天之有⑨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門而骨骸反其根⑩,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順情?,不拘于俗,不誘于人;以天為父,以地為母;陰陽為綱,四時為紀?;天靜以清,地定以寧;萬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注釋】①伏羲(xj)畫卦:伏羲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創世神,據說他和女蝸畫八卦圖,造天營地。②窈窈(y&O冥冥:幽遠昏暗。③瀕(hcng)濠鴻洞:混沌不清。④二神:指伏羲和女娟二位創世神。⑤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其深遠得不知它的盡頭,寬廣得不知它的邊緣。⑥于是:在這時。⑦別:分出。離:散離。⑧煩氣為蟲,精氣為人:雜亂的氣產生魚鳥禽獸和昆蟲,而純精的氣則產生人類。⑨有:歸屬。⑩精神入其門而骨骸反其根:精神歸屬于上天而形骸歸屬于大地。?法天順情:遵循天地的運行規則、順應人的本性。?陰陽為綱,四時為紀:以陰陽變化、四時運行為準則。?法:依附。【譯文】上古還沒有形成天地的時候,只有模糊不清的狀態而無具體形狀,這種狀態是昏暗幽深、混沌不清,無法知道它的門道。那時有陰陽二神同時產生,一起營造天地;其深遠得不知它的盡頭,寬廣得不知它的邊緣。這時便分出天地陰陽,散離成四方八極,陰陽二氣互相作用,萬物才從中產生形成。這里,雜亂的氣產生魚鳥禽獸和昆蟲,而純精的氣則產生人類。因此,人的精神歸屬于上天,而形骸歸屬于大地。如果人死以后,精神歸屬于上天、形骸歸屬于大地,那“我”還有什么存剩呢?所以圣人遵循天地的運行規則、順應人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不被人欲所誘惑,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陰陽變化、四時運行為準則。天清澈而潔靜、地平定而安寧,萬物離開它就死亡,依附它就生存。.宋人好善【原文】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①。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②。先生曰:“此吉祥,以饗③鬼神。”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④而后合。其事未究⑤,固⑥試往,復問之。”其子又復問先生。先生日:“此吉祥也,復以饗鬼神。”歸,致命⑦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注釋】①解:通“懈”,懈怠。②先生:在此指孔子。③饗(xi&n)g供奉,祭祀。④忤(wu):違反,抵觸。⑤究:明白。⑥固:同“姑”,姑且。⑦致命:傳達先生之言。【譯文】從前,宋國有一個樂于為善的人,他家三代都不懈地做善事。家里的黑牛無故生出了白牛犢,于是他就去請教孔子。孔子說:“這是吉祥的預兆,應該祭祀鬼神。”過了一年,那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瞎了。黑牛又生了白牛犢。那父親就叫他兒子再去請教孔子。他兒子說:“前次聽從了先生的話,(你)卻失明了,現在還要去問他,為什么?”父親答道:“圣人的預測,先違背后契合(事實)。這件事的結果還不清楚,姑且試著前往,再去問一問他。"他兒子(只好)又去問孔子。孔子回答:“這是吉祥的預兆,還應該去祭祀鬼神。”兒子回家把孔子的話傳達給他的父親,他的父親說:“照先生所說的去做。”又過了一年,那做兒子的眼睛也無故瞎了。后來楚國攻打宋國,圍了他們所在的城。在這個時候,(城內的人斷了糧食)只好相互交換子女殺食以果腹,劈開尸骨作柴燒。所有的成年男人都戰死了,連老年人、病人、小孩子都上了城墻,堅守著城池而使(楚軍)不能攻下。楚王非常生氣。城被攻破后,所有守城的人都被屠殺了。只有這家父子因為眼瞎的緣故,沒有上城墻。戰爭結束圍困解除后,這對父子就都復明了。二、拓展延伸《淮南子》里的名言.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人無善志,雖勇必傷。.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是故達于道者,反于清靜。.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備。點剖析考點:文言文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重要句子翻譯,文意理解。重難點:文言重點詞語運用,比較閱讀。易錯點:重點詞語解釋錯誤,文意理解不深刻。題模一:篇章閱讀例1.1.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問題。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①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楚國都城)。見楚王,日:“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計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眾勞民,頓兵挫銳,負天下以不義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②?”王日:“必不得宋,又且為不義,曷③為攻之?”墨子日:“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王日:“公輸④,天下之巧土,作云梯之械,設以攻宋,曷為弗取⑤?”墨子日:“令公輸設攻,臣請守之。”于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輟不攻宋。(《淮南子?修務訓》)[注]①悼:此處可譯為“對……哀傷”。②計必得宋而后攻之乎……猶且攻之乎:(您)是估計一定能攻占宋國后才決定攻打的呢?還是要使民眾勞苦、損兵折將、蒙受被天下指責為不義的名聲、卻得不到尺寸之地,仍還要進攻的呢?”③曷:同“何”。④公輸:魯般,姓公輸,名般,又作“班”,今常稱其魯班。⑤作云梯之械,設以攻宋,曷為弗勝?:(由他來)制造云梯這種器械來攻宋城,為什么不能取勝?(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粗詞語。TOC\o"1-5"\h\z①裂衣裳裹足()②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③猶且攻之乎()④輟不攻宋()(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A.悵恨久之(《陳涉世家》)B.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C.菊之愛(《愛蓮說》)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3)請根據要求,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①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標在主謂之間)②負天下以不義之名(標在動賓之間)(4)翻譯下列句子。①九攻而墨子九卻之,弗能入。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5)請你根據選文主要內容為其編寫一個文言標題【答案】(1)①撕裂,撕破;②聽說;③將要;④停止。(2)B(2分)(3)①臣/聞大王舉兵將攻宋②負/天下以不義之名(4)①(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不能攻進城內(或“始終攻不進城內”)。②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耗盡了。(5)墨子止攻(或“墨子止楚攻宋”)。【解析】(1)(4分,每詞1分)①撕裂,撕破②聽說③將要④停止“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宋”,“之”,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悵恨久之”,“之”音節助詞,無實義;C“菊之愛”,結構助詞,不譯,賓語前置的標志,菊之愛=愛菊;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之”定語后置的標志。(3)①(標在主謂之間)(1分)②(標在動賓之間)(1分)(4)(共4分)(1)(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不能攻進城內(或“始終攻不進城內”)。(2分,要翻譯出“卻、弗、入”,少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2)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耗盡了。(2分,注意省略成分的補充)(5)墨子止攻(或“墨子止楚攻宋”)(2分)【參考譯文】
過去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以后很哀傷,就從魯國出發趕路十天十夜,腳上打起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趕路,到達楚都郢城,馬上拜會楚王,說:“我聽說大王您要興兵攻打宋國,您是估計一定能攻占宋國后才決定攻打的呢?還是要使民眾勞苦、損兵折將、蒙受被天下指責為不義的名聲、卻得不到尺寸之地,仍還要進攻的呢?"楚王說:“如果必定占領不了宋國,又要蒙受不義之名聲,我為什么還要進攻呢?”墨子說:“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國又必定是名譽受損的。”楚王又說:“公輸現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來制造云梯這種器械來攻宋城,為什么不能取勝?”墨子回答說:“請讓公輸假設來攻城,我來防守,演習一下。”于是公輸般擺開器械來攻城,墨子也擺出守城的陣式和裝備,公輸般連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終攻不進城內。這樣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對宋的進攻。題模二:比較閱讀例1.2.1對比閱讀。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馬無故亡而入胡A.馬無故亡而入胡B.其鄰人之父亦云C.馬無故亡而入胡D.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此獨以跛之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2)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丁壯者引弦而戰而疑鄰人之父B.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此之謂乎C.此獨以跛之故以為順流下矣D.近塞之人,有善術者其鄰人之父亦云(3)智子疑鄰”的根本原因是()A.因為壞墻正與鄰父”家緊鄰,只可能是他偷的。B.因為兒子這么說是一種高明的預見,鄰父”則是賊喊捉賊。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兩人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D.因為別人不知道他家的圍墻壞了,只有兒子和鄰父”知道。(4)對兩則寓言的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智子疑鄰》通過其子”與鄰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見卻有不同結果和遭遇的對比,圍繞雨展開情節,表現中心。B.《塞翁失馬》緊扣失馬“得馬”這一主線,通過四次轉變,兩對比較,寓意內蘊于故事中。C.《智子疑鄰》告訴人們聽取意見應該聽正確的,不要因親疏而有所偏廢,要尊重事實的道理。D.《塞翁失馬》告訴人們:一時受到損失,說不定反而因禍得福。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不可將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論,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答案】(1)CD(3)C(4)A【解析】(1)A逃跑/丟失;B老頭/父親;D將要;帶領(2)A修飾/轉折;B代詞,他的;這;C因為/認為(3)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判斷問題不是以客觀為依據,而是以親疏遠近。(4)A不是以雨”為線索。【譯文】【甲】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乙】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病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堂練習隨練1.1《塞翁失馬》對比閱讀[甲]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間訓》歧路亡羊[乙]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①,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說符》【注釋】①反:同返”(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人皆吊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亡一羊()多歧路()(2)翻譯下列語句①此何遽不為福乎?②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3)與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人皆賀之B.楊子之鄰人亡羊C.吾不知所之D.何追者之眾(4)分別概括[甲卜[乙]兩則寓言的寓意,比較兩則寓言,歸納出寓言的一些特點。寓意:[甲]:[乙]:寓言特點(兩條以上):【答案】(1)慰問帶著丟失分岔(2)這怎么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岔路里面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羊在哪條路上,所以就回來了。B(4)指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事物(事理)是復雜多變的,只有明確方向,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才不致于誤人歧途)。或:做事不專一,就會一無所獲。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答案】(1)慰問帶著丟失分岔(2)這怎么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岔路里面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羊在哪條路上,所以就回來了。(3)B(4)指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事物(事理)是復雜多變的,只有明確方向,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才不致于誤人歧途)。或:做事不專一,就會一無所獲。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解析】楊子的鄰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咖啡因與氨茶堿中毒的臨床護理
- 公民健康教育66條
- 湖南長沙一中2025屆高三月考(八)-化學答案
- 2025年小班第一學期班務總結模版
- 伏格特-小柳-原田綜合征的臨床護理
- 腦蛛網膜炎的臨床護理
- 游戲客服工作總結模版
- 狼性管理模式之人力資源培訓講義
- 心衰超濾護理規范與實施要點
- 妊娠合并傳染病護理查房
- 2025屆陜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學期適應性模擬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CSCO腎癌診療指南》解讀課件
- 備戰2025年高考數學(新高考專用)搶分秘籍導數及其應用(九大題型)(學生版+解析)
- 村干部測試試題及答案
- 康復醫學教學課件 - 基礎醫學 - 醫藥衛生 - 專業資料
- 寧波市余姚市交通運輸局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2024
- 《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課件
- 淘寶運營測試題及答案
- 領導司機入職合同協議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考一模物理試題(含答案)
- 預收貨款協議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