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1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2
3
骨髓標本采集要求[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①形態檢查抽吸量不超過0.2ml;②同時進行多項檢查應優先抽吸形態檢查標本;③涂片厚薄適宜,不少于4張,并同時制作配套的血片;④作好標記;⑤如干抽,此時應考慮作骨髓活檢;⑥多部位或對有壓痛點或根據X線檢查提示進行穿刺,以提高陽性率。
骨髓標本采集要求4判斷骨髓取材成功的標準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②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③顯微鏡下可見到骨髓特有細胞,如巨核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漿細胞、組織嗜堿細胞、纖維細胞和大量紅系、粒系幼稚細胞等。判斷骨髓取材成功的標準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5骨髓涂片、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雙染色法
返回骨髓涂片、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雙染色法
返6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㈠、低倍鏡檢查1、確定骨髓標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滿意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觀察,在涂尾部見到散在的約粟粒大小呈淺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在顯微鏡下見到較多骨髓特有的細胞如各系幼稚細胞及巨核細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標志。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如脂肪滴增多,則表示紅髓成份減少,反映骨髓增生減低插圖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㈠、低倍鏡檢查插圖7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細小的鐵顆粒。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紅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c.含有鐵顆粒的幼紅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呈陰性反應。4、再障時NAP活性增高;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因此,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4、用于識別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t(6;9)(p21-22;q34)2、種類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紅、ET、IMF等;根據不同抗體組合可T、B淋巴細胞區分為不同分化階段。CD34,33,13+[結果]:胞質中有紅色顆粒、團塊、均勻紅色為陽性。②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細胞的量來反映。采用五級法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8骨髓增生程度分級
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占全部細胞百分率有核細胞/1000個成熟紅細胞常見原因范圍平均范圍平均極度活躍1:0.5~2.01:1>50238.96~521.07351.96白血病明顯活躍1:5~121:10>1043.78~230.77114.51增生貧血增生活躍1.16~321:201~11021.53~63.6735.34正常骨髓增生減低1:35~701:500.5~17.41~19.6110.53慢性再障明顯減低1:3001:200<0.51.96~7.414.85急性再障下一頁骨髓增生程度分級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9骨髓增生程度分級(高倍鏡)明顯減低1~5/HP增生減低5~20/HP增生活躍20~50/HP明顯活躍50~100/HP極度活躍>100/HP返回骨髓增生程度分級(高倍鏡)明顯減低增生減低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極103、觀察巨核細胞需要注意數量、成熟程度、產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態(包括血小板的形態)等四個方面。低倍鏡下計數全部片膜的巨核細胞數。并轉換油鏡觀察,進行分類計數,注意巨核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有無異常。4、注意有無異常細胞如惡性組織細胞病的異常組織細胞、轉移癌細胞、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等。注意觀察有無散在或成堆分布的體積較大、形態特殊的異常細胞出現,尤其應注意涂片尾部、邊緣及骨髓小粒周圍。發現可疑異常細胞,應在油浸鏡下觀察加以確認。
3、觀察巨核細胞11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㈡、油浸鏡檢查選擇有核細胞分布均勻、結構清晰、著色良好的涂膜體尾交界處部位作油浸鏡檢查。1、有核細胞分類計數在油浸鏡下連續分數200個或500個有核細胞,按細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發育階段分別計數。然后計算出分別占有核細胞總數的百分數。再累計粒系和紅系總數,計算粒紅比例(G:E)。分類計數時,巨核細胞及分裂、退化細胞不計入。2、觀察細胞形態仔細觀察各系列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包括注意成熟紅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有無特殊異常細胞出現,必要時還需注意有無寄生蟲。插圖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㈡、油浸鏡檢查插圖12㈢、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1、骨髓增生程度,其臨床意義如前表所述。2、骨髓中各系列細胞及其各發育階段的比例粒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50~60%紅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
粒紅比例(G/E)2.76±0.83:1(2-4:1)淋巴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單核細胞系統:一般<4%漿細胞系統:一般<2%巨核細胞系統:7~35個為正常值(1.5*3cm涂片)。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的非造血細胞成分㈢、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13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⑴、粒細胞系與紅細胞系比例(粒/紅比例)1)、粒紅比例正常:見于: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紅兩系平等增多或減少,前者如紅白血病,后者如AA;③粒、紅兩系細胞基本不變化的造血系統疾病,如MM、骨髓轉移癌、ITP等。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可見粒細胞系增多,或由紅細胞系減少所致。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②急性化膿性感染、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③純紅再障。3)、粒紅比例減低:指粒/紅比例小于2:1。可見粒細胞系減少,或由紅細胞系增多所致。常見于:①粒細胞減少,如粒缺;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紅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等。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14⑵、粒細胞系統:1)、粒系細胞增多:見于:①各型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原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CML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②大部分急性炎癥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細胞性類白反應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2)、粒細胞減少:見于AA、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⑶、紅細胞系統:1)紅系增多:見于:①各類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以中幼紅及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②巨幼細胞⑵、粒細胞系統:15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及早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并常伴幼紅細胞巨幼樣變。2)、紅系減少:見于AA(包括PRCA),但部分CAA,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時可見紅系細胞比例增多。⑷、淋巴細胞系統:1)、淋巴細胞絕對性增多:見于急淋和慢淋、惡性淋巴瘤、傳淋和傳單、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細胞類白等。2)、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AA、粒缺或粒細胞減少癥。⑸、單核細胞系統:增多見于:①血液系統疾病如急單、急粒-單、MDS、惡組、淋巴瘤等;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結核病、布魯菌病、原蟲感染、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及早幼紅細16感染性心內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④其他如惡性腫瘤、肝硬化、藥物反應等。⑹、漿細胞系統:增多見于:①MM、漿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等;②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如慢性炎癥及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③AA、粒缺等。⑺、巨核細胞系統:1)、增多:①ITP、Evans綜合征;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紅、ET、IMF等;③脾功能亢進;④巨核細胞白血病。2)、巨核細胞減少:見于AA、AL及其他骨髓浸潤或破壞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學物或藥物中毒、放射病等。感染性心內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17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在檢查骨髓時,需同時進行血涂片的觀察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有核紅。3、估計PLt數量及注意其形態有無異常;4、觀察寄生蟲有無(如瘧原蟲)。㈤、填寫檢查報告單根據骨髓象和血象檢查結果,按檢查報告單的要求,逐項詳細填寫及描述骨髓象、血象表現的特征,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形態學診斷意見。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18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胞)油鏡觀察骨髓有核細胞分類計數200-500個細胞系形態學觀察粒系紅系單核系淋巴系漿系其他細胞計算結果(各細胞系百分比粒紅比值)觀察血片組織化學染色填寫骨髓圖文結果報告單(骨髓細胞特征血片細胞特征組化特征)骨髓片存檔保存骨髓象分析步驟示意圖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19返回返回20三、血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意義]:1、有助于了解各種血細胞的化學組成及病理生理改變。2、可用作血細胞類型的鑒別。3、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三、血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意義]:21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t(11;14)(p13;q11)有CD19、CD20、CD22等。2)、粒細胞減少:見于AA、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t/del(11)(q23)t(8;14)(q24;q11)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細小的鐵顆粒。3、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見第十章分子生物學檢查中第三節染色體檢查。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胞)M5b伴吞噬細胞增多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一)過氧化物酶染色(POX)【原理】
血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試劑中的底物H2O2,釋出新生態氧,使無色聯苯胺氧化為藍色聯苯胺,后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形成藍黑色的顆粒,沉著于細胞質中。【結果】胞質中無藍黑色顆粒者為陰性反應,出現細小顆粒、分布稀疏者為弱陽性反應,顆粒粗大而密集者為強陽性反應。【臨床意義】過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類型的鑒別。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細胞多呈強陽性反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呈弱陽性或陰性反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呈陰性反應。因此,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一)22骨髓片POX染色骨髓片POX染色23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強陽性反應AML-M4:部分呈陽性反應,部分成弱陽性反應AML-M5:呈弱陽性ALL:呈陰性,<3%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強陽性反應AML-M4:部分呈陽性24(二)蘇丹黑B染色
[原理]:是一種脂溶性的染料,可溶于細胞質內的含脂物質,使胞漿中的脂類物質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顆粒。[結果和意義]:與POX染色大致相同。(二)蘇丹黑B染色
[原理]:是一種脂溶性的染料,可溶于細胞25
(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NeutrophilalkalinePhosphatase,NAP)【原理】偶氮偶聯法。是血細胞內的堿性磷酸酶將基質液中的α-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α-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細胞質內酶活性所在之處。(另有鈣-鈷法略)【結果】堿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分葉核及桿狀核),其他血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積分值40~80(分)。(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26臨床意義1、感染性疾病: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顯減低,積分值常為0,類白血病反應的NAP活性極度增高。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多增高;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一般正常或減低。臨床意義274、再障時NAP活性增高;PNH時活性減低。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28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根據顯帶特點,將染色體劃區分布,一般用4個符號表示特定區帶,如“8q22”則代表8號染色體長臂2區2帶。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M2/t(8;21)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仔細觀察各系列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包括注意成熟紅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有無特殊異常細胞出現,必要時還需注意有無寄生蟲。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AML-M4:部分呈陽性反應,t(8;21)(q22;q22)包括數目畸變和結構畸變二類。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四、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3、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陰性和陽性二種細胞。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NCE,為特異性酯酶):粒系紅系單核系淋巴系漿系其他細胞CD34,33,13+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嗜酸粒細胞-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29(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原理]:(硫化鉛法)血細胞內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條件下(PH5.0)將基質中的?-甘油磷酸鈉水解,產生磷酸鈉,然后與硝酸鉛反應,生成磷酸鉛沉淀,再與硫化銨反應形成硫化鉛沉淀,定位于細胞質內。[結果]:細胞質內出現棕黑色顆粒為陽性反應;否則陰性(另有偶氮偶聯法略)。(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原理]:(硫化鉛法)血細胞內30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2、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TL(+),BL(-)3、幫助鑒別Gaucher病與Niemanm-Pick病。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31酸性磷酸酶染色(ACP)FAB:ALL-L2ACP染色呈陽性反應(桔紅色粗大顆粒)提示為T淋巴細胞白血病酸性磷酸酶染色(ACP)FAB:ALL-L2ACP染色呈陽性32(五)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粒細胞酯酶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NCE,為特異性酯酶):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呈強陽性,不被氟化鈉抑制。
2、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呈陰性。
3、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陰性和陽性二種細胞。(五)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粒細胞酯酶氯乙酸A33(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NSE為非特異性酯酶):
1、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單核系細胞呈陽性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抑制率>50%);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為陰性或呈弱陽性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N34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1、數量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M5a/t(11q)重視組化染色和其他實驗檢查表示47條染色體,增加了一條8號染色體,第9號與第22號染色體之間易位,斷裂點分別在第9號染色體長臂3區4帶和第22號染色體長臂1區1帶。粒系中原粒cell(-),早幼粒cell強陽性,中性粒細胞(+++),單核(±),淋巴(-),少數(±),紅細胞(-);2、種類多讀書(細胞形態、發病情況)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2、細胞內鐵觀察幼紅細胞內的鐵。[意義]:紅血病、紅白血病陽性,其他紅細胞貧血陰性,巨核細胞陽性。d.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活化T細胞不表達CD45RA,而CD25、CD2、CD45RO、CD54、CD58等均強表達。1、細胞少時(TB、R-S細胞)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α-醋酸萘酚酯染色(α-NAE,NSE)急單呈陽性反應。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α-醋酸35(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reactionPAS)
[原理]:過碘酸能將血細胞內的糖元氧化,生成醛基。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結果
]:胞質中有紅色顆粒、團塊、均勻紅色為陽性。[意義]:紅血病、紅白血病陽性,其他紅細胞貧血陰性,巨核細胞陽性。(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36臨床意義粒系中原粒cell(-),早幼粒cell強陽性,中性粒細胞(+++),單核(±),淋巴(-),少數(±),紅細胞(-);巨核、Plt均呈陽性反應。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37PASAML-M6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MA幼紅細胞呈陰性反應PASAML-M6MA38
(八)鐵染色(普魯氏藍反應)【原理】人體內的總鐵有一定量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貯存在骨髓中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細胞的胞質內,幼紅細胞胞質的線粒體中也含有含鐵血黃素。這些鐵在酸化的亞鐵氰化鉀溶液中反應,生成藍色的鐵氰化鐵沉淀,定位于含鐵的部位。【結果】1、細胞外鐵觀察骨髓小粒中貯存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的鐵。陽性反應為在骨髓小粒上見到呈淺藍綠色均勻的無形物質,或呈藍色或深藍色的小珠狀、粗顆粒狀或藍黑色的小塊狀物質。2、細胞內鐵觀察幼紅細胞內的鐵。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細小的鐵顆粒。含有鐵顆粒的幼紅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如含粗大深染的鐵粒在10個以上,并環繞細胞核排列超過核周徑2/3以上者,稱環形鐵粒幼細胞。(八)鐵染色(普魯氏藍反應)39
【參考值】1、細胞外鐵
1+~2+,大多為2+。2、細胞內鐵
20%~90%,平均值為65%。【臨床意義】1、缺鐵性貧血時,早期骨髓中貯存鐵就已耗盡,細胞外鐵呈“-”。因此,鐵染色是目前診斷缺鐵性貧血及指導鐵劑治療的一項可靠和切合臨床實用的檢驗方法。2、非缺鐵性貧血如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細胞外鐵多增加,常>3+~4+。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時,鐵粒幼細胞增多,并可見到環狀鐵粒幼細胞。【參考值】40細胞外鐵觀察陽性為藍綠色沉淀++++血色病+++AA、鐵粒幼貧血++感染+++AA、鐵粒幼貧血+NBM正常骨髓—IDA細胞外鐵觀察陽性為藍綠色沉淀+++++++++++++—41骨髓鐵染色(Fe)MDS-RAS鐵染色,圖中所指為環形鐵粒幼紅細胞
骨髓鐵染色(Fe)MDS-RAS鐵染色,圖中所指為環形鐵粒幼42表4-2-10幾種常見急性白血病的細胞化學染色結果急淋急粒急單紅白血病POX-+~+++-~+視合并的白細胞類型而定SB-++~+++-~+同上AS-DNCE--~+++-~+同上α-NAE-~++++~+++同上α-NAE-NaF不被NaF抑制被NaF抑制同上NAP增加減少正常或增加同上PAS+++——+++表4-2-10幾種常見急性白血病的細胞化學染色結果急淋急粒急43四、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
細胞免疫分型也稱細胞免疫標記(表型)檢測,它是用單克隆抗體及免疫學技術對細胞膜表面和/或細胞質存在的特異性抗原進行檢測,借以分析細胞所屬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狀態的一種方法。四、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細胞免疫分型也稱細胞免疫標記44人體正常細胞有46條染色體,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ISCN),按其長短和著絲粒的位置編為A~G7組,包括1~22號常染色體及X和Y性染色體;【原理】血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試劑中的底物H2O2,釋出新生態氧,使無色聯苯胺氧化為藍色聯苯胺,后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形成藍黑色的顆粒,沉著于細胞質中。t/del(11)(q23)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M5a/t(11q)2、溶血檢查。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紅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等。CD34+、CD90+、Lin-被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主要標志;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結核病、布魯菌病、原蟲感染、②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如慢性炎癥及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2、細胞內鐵20%~90%,平均值為65%。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重視組化染色和其他實驗檢查表示47條染色體,增加了一條8號染色體,第9號與第22號染色體之間易位,斷裂點分別在第9號染色體長臂3區4帶和第22號染色體長臂1區1帶。敏感性可高達10-4水平。3、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因此,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1、教師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一)檢測方法1、免疫熒光法(immunofluoresencetechnigue)2、免疫酶染色法(1)APAAP法(2)PAP法(3)ABC法(二)細胞免疫分型的臨床應用1、有助于識別不同系列的細胞。如識別髓人體正常細胞有46條染色體,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45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
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識別淋巴細胞系列的抗體有:CD1、CD2、CD3、CD4、CD5、CD7、CD8、CD9、CD10、CD19、CD20、CD52、CD77等。識別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抗體有CD41、CD42、CD61等。識別紅細胞系列的抗體常用血型糖蛋白A或B。2、識別不同的淋巴細胞識別成熟T淋巴細胞的抗體有CD2、CD3、CD7、CD8等。識別成熟B淋巴細胞的抗體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46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有CD19、CD20、CD22等。識別NK細胞的抗體有CD16、CD56等。識別不同的淋巴細胞除檢測細胞表面的抗原外,還可以檢測細胞表面的受體及細胞表面其他分子,如TCR、MHC等。3、用于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臨床上常用CD3、CD4和CD8單抗檢測全T(CD3)細胞,并可將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中T細胞分為TH(CD4+,CD8-)和TS(CD4-、CD8+)兩個主要亞群,計算TH/TS比值作為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有CD19、CD20、CD22等。識別NK47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機體免疫狀態、某些疾病診斷、病期分析、監測治療和判斷預后的參數。4、用于識別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CD34+、CD90+、Lin-被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主要標志;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CD34+、TDT+、CD10+、CD7+為T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CD34+、CD19+為B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根據不同抗體組合可T、B淋巴細胞區分為不同分化階段。(參照表)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機體免疫狀態、某些疾病診斷、病期分析、監測48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5、有助于識別不同功能狀態的細胞,如記憶T細胞高表達CD45RO、不表達CD45RA。活化T細胞不表達CD45RA,而CD25、CD2、CD45RO、CD54、CD58等均強表達。6、有助于對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進行分離和研究。用免疫熒光法標記和活細胞可經流式細胞儀或免疫磁珠法將其分離出來,并使對他們的研究成為可能。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5、有助于識別不同功能狀態的細胞,如記憶T49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7、可用于各種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分析(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點”一節)。8、可用于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的檢查一個完全緩解的白血病病人骨髓細胞中,若出現CD19、CD22、CD10、CD7、CD5、CD13、CD37、CD34等任何一種抗原陽性同時伴有TdT+則診斷微小殘留病存在。敏感性可高達10-4水平。(三)急性白血病細胞免疫表型特點1、ALL與AML細胞免疫表型特點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7、可用于各種白血病細胞的免疫表型分析(見50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點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點4、免疫學分類對于雙表型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毛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期細胞的分類和診斷也具有重要作用。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51ALL和AML的免疫表型CD7CD13CD19CD33HLA-DRTdTMPOe
AML-/+a
+-++-c
+B-ALL--+-++d
-T-ALL+----b
+-注:a.CD7對少部分(10%)AML可陽性
b.<10%T-ALL病例HLA-DR可陽性表達
c.TdT在少數(20%)AML(M1)陽性
d.TdT對大多數成熟B-ALL是陰性ALL和AML的免疫表型CD7CD13CD19CD335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系列亞型主要的抗原標記系列亞型主要的抗原標記B系列早期B型CD19+,CD10-T系列前T型CD7+,CD2-普通型CD19+,CD10+T細胞型CD7+,CD2+前B型CD19+,胞質μ鏈+B細胞型CD19+,胞膜Ig+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系列亞型主要的抗原標記系列亞53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亞型典型的抗原標記亞型典型的抗原標記M0CD34,33,13+M4CD34,33,15,14,13+M1同上M5CD33,15,14,13+M2CD34,33,15,13+M6CD33,血型糖蛋白AM3CD33,13+(HLA-DR陰性)M7CD33,41,42,61+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點亞型典型的抗原標記亞型典型5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免疫組織化學染色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55免疫分型(流式細胞儀)AML-M0(CD5、7、10、19、14、36、GlyA陰性)(CD13、34、38、33、MPO、HLA-DR陽性)免疫分型(流式細胞儀)AML-M0(CD5、7、10、19、56五、細胞遺傳學分析五、細胞遺傳學分析57細胞遺傳學分析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染色體分帶技術的出現,尤其是高分辨顯帶技術的應用,細胞遺傳學研究在血液學領域內才得以迅速發展,特別是在惡性血液病的研究中不但確定了某些染色體異常與疾病發生、發展、診斷、治療及預后有密切關系,而且染色斷裂點也往往成為尋找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標志。因此血細胞染色體的檢查與分析對遺傳性血液病和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分型及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有重要價值,也為遺傳咨詢、優生優育提供依據。細胞遺傳學分析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染色體分帶58(一)染色體檢查方法
見第十章分子生物學檢查中第三節染色體檢查。(一)染色體檢查方法見第十章分子生物學檢59(二)染色體分析通常有兩個或兩以上的細胞分裂相中檢出同一條染色體增加或結構異常;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細胞分裂相中有同一條染色體丟失才能作為一個染色體異常克隆。1、染色體命名人體正常細胞有46條染色體,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ISCN),按其長短和著絲粒的位置編為A~G7組,包括1~22號常染色體及X和Y性染色體;根據顯帶特點,將染色體劃區分布,一般用4個符號表示特定區帶,如“8q22”則代表8號染色體長臂2區2帶。(二)染色體分析通常有兩個或兩以上的細胞分裂相中檢出同一條染60(二)染色體分析2、核型分析及書寫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其格式書寫順序是:染色體數目、性染色體、染色體異常。各項之間以逗號隔開,性染色體以大寫的X與Y表示,各染色變異以小寫字母表示,見表5-1。一個完整核型書寫方法如下:47,XY,+8,t(9;22)(q34;q11)。表示47條染色體,增加了一條8號染色體,第9號與第22號染色體之間易位,斷裂點分別在第9號染色體長臂3區4帶和第22號染色體長臂1區1帶。(二)染色體分析2、核型分析及書寫61(二)染色體分析3、染色體畸變包括數目畸變和結構畸變二類。正常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其中23條來自父方,另23條來自母方,即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或稱為二倍體(2n)。(三)臨床常見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臨床常見白血病的染色體改變見表。(二)染色體分析3、染色體畸變(三)臨床常見白血病的染色體改621、數量<10%T-ALL病例HLA-DR可陽性表達【原理】人體內的總鐵有一定量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貯存在骨髓中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細胞的胞質內,幼紅細胞胞質的線粒體中也含有含鐵血黃素。因此血細胞染色體的檢查與分析對遺傳性血液病和惡性血液病的診斷、分型及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有重要價值,也為遺傳咨詢、優生優育提供依據。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t(8;21)(q22;q22)因此,鐵染色是目前診斷缺鐵性貧血及指導鐵劑治療的一項可靠和切合臨床實用的檢驗方法。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CD13、34、38、33、MPO、HLA-DR陽性)(二)細胞免疫分型的臨床應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多增高;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陽性反應為在骨髓小粒上見到呈淺藍綠色均勻的無形物質,或呈藍色或深藍色的小珠狀、粗顆粒狀或藍黑色的小塊狀物質。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48,XY,+4,t(9;22),+Ph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一般正常或減低。(另有鈣-鈷法略)【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紅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等。ALL:呈陰性,<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
核型FAB形態MIC建議分型t(8;21)(q22;q22)M2M2/t(8;21)t(15:17)(q22;q11-12)M3,M3vM3/t(15:17)t/del(11)(q23)M5a(M5b,M4)M5a/t(11q)Inv/del(16)(q22)M4EoM4Eo/inv(16)t(9;22)(q34;q11)M1(M2)M1/t(9;22)t(6;9)(p21-22;q34)M2或M4伴嗜堿粒細胞增多M2/t(6;9)inv(3)(q21q26)M1(M2、M4、M7)伴血小板增多M1/inv(3)t(8;16)(p11;p13)M5b伴吞噬細胞增多M5b/t(8;16)t/del(12)(p12-13)M2伴嗜堿粒細胞增多M2Baso/t(12p)1、數量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核型FAB形態MI63Ph染色體
是CML的特征性異常染色體,檢出率為90-95%,其中絕大多數為t(9;22)(q34;q11),稱為典型易位。Ph染色體是CML的特征性異常染色體,檢出率為906448,XY,+4,t(9;22),+Ph48,XY,+4,t(9;22),+Ph65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
ALL亞型免疫表型細胞遺傳學預后早B-ALLTdT+、CD19+、CD10+t(9;22)(q34;q11)預后較好前前B-ALLTdT+、CD19+、CD10-11q23預后較好B-ALLTdT+、CD20+、SIg+t(8;14)(q24;q11)預后不良T-ALLt(11;14)(p13;q11)預后較好T-ALLt(1;14)(p32;q11)同上T-ALLt(10;14)(q24;q11)同上T-ALLt(8;14)(q24;q11)預后不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MIC分型ALL亞型免疫表型細胞遺66多看
1、數量
2、種類六、如何學好血液細胞形態學多看六、如何學好血液細胞形態學67多討論
1、同事
2、老師多討論68多讀書(細胞形態、發病情況)
1、常見病
2、罕見病多讀書(細胞形態、發病情況)69多請教
1、教師
2、圖譜多請教70多會診
1、同級醫院
2、上級醫院多會診71多溝通
1、臨床
2、病人多溝通72多觀察
1、細胞少時(TB、R-S細胞)
2、細胞多時(特殊類型:如紅細胞樣瘤細胞)多觀察73重視組化染色和其他實驗檢查
1、常規(POX或SBB、NAP、PAS、Fe);少見(NSE—中性、酸性、堿性,ACP);
2、溶血檢查。重視組化染色和其他實驗檢查74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在檢查骨髓時,需同時進行血涂片的觀察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有核紅。3、估計PLt數量及注意其形態有無異常;4、觀察寄生蟲有無(如瘧原蟲)。㈤、填寫檢查報告單根據骨髓象和血象檢查結果,按檢查報告單的要求,逐項詳細填寫及描述骨髓象、血象表現的特征,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形態學診斷意見。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75
(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NeutrophilalkalinePhosphatase,NAP)【原理】偶氮偶聯法。是血細胞內的堿性磷酸酶將基質液中的α-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α-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細胞質內酶活性所在之處。(另有鈣-鈷法略)【結果】堿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分葉核及桿狀核),其他血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積分值40~80(分)。(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76臨床意義1、感染性疾病: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顯減低,積分值常為0,類白血病反應的NAP活性極度增高。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多增高;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一般正常或減低。臨床意義77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2、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TL(+),BL(-)3、幫助鑒別Gaucher病與Niemanm-Pick病。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78(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reactionPAS)
[原理]:過碘酸能將血細胞內的糖元氧化,生成醛基。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結果
]:胞質中有紅色顆粒、團塊、均勻紅色為陽性。[意義]:紅血病、紅白血病陽性,其他紅細胞貧血陰性,巨核細胞陽性。(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79骨髓鐵染色(Fe)MDS-RAS鐵染色,圖中所指為環形鐵粒幼紅細胞
骨髓鐵染色(Fe)MDS-RAS鐵染色,圖中所指為環形鐵粒幼80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機體免疫狀態、某些疾病診斷、病期分析、監測治療和判斷預后的參數。4、用于識別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CD34+、CD90+、Lin-被認為是造血干細胞的主要標志;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CD34+、TDT+、CD10+、CD7+為T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CD34+、CD19+為B淋巴細胞系祖細胞標志。根據不同抗體組合可T、B淋巴細胞區分為不同分化階段。(參照表)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機體免疫狀態、某些疾病診斷、病期分析、監測81多觀察
1、細胞少時(TB、R-S細胞)
2、細胞多時(特殊類型:如紅細胞樣瘤細胞)多觀察82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83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84
85
骨髓標本采集要求[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①形態檢查抽吸量不超過0.2ml;②同時進行多項檢查應優先抽吸形態檢查標本;③涂片厚薄適宜,不少于4張,并同時制作配套的血片;④作好標記;⑤如干抽,此時應考慮作骨髓活檢;⑥多部位或對有壓痛點或根據X線檢查提示進行穿刺,以提高陽性率。
骨髓標本采集要求86判斷骨髓取材成功的標準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②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③顯微鏡下可見到骨髓特有細胞,如巨核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漿細胞、組織嗜堿細胞、纖維細胞和大量紅系、粒系幼稚細胞等。判斷骨髓取材成功的標準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87骨髓涂片、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雙染色法
返回骨髓涂片、染色:Wright或Giemsa染色、雙染色法
返88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㈠、低倍鏡檢查1、確定骨髓標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滿意骨髓穿刺液制成涂片后,肉眼觀察,在涂尾部見到散在的約粟粒大小呈淺肉色半透明的骨髓小粒及少量脂肪小滴;在顯微鏡下見到較多骨髓特有的細胞如各系幼稚細胞及巨核細胞等,是穿刺成功的標志。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如脂肪滴增多,則表示紅髓成份減少,反映骨髓增生減低插圖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㈠、低倍鏡檢查插圖89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細小的鐵顆粒。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紅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c.含有鐵顆粒的幼紅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呈陰性反應。4、再障時NAP活性增高;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因此,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4、用于識別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t(6;9)(p21-22;q34)2、種類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紅、ET、IMF等;根據不同抗體組合可T、B淋巴細胞區分為不同分化階段。CD34,33,13+[結果]:胞質中有紅色顆粒、團塊、均勻紅色為陽性。②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細胞的量來反映。采用五級法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90骨髓增生程度分級
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占全部細胞百分率有核細胞/1000個成熟紅細胞常見原因范圍平均范圍平均極度活躍1:0.5~2.01:1>50238.96~521.07351.96白血病明顯活躍1:5~121:10>1043.78~230.77114.51增生貧血增生活躍1.16~321:201~11021.53~63.6735.34正常骨髓增生減低1:35~701:500.5~17.41~19.6110.53慢性再障明顯減低1:3001:200<0.51.96~7.414.85急性再障下一頁骨髓增生程度分級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91骨髓增生程度分級(高倍鏡)明顯減低1~5/HP增生減低5~20/HP增生活躍20~50/HP明顯活躍50~100/HP極度活躍>100/HP返回骨髓增生程度分級(高倍鏡)明顯減低增生減低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極923、觀察巨核細胞需要注意數量、成熟程度、產血小板功能及其形態(包括血小板的形態)等四個方面。低倍鏡下計數全部片膜的巨核細胞數。并轉換油鏡觀察,進行分類計數,注意巨核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有無異常。4、注意有無異常細胞如惡性組織細胞病的異常組織細胞、轉移癌細胞、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等。注意觀察有無散在或成堆分布的體積較大、形態特殊的異常細胞出現,尤其應注意涂片尾部、邊緣及骨髓小粒周圍。發現可疑異常細胞,應在油浸鏡下觀察加以確認。
3、觀察巨核細胞93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㈡、油浸鏡檢查選擇有核細胞分布均勻、結構清晰、著色良好的涂膜體尾交界處部位作油浸鏡檢查。1、有核細胞分類計數在油浸鏡下連續分數200個或500個有核細胞,按細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發育階段分別計數。然后計算出分別占有核細胞總數的百分數。再累計粒系和紅系總數,計算粒紅比例(G:E)。分類計數時,巨核細胞及分裂、退化細胞不計入。2、觀察細胞形態仔細觀察各系列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包括注意成熟紅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有無特殊異常細胞出現,必要時還需注意有無寄生蟲。插圖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㈡、油浸鏡檢查插圖94㈢、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1、骨髓增生程度,其臨床意義如前表所述。2、骨髓中各系列細胞及其各發育階段的比例粒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50~60%紅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
粒紅比例(G/E)2.76±0.83:1(2-4:1)淋巴細胞系統:約占有核細胞的20%單核細胞系統:一般<4%漿細胞系統:一般<2%巨核細胞系統:7~35個為正常值(1.5*3cm涂片)。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的非造血細胞成分㈢、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95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⑴、粒細胞系與紅細胞系比例(粒/紅比例)1)、粒紅比例正常:見于:①正常骨髓象;②粒、紅兩系平等增多或減少,前者如紅白血病,后者如AA;③粒、紅兩系細胞基本不變化的造血系統疾病,如MM、骨髓轉移癌、ITP等。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可見粒細胞系增多,或由紅細胞系減少所致。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②急性化膿性感染、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③純紅再障。3)、粒紅比例減低:指粒/紅比例小于2:1。可見粒細胞系減少,或由紅細胞系增多所致。常見于:①粒細胞減少,如粒缺;②紅細胞系增多,如各種增生性貧血、真紅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等。3、各系列細胞比例改變的臨床意義96⑵、粒細胞系統:1)、粒系細胞增多:見于:①各型粒細胞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原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增多為主,CML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②大部分急性炎癥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細胞性類白反應等,以中性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為主。2)、粒細胞減少:見于AA、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⑶、紅細胞系統:1)紅系增多:見于:①各類增生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等,以中幼紅及晚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②巨幼細胞⑵、粒細胞系統:97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及早幼紅細胞增多為主,并常伴幼紅細胞巨幼樣變。2)、紅系減少:見于AA(包括PRCA),但部分CAA,骨髓呈灶性增生者,有時可見紅系細胞比例增多。⑷、淋巴細胞系統:1)、淋巴細胞絕對性增多:見于急淋和慢淋、惡性淋巴瘤、傳淋和傳單、其他病毒性感染、淋巴細胞類白等。2)、淋巴細胞相對性增多:見于AA、粒缺或粒細胞減少癥。⑸、單核細胞系統:增多見于:①血液系統疾病如急單、急粒-單、MDS、惡組、淋巴瘤等;②某些感染性疾病結核病、布魯菌病、原蟲感染、貧血,以巨幼紅細胞增多為主;③急性紅白血病,以原紅及早幼紅細98感染性心內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④其他如惡性腫瘤、肝硬化、藥物反應等。⑹、漿細胞系統:增多見于:①MM、漿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等;②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如慢性炎癥及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疾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等;③AA、粒缺等。⑺、巨核細胞系統:1)、增多:①ITP、Evans綜合征;②骨髓增殖性疾病,如CML、真紅、ET、IMF等;③脾功能亢進;④巨核細胞白血病。2)、巨核細胞減少:見于AA、AL及其他骨髓浸潤或破壞的疾病,以及急性感染、化學物或藥物中毒、放射病等。感染性心內膜炎等;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99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在檢查骨髓時,需同時進行血涂片的觀察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有核紅。3、估計PLt數量及注意其形態有無異常;4、觀察寄生蟲有無(如瘧原蟲)。㈤、填寫檢查報告單根據骨髓象和血象檢查結果,按檢查報告單的要求,逐項詳細填寫及描述骨髓象、血象表現的特征,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形態學診斷意見。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㈣、血涂片的觀察100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胞)油鏡觀察骨髓有核細胞分類計數200-500個細胞系形態學觀察粒系紅系單核系淋巴系漿系其他細胞計算結果(各細胞系百分比粒紅比值)觀察血片組織化學染色填寫骨髓圖文結果報告單(骨髓細胞特征血片細胞特征組化特征)骨髓片存檔保存骨髓象分析步驟示意圖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101返回返回102三、血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意義]:1、有助于了解各種血細胞的化學組成及病理生理改變。2、可用作血細胞類型的鑒別。3、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三、血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意義]:103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t(11;14)(p13;q11)有CD19、CD20、CD22等。2)、粒細胞減少:見于AA、粒細胞缺乏癥或粒細胞減少癥。t/del(11)(q23)t(8;14)(q24;q11)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正常幼紅細胞(主要是晚幼紅細胞)的細胞核周圍可見到1~5個呈藍色細小的鐵顆粒。3、以及對某些血液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療效觀察、發病機制探討等均有一定價值。1、應注意WBC分類計數及形態觀察;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二、骨髓細胞學檢查的
內容、方法和臨床意義見第十章分子生物學檢查中第三節染色體檢查。低倍鏡觀察(取材涂片有核細胞增生巨核細胞病理細胞)M5b伴吞噬細胞增多2)、粒紅比例增高:指粒/紅比例大于5:1。(一)過氧化物酶染色(POX)【原理】
血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試劑中的底物H2O2,釋出新生態氧,使無色聯苯胺氧化為藍色聯苯胺,后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形成藍黑色的顆粒,沉著于細胞質中。【結果】胞質中無藍黑色顆粒者為陰性反應,出現細小顆粒、分布稀疏者為弱陽性反應,顆粒粗大而密集者為強陽性反應。【臨床意義】過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類型的鑒別。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細胞多呈強陽性反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呈弱陽性或陰性反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呈陰性反應。因此,POX染色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最有價值。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一)104骨髓片POX染色骨髓片POX染色105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強陽性反應AML-M4:部分呈陽性反應,部分成弱陽性反應AML-M5:呈弱陽性ALL:呈陰性,<3%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強陽性反應AML-M4:部分呈陽性106(二)蘇丹黑B染色
[原理]:是一種脂溶性的染料,可溶于細胞質內的含脂物質,使胞漿中的脂類物質呈棕黑色或深黑色顆粒。[結果和意義]:與POX染色大致相同。(二)蘇丹黑B染色
[原理]:是一種脂溶性的染料,可溶于細胞107
(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NeutrophilalkalinePhosphatase,NAP)【原理】偶氮偶聯法。是血細胞內的堿性磷酸酶將基質液中的α-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α-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細胞質內酶活性所在之處。(另有鈣-鈷法略)【結果】堿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分葉核及桿狀核),其他血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積分值40~80(分)。(三)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108臨床意義1、感染性疾病: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顯減低,積分值常為0,類白血病反應的NAP活性極度增高。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NAP積分值多增高;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一般正常或減低。臨床意義1094、再障時NAP活性增高;PNH時活性減低。5、其他血液病時NAP活性中度增高,惡組NAP活性降低。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110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根據顯帶特點,將染色體劃區分布,一般用4個符號表示特定區帶,如“8q22”則代表8號染色體長臂2區2帶。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3、CD65、CD91、CD156、CD166等。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M2/t(8;21)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如骨髓小粒較少或缺如,骨髓特有成份減少,提示骨髓可能有不同的外周血液稀釋,為取材不良仔細觀察各系列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包括注意成熟紅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有無特殊異常細胞出現,必要時還需注意有無寄生蟲。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AML-M4:部分呈陽性反應,t(8;21)(q22;q22)包括數目畸變和結構畸變二類。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③風濕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四、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3、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陰性和陽性二種細胞。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NCE,為特異性酯酶):粒系紅系單核系淋巴系漿系其他細胞CD34,33,13+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嗜酸粒細胞-系細胞的抗體有CD13、CD14、CD15、CD32、CD3111(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原理]:(硫化鉛法)血細胞內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條件下(PH5.0)將基質中的?-甘油磷酸鈉水解,產生磷酸鈉,然后與硝酸鉛反應,生成磷酸鉛沉淀,再與硫化銨反應形成硫化鉛沉淀,定位于細胞質內。[結果]:細胞質內出現棕黑色顆粒為陽性反應;否則陰性(另有偶氮偶聯法略)。(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原理]:(硫化鉛法)血細胞內112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2、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TL(+),BL(-)3、幫助鑒別Gaucher病與Niemanm-Pick病。4、單核、組織、網狀、巨核細胞ACP染色均呈陰性反應。臨床意義1、幫助診斷多毛細胞白血病113酸性磷酸酶染色(ACP)FAB:ALL-L2ACP染色呈陽性反應(桔紅色粗大顆粒)提示為T淋巴細胞白血病酸性磷酸酶染色(ACP)FAB:ALL-L2ACP染色呈陽性114(五)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粒細胞酯酶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NCE,為特異性酯酶):
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呈強陽性,不被氟化鈉抑制。
2、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呈陰性。
3、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陰性和陽性二種細胞。(五)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粒細胞酯酶氯乙酸A115(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NSE為非特異性酯酶):
1、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單核系細胞呈陽性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抑制率>50%);
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一般為陰性或呈弱陽性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六)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N116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1、數量2、注意成熟RBC的形態有無異常。【參考值】成人NAP陽性率10%~40%;M5a/t(11q)重視組化染色和其他實驗檢查表示47條染色體,增加了一條8號染色體,第9號與第22號染色體之間易位,斷裂點分別在第9號染色體長臂3區4帶和第22號染色體長臂1區1帶。粒系中原粒cell(-),早幼粒cell強陽性,中性粒細胞(+++),單核(±),淋巴(-),少數(±),紅細胞(-);2、種類多讀書(細胞形態、發病情況)①抽吸骨髓液時,病人有特殊酸痛感;2、細胞內鐵觀察幼紅細胞內的鐵。[意義]:紅血病、紅白血病陽性,其他紅細胞貧血陰性,巨核細胞陽性。d.AML-M2(CD33陽性,呈棕黃色沉淀)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體按Danvers體制排列而成。常見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白血病;活化T細胞不表達CD45RA,而CD25、CD2、CD45RO、CD54、CD58等均強表達。1、細胞少時(TB、R-S細胞)2、判斷骨髓增生程度(表4-2-7)α-醋酸萘酚酯染色(α-NAE,NSE)急單呈陽性反應。CD34+、CD33+為造血干細胞向髓系定向的標志;α-醋酸117(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reactionPAS)
[原理]:過碘酸能將血細胞內的糖元氧化,生成醛基。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化合物,定位于細胞質內。[結果
]:胞質中有紅色顆粒、團塊、均勻紅色為陽性。[意義]:紅血病、紅白血病陽性,其他紅細胞貧血陰性,巨核細胞陽性。(七)糖原染色(periodicacid–Schiff118臨床意義粒系中原粒cell(-),早幼粒cell強陽性,中性粒細胞(+++),單核(±),淋巴(-),少數(±),紅細胞(-);巨核、Plt均呈陽性反應。骨髓檢查組化免疫分型遺傳學培訓課件119PASAML-M6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MA幼紅細胞呈陰性反應PASAML-M6MA120
(八)鐵染色(普魯氏藍反應)【原理】人體內的總鐵有一定量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貯存在骨髓中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細胞的胞質內,幼紅細胞胞質的線粒體中也含有含鐵血黃素。這些鐵在酸化的亞鐵氰化鉀溶液中反應,生成藍色的鐵氰化鐵沉淀,定位于含鐵的部位。【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件工程師職業考題及答案
- 2025年市場調查與分析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投資項目評估與管理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職業資格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地質災害防治與管理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互聯網工程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環境心理學領域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急救與應急救護專業考試題及答案
- 鄭麗玲《彩墨游戲》說課x 課件
- 重點中成藥品種含瀕危野生動物藥材調查表
- 2016年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指南解讀與抗生素應用
-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張拉記錄
- GB/T 41028-2021航空航天流體系統液壓軟管、管道和接頭組件的脈沖試驗要求
- 化工環境保護與及安全技術概論考試題及答案
- 領退轉款賬戶確認書
- 精益生產精管理培訓課件
- 鉗工技能-刮削與研磨課件
- 浙大中控DCS系統AdvanTrol-Pro軟件培訓-編程綜合編程案例課件
- 2021版《安全生產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