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紅橋區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天津市紅橋區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天津市紅橋區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年天津市紅橋區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年天津市紅橋區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科研機構對一狹長荒地進行多年跟蹤調查,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物種數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年數物種數量植物類別15101520草本1420453427灌木510152128喬木0251016A.應采用五點取樣法對該荒地上某種草本植物的數量進行調查B.調查期間,該荒地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總豐富度在逐年增大C.該群落正在發生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D.該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都在發生變化2.如圖是生態系統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乙可能是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級B.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C.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a-b-dD.甲、乙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可以表示為a/(a+c+e)3.高密度水體養殖常會引起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養殖。如圖為利用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示意圖,箭頭所指為水流方向。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魚塘富營養化水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B.魚類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競爭的關系C.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過程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D.魚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能被稻田中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4.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決定葡萄果實的著色度,直接影響果實的外觀品質。現以三年生中熟品“巨玫瑰”為材料,在葡萄轉色期,分別用0、100、500、1000mg/L的ABA溶液浸泡果穗10s,測定其葡萄皮花色苷含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一定濃度的ABA能顯著促進“巨玫瑰”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積累B.清水處理組葡萄果實中也能產生脫落酸,引起花色苷含量發生變化C.在本實驗中,ABA處理濃度越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越高D.ABA處理不但能增加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積累量,還能使葡萄果實提前完成轉色5.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多聚體與單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單體與其構成的多聚體具有相同的元素組成B.由葡萄糖構成的多聚體具有相同的結構和功能C.多聚體由單體脫水縮合而成,其基本骨架是碳鏈D.DNA的特異性與其構成單體的數目和排列順序有關6.下列關于人體骨骼肌細胞中細胞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A.厭氧呼吸時有機物中的能量主要轉化為熱能B.人體細胞呼吸產生的CO2來自細胞溶膠和線粒體C.線粒體內膜含有與ATP合成和電子傳遞有關的酶D.厭氧呼吸第二階段是對丙酮酸進一步氧化形成乳酸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某棄耕農田多年后形成灌木叢,下圖表示灌木叢某階段田鼠的種群數量變化,下表為該灌木叢第一、二、三營養級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單位為百萬千焦),“?”表示能量暫時不詳,但可以計算出來。營養級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6×20222.0×20222.59×20202.6×2020二3.2×2094.5×2065.5×2062.53×209三?6.0×2074.0×2072.3×206(2)圖中虛線表示___________,N點時出生率______________(選填“>”、“<”或“=”)死亡率。(2)第二、三營養級之間能量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點)。(3)在灌木叢中,食物鏈上的相鄰物種之間存在著捕食關系。相鄰物種的某些個體行為與種群特征為對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這說明信息能夠_______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該棄耕農田多年后形成灌木叢的過程屬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在草本與灌木混生階段,農田內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8.(10分)某種植物花色的控制過程如圖所示,不考慮突變和交叉互換,回答下列問題:(1)該種植物花色的控制過程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一紫花植株進行測交后代均為紫花,則該親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且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產生的F1中紫花白花=5:7,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現象;若將F1白花個體中的雜合子進行自由交配,則F2中紫色植株出現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3)請根據以上信息及所學知識,以現有三種純合白花品種為材料,設計一個實驗確定基因A/a和基因B/b是否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及結論。①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預期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黨的十九大報告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創造性地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某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將屋后荒山開墾成果林,將屋前洼地改造成魚塘,并在山中放養土雞和野豬等。請回答下列問題:(1)土雞羽毛顏色多種多樣,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2)對于有害生物如田鼠,人們可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其環境容納量。環境容納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魚塘中的一條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鳙魚→烏鱧。鳙魚給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部分。(4)荒山、洼地經過改造成為果林、魚塘,塘泥可作為肥料,畜禽糞便可進入沼氣池。有人認為這些措施能促進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物質循環,這種認識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線粒體的功能由其中的約1000種蛋白質來執行。如圖是真核細胞中線粒體蛋白X從細胞質基質轉運到線粒體基質的圖解,導肽(一般含10~80個氨基酸殘基)是該蛋白質一端的肽段,在引導蛋白質進入線粒體基質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注:①Hsp:熱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分為Hsp70,Hsp60等。(1)組成線粒體前體蛋白X的肽鏈中,N端特指的是含有游離的﹣NH2一端,則肽鏈的另外一端應該含有的化學基團是_____。(2)線粒體前體蛋白X是由細胞結構中_____內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_____。據圖可知熱休克蛋白的作用是_____。(3)據研究,線粒體內的DNA也參與線粒體中許多酶復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見線粒體屬于_____(填“自主性”“半自主性”或“無自主性”)細胞器。11.(15分)海草場作為特殊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生物圈碳循環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海草可作為其他附著生物的附著基,并為許多海洋動物提供適宜的食物,被稱為“生態系統的工程師”。請回答下列問題:(1)海草場的存在能增加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______三個層次。海草場能夠減緩海浪對海岸的侵蝕、穩定地質,從而保護海岸環境,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價值。(2)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引起海草場生境水深的變化,光照減少引起___________,會導致海草大量死亡,最終會降低海草場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穩定性。(3)海草場在生物圈的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碳元素在草場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循環,在海草和以海草為食的海洋動物之間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傳遞。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D【解析】

1.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志個體→重捕并計數→計算種群密度;(1)樣方法調查時,取樣的關鍵是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常用的取樣方法有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2)調查喬木的種群密度比調查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選用的樣方面積大;(3)對樣方中位于頂點和邊線上的個體計數時,采用取相鄰兩邊和這兩邊的頂點原則。2、計算種群密度時,樣方法是計算各個樣方內種群數量的平均值,計算時要注意樣方的面積大小相等,標志重捕法也要根據環境面積,再計算種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積內的個體數。種群中的個體數=第一次捕獲數×第二次捕獲數÷標志后重新捕獲數;【詳解】A、在狹長地段上,調查某種植物的數量,應采用等距取樣法進行調查,A錯誤;B、第10年和第15年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總豐富度相等,并非逐年增大,B錯誤;C、人為因素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錯誤;D、草本、灌木和喬木的物種數量在發生變化,因此該群落的垂直結構在發生變化,水平結構也將發生變化,D正確。故選D。2、C【解析】

1、某一營養級的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其中糞便中的能量是該營養級未同化的能量。2、某一營養級(最高營養級除外)能量的去向:(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流向下一個營養級;(3)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3、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詳解】A、乙捕食甲,乙可能是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級,A正確;B、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沒有被乙同化,還屬于甲進入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c中,B正確;C、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乙同化的能量-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可表示為a-b,C錯誤;D、甲、乙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乙同化的能量/甲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為a/(a+c+e),D正確。故選C。3、D【解析】

分析題圖:出現富營養化的水體流經稻田時,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營養。稻田中的好氧、厭氧、兼性厭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機物。流出稻田的水含的有機物大量減少,出現藻類水華的魚塘尾水流經稻田后,水稻與藻類競爭光照和營養、同時動物攝食、微生物等產生殺藻物質等因素導致藻類數量減少。【詳解】A、出現富營養化的水體流經稻田時,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營養,A正確;B、藻類與稻田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存在捕食、競爭的關系,B正確;C、稻田生態系統凈化魚塘尾水的過程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C正確;D、魚塘尾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主要是被稻田中的分解者利用,D錯誤。故選D。4、C【解析】

分析題圖可知,與對照組(清水)相比,不同濃度的ABA溶液處理后花色苷含量均有所增加,據此分析作答。【詳解】A、與清水組對照相比,實驗中不同濃度ABA處理后均能促進“巨玫瑰”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積累,A正確;B、果實中能產生內源ABA,B正確;C、分析影響花色苷含量有兩個因素,一是ABA濃度,二是處理后天數,應改為在一定范圍內,處理后經過相同的天數,ABA濃度越高,花色苷含量越高,C錯誤;D、與對照組相比,不同實驗組不僅增加了最后花色苷的含量,還使花色苷含量提前達到高峰,D正確。故選C。【點睛】明確實驗設計的變量原則與對照關系,并能結合題圖信息分析各項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B【解析】

單體是多聚體的基本組成單位,多糖的單體是葡萄糖,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蛋白質的單體是氨基酸。【詳解】依據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單體與其構成的多聚體具有相同的元素組成,A正確;由葡萄糖構成的多聚體有淀粉、纖維素和糖原,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B錯誤;依據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多聚體由單體脫水縮合而成,其基本骨架是碳鏈,C正確;每個DNA都有特定的脫氧核苷酸的數目和排列順序,這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D正確。故選B。6、C【解析】

人體骨骼肌細胞能進行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兩個過程,其中需氧呼吸分為三個階段,厭氧呼吸分為兩個階段。【詳解】A、厭氧呼吸產生的有機物中的能量少部分釋放出來(有部分轉化為熱能),大部分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有機物中,A錯誤;

B、人體細胞呼吸產生的CO2來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場所是線粒體基質,B錯誤;

C、線粒體內膜是需氧呼吸第三階段的場所,線粒體內膜含有與ATP合成和電子傳遞有關的酶(線粒體中與檸檬酸循環有關的酶分布在線粒體基質中和線粒體內膜上),C正確;

D、人體細胞中厭氧呼吸第二階段是對丙酮酸進一步還原形成乳酸,D錯誤。

故選C。【點睛】解答此題需要明確人體厭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故CO2只能在需氧呼吸的過程中產生。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環境容納量(K值)=24.5%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次生一年生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間等競爭中被淘汰【解析】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K值為環境容納量,此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間關系有競爭、捕食、寄生、互利共生。某一個營養級的同化固定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分解者利用和傳遞給下一個營養級。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200%。信息傳遞存在于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之間,使生態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聯系成一個整體。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作用:(2)生命活動的進行離不開信息傳遞的作用;(2)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的作用;(3)能夠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詳解】(2)種群數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動的,圖中虛線表示環境容納量(K值),種群數量達最大值N時出生率=死亡率。(2)某一個營養級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個營養級的同化能量,故第三營養級的同化能量=3.2×209-(4.5×206+5.5×206+2.53×209)=0.45×209百萬千焦,因此能量在二、三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0.45×209/3.2×209)×200%≈24.5%。(3)該灌木叢中食物鏈上的相鄰物種之間存在著捕食關系,相鄰物種的某些個體行為與種群特征為對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這說明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4)該棄耕農田多年后形成灌木叢的過程屬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草本與灌木混生階段,農田內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其原因是一年生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間等競爭中被淘汰。【點睛】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特點,理解群落的演替類型和過程及其生物種類變化的原因,把握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和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識記和理解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類型和作用,這是該題考查的重點。8、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AABBAB1/8將三種純合白花品種兩兩相互交配得到F1,從F1中選出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得到F2,觀察并統計F2的表現型及比例若F2中紫花:白花=1:1,則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F2中紫花:白花=5:7,則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解析】

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基因分離定律研究是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研究是兩對或者兩對以上的相對性狀的遺傳。2.分析題圖: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A通過控制酶A的合成來控制前體物質合成白色物質,基因B通過控制酶B的合成來控制白色物質合成紫色物質。基因A和基因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紫色(A_B_),其他情況下均表現為白色(A_bb、aaB_、aabb)。【詳解】(1)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學途徑可說明基因控制性狀的途徑之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2)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遵循基因的連鎖與互換定律,一紫花植株A_B_與aabb進行測交后代均為紫花A_B_,則該親本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后代中出現9:3:3:1的比例或者其變形的結果,而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產生的F1中紫花A_B_:白花=5:7,即9:7的變形,紫花的比例顯著降低,推測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現象;導致后代紫花中AABB、AABb、AaBB和AaBb不存在;若將F1白花個體中的雜合子(2Aabb、2aaBb)進行自由交配,則產生的配子為1/4Ab、1/4aB、1/2ab,則F2中紫色植株出現的概率為1/4×1/4+1/4×1/4=1/8。(3)根據題意,確定基因A/a和基因B/b是否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實驗思路:將三種純合白花品種兩兩相互交配得到F1,從F1中選出紫花植株進行自交,得到F2,觀察并統計F2的表現型及比例。如果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從F1中選出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自交后代為AAbb(白花)、aaBB(白花)、2AaBb(紫花),即后代比例為紫花:白花=1:1;若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由于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存在不育現象,故F1中紫花AaBb自交后代為5紫花:7白花。【點睛】本題考查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的實質和常見的分離比,理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和應用,把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中常見的9:3:3:1的比例及其變形的結果,能夠利用該比例分析解決問題,掌握驗證基因連鎖與互換定律的方法是解決第(3)問的關鍵。9、基因多樣性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鳙魚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烏鱧糞便中的能量不正確。因為物質循環發生于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物質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只能單向流動,不能循環【解析】

1.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主要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3.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時也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詳解】(1)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故土雞羽毛顏色的多種多樣,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基因多樣性。(2)環境容納量指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對于有害生物如田鼠,人們可通過改變其生存條件(如改種田鼠無法取食的植被類型,或釋放田鼠的天敵)以降低其環境容納量。(3)在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鳙魚→烏鱧中,因為每一營養級動物的糞便中的能量都來自上一營養級生物的同化量,故鳙魚給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鳙魚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烏鱧糞便中的能量兩部分。(4)人們將荒山、洼地經過改造成為果林、魚塘,塘泥可作為肥料,畜禽糞便進入沼氣池等措施并不能促進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物質循環,因為物質循環發生于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物質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單向流動的,不是循環的,而上述措施提高了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點睛】熟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基本知識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會運用物質循環的概念正確分析最后一問,并能辨析生態農業的優點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10、﹣COOH(羧基)細胞核細胞質中的核糖體(核糖體)與蛋白質的解折疊及重新折疊有關半自主性【解析】

真核細胞中線粒體蛋白X屬于蛋白質從細胞質基質轉運到線粒體基質,所以合成場所是核糖體.線粒體前體蛋白X是由細胞結構細胞核內的基因控制合成,該分子的肽鏈一端是含有游離的﹣NH2,則肽鏈的另外一端應該含有的化學基團是﹣COOH。線粒體內含有少量的DNA也參與線粒體中許多酶復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見線粒體屬于半自主性的細胞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