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_第1頁
生命在于運動_第2頁
生命在于運動_第3頁
生命在于運動_第4頁
生命在于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生命在于運動,健康不是夢——阿爾本格勒中心學校巴根那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全面實施,對于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老年人來說,如何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老齡問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這不得不引起世人的關注。

人人都渴望健康,人人都渴望長壽。古往今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到老年,尤其如此。目前,我國心血管病研究專家提出“健康70、80、90,百歲不是夢”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為了達到老有所養、健康長壽;老有所學,增長知識;老有所為,服務社會這一總目的,現就有關加強老年人體育科學研究,發展老年體育產業,提高老年人健身質量等問題,談一些個人的見解。而且主要是針對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而言的。恩格斯說:“生命的存在首先在于運動”。兩千多年前,我國古書上就記載了體力活動對健康的好處。漢代名醫華陀依照虎、鹿、猿、熊、鳥等動物的活動姿態,編制了一套“五禽戲”,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強調“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運動可以改變老年人的生活環境,擺脫孤獨,調劑情緒,振奮精神。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的作用。

開展體育活動就是實現健康、長壽的有效途徑。它除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外,通過傳授競技規則,能教導人們遵章守紀,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增加安定團結的因素,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培養人們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的統一;節約國家醫療費用的開支;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什么是健康?人們常說,“身體沒病就是健康”,“體魄健全就是健康”,“紅光滿面,長得結實就是健康”,這是對健康的一般認識。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醫學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良好狀態。”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參照國際衛生組織提出的標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關于老年人健康的標準是:無病痛癥狀和不適;經現代醫學檢查各器官功能在正常范圍,無疾病;無影響生理功能的明顯畸形:體重在正常范圍;矯正視力可看書報,5米以內可聽正常講話(聲音);能從事室內外輕體力勞動;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緒樂觀,無自怨、孤獨、抑郁和憂慮感;家庭和睦;遵守社會公德,保持一定社交等。什么是幸福?平常說快樂是幸福;“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當然是幸福。但如何才能快樂,關鍵是健康。要健康必須科學養老,養老的前提在運動。健康享受每一天,健康使個人幸福、家庭幸福和社會幸福。

如何才能做到健康與運動,實現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與健康老齡化呢?借鑒一些老同志的實踐經驗,我想要做到下面幾點:

一、生活要規律化

“生命由天賦,健康靠人為”。要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在飲食方面,做到合理膳食很重要。“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多吃魚,少吃肉”,這都是很好的民間諺語。還有很多“長壽食療歌”,諸如:“鹽醋防毒能消炎,蔥姜辣湯治感冒;胡椒驅寒又除濕,韭菜補腎暖膝腰;花生能降膽固醇,芹菜能降血壓高;大蒜抑制腸炎發,綠豆解暑最為妙”等等,這些都很有韻味,值得熟記,有益健康。這里特別強調多吃魚的問題,很多老年人介紹這是長壽的一條重要經驗。因為魚肉所含脂肪是不飽和脂肪,有益于心腦血管保健,也有益于增智。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結果,2000年日本男女壽命均列世界第一,其中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4.6歲,男性為77.72歲。據認為,日本人長壽的原因除了衛生保健設施普及外,主要還是同飲食結構合理,尤其是吃魚多有關。其次在睡眠方面要有規律。睡眠是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生理學家認為,在一般健康狀況下,50—70歲的人每天應睡眠9-10小時,70—80歲的人每天應睡眠11-12小時。這些時間可分別安排在晚間和中午進行。至于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起床,中午休息多長時間,都應養成良好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滿足老年人對睡眠的生理需要,從而延年益壽。其三,要有適當的娛樂欣賞活動,比如唱唱歌、聽聽音樂、看看電視等。

二,鍛煉要經常化

“生命在于運動”,這已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我們的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忠告。只有經常堅持鍛煉,才能舒通身體的筋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各器官機能,使生命之樹常青。經常鍛煉,還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縮和骨質疏松,延緩衰老進程。

在鍛煉經常化的問題上,重要的是要堅持科學鍛煉。第一,要因人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能強求一致。第二,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第三,要抵制封建迷信和不科學、不健康的東西。當前要特別重視與邪教組織的斗爭,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

三、心態要平衡化

人的心理狀態平衡很重要。一些老年人特別是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不適應、不習慣,常常表現為思想消極情緒低落,容易激動。一方面希望得到社會的尊敬和同志們的關心,同時又感到在位與不在位不一樣,因而為自己權力的失落感到悲觀和惋惜:一方面希望能度過愉快的晚年,往往又“有福不享”,為別人為社會為家庭瑣事操勞,常為一件小事、一句不中聽的話而耿耿于懷,顯得“小氣”和固執。這些不良心態肯定會影響老年人健康,加快衰老過程,不利于健康老齡化。

我認為心態平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要保持心態的基本平衡,關鍵是四句話:要忘得了過去,要看得慣現在,要展望著明天,要把握好自己。

1、要忘得了過去。步入老年,人們已經走過了漫長的人生道路,這其中必然經過風風雨雨,有喜悅也有歡樂,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成績也有遺憾……。然而,過去的已經過去,留戀不堪回首的往事,可能導致心理失衡。只有以博大精心的胸懷面對現實,不能為仕途坎坷,官小職微而自卑、自責,也不能因辛勞一生沒有豪宅而覺得吃虧。忘得了過去,就是從頭開始,視老年階段為生活的新起點,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精神老有所為。

2、要看得慣現在。現在改革開放,很多利益在調整,不平衡的事很多,生活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比比皆是。有的老同志面對眼前社會中的種種狀況,總覺得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感到不順心,影響著心理平衡。須知“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對此要想得開,要承認我們都已退休的現實,要以積極的休息為主的心態,擺脫不良心理的困擾。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新事物要看得慣,關鍵是徹底放下架子,與普通老百姓、普通群眾靠近,多聽聽他們的呼聲,努力尋找心理上的緩沖帶。如運用“時間拖延法”來淡化刺激強度;運用“回避法”來擺脅心理的直接損害;以設想的“精神勝利法”去尋找歡樂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樣來達到心態的基本平衡。

3、要展望著明天。樂觀的積極的看世界,世界真奇妙,世界確實美好。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代,國家一天天強大,人民生活一天天幸福,國際地位一天天提高。祖國大地發生著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神州大地一片欣欣向榮,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更美好。“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展望明天,心情更加舒暢,進而可以提高我們的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質量。

4、要把握好自己。要尋找好新的定位,恰當地評價自己。過去在位時為黨為人民做了一些工作,但不一定很完善、很好,肯定還有很多遺憾和不足;工作中取得一點成績,那是領導重視關心和同志們支持配合的結果。要正確地看待自己,正確地看待他人,正確地看待社會。事物都是向前發展的,“青出于藍勝于藍”,這是自然規律,我們應感到高興和自豪。老同志趁身體尚好,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發揮余熱的問題。能夠發揮余熱,也要量力而行,一切服從于身心健康和社會需要。

四、思想要年輕化

“夕陽無限好,何懼近黃昏。”人老是自然規律,但是只要有正確思想指導,只要把握住老有所為的良機,就可以喚回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思想永遠年輕化。

1、要加強學習。老年人歷盡滄桑,時不我待,為了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老有所為,與時俱進,必須要老有所學,這是形勢發展的要求,也是所有老年人不斷更新觀念,接受新事物,了解新情況的需要。社會發展沒有止境,人的學習也應沒有止境。因此,老同志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了,但精神食糧不能少,精神支柱不能潰,同樣要做到加強學習,思想常新,精神不老,政治上永遠年輕。

老年人應該學什么?一是上老年大學繼續深造,學點政治、學點經濟、學點科技知識,還有練字、繪畫、唱戲以及寫作等。二是定期組織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學習黨和政府召開的重要會議精神和領導講話,了解國內外政治和經濟形勢。三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看書看報,了解國內外大事。周總理說過“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我們應以此自勉,樂于學習,勤于學習,樂享永年。特別是人到老年,邀游于讀書和知識的海洋之中,會感到其樂無窮,不知老之將至。

2、要樂觀向上。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是老年人長壽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這一生活哲理,對老年人十分重要。保持樂觀,也可以說保持青春活力。一要知足常樂,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條件,與參加工作時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應該說知足了。退下來后,堅持以健康為中心,瀟灑一點,糊涂一點就行了;不羨慕別人,更不嫉妒別人,做到廉潔自律,嚴格要求,為民以德,不該得的不得,不該想的不想,不該要的不要,永遠記住知足常樂的古訓。二要助人為樂,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誰也離不開誰,彼此需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助人的過程,可以凈化靈魂,升化人格,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三是怡享天倫之樂。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勞累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回到了家庭的小天地,賞心于夫妻之情、父母之情、母女之情、手足之情中,一家和睦相處,怡享天倫之樂,有益健康長壽。

3、要重歸群體。每個人都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學校到機關,都經歷了從普通老百姓到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干部與工人)的過程,有的當了干部,有的得到升遷,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現在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從機關、企事業單位返回社會,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這實際也是一個重歸群體的問題。這就要懂得“當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的道理。重歸群體,本來就是從群眾中來,現在仍回到群眾中去的問題。重歸群體,就是要永遠植根于群眾之中,要密切與群眾聯系。重歸群體,就是和人民群眾永遠在一起,積極參與群體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群體活動,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同時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