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對比_第1頁
最新高中地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對比_第2頁
最新高中地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對比_第3頁
最新高中地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對比_第4頁
最新高中地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對比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難點11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氣候的比照季風氣候是中學地理學科中的重要組成局部,通過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成因、特點、分布規律以及與人類生產、生活的聯系等知識點的考查來考查考生對氣候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很好地表達文綜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復習備考時列為重點知識加以訓練強化。●難點磁場讀我國甲乙兩地自然地理環境剖面示意圖〔圖11—1〕,甲、乙兩地相距500千米,判斷1~2題。圖11—11.★★★★有關甲乙兩地自然環境差異的表達,正確的是〔〕A.甲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乙地是溫帶季風氣候B.甲地是溫帶季風氣候,乙地是溫帶大陸性氣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溫帶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風力侵蝕為主,乙地自然環境適宜蘆葦生長2.★★★★有關甲乙兩地農業生產的表達,正確的是〔〕A.甲地適宜種植甘蔗 B.乙地適宜開展畜牧業C.甲地適宜種植天然橡膠 D.乙地適宜種植茶葉3.★★★★★我國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復雜多樣 B.南北溫差大C.冬季風的強弱和進退遲早不同 D.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遲早不同4.★★★★當太陽直射點自赤道移到北回歸線期間〔〕A.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歷自旱季至雨季的變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局部地區經歷自雨季至旱季的變化D.美國洛杉磯地區經歷自旱季至雨季的變化〔2000年廣東綜合能力測試卷〕5.★★★★★我國冬季風勢力比夏季風強的原因是〔〕A.冬季風的源地離我國近,而夏季風那么較遠B.冬季風影響的范圍比夏季風大C.冬季風的厚度比夏季風大,可以翻山越嶺影響到我國南部地區D.冬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比夏季大6.★★★★★讀“我國東部地區一般年份夏季風的進退情況示意圖〞〔圖11—2〕,答復以下問題。〔1〕A地區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2〕B地區每年一般會出現“〞天氣。〔3〕圖中C、D兩地區,較易出現春旱的是地區;另一地區不易發生春旱的原因是。〔4〕在夏季風勢力強盛的年份,我國往往會造成〔災害〕;而夏季風勢力較弱的年份那么又會造成〔災害〕。〔1997年上海卷〕●案例探究[案例1]假設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圖11—圖11—2C.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嚴重干旱命題意圖:此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氣候類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別是對我國降水量時間分布規律的理解。知識依托:我國季風氣候的成因以及副熱帶高壓對我國降水的影響和區域自然地理知識。錯解分析:此題錯誤可能是對題干審題有誤,也可能對我國雨帶移動規律記憶不清或副熱帶高壓對我國雨帶移動的影響理解不清,還有可能對我國區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現錯誤。解題方法與技巧: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副熱帶高壓北移偏快〞,聯系副熱帶高壓對我國降水的影響,我國降水量的時間分布與夏季風的強弱有關,夏季風的進退又與副熱帶高壓的移動有關,副熱帶高壓過強,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澇,相反,副熱帶高壓偏弱,造成副熱帶高壓長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徘徊,故造成南澇北旱。我國南方沿海地區由于經常受臺風的影響,降水始終都很豐富,不會出現嚴重的干旱現象,故D項錯誤,故此題應選A。關于雨帶的移動規律在高考卷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在2003年復習備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視。答案:A[案例2]讀圖11—3,答復以下問題。圖11—3〔1〕東亞夏季風來自;南亞夏季風來自;南亞夏季風的成因是。〔2〕C處夏季既能受到季風影響,也能受到季風影響,形成氣候;D處屬氣候,夏季僅能受到季風的影響,形成季。命題意圖:此題主要考查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區別,進而考查考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比擬判斷能力等。知識依托: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風向、成因、特征、分布規律等,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等。錯解分析:此題錯誤可能是因為不能正確判斷圖中氣壓中心位置和氣流的方向,也可能對南亞季風與東亞季風的成因區別掌握不好。解題方法與技巧:此題的關鍵是搞清東亞和南亞在夏季的氣流運動情況,準確判斷出C、D處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風向及所屬氣候類型。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印度低壓的吸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而形成的。〔2〕東南西南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東南雨●錦囊妙計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主要包括它們的分布位置、成因、根本特征及對區域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等知識,是歷年高考試卷常涉及的重要內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斷、歸納、推理、比擬等方面的能力。復習備考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東亞季風主要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包括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和熱帶季風;南亞季風主要在我國西南地區和印度附近。

2.成因區別:東亞季風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南亞季風除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外,主要還與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有關。3.風向及源地:東亞:冬季,偏北、西北風,亞歐大陸內部;夏季,偏南、東南風,太平洋。南亞:冬季,東北風,亞歐大陸;夏季,西南風,印度洋。4.聯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風氣候區的人類生產活動特別是農業生產活動和農作物類型。●殲滅難點訓練1.★★★★★塔里木河進入豐水期時〔〕A.地中海沿岸多雨 B.新西蘭正值夏季C.印度半島盛行西南風 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1998年未啟用高考題〕2.★★★★南亞熱帶季風的成因是〔〕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②海陸熱力性質差異③反氣旋與氣旋的交替控制 ④季風洋流的影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讀圖11—4,甲地的月均溫及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判斷3~6題。圖11—43.★★★★甲地所在半球及氣候類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B.北半球的熱帶季風氣候C.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 D.南半球的熱帶雨林氣候4.★★★★適宜在甲地生長的農作物或農業類型可能是〔〕A.地中海型農作物 B.畜牧業C.適合水稻和黃麻生長 D.冬小麥5.★★★★★甲地可能分布在圖11—5中哪個地區?〔〕圖11—56.★★★★據5題判斷結果,甲所在地是〔國家〕的〔地形區〕A.巴西巴西高原 B.印度印度河平原C.中國珠江三角洲 D.法國巴黎盆地7.★★★★讀南亞區域略圖11—6,完成有關問題。圖11—6〔1〕A表示國家,圖中B是地區。〔2〕甲、乙兩幅圖中,哪一幅能反映C地氣候類型、C國易出現洪澇災害的自然原因是。〔3〕圖中C國的斜線陰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的分布區,該地此作物生長的有利條件是。8.★★★★★讀“某地區氣溫、降水及耕作制度圖〞〔圖11—7〕,分析答復以下問題。圖11—7〔1〕該地區氣候類型屬氣候,該地可能位于半島或半島。〔2〕11月至2月為何不適宜作物的生長?〔3〕該地區除種植水稻外,糖料作物可能有。〔4〕第一季水稻育秧期間為防止低溫危害,往往采用育秧技術。〔5〕近期該地區稻田面積在減少,可能原因是。附:參考答案難點磁場1~2.解析:此題組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分析判斷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圖中氣溫和降水的特征差異,可知甲地為溫帶季風氣候,乙地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與之相關的主要農業生產的類型甲主要以小麥、玉米、棉花等為主,而乙主要適宜開展畜牧業,故第1題選B,第2題也選B。答案:1.B2.B3.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氣候資源及氣象災害的記憶能力,我國由于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水旱災害頻繁,根本原因與夏季風的強弱有關,夏季風強的年份,雨帶移動速度快,造成北澇南旱;而夏季風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澇北旱,故此題應選D。答案:D4.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的理解,審題是關鍵,太陽直射點由赤道移到北回歸線應為3月21日至6月22日,即北半球由春季向夏季過渡,A、B、C均為北半球季風氣候,應由旱季向雨季過渡,故只有A項正確,D項洛杉磯為地中海氣候,此時應由雨季向旱季過渡。答案:A5.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理解能力。我國的季風氣候按季節分夏季風和冬季風,冬季由于我國太陽高度角都比擬小,且晝短夜長,還有降水偏少,海洋與陸地熱力性質差異非常顯著;而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各地太陽高度角都比擬大,且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短,而且降水偏多,即南北溫度相差很小,故夏季時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太顯著,故冬季風比夏季風強度大。答案:D6.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對我國雨帶移動規律的理解。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圖中雨帶的位置和時間和對我國區域自然地理知識熟練程度。第〔3〕題關鍵是看清楚圖中C、D兩點的地理位置,C處于華北地區,D處于東北地區,不難想到華北地區春旱非常嚴重,而東北地區因有春季的季節性積雪融水而沒有春旱。答案:〔1〕510〔2〕梅雨〔3〕C春季積雪融水〔4〕南旱北澇南澇北旱殲滅難點訓練1.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氣候類型特征的理解及審題能力,根據題干應為北半球夏季,只有C項符合條件。A項此時地中海為炎熱枯燥;B項在南半球應為冬季;D項盛行西南季風應為順時針。答案:C2.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成因區別的理解。東亞季風只有一個成因即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而南亞季風有兩個成因,冬季風主要為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而夏季風主要為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故此題只能選A。答案:A3~6.解析:此題組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氣候類型的判斷分析能力,根據圖中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最冷月在7月月均溫度在26℃左右,最熱月在1月溫度在20℃左右,應為熱帶地區;一月降水比擬集中,而7月份降水稀少,有明顯的干濕季區別,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下,故應為熱帶草原氣候,第3題選C,根據第3題推知第4題應選B,第5題應選D,第6題應選A。答案:3.C4.B5.D6.A7.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南亞區域地理的記憶和氣候類型圖的判讀能力,根據左圖A、B的位置,A應為阿富汗,B為克什米爾地區;根據甲、乙兩幅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圖不難分析出甲圖和乙圖均為熱帶草原氣候,但降水量甲圖比乙圖要少得多,根據C在圖中的位置,由于處于德干高原內部,受地形影響,降水偏少,而且由于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故易出現洪澇災害。根據C圖的氣候特征不難推論出該圖的主要經濟作物應為棉花,主要條件是光照充足且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分布。答案:〔1〕阿富汗克什米爾〔2〕乙圖夏季風強弱不同且年際變化大〔3〕棉花德干高原氣候相對枯燥,陽光充足,且有肥沃火山灰土分布。8.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運用地理知識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