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
小升初語言積累與應用——文言文第五講
小升初語言積累與應用——文言文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①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課文注釋中對這些字都注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準。②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通過誦讀來實現。2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①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補充:古人有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若遇到這些情況要做停頓。如: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說。3.漢/丞相/諸葛/武侯祠。3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補充:1.陳勝者,陽城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③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2、讀注解詞3、串講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要從詞到句、從句到篇連起來,由部分到整體把全首詩的意思弄清楚,串講全詩、全文。4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③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4、體會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講明的道理等。5、熟讀成誦5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一詞多義
例如,“說”讀shuō時,有當說、說明的意思。
“說”讀shuì時,當游說講,如“蘇秦以連橫說秦”。
“說”讀yuè時,當高興講,比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6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古今意義不同
①詞義的擴大。
如:“河”在古代專指黃河,而現在泛指一般河流。7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古今意義不同
②詞義的縮小。
比如:“窮”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難、不得志、不顯貴以及窮盡、窮究等多種義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的“窮”,用的就是不得志、不顯貴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8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尾會一些語氣詞,它的作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不翻譯。9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3、“補”,就是增補。
①、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必細察其紋理”“細”——“仔細”;“察”——“觀察”;“必細察其紋理”——“必定仔細觀察它的紋理”“必”——“必定”10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3、“補”,就是增補。
②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此癡人,(被)世人所笑”11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4、“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
①、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昂首觀之”
“首”——“頭”。“昂”——“抬”;1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5、“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孤帆一片日邊來”13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小升初拉分點大突破之文言文考題大揭秘14小升初拉分點大突破之文言文考題大揭秘14真題展示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①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水果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為。15真題展示北人識菱15真題展示1.想想加點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⑵北人生而不識菱者。()⑶仕于南方()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酒席認識、了解做官16真題展示1.想想加點字的意思。北人識菱酒席認識、了解做官1真題展示2.翻譯。“北地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難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菱角)嗎?17真題展示2.翻譯。北人識菱難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菱角)嗎?1真題展示3.試用一段話評價文中的“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北人無知而又虛榮,為了掩飾自己,貽笑大方。18真題展示3.試用一段話評價文中的“北人”。北人識菱北人無知而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1.解釋下列句子中紅色的字。⑴顧反為女殺彘()⑵特與嬰兒戲爾()⑶是教子欺也()⑷妻適市來()你只是欺騙剛剛19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2.翻譯。⑴女還,顧反為女殺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回去,我回來給你殺豬吃。20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2.翻譯。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欺騙他,是教導他欺騙呀。21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3.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任何事都要說道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22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注】①選自《百喻經》。這是一部佛教文學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國南朝時人譯。全書共98條,號稱“百喻”,均以故事宣揚佛教思想。②更:改變。③緣:因為。④空:空口。⑤口爽:口味敗壞。23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23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1.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至于他家(愚人) B.更為益鹽(增加)C.況復多也(再) D.返為其患(通“反”)A24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A24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2.翻譯句子。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味道之所以這樣好,是有鹽的緣故。25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味道之所以這樣好,是有鹽的緣故。25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3.文中“愚人”之“愚”具體表現在哪里?造成這一表現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26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4.文中“主人與食”的“食”和“便空食鹽”的“食”解釋上有何區別?1.第一個是名詞食物第二個是動詞食用。27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1.第一個是名詞食物第二個是動詞食用。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5.這則短文說明了怎樣的道理?
任何事物在一定的限度內是好的,超出了這個限度就沒什么益處,或者說是有害處,就像物極必反那樣,所以我們做事要適可而止啊28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任何事物在一定的限度內是好的,超總結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2、讀注解詞3、串講文意4、體會情感(道理)5、熟讀成誦29總結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29總結二、文言文翻譯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一詞多義2、古今意義不同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30總結二、文言文翻譯30總結三、小升初文言文四大考點考點1:解詞考點2:譯句考點3:內容考點4:涵義31總結三、小升初文言文四大考點31第五講
小升初語言積累與應用——文言文第五講
小升初語言積累與應用——文言文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①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課文注釋中對這些字都注明了讀音,要依據注音,認真讀準。②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通過誦讀來實現。33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①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補充:古人有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若遇到這些情況要做停頓。如: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說。3.漢/丞相/諸葛/武侯祠。34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補充:1.陳勝者,陽城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1、正音讀文。
③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2、讀注解詞3、串講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要從詞到句、從句到篇連起來,由部分到整體把全首詩的意思弄清楚,串講全詩、全文。35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③還要注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4、體會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時代背景,體會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文中講明的道理等。5、熟讀成誦36文言文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一詞多義
例如,“說”讀shuō時,有當說、說明的意思。
“說”讀shuì時,當游說講,如“蘇秦以連橫說秦”。
“說”讀yuè時,當高興講,比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37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古今意義不同
①詞義的擴大。
如:“河”在古代專指黃河,而現在泛指一般河流。38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古今意義不同
②詞義的縮小。
比如:“窮”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難、不得志、不顯貴以及窮盡、窮究等多種義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的“窮”,用的就是不得志、不顯貴這個意思。這個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39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尾會一些語氣詞,它的作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不翻譯。40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3、“補”,就是增補。
①、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必細察其紋理”“細”——“仔細”;“察”——“觀察”;“必細察其紋理”——“必定仔細觀察它的紋理”“必”——“必定”41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3、“補”,就是增補。
②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此癡人,(被)世人所笑”42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4、“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
①、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昂首觀之”
“首”——“頭”。“昂”——“抬”;43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
5、“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孤帆一片日邊來”44文言文二、文言文翻譯(必考考點)翻譯方法留、刪、補、換、調小升初拉分點大突破之文言文考題大揭秘45小升初拉分點大突破之文言文考題大揭秘14真題展示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①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水果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為。46真題展示北人識菱15真題展示1.想想加點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⑵北人生而不識菱者。()⑶仕于南方()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酒席認識、了解做官47真題展示1.想想加點字的意思。北人識菱酒席認識、了解做官1真題展示2.翻譯。“北地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難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菱角)嗎?48真題展示2.翻譯。北人識菱難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菱角)嗎?1真題展示3.試用一段話評價文中的“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識菱北人生而不識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北人無知而又虛榮,為了掩飾自己,貽笑大方。49真題展示3.試用一段話評價文中的“北人”。北人識菱北人無知而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1.解釋下列句子中紅色的字。⑴顧反為女殺彘()⑵特與嬰兒戲爾()⑶是教子欺也()⑷妻適市來()你只是欺騙剛剛50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2.翻譯。⑴女還,顧反為女殺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回去,我回來給你殺豬吃。51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2.翻譯。⑵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欺騙他,是教導他欺騙呀。52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真題展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①。”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彘:豬3.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任何事都要說道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53真題展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課堂練習愚人食鹽①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②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③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④食鹽。食已口爽⑤,返為其患。【注】①選自《百喻經》。這是一部佛教文學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國南朝時人譯。全書共98條,號稱“百喻”,均以故事宣揚佛教思想。②更:改變。③緣:因為。④空:空口。⑤口爽:口味敗壞。54課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司機服務合同協議
- 私人房屋修房合同協議
- 租賃住房購房合同協議
- 離婚協議書又簽協議
- 租賃土地工廠合同協議
- 砂石運輸合同補充協議
- 租房家電租用合同協議
- 破產收購項目合同協議
- 石子沙合同協議
- 礦用絞車銷售合同協議
- 城市更新專題培訓
- 燈謎文化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文化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案
- 小學生交友主題班會課件
- 防災減災培訓(安全行業講座培訓課件)
- 2024年共青團入團考試題庫及答案
-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運用研究(開題報告)
- 花鍵計算公式DIN5480
- 最優控制理論課件
- 202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崗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