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光纜施工組織方案_第1頁
架空光纜施工組織方案_第2頁
架空光纜施工組織方案_第3頁
架空光纜施工組織方案_第4頁
架空光纜施工組織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目錄桿路…………1吊線…………1拉線…………2鋼柄地錨……………………2高拉樁撐桿吊板拉…………3光纜的器材檢查……………3光纜的配盤…………………3光纜的接續和安裝…………4光纜架設……………………4地線避雷線…………………5標志桿號…………………5水泥桿假終結安裝示意圖…………6架空光纜安裝圖〔正、輔吊……7光纜預留保護安裝圖………………8吊線、俯仰角、角桿輔助安裝示意圖……………9架空光纜接頭預留保護示意圖……10吊線泄力安裝示意圖………………11單盤光纜主要技術性能表…………12終繼段光功率計算…………………12架空光纜的敷設……………………14光纜線路的保護措施………………16XX聯通架空光纜線路施工規范實施細則第一節桿路選擇路由根據實際地形決定,盡量避開大型建筑物、鬧市與開發區,要了解當地村鎮開發規劃。在測量前和測量后,一定要征求當地村鎮干部同意;直線桿路要習開三線桿路〔電力桿路、通信桿路、廣電桿路與三結桿路平行不得少于一個倒桿位。桿路離開公路的兩側排水溝;國道20米、省道15米、縣道10米、鄉道5米;桿路穿越電力線路、長途光纜線路、一定要從下面穿過。桿路經過長途埋式光纜,距埋式光纜15米以內不得立桿、埋拉線地錨石;桿路不準有急轉變,要習免角桿直接穿越公路、鐵路。遇到角深大于規定值時,可將一個角桿平分成兩個相等轉角。測量定要用標桿對標,角桿有角深記錄,角桿要向內移10至20cm;配桿要根據地形高低和穿越建筑物,電力線電壓大小配置桿子長度。移動公司標準桿為7米,配置桿7米到12米,標準桿檔距為50米;電桿埋深深度見附表〔一,桿子高度不夠不得加裁鐵帽;立在路邊、巖石或其他電桿坑挖深不能滿足要求的必須做水泥護墩,護墩尺寸為上底直徑80cm,下底直徑120cm,高度80cm.。第二節吊線吊線抱箍距桿稍40至60cm處,背檔桿吊線抱箍可以適當降低,吊檔桿抱箍可升高,距桿稍不得少于25cm。第一層吊線與第二層吊線間距40cm;第一吊線應在桿路前進方向左側,吊線位置不能任意改變方向;吊線的背檔桿和吊檔桿5米以上的應做輔助裝置。100米以上的長桿檔吊線要做輔助拉線,跨越桿應做三方拉線,終端桿做7/2.6的頂頭拉線,超200米以上飛線,跨越桿和終端桿的頂徑在19cm以上。飛線跨越不能超過400米,如越過在中間需立過渡中間桿;8米以上角深內角應做輔助線,角桿輔助線采用7*2.2鋼鉸線,從吊線抱箍穿釘至封口60cm,用二只U型鋼卡〔10cm間距10cm,5至7圈封頭,5至8米角深內角吊線可有4.0鐵線綁扎輔助;超8米以上角深、府角、仰角輔助線應與桿上主吊線相同鋼絞線做做輔助線,吊線接續應采用3.0鐵線另纏方法。第三節拉線拉線方位角深一定要用皮尺測定,丈量角深以50米標準桿距為測定依據拉線抱箍在電桿的位置,終端拉,頂頭拉,角桿拉,順線拉線一律裝設在吊線抱箍的上方,側面拉線裝設在吊線抱箍的下方,拉線抱箍與吊線抱箍間距10cm±2cm.第一道拉線與第二道拉線抱箍間距為40cm.7×2.2鋼絞線主吊線,角深在7.5米以下,拉線應采用7/2.6鋼絞線;角深在7.5米以上,拉線應采用7/2.6鋼絞線;角深在7.5米以上,拉線應采用7/2.6鋼絞線,頂頭拉線都用7/2.6鋼絞線.15米以上角深的角桿,應做人字拉線.拉線距離比1:1,但不得少于0.75,防風拉為8根桿一處,四方拉一般32桿左右設一處<最長不得大于48根桿距>;四方拉必須做輔助線裝置.拉線上把見附表<二>;中把見附表<三>.鋼柄地錨鋼柄原則上采用1800mm×12mm,2100mm×16mm,70×20mm洋元;地描石采用水泥制600mm×400mm方塊和800mm×400mm方塊;凡角桿順線拉線應用2100mm×16mm鋼柄地錨,防風拉線側面拉線應用1800mm×12mm鋼柄的地錨,特殊桿應用2400mm×20mm鋼柄地錨,鋼柄地錨出土為20至50厘米,角桿拉線方位允許偏差5厘米,其它鋼柄地錨出土方位允許偏差10厘米.八字拉鋼柄地錨出土方位應向內移60—70厘米埋設鋼柄地錨斜口要深,要斜,上部拉線與鋼柄成直線回土要夯實,吊板拉線鋼柄地錨原則上用混泥土澆注.第五節高拉樁撐桿吊板拉高拉樁桿稍應向拉線合力方向反側傾斜60—80厘米,付拉包箍距桿菌稍不少于25厘米,正拉線與地面保持合理的高度.不得在角深7米以上角桿裝設撐桿,撐桿方應該在角桿內角平分線上,撐桿桿根要埋深40—60厘米.吊板拉橫擔應裝在桿子1/5處.第六節光纜的器材檢驗施工單位根據設計對運到工地的光纜,器材的規格,程式數量進行清點和處觀檢查;工程所在地用的光纜器材必須有產品合格檢驗證.核對廠家記錄所列項目及指標,是否符合國家或部頒標準和設計要求.核對單盤規格,程式和制造長度,應符合訂貨合同規定,和設計要求;對光纜的外觀檢查,我包裝是否完好,發現問題做記錄,在測試時重點檢驗光纜開頭檢驗時,應該對光纜端別,產基盤上標注;光纜現場檢驗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光纖長度,應按設計規定測試項目進行,發現問題向建設單位反映.單盤光纜檢驗完畢,恢復光纜端頭密封.對光纜尾纖及光纜接頭盒檢查,看附件是否齊全,看規格程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接頭盒分直通型和分歧型,仔細看使用說明便于實地安裝.檢驗測試必須有完整記錄,并由建設單位備案,確認沒有問題方可進行全程光纜配盤.第七節光纜的配盤光纜配盤應根據復測路由計算出光纜架設總長度及光纖全程傳輸質量要求選配單盤光纜;本地網光纜根據主干光纜和分歧光纜的布局,依設計要合理進行配盤.光纜應盡量做到整盤架設,以減少中間接頭.光纜配盤結果應填入中繼段光纜配盤圖,應反復仔細審核,不得出差錯.光纜端別的確定:按設計規定的光纜端別布放光纜.第八節光纜接續與安裝局站內光纜的安裝,根據設計安裝時留有足夠的長度.光纜在局站終端形式:①ODF架;②光纖終端盒等.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操作,尾纖與光纜接續嚴格按設計順序連接,同時在尾纖上貼有標記,并作好記錄.炮纖在機架內盤繞應大于規定的曲率半徑,利用光纜中光纖連接時其連接損耗應符合設計要求.在熔接測試時,必須嚴格用OTOR儀測試.光纜接續:①光纜接續內容:光纖接續,加強芯,護套的固定,接頭損耗測量接頭盒的封裝以及接頭保護的安裝.②光纖接頭前應該對光纜程式選用接頭盒,根據接頭預留長度進行開剝.光纜開剝后在接頭盒支架上的固定要牢固,不得損壞束管及纖芯.環境要整潔,纖芯接續必須按出廠色譜順序或設計要求對應相接,不能得有誤,尤其是分歧接頭光纜時按規定接續并作好記錄.架空光纜接頭盒加強芯不接地,不聯通.③用熔接機進行纖芯接續時,光纖熔接的全部過程應采用OTOR監測,測出接頭損耗,同時記錄接頭點到測試點纖芯距離.確保光纖接續平均損耗達到設計文件的規定,保證光纜傳輸質量.④接好纖芯后用熱縮管保護,光纖在余線盤固定及盤繞的曲率半徑應大于37.5mm,避免對1.55um波長產生附加衰減.盤繞后的纖芯用膠帶穩妥固定在盤纖板內.⑤光纜接頭盒封裝時,密封膠帶應填實,光纜接頭盒緊固螺絲要上緊,保證密封性能,在確認不滲漏的情況下方可裝到吊線上<或埋入地下>.第九節光纜架設光纜布放時不允許過度彎曲,其彎曲半徑不得小于光纜處徑20倍,不允許有小扣及紐絞現象,不得損壞光纜保護層.布放光纜時應在角深大的角桿上,背檔或吊檔桿上掛有滑輪.光纜在角桿,四方拉上有預留線,預留線用塑料波紋管護套,預留弓子中間用軟扎線固定在電桿上.光纜鉤間距為50cm±3cm,掛鉤與光纜搭扣一致,掛鉤托板齊全,平正布放無蛇形,光纜接頭盒兩側余線10米至20米為宜,將余線用預留架固定接頭桿相鄰兩桿的反側,把反線盤在余線架上,綁扎牢固整齊.第十節地線避雷線終端桿,引入桿,接近局,站的5根電桿必須置避雷線.角桿,跨越桿,分支桿,12米以上的特殊桿,高坡桿利用拉線入地,地氣線,避雷線應用4.0mm,鐵線沿桿子直接入地,其上部高出桿頂10cm,4.0mm 鐵線用2.5mm鐵線間距40—60cm固定在電桿上.利用拉線入地的避雷線,不得碰觸吊線包箍.第十一節標志桿號"XX聯通"桿志與桿號字面應向道路一側,字面始終對準吊線夾板的反面.編制桿號應該用白漆打底,最后一個字最離地面少于2米.桿號尺寸為55×22cm,高拉桿,撐桿不編者按列桿號.備注:頂背檔桿,四方拉線桿,直檔桿每隔500米處,裝置直埋或避雷線.附表<二>拉線上把纏扎尺寸單位:厘米x<二>單盤光纜主要技術性能見表序號項目單位光纜技術指標備注一、光纜1光纖類型2標稱工作波長Nm1310nm1550nm3模場直徑〔1310Um9.300.5nm4模場直徑〔1550Um10.501.0nm5包層直徑Um125um26模場同心度偏差Um≤2%7包層不圓度8截長波長cNm1100-1280nmccNm12709衰減最大值Db/km0.36最大值Db/km0.39最大值Db/km0.2210色散零色散波長Nm1300-1324最大零色散斜率Ps/nm2.km0.0931288-1339nmPs/nm.km3.51500nmPs/nm.km18二、光纜1抗長強度架空管道工作時N600敷設時N15002抗壓強度架空管道工作時N/100nm300敷設時N/100nm10003變曲半徑架空管道工作時D10敷設時D204光纜外護層厚度標稱值/平均值/最小值Nm2.0/1.9/1.85外護層絕緣電阻MΩ.km2000浸水24小時,測試電壓500VDC6外護層介質強度kv15浸水24小時,測試電壓DC。7標準盤長架空管道km8溫度范圍-10±60〔三繼段光功率計算中繼長度核算公式本工程采用單模光纖,系統工作波長1550NM,按光纖衰耗確定中繼段長度,計算公式化如下:L=Rs-Pr-Ao-Me/Af+As+Mc式中:Ps為S點入纖光功率,光設備的的發動功率Ps取-4db為例。Pr為R點出纖光功率,取-38db,AO點為S點和R點光纖連接器衰耗〔即活接頭衰耗ME為設備富余度取3db.Af為光纖平均衰耗值取0。22db/km.As為光纖平均每公里熔接衰耗0。04db/km.Mc為光纜富余度取0.1db/km.光功率核算表如下:單單位項目中繼段臨區基站至水亭、下灶洋基站合計光纜長度LKm1111平均每公里光纜衰耗db/km0.220.22光纜線路衰耗af=a.Ldb4.864.86光纜固定接頭n個11光纜固定接頭衰耗asdb0.080.08光纜線路總衰耗〔200Caf=n.asdb5.5675.567設備富余度Medb33db2.212.21總富余度M=Me=Medb/km5.525.52發送光功率〔S點平均值PSdb/km-4-4接收靈敏度〔R點BER=10prmindb/km-9.986-9.986預算接收光功率db/km-36.45-36.45<四>光纜接頭盒接頭盒應能重新開啟,且不影響其性能。接頭盒應能滿足架空型、管道型、直埋型等各種結構光纜接續使用要求,具有抗腐蝕和抗老化性能,其外部金屬構件及緊固件應采用不銹鋼材料。接頭盒具有良好密封、絕緣、耐壓、機械和溫度特性。接頭盒安裝完畢后,應充入40KPA氣壓,在1000N軸向拉力或3000N/10CM側向均勻壓力條件下,不漏氣,不變形和龜裂。盒內盤留光纖的曲率半徑對光纖不產生附加衰減〔測試1310nm和1550nm兩個波長接頭盒兩側的光纜金屬保護層和加強芯具有可連接和可斷功能,光纖盤內每根光纖均有明顯序號。〔五光纜配盤本工程為中繼光纜,中間無分支,光纜配盤均在2.6-2.7公里之間。〔六光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指標根據光纜技術要求,結合《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中規定的標準,以及本工程的特點,特訂立本工程光纜線路施工驗收指標,見下表:光纜線路施工及驗收主要指標序號項目指標備注1中繼段光纜最大衰耗1310nm≤0.26db/km1550nm≤0.26db/km光纜平均衰耗1310nm0.36db/km1550nm0.22db/km2.光纜接頭衰耗:0.08<七>光纜線路建筑光纜線路建筑的一般要求光纜敷設前應進行單盤檢查測試,光纜衰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主要測量1310nm,1550nm窗口的工作衰耗,并注意光纜外護層無裂縫、斷裂;核對光纜端別。根據光纜衰耗的測試數據,光纜敷設前,按地形狀況進行配盤,避免任意砍斷尾纜,避免在馬路中心人孔或繁華鬧市區操作接頭。由光纜布放牽引度過長,沿線各點〔尤其是拐變處及交通要道應有人監視,并隨時保持聯絡,以便在意外發生時采取措施。為保證光纖受到最大側壓力時光纖傳輸特性不受影響,光纜光纜敷設過程應保證曲率半徑不小于光纜外經的20倍。光纜牽引過程中,牽引力要固定在加強芯上,其最大的牽引力不超過光纜的稱張力,本工程提供的架空光纜的敷設牽引力不得超過1500N。為保證傳輸質量,應盡量減少光纜接頭,管道光纜引上后不得任意切斷。本工程提供的管道光纜與架空光纜同一程式,其銜接處可互為延伸。架空光纜的敷設①光纜桿路:新力桿路架設原則:本工程全為新設桿路,新力桿路基本桿高為7m,全部為水泥桿,原則上間隔8桿設置雙方拉線,32桿設置四方拉線,兩桿之間間距為50m。工程中對于土質松軟地帶的角桿、跨越桿、終端桿等桿底必須墊已底盤,以加強桿路的強度及穩定性。吊線安裝:本工程架空光纜采用吊線掛鉤三眼單槽夾板與吊線抱箍固定的方式,吊線為7/2.2鍍鋅鋼絞線,掛鉤為35mm全塑掛鉤,間隔50cm+5。一般桿路的吊線安裝垂度按規范定執行。光纜布放:光纜布放應通過滑輪牽引,中間不得出現過流彎曲;嚴禁出現扭角及打小圈現象。光纜跨越電力線,接近易燃物,居民樓房易遭破壞地段采用塑料保護板保護。為保證架空光纜施工質量的安全運行,在施工中對架空光纜水泥桿與其他建筑物最小凈距離及架空光纜最底條跨越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度直距離和光纜與其他電力交叉跨越平行時的的間隔距離要求均按下表嚴格執行。電桿與其他建筑物間隔的最小凈距表序號建筑物名稱說明最小水平凈距備注1鐵路電桿間距鐵路最近鋼軌的水平距離11/3HH為電桿在地面的桿高2公路電桿間距公路情況可以增減H或滿足公路部門的要求3人行道邊沿電桿與人行道邊平行時的水平距離0.5m或根據城市建設部門的批準位置4通信線路電桿與電桿的距離HH為電桿在地面的桿高5地下管線〔電信管道、煤氣管等電桿與地下管線平行的距離1.0m6地下管線〔電信管道、直埋電纜電桿與它們平行時的距離0.75m7房屋建筑電桿與房屋建筑的邊緣距離2.0m架空線路〔包括光纜最低線條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少垂直距離表序號其它建筑物名稱最少垂直距離〔M備注1距鐵路鐵軌7.5指最低導線最大垂直處2公路、市區馬路〔行駛大型汽車距7.5在公路的3距一般道路路面5.54距通航河流航帆頂點1.0在最高的水位5距不通航河流頂點2.0在最高水位及漂浮物上6距房屋屋頂2.07與其它通信線交越相互間的距離0.68距樹枝距離1.59沿街坊架設距地面的距離4.010高農作物地段3.5最低纜線與農作物和農機械的最高點間的凈距11其它一般地形距地面的距離3.3拉線為增強本工程全線桿路強度,原則上設計確定:在桿路角桿處角深大于1米設7/2.6拉線一條,同時在直線桿上每隔8根桿設一處雙方拉線,中繼段內每32根桿做一處四方拉線,雙方、四方拉線的側采用7/2.2鋼絞線,順線拉采用7/2.6鋼絞線。拉線地錨鐵柄、水泥橫木的規格尺寸請參照《市話線路施工驗收規范》標準執行,特殊拉線按設計要求施工。關于增設泄力終結、假終結、吊線終結。為增強全線桿路強度,設計確定在四方拉線桿作泄力終結,采用鋼絞線及U型卡子終結法,其拉線利用原順線拉線不再增設。本工程桿路有很大的部分地處山區,坡度桿及吊〔背檔桿較多,為增強桿路強度,減小吊〔背檔桿吊線的增力,設計考慮在吊〔背檔桿處吊線進行終結;并在其相鄰做假終結,如與相鄰桿系角桿進行則延伸一檔做假終結后再增設頂頭拉一條。站內光纜站內光纜的敷設,從基站外架空敷設至基站機房應沿走線架引至光纜配線架,要求在基站內〔或進線室預留10-15米光纜,盤留固定在鐵架或墻壁上,光纜成端處將其余金屬構件接到保護地線上,并在光纜掛上標志牌。光纖接續及光纖分配光纖接續采用熔接法,根據接續技術水平,設計要求終繼段內每個接頭損耗平均值不大于0.08db/個,同時每一纖芯在中繼段內接頭的平均損耗不大于0.08db/個,在接頭處,光纜與光纖應預留一定余量,金屬加強芯與接頭盒底座要連接牢固。光纖接續應該嚴格按照光纜色譜連接,不得接錯;在引入點與原光纜接續時,對原光纜應進行檢查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