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 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4 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4 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4 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4 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大氣圈專題14三圈環流與氣候(解析版)【基礎自檢】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分布與移動規律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北半球為例)高低緯受熱不均 影響(①低緯度環流圈n三圈環流{②中緯度環蒲圈(③高低緯受熱不均 影響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七個氣壓帶:A為帶、C為帶、E為帶、G為帶。六個風帶:B為帶、D為帶、F為帶。季節移動規律: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與兩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圖中氣壓帶中,易帶來降水的有,、 因為這里多氣流。圖中風帶中,易帶來降水的有,因為該風帶帶來自低緯的氣團。答案:(1)地轉偏向力(2)①赤道低氣壓副熱帶高氣壓副極地低氣壓極地高氣壓②低緯信風中緯西風極地東風(3)偏北偏南赤道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上升西風帶暖【重難突破】一、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及其移動規律“冷熱不均使其動”地表性質均一,地球不自轉的情況下,在極地與赤道之間形成單圈閉合環流,如下圖所示:

“地球自轉使其偏”地表性質均一,地球自轉的情況下,形成“三圈環流”,如下圖所示:高緯孫流高壓中緯環流沉I高壓I極地高氣壓帶90°N低緯環流高壓受熱膨脹上升東風距邑海J極地低愚帶(/!西風

帶副熱帶高氣壓帶1J高緯孫流高壓中緯環流沉I高壓I極地高氣壓帶90°N低緯環流高壓受熱膨脹上升東風距邑海J極地低愚帶(/!西風

帶副熱帶高氣壓帶1J/東北信風帶赤道低:氣壓帶地轉偏向力把北風作用為東60°N高空狀況垂直方向y流函堆積下沉,匝30°N0°近地面氣壓狀況氣壓帶、

風帶地轉偏向力把南風作用為西向風東偏北為轉把用風地力作北【特別提醒】氣壓帶的成因類型有兩種由于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升或收縮下沉,從而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或高氣壓區的原因,稱為熱力原因,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由于氣流運動造成的空氣在一定區域內聚集輻合或輻散,導致氣壓發生變化的原因稱為動力原因。在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升,氣壓降低,如副極地低氣壓帶。氣流輻散下沉,氣壓升高,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地球公轉使其移”隨太陽直射點而移動,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時,全球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時,貝9情況相反。實際上,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并不是完全與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同步對應的。由于大氣熱量與溫度變化的滯后性,使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也滯后一段時間。但總體上,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圖所示:

春分日66°34'23。春分日66°34'23。26'0°23。26'66。34'【方法拓展】1.數字法巧記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七壓六風(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三低四高(三個低氣壓帶和四個高氣壓帶),零三六九(赤道低氣壓帶分布在0°,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在30°N<S>,副極地低氣壓帶分布在60°N<S>,極地高氣壓帶分布在90°N<S>),風壓相間(氣壓帶與風帶相間分布,高氣壓帶與低氣壓帶相間分布)。可進一步借助“左手法”模擬記憶,示意圖如下:赤道低氣壓帶北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北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2.位置對應法判斷風帶、氣壓帶的移動一般情況下,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上,赤道低氣壓帶對應赤道,副熱帶高氣壓帶對應緯度30°,副極地低氣壓帶對應緯度60°。在北半球范圍內,如果其位置都相對偏北,則說明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此時是夏半年。【名師指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側視圖 北半球俯視圖南半球俯視圖側視圖 北半球俯視圖南半球俯視圖二、全球氣壓帶、風帶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氣壓帶、風帶的性質及對氣候的影響

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降水稀少。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的地區降水豐富。西風帶控制的地區降水豐富;信風帶控制的地區多數情況下降水稀少。氣壓帶、風帶形成的氣候(1)全年受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的氣候類型及其氣候特征:氣候類型成因氣候特征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都受中緯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濕潤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終年炎熱干燥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2)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及其氣候特征:氣候類型成因氣候特征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干季時受信風帶控制,濕季時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一年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旱季時受因海陸熱力差異而形成的東北季風的控制,雨季時受氣壓帶、風帶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風的控制全年高溫,一年可分為旱雨兩季【拓展延伸】不同氣壓帶、風帶控制區形成的氣候類型各不相同,有的氣候為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形成,還有的是兩個交替控制形成,其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形成氣候「極地氣候一壓衣控壓皿交控單氣帶帶制氣帶帶替制溫帶海洋性氣候一?/_30°-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匕熱帶沙漠氣候I熱帶雨林氣候氣壓帶、風帶性質干冷/60。副極地低氣壓帶6(?形成氣候「極地氣候一壓衣控壓皿交控單氣帶帶制氣帶帶替制溫帶海洋性氣候一?/_30°-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匕熱帶沙漠氣候I熱帶雨林氣候氣壓帶、風帶性質干冷/60。副極地低氣壓帶6(?、 冷濕///盛行西—暖濕干熱90°[/堆地高氣壓帶30°濕熱赤道低氣壓帶30°副熱帶高氣壓帶 30°副熱帶高氣壓帶、\X盛行西,Z°副極地低氣壓帶 殷/90°熱濕濕冷干暖冷干【典型題型】例1.(2019?湖南師大學附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①②③④四地氣候形成與氣壓帶、風帶無直接關系的是,其形成原因主要與有關。四地中氣候類型的形成受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的,請說出其氣候類型與形成原因。四地中氣候類型的形成與氣壓帶、風帶都有關系的,請說出其形成原因與氣候特征。當③地草木枯黃時,④地的氣候特征為 。(5)在下面畫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要求用表示高壓帶,表示低壓(5)在下面畫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要求用表示高壓帶,表示低壓帶,箭頭表示風向)。 30°0°【解析】觀察圖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分布,②是50°N,③是15°S,且在大陸西岸;①在赤道上;④在中國沿海。根據世界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判斷出①地為熱帶雨林氣候,其形成與赤道低氣壓帶有關;②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形成與西風帶有關;③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其形成與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有關;④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有關。【答案】(1)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2)①②①為熱帶雨林氣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②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風帶控制。(3)③該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4)高溫多雨(5)如下圖,要求:一是赤道低氣壓帶的位置必須要偏南;二是兩個風帶的方向無誤。30°0°30°例2.(2018?吉林梅河口第五中學)下圖示意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某個氣壓帶位置關系。據此回答(1)-(3)題。(1) 圖示該氣壓帶( )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滯留北半球時間小于3個月徘徊的緯度范圍小于20°與太陽直射點位置完全一致(2) 推測該氣壓帶是()副極地低氣壓帶 B.赤道低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D.副熱帶高氣壓帶(3) 受該氣壓帶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少雨B.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溫多雨D.有明顯的干濕季

【答案】(1)A(2)B(3)C【解析】(1)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可以區分兩條曲線。圖示有赤道,該氣壓帶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A正確;滯留北半球時間大于6個月,B錯誤;圖中緯線間隔是4°,可以判斷徘徊的緯度范圍大于20°,C錯誤;與太陽直射點位置明顯不一致,D錯誤。(2) 根據曲線,該氣壓帶的活動范圍跨南、北兩半球,應是赤道低氣壓帶,B正確;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活動范圍不能跨南、北半球,A、C、D錯誤。(3) 結合前面分析,該氣壓帶是赤道低氣壓帶,受該氣壓帶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C正確;夏季高溫少雨是地中海氣候特征,A錯誤;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特征,B錯誤;降水沒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D錯誤。【過關檢測】一、單項選擇題(2019-廣東佛山一模)2018年11月17~18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莫爾茲比港舉行。據此回答1~2題。140° 150°140°140° 150°皆M

皆M

商流峰市界

等河山城國10°AO【答案】1.D【解析】7月份,全球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莫爾茲比港受到東南信風帶的控制,所以此時盛行風向是東南風。7月份,莫爾茲比港的盛行風向是()東北B.西北C.西南D.東南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的季節變化最小的是 ()A.韋瓦克B.馬當C.萊城D.莫爾茲比港【答案】2.A【解析】馬當、萊城1月份受東北信風帶影響,處于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7月份降水較少,B、C錯誤;莫爾茲比港7月份處于東南信風帶迎風坡,降水較多,所以季節變化較大,D錯誤;韋瓦克沿海地區,主要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全年降水差異變化小,A正確。(2019?福建廈門外國語學校)下圖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風分速(西風分速是指各風向風速中西風的分量)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3~5題。南半球 北半球下列緯度中,西風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 ()40°NB.50°SC.40°SD.60°N【答案】3.B【解析】根據圖例,實線表示南半球,虛線表示北半球。根據圖中曲線及緯度,西風分速冬、夏季差值最大是50°S,B正確。影響南、北半球西風分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C.洋流性質D.地勢高低【答案】4.B【解析】根據所學的海陸分布知識,在50°緯線附近,南、北半球最明顯的差異是海陸面積,海陸摩擦力大小不同。北半球陸地面積廣,摩擦力較大,風速較小,南半球海洋面積廣,摩擦力較小,風速較大。北半球高緯地區是海洋,西風分速較大,南半球高緯地區以陸地為主,西風分速小。所以影響南、北半球西風分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分布,B正確;緯度位置、洋流性質、地勢高低影響小,不是主要因素,A、C、D錯誤。冬季,北半球溫帶大陸東岸的西風較西岸()A.寒冷干燥B.溫暖干燥C.寒冷濕潤D.溫暖濕潤【答案】5.A【解析】實線表示南半球,虛線表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溫帶大陸東岸的西風是由陸地吹向海洋,西岸的西風是由海洋吹向陸地,且有暖流影響,所以東岸的西風比西岸西風寒冷干燥,A正確。(2018?福建漳州三調)阿留申群島位于太平洋北部的活火山帶,由超過300個火山島組成。因附近海域多風多霧、事故多發而被稱為“魔鬼海”,也是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的海區。下圖示意阿留申群島的位置,據此回答6~8題。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成為世界浮游生物最密集區的原因是 ()海水較淺,光照充足 B.火山多發,營養源豐富C.河流注入,帶來養分D.上升流活躍,海水擾動【答案】6.B【解析】由題干信息“附近海域多風多霧”可知阿留申群島光照不足,A錯誤;該群島位于活火山帶,火山噴發,把海底營養物質帶到表層,浮游生物集聚,B正確;該群島遠離大陸,沒有河流注入,附近也沒有寒流(上涌現象),C、D錯誤。故選B。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多大風的原因有()①地處西風帶②狹管風效應③氣溫變化大④地轉偏向力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7.A【解析】由圖可知,該群島位于海洋,且位于盛行西風帶,摩擦力小,風速大;北部為白令海峽(亞洲與北美洲之間),狹管效應明顯,①②正確;該群島位于海洋,氣溫變化幅度較小;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向,不影響風速,③④錯誤。故選A。火山島附近海域終日霧氣彌漫的原因是 ()晝夜溫差大冷空氣遇地熱釋放的熱能寒暖流交匯溫暖氣流經過寒冷的洋面【答案】8.B【解析】該群島位于海洋,氣溫日變化幅度較小,A錯誤;該地緯度較高,冷空氣活動多,加之火山活動頻繁,釋放的熱量導致洋面溫度較高,水分蒸發,與冷空氣相遇,易形成霧,B正確,D錯誤;該群島附近無寒暖流交匯,C錯誤。故選B。

(2019?湖南雅禮中學)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極大陸邊緣,面積約40km2是南極大陸為數不多的綠洲之一。受來自大陸冰蓋的下降風影響,常年盛行東南風,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74天,極大風速為43.6m/s,但并沒有形成顯著的風力地貌。圖a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圖,圖b為丘陵局部地區景觀圖,圖c為拉斯曼丘陵地區各月和每小時的強風頻率分布圖(南極中山站數據)。讀圖,回答9~10題。(月)123456789101112,圖a 圖c關于拉斯曼丘陵地區強風的描述,正確的是()春季至夏季頻率變大,夏季至秋季頻率變小春季至夏季頻率變小,夏季至秋季頻率變大夏季強風頻率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冬季和春季712時常出現強風【答案】9.B【解析】從圖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次年2月)強風頻率變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次年5月)強風頻率變大。南半球冬季強風頻率最高,明顯高于其他季節,冬季14~20時常出現強風,故B正確。拉斯曼丘陵地區常年風力強勁風力地貌卻不明顯,其原因可能有()①冰川侵蝕了風力地貌②風力變率大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積雪覆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0.D【解析】拉斯曼丘陵地區雖然風力強度大穩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質(沉積和風蝕碎屑)稀少,加之積雪的覆蓋,使地表裸露時間短暫,大大限制了風力作用的進程,故風力地貌不明顯。故D正確。(2019?河北衡水中學)氣溫距平(或降水距平)是指某年的氣溫(或降水量)平均值與多年平均值的差值。下圖為云南省蒙自市1995-2014年春季氣溫距平和降水距平示意圖。據此回答11~12題。圖中蒙自市春旱最為嚴重的年份是()A.1996年、2004年B.2000年、2011年C.2010年、2014年D.2001年、2012年【答案】11.C【解析】降水量負距平越少,氣溫正距平越大,說明降水量越少,氣溫越高,干旱越嚴重,由圖可知,2010年和2014年春旱最為嚴重,C正確。蒙自市春旱頻發且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A.季風變化B.地形阻擋C.深居內陸D.人類活動【答案】12.A【解析】由圖可知,春旱主要發生在個別年份,主要是因為云南省地處季風區且季風不穩定,造成降水量不穩定,易引發旱災,A正確。(2019?山東濰坊期末)“夏雨隔牛背,鳥濕半邊翅”,是由于夏季降雨云團分布不均、地面受熱不均造成小范圍內空氣強對流引起,也稱作“牛背雨”。高大、復雜的地形或地物易使其生成,現在一些城市“牛背雨”日趨顯著。據此回答13~14題。“牛背雨”出現頻率最高的時間段是 ()A.午夜前后B.日出前后C.正午過后D.日落之后【答案】13.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牛背雨”是由于小范圍內空氣強對流引起的,一天中,氣溫的最大值出現在14時左右,故C正確。城市“牛背雨”易于生成的主要原因是()氣流受高大建筑物阻擋易形成小氣旋氣流受高大建筑物阻擋易形成小反氣旋城市綠化率提高,綠地面積增加城市生態環境改善,濕地面積增加【答案】14.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城市“牛背雨”易于生成的主要原因是小范圍內空氣強對流引起的,在城市中由于人為原因排放廢熱多,大氣增溫,受高大建筑物阻擋氣流不易擴散,易形成小氣旋,形成強對流天氣,A正確,B錯誤;城市綠化率提高,綠地面積增加、城市生態環境改善,濕地面積增加,都能調節城市氣溫日較差,使白天氣溫降低,對流運動減弱,C、D錯誤。故選A。(2018?吉林梅河口第五中學)下圖示意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某個氣壓帶位置關系。據此回答15~17題。圖示該氣壓帶()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滯留北半球時間小于3個月徘徊的緯度范圍小于20°與太陽直射點位置完全一致【答案】15.A【解析】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可以區分兩條曲線。圖示有赤道,該氣壓帶在南半球緯度范圍變幅較小,A正確;滯留北半球時間大于6個月,B錯誤;圖中緯線間隔是4°,可以判斷徘徊的緯度范圍大于20°,C錯誤;與太陽直射點位置明顯不一致,D錯誤。推測該氣壓帶是()A.副極地低氣壓帶B.赤道低氣壓帶C.極地高氣壓帶D.副熱帶高氣壓帶【答案】16.B【解析】根據曲線該氣壓帶的活動范圍跨南、北兩半球應是赤道低氣壓帶,B正確;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活動范圍不能跨南、北半球,A、C、D錯誤。受該氣壓帶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氣候特征是 ()A.夏季高溫少雨B.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溫多雨D.有明顯的干濕季【答案】17.C【解析】結合前面分柝該氣壓帶是赤道低氣壓帶,受該氣壓帶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C正確;夏季高溫少雨是地中海氣候特征,A錯誤;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特征,B錯誤;降水沒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D錯誤。(2018?廣東深圳二模)在全球范圍內,云層分布面積、緯度或高度的變化將影響全球的溫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低空云能遮擋入射陽光(強于云層的溫室效應);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強于云層的削弱作用)。研究發現,自1980年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云層多少沒有明顯變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層厚度和成分無明顯變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的趨勢明顯。據此回答18~20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表明()A.極地東風減弱B.中緯西風減弱C.低緯信風減弱D.副熱帶高壓減弱【答案】18.A【解析】由于全球變暖,使得兩極地區與中緯度地區熱量交換活動減弱,相應的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弱,極地東風風力減弱,從而導致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故A正確。高空云升高較明顯的季節及其氣候效應是 ()A.夏季、變冷B.夏季、變暖C.冬季、變冷D.冬季、變暖【答案】19.B【解析】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強于云層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氣保溫作用更加明顯。夏季由于太陽輻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層下的熱量,使得空氣溫度上升,空氣對流活動更加強烈,高空云升高較明顯。故B正確。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中低緯度增多,高緯度也增多中低緯度減少,但高緯度增多中低緯度增多量大于高緯度減少量中低緯度增多量少于高緯度減少量【答案】20.C【解析】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擋入射陽光(強于云層的溫室效應),中緯度低層云向兩極移動使得高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量減少;中緯度地區由于低空云數量減少,對太陽輻射量的削弱作用減弱,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增加;同時中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于高緯度地區,因此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中低緯度增多量大于高

緯度減少量。故C正確。(2019?廣東汕頭期末)麥克默多干谷(McMurdoDryValleys),位于南極洲麥克默多灣以西,這里幾乎沒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型谷,谷底散布著一些含鹽量達到40%的小水塘(下圖)。干谷面積很大,約有4000kmZ它是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層的區域。據此回答21~22題。麥克默多干谷常年主導風向最可能是 ()A.東北風B.東南風C.西北風D.西南風【答案】21.B【解析】麥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極洲,受極地東風影響,常年主導風向最可能是東南風,B正確;北極地區的極地東風是東北風,A、C、D錯誤。與麥克默多干谷成為南極洲唯一沒有冰層的區域無關的因素是()A.下沉氣流,降雪稀少 B.風力強盛,冰雪難留C.蒸發微弱,空氣干燥 D.山谷地形,氣溫偏高【答案】22.D【解析】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雪稀少,A有關;風力強盛,冰雪難留,B有關;蒸發微弱,空氣干燥,C有關;位于南極地區,氣溫很低,D無關。故選D。二、綜合題圖a為“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示意圖”,圖b為“世界海陸分布的局部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遂低氣壓帶EM高氣壓帶遂低氣壓帶EM高氣壓帶(1) A氣壓帶,受其控制地區的氣候特征表現為(2) 畫出B所在風帶的風向。(3) 說出圖a中甲、乙兩小圖氣壓帶位置的差異及成因。(4) 圖b中C海沿岸的氣候特征表現為,其形成原因。【答案】20.(1)赤道低氣壓帶終年高溫多雨(2)畫圖略。(提示:B所在風帶的風向為東北風)(3)甲圖同一氣壓帶位置比乙圖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