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_第1頁
《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_第2頁
《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_第3頁
《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_第4頁
《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xxx公司《現代教育技術》題庫選擇題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一、選擇題:第1章教育技術概述*教育技術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是(B)A.19世紀末、20世紀初B.1918—1942*在我國教育技術的出現是一項內容的出現為標志(C)A.計算機輔助教育B.網絡技術應用C.電化教育D.虛擬技術在美國教育技術作為一個新興的實踐和研究領域而出現是始于下列哪一項內容(D)A.計算機輔助教育B.網絡技術應用C.程序教學法D.視聽運動大約在何時我國已開始進行幻燈教學實驗(C)A.19世紀末B.1922C哪位學者最早提出使用程序教學機解決教學問題(B)A.戴爾B.斯金納C.克勞德D.加涅下列說法哪一個是不正確的(C)A.計算機用于教學和訓練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B.20世紀60年代早期CAI系統(tǒng)主要用于模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代替教師的部分重復性勞動C.當前,CAI系統(tǒng)在學校的廣泛應用說明個別化教學已成為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D.早期的CAI系統(tǒng)的產生曾受到斯金納程序教學的強烈影響*教育技術領域的最后定義是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在哪一年作出的(D)A.1972B.1973C.1977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在1994年關于教育技術定義結構的內容是(B)A.理論與實踐;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關于管理和評價;關于過程與資源B.理論與實踐;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關于過程與資源;為了促進學習C.理論與實踐;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關于管理和評價;為了促進學習D.關于設計、開發(fā)、利用;關于管理和評價;關于過程與資源;為了促進學習*下列哪一內容不屬于學習資源(C)A.信息和人員B.課程和課件C.設計和制作D.技術和環(huán)境第2章學與教的理論教育技術學的的基本理論是(A)P22A.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B.媒體開發(fā)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C.媒體開發(fā)理論和教學管理理論D.傳播理論和系統(tǒng)科學理論桑代克試誤理論的基本觀點是(A)P23A.學習是刺激-反應的聯(lián)結B.學習是認知-發(fā)現C.學習是信息加工的過程D.學習是學習者主支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誰提出了程序教學法(B)P25A.桑代克B.斯金納C.維特羅克D.布魯納*下列不屬于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的是(D)P25A.積極反應原則B.及時強化原則C.小步子原則D.促進遷移原則在開發(fā)計算機教學輔助課件時采用的主要理論是(B)P26A.試誤法B.程序教學法C.認知-發(fā)現理論D.建構主義理論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B)P29A.感受器B.感受控制器C.短時記憶D.長時記憶*下列不屬于支架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是(B)P35A.搭腳手架B.告知目標C.獨立探索D.協(xié)作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D)P36A.知識的傳播者B.學生的保姆C.學生的家長D.學生的幫助者*下列是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是(C)P33A.學習是塑造行為的過程B.學習是個人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主動控求知識的過程C.學習是個體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主動建構來的過程D.學習是個體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第3章視聽與傳播理論1.第一個傳播過程模式是(A)A.香農一韋弗模式B.施拉姆循環(huán)模式C.香農一施拉姆模式D.貝羅模式在香農一韋弗模式中,噪聲產生于哪一部分(B)A.編碼B.信道C.解碼D.接受者貝羅模式是香農一韋弗模式在哪一方面的一個發(fā)展(C)A.教育學B.媒體理論C.社會學D.傳播學誰提出了“經驗之塔”(C)A.香農B.麥克盧漢C.戴爾D.施拉姆在經驗之塔中,最高層是(A)A.言語符號B.視覺符號C.觀摩示范D.設計的經驗7.*戴爾“經驗之塔”強調的是(D)~A.做的經驗B.觀察的經驗C.抽象的經驗D.給學習者的刺激傳播過程是一種信息傳送和什么的過程(B)A.反饋B.交換C.編碼D.解碼*編碼的過程是(B)A.信息轉換為符號B.信息轉換為信號C.符號轉換為信號D.信號轉換為符號戴爾“經驗之塔”的第一層是(A)A.直接有目的的經驗B.設計的經驗C.演戲的經驗D.觀摩示范第4章視聽媒體輔助教學1.*媒體根據什么標準可分為電聲類媒體、光學投影類媒體、電視類媒體、計算機類媒體(A)A.物理性能B.傳播范圍C.呈現的形態(tài)D.使用方式最便于重現的媒體是(A)A.教科書B.幻燈投影C.無線廣播D.電影電視錄像接觸面最廣的媒體是(D)A.教科書B.幻燈投影C.錄音和計算機D.電視和無線廣播由于媒體的什么特性,一些專家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B)A.固定性B.擴散性C.重復性D.能動性教學媒體能夠把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漸積累并傳遞下去,是因為教學媒體的(A)A.固定性B.擴散性C.重復性D.能動性投影媒體利用的是什么原理(B)A.化學成像B.光學成像C.光化反應D.實物成像錄像機與錄音機工作原理的相同點是(B)A.都采用磁頭高速掃描B.都是利用電磁信號轉換C.都可錄制兩面節(jié)目D.都采用多磁頭結構任何彩色圖像都可分解為哪三基色(C)A.紅、黃、白B.紅、綠、黃C.紅、綠、藍D.紅、黃、黑*有利于闡明教育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的教育電視節(jié)目類型是(B)A.輔導型B.講授型C.圖解型D.表演型第5章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1.下面屬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的是(C)P85A.CMIB.CADC.CAID.CAM計算機作為教學目標指的是(B)P85A.利用計算機來進行各種學科的教學B.把計算機作為教學的對象和內容的教學C.把計算機作為教學工具來使用的教學D.把計算機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來使用的教學3.有一個聽寫英語單詞的教學課件供學生使用,即計算機讀單詞,學生通過鍵盤輸人單詞,最后計算機評分。此課件屬于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中的哪種類型(A)P87A.操作與練習型B.輔導型C.游戲型D.模擬型4.*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輔導型模式中,計算機扮演了(B)P89A.學生的角色B.教師的角色C.出題者的角色D.學生家長的角色5.多媒體軟件系統(tǒng)包括(A)P105A.多媒體系統(tǒng)軟件和多媒體應用軟件B.聲音編輯軟件和圖片處理軟件C.多媒體操作系統(tǒng)和多媒體應用系統(tǒng)D.多媒體操作系統(tǒng)及聲音、圖像處理軟件6.*多媒體開發(fā)工具主要指(B)P105A.多媒體素材編輯軟件B.多媒體集成軟件C.多媒體素材編輯軟件和多媒體集成軟件D.音頻、視頻及圖像處理軟件7.*下列不屬于計算機多媒體特點的是(D)P86A.交互性B.實時性C.集成性D.共享性*Authorware屬于(A)P105A.多媒體集成軟件B.圖像制作軟件C.動畫制作軟件D.聲音編輯軟件*下列屬于圖像處理軟件的是(B)P102A.CoolEditB.PhotoShopC.PremierD.AnimatorPro第6章因特網教育資源利用1.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廣的計算機網絡是(D)A.LANB.WANC.MAND.Internet2.*網絡信息不具有的特點是(C)A.無限性B.新穎性C.有序性D.廉價性3.下列不屬于搜索引擎的是(C)A.YahooB.GoogleC.WebquestD.Baidu4.基于因特網的資源型學習一般第一步是(A)A.確定問題與目標B.提供資源和工具C.搜集、分析、組織信息D.評價、展示學習成果5.基于因特網資源的學習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的是(C)A.給學生提供現成信息B.學生作為信息的被動接受、吸收者C.學習資源豐富、多樣D.教師是學習過程的控制者6.信息搜索的第一步是(B)A.采用適當的搜索方法B.合理確定搜索的關鍵詞C.搜索結果查看D.目標網頁的瀏覽7.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成立于(B)A.1960年B.1966年C.1970年D.1976年第7章現代遠程教育1.遠程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C)A.個別化教育B.及時反饋C.非面對面教育D.雙向交流2.遠程教育興起于(A)A.函授教育B.廣播電視教育C.課堂教育D.網絡教育3.*下列模式是從教學媒體角度劃分的是(A)A.計算機網絡教學B.聽覺型遠程教育模式C.交互型遠程教育模式D.獨立的遠程教育機構4.遠程學習的最關鍵的特征是(D)A.多媒體形式B.協(xié)作形式C.雙向交流形式D.自主學習形式5.關于遠程學習過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C)A.遠程學習強調自主學習B.遠程學習要有清晰的學習計劃C.遠程學習要同步協(xié)作D.遠程學習要探究工教學6.下列不屬于網絡課程開發(fā)平臺的是(A)~A.Webquest(B.WebCTC.Web-Course-in-a-BoxD.LearningSpace7.*以下不是教育視頻會議的特點的是(D)A.實時性B.交互性C.多媒體性D.自主性8.遠程教育的第二個發(fā)展階段是(B)A.函授教育B.廣播電視教育C.多媒體教育D.網絡教育第8章學?,F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1.*某機房,所有的計算機都用網線分別連接到一個集線器(即HUB)上,則此網絡的拓撲結構是(B)A.總線型B.星型C.環(huán)型D.混合型*校園網屬于(A)A.廣域網B.城域網C.互聯(lián)網D.局域網校園網上的每臺計算機主板上都必須插入一個(B)A.調制解調器B.網絡適配器C.聲音適配器D.顯示適配器某學校只有一臺打印機、若干臺計算機,要想每臺計算機中的資料都可以在該打印機上打印,實現的最佳辦法是(C)A.在一個計算機上打印完后,把打印機搬往另一計算機打印B.把若干臺計算機上的資料文件拷貝到一張軟盤上,拿到一臺計算機上打印C.把若干臺計算機連成網絡,打印機接在一臺計算機上D.把若干臺計算機上的資料文件分別拷貝到各自的軟盤上,拿到一臺計算機上打印微格教學主要應用于(B)A.教師的講課B.學生的教學實習和試講C.專家的講座D.學生的上機訓練*微格教學的實施首先是(B)A.確定訓練目標B.學習相關知識C.分析討論D.編寫教案第9章教學設計1.對教學設計的理解,下面說法錯誤的是(A)P200A.以獲得優(yōu)化的教學結果為目的B.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為基礎C.運用系統(tǒng)方法分析教學問題D.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2.學習者分析屬于下列哪個部分(A)P205A.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B.闡明教學目標C.制定教學策略D.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與修改3.*學習結果目標體系的提出者是(C)P206A.布盧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