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紀錄片研究》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0011145課程類別:公共選修課程授課對象;全院各專業開課學期:春、秋季學分:2學分主講老師:于莉莉指定教材:暫無(待出版)教學目的:電視紀錄片主要是指非虛構的影視作品。電視紀錄片原來是電影廠用“電影創作手段”為新聞報道而制作的一種片種,引入電視后就成了電視紀錄片,以真實地紀錄現實生活為已任。開設此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學本科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使他們加深對電子媒介的理解,從而學會運用電子媒介理解、認識我們生存的世界。課程介紹:《紀錄片研究》綜合介紹我國和國外紀實類作品的發展歷程、名家名作和主要美學流派。在此基礎上,界定紀錄片和專題片的各自定義,以及在本體屬性、功能、創作方式、內容形式、與受眾關系等展開多方面比較。課程講解以理論介紹和觀片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紀錄片和專題片這兩種紀實類影視作品的不同特點和手法,形成初步的鑒賞能力和實踐創作的認識。課程內容:第一講紀錄片概論課時:1周,共2課時。教學目的:導入課程,激發興趣。通過對紀錄片的范疇與屬性的學習,讓學生對紀錄片與電視紀錄片有初步的概念。一、什么是紀錄片1、影視媒介與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樣能自如表達創作者的主觀思想,是另一種紀錄歷史和現實的方式。2、優秀影視紀錄片主要指非虛構的影視作品。它的特點:(1)是創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創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潛在表達創作者的主觀思想;(2)是創作者在觀察、發現、思考而不是即興創作、簡單判斷的基礎上,經過一個時間段的拍攝紀錄并剪輯選擇后的產物;(3)在拍攝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觀眾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讀、認識、思考和想象,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二、為什么要學習優秀影視紀錄片1、提高自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2、加深對電子媒介的理解3、從思想上作好準備,學以致用,投身這一事業每周話題(思考題):1、什么是紀錄片?2、為什么要學習優秀影視紀錄片?第二講紀錄片的分類課時:3周,共6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對紀錄片的演變及學派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研究中外紀錄片創作觀念演變,對探討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題材1、人文類紀錄片以人為核心,關注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等人生題材。《生活空間》制片人陳氓說:“我們不是在報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行為是情感的載體、心理的外化。報道事件本身是淺層次的,重要的是表現人”。2、歷史類如果說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空間環境,歷史則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時間環境。歷史的本質力量在于從一些偶然因素背后發現并把握某種必然,以史為鏡,通過對歷史人物活動場所的考察、對歷史遺物、遺跡的體驗,理解歷史,理解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提高對歷史的鑒別能力、洞察能力、預測能力。3、自然類國外有《探索發現》、《國家地理頻道》等專門播放自然科學類紀錄片的電視頻道,其范圍從人體的奧秘到宇宙萬物的演變,從人類文明的探索到未來高新技術的展望,包括許多人眼所不及的地方,如海洋深處、宇宙太空、微觀世界、動植物生存、生命起源等。二、創作手法1、紀實類往往是現在進行時,截取生活的一段流程,講述老百姓的故事。其表現手法是真實質樸、自然流暢,解說詞處于被動地位,是對拍攝內容的補充,一般不用描寫手段,不需文采橫溢、思想外露。2、寫意類就象雕塑一樣,要有高度凝煉的概括和刻劃,是對客觀事物的提煉和選擇,是主觀情感和客觀事物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注重解說詞,在解說中融入個人的思想感情、哲學思想,更強調個性。有人把紀實和寫意比喻成縫紉和剌繡,前者是踏踏實實沿著針角走,后者要用針去挑明思想的情緒。如《雕塑家劉煥章》創造一種“獨白式”的解說詞風格,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3、思辯類這類節目的針對性強、宣傳味濃,原來被稱作專題片,是依照某一時期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要求選擇題材,宣教色彩較濃,是電視政論文,特別具有中國特色,一般是圍繞主題拍攝、采訪、收集素材,以闡述某一個問題,畫面只是配合。如《中華之劍》、《中華之門》、《改革開放二十年》、《20年、20人》《共和國外交風云》等。三、文化形態1、主流類紀錄的是重要事件、人物或主題,通過闡述深刻的哲理、展示精神的力量、弘揚品格和情操,給人思想啟迪和人生感悟,正面引導公眾興趣,達到宣傳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目的。如《鄧小平》、《飛越太平洋》等,這類文字聲畫傾斜,畫面往往淪為文字附庸。2、精英類其題材集中于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學等方面,它所追求的不是娛樂效果或宣傳目的,而是力圖觀照人類生存處境、探索人類精神、藝術和社會發展之路,有思想的深度和美學的高度。如《最后的山神》、《陰陽》、《三節草》等。3、大眾類這是紀錄片的常態,把鏡頭對準社會、對準普通人,樸素地紀錄其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刻劃當代中國人的群像。如中央臺的《生活空間》跟蹤拍攝普通人的生活,采用現在進行時,拍狀態,通過影像本身說話,影像比文字靈活多義,也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寬容。其特點一是強調原汁原味,把現實生活一段一段完整再現,保持原貌,不任意肢解素材。二是強調唯真不唯美,人物狀態真實自然,但光線、構圖、穩定性差。三是強調觀賞效果,追求運用影視手段講故事的能力。4、邊緣類這是指一些無法進入公眾傳播領域,大多只能在海外參加電影節發行的一些片子。被攝對象往往是體制外的邊緣人,如吳文光的《流浪北京》、楊荔娜的《老頭》、蔣樾的《彼岸》、睢安奇的《北京的風很大》等。這類片子對真實性客觀性更為器重,離生活原生態更接近,沒有避諱和掩飾,尊重被攝人物的人格和性情,注重與人物的對話和交流。但生存面臨困境,有發行的困難、資金的困難。每周話題(思考題):1、影視紀錄片有哪些分類方式?2、影視紀錄片的涵蓋范圍、文化形態和和手法?第三講中國當代紀錄片的發展課時:2周,共4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對有中國特色的紀錄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展演變過程,探討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特點和特色。一、80年代的紀錄片1、重視文本。根據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和思想,事先設計完整的“文本”,作為拍攝的基礎。2、依賴解說。借用廣播語言,通過播音和解說,將思想直接灌輸給觀眾,達到耳提面命的目的。3、聲畫分離。解說為主,畫面為輔,聲畫兩張皮,與其說是紀錄生活,不如說是揭示思想、宣傳觀念。二、90年代的紀錄片1、紀錄過程。生活本身體現為一種過程,紀錄片一般以時間為順序去紀錄正在行進中的、未知生活結局的過程,在跟蹤過程中,會跟出人物,情節、故事,完成客觀地再現真實生活的任務。2、聲畫并重。紀錄片紀錄“有聲有色”的世界,不忽視生活之聲的紀錄,這聲音有同期聲,當事人的現身說法,有現場聲,是在屏幕上再現生活。3、再現原生態。對真實生活不作太多的雕琢和粉刷,盡量保留原汁原味,記錄帶毛邊的生活。每周話題(思考題):1、80年代和90年代的紀錄片有何異同?2、紀錄片的觀念是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的?第四講紀錄片的結構課時:3周,共6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對紀錄片的結構方式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紀錄片結構的定義在第一層面上包容了雙重含意:一是指電視節目的外部結構;一是指電視節目的內部結構。一、單線結構。1、有明顯的事件線索貫通始終,有頭有尾,段落層次分明,強調事件的發展要有明顯的因果關系。2、時空發展順序進行,內容按時間的過程步步推進,環環相扣,直至結束。3、整體布局嚴謹規整,注意頭尾的呼應,高潮的處理,段落之間的過渡,以及內在的邏輯性和因果性,形成獨立封閉的自足體系。二、復現結構。1、內容要有可比性,能通過比較升華出一定的思想意義。2、對比的條理要清晰。3、對比要自然合理,不要牽強附會。三、板塊結構。1、各段內容要相對完整。2、各段雖相對獨立,但要有整體的聯系,或進展深入的趨向。3、各段之間的轉換要有明顯的分隔形式。每周話題(思考題):1、舉例說明紀錄片的單線結構。2、舉例說明紀錄片的復線結構。3、舉例說明紀錄片的板塊結構。第五講紀錄片文本創作——解說詞課時:2周,共4課時。教學目的:讓學生學習紀錄片解說詞的創作。一、解說詞既是畫面的解說,又彌補畫面的不足。1、段落之間不需要必然聯系。2、文字的長短應根據畫面的長短作調整。3、解說的順序依據畫面場景的變化而變化。二、解說詞突出畫面的重點,使表意具有確切性。1、畫面表意的不確定性有賴解說詞的幫助,解說詞能夠點明確切的概念,準確地傳情達意。2、解說詞對關鍵信息、精彩細節進行點化、放大和展開。三、解說詞拓展畫面內涵,使主題深化。1、揭示畫面背后的本質,拓展畫面的內涵,升華畫面的意義。2、應把理念的闡述與具體的、合適的畫面細節有機結合。3、畫面是現在的事情,但通過解說詞使今天和往事產生有機聯系。每周話題(思考題):1、簡述影視紀錄片解說詞的作用。2、如何寫作影視紀錄片的解說詞?第六講紀錄片文本的創作——同期聲課時:3周,共6課時。教學目的:讓學生學習紀錄片同期聲的創作。一、同期聲的語言特點1、語言在具體的行為時空中展開,是事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份。既使畫面保持了本來的意義,又使語言具有了可靠的真實性。2、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語言出自某個具體人之口,盡管是編導有意選擇出來表達其意圖的,但具有明確的對象性。聲音是生命的外在形式,每個人的聲音,其語速、語調、語氣,都有鮮明個性。3、它能表達相對完整的抽象意思。聲音作為獨立的表意因素,主要讓人去聽畫面中人物說了些什么,而不是為了讓人去看他們做了些什么。二、訪談類同期聲可表現的內容1、表現過去發生過的事情。2、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3、表現人物的觀點和看法。三、字幕的作用1、說明性,對畫面作輔助性介紹,如人名、地名、時間及事實梗概,讓人最簡單明了地了解最基本的新聞要素。2、強調性,對畫面或語言解說所表達的意義進行強調,使人們加深對節目內容的理解。3、信息性,作為獨立的表意單元傳達某種相對完整的信息,用來補充片中直接內容之外的信息。每周話題(思考題):1、說明電視紀錄片的同期聲作用。2、電視解說詞和電視同期聲有何異同?3、舉例分析一個有影響的電視紀錄片?第七講紀錄片的觀念課時:4周,共8課時。教學目的:讓學生學習紀錄片同期聲的創作。一、紀實和真實1、對紀實與真實的再認識。2、紀實的屬性——紀實性,力求貼近生活,走近百姓,探索生活真實。3、紀實的風格——簡潔樸實的傳情達意風格。二、紀實與寫意1、與紀實相比,表現更強調個性。2、越是表現類的紀錄片,越是要體現解說詞的文學性。3、越是表現類的紀錄片,越要體現藝術的美感。三、主觀與客觀1、紀錄片是最主觀的客觀紀錄。2、紀錄者的主觀看法,必須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正確理解和深刻認識上。3、主觀性和客觀性共同支撐起紀錄片的內涵。每周話題(思考題):1、試述紀錄片紀實與真實的關系。2、舉例分析一個寫意類的紀錄片。3、談談你對紀錄片主觀與客觀關系的認識。參考書目1、[美]埃里克·巴爾諾《世界紀錄電影史》,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年2、任遠編著:《世界紀錄片史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年3、張雅欣著:《中外紀錄片比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朱景和著:《紀錄片創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5、肖平著:《紀錄片編導實踐理論》,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年6、侯洪等著:《感受經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7、鐘大年著:《紀錄片創作論綱》,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8、任遠編:《影像中的歷史》,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5年9、呂新雨:《紀錄中國》,三聯書店出版社,2003年10、單萬里主編:《紀錄電影文獻》,中國廣播電影出版社,2001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全科醫療中的醫患關系與溝通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蓬溪縣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復變函數與常微分方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江蘇百校大聯考2025年高三下學期起點調研測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1月月考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嵊州市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質量跟蹤監視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得勝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零診”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東交通學院《現代食品微生物學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一核二融三層四維”命題理論探析
- 心理咨詢記錄表10篇
- 數字經濟學試題答案
- 創傷急救知識課件
- 專題13 統計與概率-【好題匯編】五年(2020-2024)高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非英語專業)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樣題
- GB/T 44273-2024水力發電工程運行管理規范
- DB65-T 4765-2024 農牧區標準化羊場建設規范
- 城軌行車課程設計
- 2024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24羽毛球教案36課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