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精準扶貧模式探析_第1頁
銀行+精準扶貧模式探析_第2頁
銀行+精準扶貧模式探析_第3頁
銀行+精準扶貧模式探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行+”精準扶貧模式探析關鍵字:精準扶貧;銀行+;金融扶貧來源:金融時報(/2016/07/25052021225915.shtml?formrss)摘要:“精準扶貧”已成為當下熱議話題,金融系統廣大員工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運用各種金融資源和金融手段,對精準扶貧持續發力,取得了明顯成效。人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正是在這種大潮中,主動作為,從理論支持和實踐探索兩方面,積極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全面開展精準扶貧,探索出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銀行+”系列五種精準扶貧樣板模式。“精準扶貧”已成為當下熱議話題,金融系統廣大員工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運用各種金融資源和金融手段,對精準扶貧持續發力,取得了明顯成效。人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正是在這種大潮中,主動作為,從理論支持和實踐探索兩方面,積極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全面開展精準扶貧,探索出可復制、可操作、可推廣的“銀行+”系列五種精準扶貧樣板模式。從理論上尋求思路從經濟學角度講,金融精準扶貧就是實現金融資金的優化配置(愛基,凈值,資訊),換一種角度說,就是要盡量減少金融資金的“不精準”配置或“錯配”。金融扶貧的理論基礎源于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相關理論和經驗研究不同程度地證實,金融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帶動貧困減緩。有研究發現,提高低收入群體的金融可得性有助于貧困減緩。從金融扶貧渠道看,可分為支持貧困人口的直接渠道和帶動貧困人口的間接渠道,前者是向貧困地區或貧困人口直接提供金融服務,后者是向一些企業或產業提供金融服務,通過經濟增長,間接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一些研究顯示,間接渠道比直接渠道減貧效果更好。五種模式突破(一)“銀行+政府+貧困戶”的泌陽縣金融扶貧模式。郵儲銀行泌陽縣支行與縣扶貧辦、縣食用菌辦充分對接,通過“銀行+政府+貧困戶”的模式,依托擔保基金的撬動,發放扶貧貸款271筆,金額1615萬元,幫助270多戶貧困戶從事香菇種植生產,探索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人行泌陽縣支行建議縣政府出資設立扶貧擔保基金,按照1:5的倍數放大,首批撥付1480萬元專項擔保基金。郵儲銀行推出“惠民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信貸產品,該產品的貸款對象為具有帶動貧困戶效應的農業合作社以及具有創業意愿的貧困戶。貧困戶既可獨自貸款創業,又可通過入股到相關農業合作社,年底每人紅利2000元,同時還可以獲得務工收入。僅2016年以來,郵儲銀行就對有能力也有創業愿望的80個貧困戶,發放貸款400萬元;為17家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1215萬元。實踐心得:政府出資設立擔保基金是關鍵。精準扶貧專項擔保基金設立,合理地分散了扶貧信貸資金中的風險,有效地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并充分發揮擔保基金的杠桿效應,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與實體經濟結合。分類施策是重點。泌陽縣在扶貧工作實踐中,有的放矢,通過縣政府扶貧辦、駐村第一書記、銀行客戶經理等篩選因資金短缺、技術缺乏、信息不暢等貧困戶進行重點支持。授之以漁是目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幫助貧困人員學習技術,傳授經驗,增強其勞動技能,使貧困人員掌握一技之長,有信心、有尊嚴摘掉貧困帽子。(二)“銀行+公司+貧困戶”的確山縣金融扶貧模式。確山縣以金融支持龍頭企業吸納和帶動貧困戶就業創業為突破口,采取“銀行+公司+貧困戶”模式開展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成效顯著。人民銀行確山縣支行引導轄區金融機構與扶貧辦、畜牧局等政府部門結合,在信息共享下對龍頭企業進行項目對接,創新推出新型信貸產品。郵儲銀行創新開辦“惠民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確山農村商業銀行創新開辦“畜牧貸”。確山縣牧盛源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是從事生豬良種繁育、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畜牧龍頭企業,年出欄生豬3萬頭以上,連續獲得了河南省畜牧廳綠色無公害認證書、農業部無公害認證書、十佳誠信單位稱號、2013年駐馬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該公司積極吸收貧困戶入股經營,把部分仔豬低價賣給貧困戶甚至免費送母豬、傳授養殖和防疫技術,將貧困戶飼養的黑豬以較高價格統一回收,解決貧困戶的銷售難題。自2014年以來,確山縣牧盛源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累計獲得銀行貸款845萬元,實現產值7193萬元,實現利潤1050萬元,吸納貧困戶25人實現就業,共幫助6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實踐心得:因地制宜,確定合適的金融支持扶貧產業。通過特色經濟發展和產業帶動貧困戶發展,整合和充實扶貧擔保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扶貧的保障支持作用。實現金融扶貧的產品創新。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窗口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金融機構將特色經濟金融需求、政府擔保基金和信貸產品相結合,大力開展金融扶貧產品創新。(三)“銀行+協會+貧困戶”的汝南縣金融扶貧模式。人行汝南縣支行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扶貧新路子,推出了“銀行+協會+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金融機構通過扶貧貼息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全縣貧困戶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目前,全縣擁有大型聯合收割機7000多臺,年純收入近6億元,200多戶貧困戶通過該模式成功脫貧。2014年,在越來越多的農戶擁有農機的情況下,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在宋莊村成立了農機協會,并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有購買大型農機脫貧致富意愿的貧困戶向農機協會提出申請,農機協會根據貧困戶的資金需求及家庭經濟、信用狀況向農信聯社提出初步審查意見,并提供擔保。汝南農信聯社及時跟進,研發推出了“機貸通”貸款品種,實行下浮20%優惠利率,充分與農機協會對接,滿足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購買大型農機的資金需求。“銀行+農機協會+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運行以來,已幫助該村30多戶貧困戶解決了購買大型農機缺少資金的難題。目前,該村已擁有大型農機300多臺,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踐心得:金融扶貧要與當地特色產業相結合,發揮好特色產業對金融扶貧的推動作用。要敢于創新,金融部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嘗試,找到做好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引領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金融扶貧工作要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協調推進,要爭取財政資金對扶貧工作的大力支持。可由財政出資建立一定數額的扶貧貸款擔保金,以調動金融機構發放扶貧貸款的積極性。由財政出資對貧困戶貸款進行貼息,以減輕貧困戶貸款負擔。(四)“銀行+產業+貧困戶”的平輿縣金融扶貧模式。如何讓貧困戶順利度過起步時的哺乳期,平輿縣采取“銀行+產業鏈+貧困戶”模式,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培養產業,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中找到抵御市場風浪沖擊的避風港,實現生存和發展。2011年至2015年間,全縣累計實現10.93萬人的穩定脫貧。現代生態種植業是平輿縣重點打造扶持的優勢產業,也是帶動貧困戶共同富裕的重點產業。2016年前6個月,平輿金融機構新增種植業貸款1990萬元,支持發展現代農業。如平輿縣澳翔生態農業種植科技有限公司獲得貸款支持120萬元,并與110戶貧困農戶分別簽訂了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合作協議及勞務合同,協議規定每年貧困農戶年底分紅不少于1000元。目前,該公司年銷售收入達200萬元左右,在該公司務工的貧困農民有50多人,每人每年至少可獲得6千元至1萬元的勞動報酬,每年可以引導和帶動當地100個貧困人口就業并實現脫貧。實踐心得:走金融精準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擴展產業化外延、拉長產業化鏈條、帶動和引導當地貧困戶實現脫貧。整合各類扶貧政策和資金資源,做到扶貧和惠農相結合、扶貧資金使用和有效規避信貸風險相結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盡快實施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林業抵押貸款”、“活體生畜抵押貸款”等,加大對種養殖等農業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五)“銀行+信用+貧困戶”的上蔡縣金融扶貧模式。作為人總行試驗區,人行上蔡縣支行持續加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2016年初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了基于互聯網下應用的《上蔡縣農村信用體系信息管理系統(升級版)》,實現了信用信息共享無障礙,打造了“銀行+信用+貧困戶”金融扶貧模式。截至2016年6月底,《系統》入庫信用戶信息18460戶,家庭農場信息134家,專業合作組織信息3770家。2015年以來,有123戶貧困信用農戶獲得銀行信用貸款支持,金額達869萬元,縣扶貧辦給予貸款貼息42萬元;向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2680萬元,向44家家庭農場發放貸款1103萬元,樹立了一批農業知名品牌,帶動扶貧工作效果顯著。上蔡縣欣燃養殖專業合作社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先行者,也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受益者。作為該縣成立較早的新型農業產業化專業合作社,也是縣涉農金融機構重點支持的對象。2015年1月,上蔡縣農村信用社向該合作社發放貸款1000萬元。截至2016年6月底,該專業合作社資產總額已達2817萬元,銷售收入755萬元,凈利潤103萬元,年出欄商品牛3000余頭,存欄可繁殖母牛1700余頭,新增貧困戶就業人員32人,直接為貧困人員增加勞務收入80多萬元;并帶動126個養殖戶養殖肉牛,統一配牛仔、統一出欄,增加農戶養殖凈收入730多萬元。實踐心得:良好的信用環境引來扶貧資金活水。上蔡縣支行注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以信用庫網建設為支撐,全面打造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品牌,為貧困戶引來了資金,突破了扶貧中的瓶頸。搭建金融扶貧服務信息渠道。一方面,將信用農戶和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信息及融資需求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另一方面展示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為銀企雙方提供信息對接。引導金融機構重點加大對信用農戶和信用企業的金融產品創新,重點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示堅持銀行的經營原則不偏移。“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經營三原則是《商業銀行法》賦予銀行的法定職責,是商業銀行開展各項經營工作的底線,是確保商業銀行持續發展的前提,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背離。只有牢牢堅持好三性原則,銀行才能生存與發展。精準扶貧是目前階段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一項重要經濟工作。經濟與金融歷來相生相伴,銀行繞開精準扶貧談發展不可能也不現實。如何在扶貧攻堅重大經濟活動中找到切入點,駐馬店中支摸索出的五種“銀行+”模式就是樣本。通過五種模式的成功運作,充分調動了銀行參與精準扶貧的積極性,也激發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原動力,實現了多贏,社會、政府、銀行、貧困戶都受益。銀行社會責任感不可缺。作為一家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或國有控股的金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作為企業公民社會道德底線的要求。但是就個體金融機構而言,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社會環境、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自身經營發展階段的不同,特定時期履行社會責任的程度會有所不同。在經濟上行周期,企業能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能夠迅速地發展壯大,銀行只需要錦上添花;但在當前經濟增長速度處于下行周期,企業經營遇到困難,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化解。同時,扶貧攻堅是政治任務,銀行家不能兩眼只盯著經營目標,只有經濟走出波底,銀行才能長足發展。用最有效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精準扶貧。對于精準扶貧來說,如何尋求一種最有效的方式,撬動更大社會資本介入精準扶貧,避免資金大水漫灌式的低效是一個重要方法問題。銀行信貸資金導向作為先行切入點,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信貸資金的專業運營機構,銀行具有天然識別與發現貧困戶經營項目商業價值的行業優勢,通過自身一系列豐富、成熟的信貸管理經驗,幫助貧困戶篩選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的經營項目,并進行資金支持。銀行信貸資金的介入,會帶動更多的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共同投入,實現精準扶貧資金滾雪球式的增長,幫助貧困戶提高造血功能,由救濟性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最終實現完全脫貧,完成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用市場經濟思維創新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我國的扶貧工作經歷了由救濟性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的歷程。救濟性扶貧就是運用行政手段,將扶貧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