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041-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_第1頁
DB21-T 2041-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_第2頁
DB21-T 2041-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_第3頁
DB21-T 2041-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_第4頁
DB21-T 2041-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CCSP66

DB21遼寧省地方標準DB21/T2041-2022備案號J -2022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rmmixasphaltpavementengineeringincoldregionpavementengineeringincoldregion2022-08-30發布2022-09-30實施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發布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遼寧省地方標準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armmixasphaltpavementengineeringincoldregionDB21/T2041—2022沈陽建筑大學批準部門: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施行日期:2022沈陽建筑大學批準部門: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施行日期:2022年09月30日前言2020年度(202028號(DB21/T2041-2012)進行修訂。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有:1總則;2術語和定義;3基本規定;4材料;5溫拌瀝青混合料設計;6溫拌瀝青路面施工;7施工質量管理與驗收等。本規程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有:訂了溫拌瀝青混合料的適用工程和層位;號與符號意義;優化完善了基本規定;增加了道路石油瀝青和SBS類改性瀝青老化后的指標要求;刪除了粗集料不宜采用吸水性強和細集料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吸水率大的描述性要求;增加了表面活性劑溫拌劑的分類,提出了溫拌劑指標要求和檢測方法;增加了木質素纖維的技術要求,給出了試驗方法;將第5章題目“溫拌瀝青混合料”修改為“溫拌瀝青混合料設計”;刪除了半開級配溫拌瀝青碎石級配類型和范圍,增加了WSMA-10級配范圍;增加了本規程所有溫拌瀝青混合料類型的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和混合料性能技術要求;增加了溫拌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與驗證部分;增加了液體直投型(干法)和瀝青添加型(濕法)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流程;刪除了添加固體溫拌添加劑時的拌和要求;增加了添加纖維時的拌和要求;增加了低溫施工時宜采用大噸位運料車的要求;增加了減少溫拌瀝青混合料離析的措施;增加了降低運輸過程中混合料降溫的措施;增加了低溫施工時應保證路面充分干燥的要求;提出了建議的正常施工和低溫施工的碾壓組合;增加了超高路段時初壓工藝;優化了溫拌瀝青路面交工檢查與驗收要求;增加了附錄A:表面活性溫拌添加劑檢測方法;增加了引用標準名錄;梳理了正文和條文說明內容。(2號,聯系電話:02423447652。團有限公司(地址:沈陽市鐵西區凌空一街5-1號;郵政編碼:110021)。本規程主編單位:沈陽市政集團有限公司沈陽建筑大學大連市政設施修建有限公司沈陽政基市政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編制人員:胥福元楊彥海劉鵬飛 楊 野 高輝 王秋菲孫 亮呂友彭博趙雅靜樊志強孫鳳雨張景新張會劉強李本鳴代蛟龍羅光華高 雅王喆劉巖孫大慶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王元 王奕鵬趙永生 李洪斌 南雪峰于少春夏志忠目次1總則 1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23基本規定 44材料 54.1一般規定 54.2道路石油瀝青 54.3改性瀝青 6集料與填料 7溫拌添加劑 94.6纖維 105溫拌瀝青混合料設計 115.1一般規定 11溫拌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 11溫拌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 13溫拌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術要求 14溫拌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與驗證 146溫拌瀝青路面施工 156.1一般規定 156.2施工準備 16溫拌瀝青混合料生產 17溫拌瀝青混合料運輸 18溫拌瀝青混合料攤鋪 18溫拌瀝青混合料壓實 196.7接縫施工 217施工質量檢驗與驗收 227.1一般規定 227.2溫拌瀝青混合料檢驗 227.3驗收 24附錄附錄A表面活性溫拌添加劑檢測方法 26本規程用詞說明 29引用標準名錄 30條文說明 31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Terms 2Symbols 23BasicRequirements 44Materials 5GeneralRequirements 5PavementPetroleumAsphalt 5ModifiedAsphalt 6AggregateandFiller 7WarmMixAdditives 94.6Fiber 105DesignofWarmMixAsphalt 11GeneralRequirements 11GradationDesignofWarmMixAsphalt 11TechnicalRequirementsforMarshallTestofWarmMixAsphalt135.4TechnicalRequirementsforRoadPerformanceofWarmMixAsphalt....................................................................145.5DesignandDerificationofProductionMixProportionofWarmMixAsphalt 146WarmMixAsphaltConstruction 15GeneralRequirements 15ConstructionPreparation 16WarmMixAsphaltProduction 17WarmMixAsphaltTransportation 18WarmMixAsphaltPaving 18WarmMixAsphaltCompaction 19JointsConstruction 217Construction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 22GeneralRequirements 22WarmMixAsphaltInspection 22WarmMixAsphaltInspection 22Acceptance 24AppendixATestingMethodsofSurfaceActiveWarmMixingAdditives 2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9ListofQuotedStandards 30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11總則管理及驗收。以及隧道溫拌瀝青路面的新建、改擴建和養護工程。本規程僅適用于基于表面活性劑原理實現瀝青混合料溫拌化技術。現行國家及行業頒布的有關標準、規范和法規。術語和符號術語warmmixasphalt提下,使瀝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壓溫度比同類熱拌瀝青混合料相應降低30上,路用性能符合本規程要求的瀝青混合料。warmmixadditives添加到瀝青或瀝青混合料中,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能夠顯著降低瀝青混合料施工拌和溫度,并實現其路用性能等同于同類型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添加材料。warmmixasphaltconstructiontemperature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溫度、攤鋪溫度和碾壓溫度。warmmixasphaltnormalconstruction2.1.5 warmmixasphaltcoldseasonconstruction2.1.5 warmmixasphaltcoldseasonconstruction在氣溫低于10℃條件下的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施工。2.2符號WAC—溫拌密級配瀝青混合料;WATB—溫拌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WSMA—溫拌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MS—馬歇爾穩定度;FL—馬歇爾試驗的流值;VV—壓實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MA—壓實瀝青混合料的礦料間隙率;VFA—壓實瀝青混合料的瀝青飽和度;VCA—粗集料骨架間隙率;VCAmix—壓實瀝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間隙率;VCADRC—搗實狀態下的粗集料松裝間隙率;TFOT—瀝青的薄膜加熱試驗;RTFOT—瀝青的旋轉薄膜加熱試驗。基本規定溫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應由具備相應市政工程或公路工程施工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溫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相關設計和施工質量檢驗應滿足本規程要求。及行業頒布的有關標準、規范和法規的要求。0面潮濕的情況下施工。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應遵守國家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并符合節能與資源節約的相關政策。材料一般規定采購材料時應向材料供應商提出材料規格、質量、技術要求。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材料復驗合格后,按規定進行貯存與管理。道路石油瀝青4.2.1 道路石油瀝青宜選用B4.2.1的規定。4.2.24.2.2的規定。4.2.24.2.2的規定。4.2.2瀝青等級適用范圍A級瀝青各個等級的道路,適用于任何場合和層次。B級瀝青項目單位等級瀝青標號試驗方法110號90號70號針入度(25℃,5s,100g)0.1mm—100~12080~10060~80T0604針入度指數PI—A-1.5~+1.0T0604B-1.8~+1.0軟化點(R&B)℃A≥43≥44≥45T0606B≥42≥42≥4360℃動力黏度Pa·sA≥120≥140≥160T062010℃延度cmA≥40≥30≥25T0605B≥30≥20≥2015℃延度cmA、B≥100T0605蠟含量(蒸餾法)%A≤2.2T0615B≤3.0閃點℃—≥230≥245≥260T0611溶解度%—≥99.5T0607密度(15℃)g/cm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后質量變化%—≤±0.8T0609或T0610殘留針入度比%A≥55≥57≥61T0604B≥52≥54≥58殘留延度(10℃)cmA≥10≥8≥6T0605B≥8≥6≥4注:試驗方法按照現行《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規定的方法執行。4.3改性瀝青4.3改性瀝青4.3.1 制備改性瀝青的基質瀝青應與改性劑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質量宜符合表4.2.1中A級或B級道路石油瀝青的技術要求。4.3.2 SBS4.3.2的要求。表4.3.2SBS類改性瀝青技術要求項目單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I-CI-D針入度(25℃,5s,100g)0.1mm60~8040~60T0604針入度指數PI—≥-0.4≥0T06045℃延度,5cm/mincm≥30≥20T0605軟化點(R&B)℃≥55≥60T0606135℃運動黏度Pa·s≤3T0625T0619閃點℃≥230T0611溶解度%≥99T060725℃彈性恢復%≥65≥75T0662貯存穩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2.5T0661TFOT(或后質量變化%≤±1.0T0609或T061025℃針入度比%≥60≥65T06045℃延度cm≥20≥15T06054.4集料與填料4.4.1 粗集料4.4.1的要求。細集料細集料可以采用機制砂、潔凈的天然砂、石屑等;4.4.2-1細集料細集料可以采用機制砂、潔凈的天然砂、石屑等;4.4.2-10.075mm項目單位高等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級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試驗方法表面層其他層次石料壓碎值%≤26≤28≤30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28≤30≤35T0317表觀相對密度—≥2.60≥2.50≥2.45T0304吸水率%≤2.0≤3.0≤3.0T0304堅固性%≤12≤12—T0314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9.5mm9.5mm%≤15≤12≤18≤18≤15≤20≤20——T03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1≤1≤1T0310軟石含量%≤3≤5≤5T0320(0~5mm(表示;0~3mm0~5mm兩檔組合使用;10%4.4.2-2的要求;4.4.2-3的要求;S15、S164.4.2-1項目單位主干路試驗方法表觀相對密度—≥2.50≥2.45T0328堅固性(>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3≤5T0333砂當量%≥60≥50T0334亞甲藍值g/kg≤25—T0349棱角性(流動時間)s≥30—T0345表表4.4.2-2溫拌瀝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規格篩孔尺寸/mm通過各篩孔的質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細砂9.51001001004.7590~10090~10090~1002.3665~9575~9085~1001.1835~6550~9075~1000.615~3030~6060~840.35~208~3015~450.150~100~100~100.0750~50~50~54.4.2-3規格公稱粒徑/mm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填料1%~2%部分填料。4.4.3的要求。4.5溫拌添加劑達到同類型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指標,且符合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技術要求。液體直投型(干法)和瀝青添加型(濕法)表面活性劑溫拌劑應符合表4.5溫拌添加劑達到同類型熱拌瀝青混合料的指標,且符合溫拌瀝青混合料的技術要求。液體直投型(干法)和瀝青添加型(濕法)表面活性劑溫拌劑應符合表A。浮物和沉淀物。項目單位其他等級公路及其他市政路試驗方法表觀密度t/m3≥2.5≥2.45T0352含水量%≤1≤1T0103烘干法<0.60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0351外觀—無團粒結塊—目測親水系數—<1—T0353塑性指數—<4—T0354加熱安定性—實測記錄—T0355表4.5.2 溫拌添加劑技指標要求項目單位()()外觀—液體,無懸浮和沉淀物胺值mg/g—400~600PH值(25℃)—9.5±1.0—固含量%≥5.0≥99.04.6纖維4.6.1 纖維等,木質素纖維的質量應符合表4.6.1的技術要求。4.6.1項目單位指標要求試驗方法纖維長度mm≤6水溶液用顯微鏡觀測灰分含量%18±5高溫590℃~600℃燃燒后測定PH值—7.5±1.0水溶液用PH試紙或PH計測定吸油率—≥纖維質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篩上經振敲含水率(以質量計)%≤5105℃烘箱2h后冷卻稱量溫拌瀝青混合料設計一般規定5.1.1 5.1.1的瀝青混合料。5.1.1混合料類型密級配公稱最大粒徑/mm最大粒徑/mm連續級配間斷級配瀝青混合料瀝青穩定碎石瀝青粗粒式—WATB-30—31.537.5WAC-25WATB-25—26.531.5中粒式WAC-20—WSMA-2019.026.5WAC-16—WSMA-1616.019.0細粒式WAC-13—WSMA-1313.216.0WAC-10—WSMA-109.513.2砂粒式WAC-5——4.759.55.1.2 5.1.2 合料拌和與壓實等的操作條件。5.2溫拌瀝青混合料級配設計5.2.1 JTGF40中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目標配合比、生產配合比及試拌試鋪驗證的三個階段,確定礦料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5.2.25.2.35.2.45.2.2-15.2.2-25.2.2-3的要求。溫拌添加劑的添加劑量,應根據產品說明書建議添加量進行試驗并確定。添加纖維時,纖維必須在溫拌瀝青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攪拌均勻。表5.2.2-2溫拌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表5.2.2-3表5.2.2-2溫拌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表5.2.2-3溫拌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篩孔尺寸/mm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粗粒式中粒式細粒式砂粒式WAC-25WAC-20WAC-16WAC-13WAC-10WAC-531.5100—————26.590~100100————19.075~9090~100100———16.065~8378~9290~100100——13.257~7662~8076~9290~100100—9.545~6550~7260~8068~8590~1001004.7524~5226~5634~6238~6845~7590~1002.3616~4216~4420~4824~5030~5855~751.1812~3312~3313~3615~3820~4435~550.68~248~249~2610~2813~3220~400.35~175~177~187~209~2312~280.154~134~135~145~156~167~180.0753~73~74~84~84~85~10級配類型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100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20~4015~3210~258~185~143~102~6—10090~10060~8048~6842~6232~5220~4015~3210~258~185~143~102~6級配類型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W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8~138~12WSMA-16—10090~10065~8545~6520~3315~2414~2212~1810~159~148~12細粒式W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W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溫拌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5.3.1Superpave5.3.1-15.3.1-25.3.1-3的要求。5.3.1-1試驗指標單位高等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試驗方法()次7550T0702試件尺寸mmφ101.6mm×63.5mmT0702空隙率VV%3~53~6T0705穩定度MSkN≥8≥5T0709流值FLmm2~42~4.5T0709礦料間隙率VMA%相應于以下公稱最大粒徑(mm)的最小VMA及VFA技術要求T070526.5191613.29.54.75≥12≥13≥13.5≥14≥15≥17瀝青飽和度VFA%65~7570~85T0705表表5.3.1-2溫拌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要求試驗指標單位技術標準試驗方法公稱最大粒徑mm≤26.5>26.5—試件尺寸mmφ101.6×63.5φ152.4×95.3T0702擊實次數(雙面)次75112T0702空隙率VV%3~6T0705穩定度MSkN≥7.5≥15T0709流值FLmm1.5~4實測T0709瀝青飽和度VFA%55~70T0705礦料間隙率VMA%ATB30ATB25T0705≥11.5≥125.3.1-3試驗指標單位技術標準試驗方法(次50T0702試件尺寸mmφ101.6mm×63.5mmT0702空隙率VV%3.5~4.5T0705粗骨架間隙率VCAmix—≤VCADRCT0705礦料間隙率VMA%≥17T0705析漏損失%≤0.1T0732肯塔堡飛散損失%≤15T0733穩定度MSkN≥6T0709流值FLmm2~5T0709瀝青飽和度VFA%75~85T0705溫拌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術要求5.4.1要求。5.4.1要求。表5.4.1溫拌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技術要求5.5溫拌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與驗證5.5.1 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有關規定進行。檢驗項目單位WAC、WATB類WSMA試驗方法普通瀝青改性瀝青車轍試驗動穩定度次/mm≥800≥2400≥3000T0719低溫彎曲破壞應變≥2300≥2800≥2800T0715%%≥80≥75≥85≥80≥80≥80T0709T0729注JTGE20溫拌瀝青路面施工一般規定CJJ1JTG/TF20行溫拌瀝青路面的施工。應經批準方可使用。100m~200m保施工質量和路面施工的順利進行。瀝青用量;確定攤鋪溫度、攤鋪速度;瀝青用量;確定攤鋪溫度、攤鋪速度;確定壓實溫度、壓路機類型、壓實工藝及壓實遍數;筑試驗路,直到滿足要求為止。6.1.66.1.6-16.1.6-2進行具體的確定。6.1.6-1施工工序90號石油瀝青瀝青加熱溫度140℃~160℃礦料加熱溫度125℃~135℃瀝青混合料出料溫度105℃~125℃混合料貯料倉貯存溫度貯料過程中溫度降低不超過10℃運輸到現場溫度100℃~110℃(正常100℃,低溫110℃)混合料攤鋪溫度95℃~105℃(正常95℃,低溫105℃)開始碾壓溫度90℃~100℃(正常90℃,低溫100℃)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60℃開放交通的路表面溫度≤50℃6.2施工準備6.2施工準備施工前各類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集料進行檢查驗收;上,不同規格的集料應分開堆放;料離析。結合料1)瀝青宜貯存在可加熱與保溫的貯藏罐中,根據不同瀝青類型和等級采6.1.6-2SBS施工工序SBS類瀝青加熱溫度165℃~175℃礦料加熱溫度160℃~180℃瀝青混合料出料溫度140℃~160℃混合料貯料倉貯存溫度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過10℃運輸到現場溫度≥130℃混合料攤鋪溫度≥125℃開始碾壓溫度≥120℃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70℃開放交通的路表面溫度≤50℃用不同的貯存溫度,使用前應加熱到適宜的加工溫度;2)添加劑在使用前要求進行質量檢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備,并進行必要的核驗工作。拌瀝青混合料。清除或進行穩定處理;表面應整平,攤鋪前應清掃干凈,噴灑黏層油。溫拌瀝青混合料生產瀝青混合料拌和站應符合下列規定:拌和站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等規定;混合料不離析;拌和站貯料場及場內道路應硬化處理,具有完備的排水設施;各種集料(含外摻料、混合料成品)應分倉貯存,并有防雨設施;攪拌機應設二級除塵裝置,礦粉料倉應配置振動卸料裝置;采用連續式攪拌機攪拌時,使用的集料源應穩定不變;滿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個。(干法(濕法)。(干法相應的專用配套設備。45s3s13s6s30s面應與瀝青噴灑扇面基本重疊。各項工藝、指標等應按生產普通(改性)瀝青混合料標準執行。入,拌和時間宜延長5s以上。溫拌瀝青混合料運輸間的運料單,不合格不得出廠。大噸位運料車。應多次挪動汽車位置,平衡裝料,以減少混合料離析。應在運料車側面加裝泡沫隔板等保溫措施。4輛后開始攤鋪。可使用。溫拌瀝青混合料攤鋪6.1.6-16m。表面層宜采用多機全幅攤鋪,減少施工接縫。運料車時連續攤鋪。求。度與瀝青混合料種類經試驗確定。低溫施工時應保證路面充分干燥。100m。2m/min~6m/min2/3攤鋪層發生缺陷應找補,并停機檢查,排除故障。路面狹窄部分、平曲線半徑過小的匝道等小規格工程可采用人工攤鋪。青混合料壓實宜采用鋼筒式靜態壓路機與輪胎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組合的方式壓實。青混合料壓實宜采用鋼筒式靜態壓路機與輪胎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組合的方式壓實。(6.6.2-16.6.2-26.6.2-3的壓實規定。6.6.2-1(km/h)壓路機類型初壓復壓終壓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鋼輪壓路機1.5~232.5~3.552.5~3.55輪胎壓路機1.5~233.5~4.56——振動壓路機1.5~2靜壓)5(靜壓)1.5~2振動)1.5~2(振動)2~3(靜壓)5(靜壓)6.6.2-2組合類型初壓(遍數)復壓(遍數)終壓(遍數)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適宜最大12~3(振動)3(振動)3~5(振壓)52~3(靜壓)321~2(振動)3(振動)4~5(輪胎)62~3(靜壓)36.6.2-3組合類型初壓(遍數)復壓(遍數)終壓(遍數)適宜最大適宜最大適宜最大11~2(振動)—5~6(輪胎)72~3(鋼輪靜壓)322~3(輪胎)32~3(鋼輪振壓)32~3(鋼輪靜壓)3初壓應符合下列要求:6.1.6-16.1.6-2生推移、發裂為宜;碾壓應從外側向中心碾壓,碾速穩定均勻;初壓后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應修整;超高路段應從低側向高側碾壓。復壓應緊跟初壓連續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要求:60m~80m組合碾壓時,每一臺壓路機均應做全幅碾壓;求的壓實度為止;3cm的瀝青混合料層不宜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相鄰碾壓帶重疊寬度宜為10cm~20cm。振動壓路機折返時先停止振動;12t;大型壓路機難于碾壓的部位,宜采用小型壓實工具進行壓實。終壓宜選用雙鋼輪壓路機,碾壓至無明顯輪跡為止。油。當采用向碾壓輪噴水(可添加小量表面活性劑)方式時,必須嚴格控制噴水量,應成霧狀,不得漫流。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種機械設備或車輛,不得散落礦料、油料等雜物。溫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待攤鋪層自然降溫至表面溫度低于50℃開放交通。接縫施工溫拌瀝青混合料面層的施工接縫應緊密、平順。15cm30cm~40cm1m以上。梯形接縫。對冷接縫操作前,應在接縫處涂少量瀝青并預熱。施工質量檢驗與驗收一般規定規范》CJJ1JTGF40規定執行。溫拌瀝青混合料檢驗溫拌瀝青混合料性能檢驗在拌和站進行。混合料的材料取樣后并檢驗。8cm,恒溫1h~2h后進行成型試驗。瀝青混合料檢驗頻度和質量應符合表7.2.2的要求。7.2.28cm,恒溫1h~2h后進行成型試驗。瀝青混合料檢驗頻度和質量應符合表7.2.2的要求。7.2.2項目檢查頻度及單點檢驗評價方法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高等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混合料外觀隨時觀察集料粗細、均勻性、離析、油石比、色澤、冒煙、有無花白料、油團等各種現象拌和溫度瀝青、集料的加熱溫度逐盤檢測評定符合本規程規定混合料出廠溫度逐車檢測評定符合本規程規定逐盤測量記錄,每天取平均值評定符合本規程規定礦料級配(篩孔)0.075mm逐盤在線檢測±2%(2%)-2.36mm±5%(4%)-4.75mm±6%(5%)0.075mm逐盤檢查,每天匯總l次取平均值評定±1%-2.36mm±2%-4.75mm±2%-0.075mm每臺拌和機每天l~2次,2±2%(3%)±2%2.36mm±5%(3%)±6%4.75mm±6%(4%)±7%瀝青用量(油石比)逐盤在線監測±0.3%-逐盤檢查,每天匯總l次取平均值評定±0.1%-每臺拌和機每天l~2次,2±0.3%±0.4%馬歇爾試驗:空隙率、穩定度、流值每臺拌和機每天l~2次,以4~6個試件的平均值評定符合JTGF40規定浸水馬歇爾試驗必要時(試件數同馬歇爾試驗)符合JTGF40規定車轍試驗必要時(3定)符合JTGF40規定注:括號內的數字是對SMA的要求。7.2.3 7.2.3 7.2.3的標準。7.2.3項目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高等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外觀隨時油盯、油包等缺陷,且無明顯離析接縫隨時緊密平整、順直、無跳車逐條縫檢測評定3mm5mm施工溫度攤鋪溫度逐車檢測評定符合本規程規定碾壓溫度隨時符合本規程規定厚度每一層次隨時厚度50mm以下厚度50mm以上5%8%設計值的8%設計值的10%每一層次150mm以下50mm以上-3mm-5mm-總厚度2000m2設計值的-5%設計值的-8%表面層2000m2設計值的-8%設計值的-10%壓實度2000m21實驗室標準密度的97%(98%)理論最大密度的93%(94%)試驗段密度的99%(99%)平整度(隙)表面層隨時,接縫處單桿評定3mm5mm隨時,接縫處單桿評定5mm7mm平整度)表面層連續測定1.2mm2.5mm中面層連續測定1.5mm2.8mm下面層連續測定1.8mm3.0mm基層連續測定2.4mm3.5mm寬度有側石檢測每個斷面±20mm±20mm無側石檢測每個斷面不小于設計寬度不小于設計寬度縱斷面高程檢測每個斷面±l0mm±15mm橫坡度檢測每個斷面±0.3%±0.5%瀝青層層面滲水系數1km5點3處取平均值200mL/min(普通密級配瀝青混合料)120mL/min(SMA混合料)SMA3cm4cmSMA壓工藝。7.3驗收7.3驗收7.3.1 1km~3km7.3.1的要求。7.3.1檢查項目檢查頻度和方法(每一側車行道)質量要求或允許偏差高等級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外觀隨時油包等缺陷,且無明顯離析厚度代表值每200m1點總厚度:-5%H-8%H表面層:-10%h合格值總厚度:-10%H-15%H表面層:-20%h壓實度200m1(20015點≥實驗室標準密度的96%(98%)≥最大理論密度的92%(94%)≥試驗段密度的98%(99%)平整度標準差/mm全線連續,按每100m計算≤1.2≤2.5≤2.0≤4.2最大間隙/mm每200m測2處×5尺—5滲水系數/(mL/min)滲水試驗儀:每200m測1處≤200(其他瀝青路面)≤120(SMA路面)—寬度有側石每200m測4個斷面±20±30無側石≥設計值縱斷高程/mm每200m測2個斷面±15±20中線平面偏位/mm每200m測4點2030橫坡度/%每200m測2個斷面±0.3±0.5彎沉值/0.01mm全線每20m1點≤設計驗收彎沉值構造深度鋪沙法:每200m測1處滿足設計要求—礦料級配每臺班1次滿足生產配合比要求瀝青含量每臺班1次滿足生產配合比要求馬歇爾穩定度每臺班1次滿足生產配合比要求注:括號中數值是對SMA的要求。附錄A 表面活性溫拌添加劑檢測方法溫拌添加劑是瀝青混合料實現溫拌施工的關鍵要素,在混合料拌和過程中,它可以在膠結料內部形成特殊的潤滑結構,在不影響瀝青對石料裹附的前提下,確保混合料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被壓實。為了確保溫拌添加劑的活性和效果,宜按照以下方法完成各項測試:溶解度的測定稱取7.5g溫拌添加劑原液加入到100g潔凈水中,攪拌3min;目測觀察溫拌劑水溶液是否混合均勻,有無沉淀物或懸浮物。PH值的測定A.2.1 PH標。測試方法如下:須經過標定,確保PH計正常工作。溫拌添加劑取樣時應先充分攪拌,以確保取樣均勻。測試P值時溫拌添加劑樣品的溫度為25±0.5攪拌。由于添加劑的緩釋效應,須經過標定,確保PH計正常工作。溫拌添加劑取樣時應先充分攪拌,以確保取樣均勻。測試P值時溫拌添加劑樣品的溫度為25±0.5攪拌。由于添加劑的緩釋效應,PH計讀數以能穩定保持≥0.5min的PH值結果。A.3固含量的測定最終殘留量。測試方法如下:常溫下稱取溫拌添加劑,記錄試樣質量m,放入潔凈的1000mLm1。將盛有溫拌添加劑的燒杯在烘箱中,恒溫放置5hm2。固含量R的計算公式見(A.3.1)。R201m220

(A.3.1)式中:R——固含量,%;m——溫拌添加劑的質量。20g±0.02g;m1——添加劑與燒杯的總質量,g;m2——燒杯與固體總質量,g。A.4胺值的測定胺值是表面活性添加劑常用特定(活性)的成分性指標,通過檢測胺值,可用于確定表面活性添加劑的活性。測試儀器和方法如下:化學試劑和設備:異丙醇;0.5mol/L的標準鹽酸溶液;3天平:精確度0.001g;44燒杯:250ml;磁力攪拌器;50ml滴定管:精確度0.1ml;蒸餾水、純凈水;精密pH計。試驗步驟:(H型一般取型一般取同時記錄樣品實際質量,Sa,精確度為0.01g;向燒杯中加入異丙醇的水溶液(異丙醇:蒸餾水重量比=75:25);放入磁力攪拌轉子,將燒杯放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至充分溶解;用PH=7和PH=4的標準溶液,標定PH計;往滴定管里(50mL,精度0.1mL)加入0.5mol/L標準鹽酸,并記錄體積;將PH0.5mol/L時觀測PH計顯示讀數;當讀數接近7.5PH值達到7.53.5記錄終點的滴管讀數,滴定PH值為7.5鹽酸的用量Va。A.4.3 胺值計算公式見式(A.4.3)。胺值VaN56.1SaR

(A.4.3)式中:N——鹽酸標準溶液的摩爾濃度,mol/L;Va——滴定消耗的鹽酸體積,mL;Sa——實際添加的添加劑樣品量,g;R——添加劑固含量,H型取實測固含量,M型固含量值取1。本規程用詞說明下: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規程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求)”或“應按……執行”。引用標準名錄《溫拌瀝青混凝土》GB/T30596《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E20《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JTGF80/1《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JTG3450《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52106部分:溫拌劑》JT/T860.6遼寧省地方標準寒區溫拌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程DB21/T2041—2022條文說明20222022沈陽目次1總則 33術語和符號 34HYPER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