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_第1頁
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_第2頁
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_第3頁
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_第4頁
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條斑馬線激發的城市文明【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②】

十多年前,浙江杭州馬路上出現的“禮讓斑馬線”,曾經成為轟動全國的新聞:車讓人?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但凡到過杭州的游客,都會斬釘截鐵地給出佐證:在杭州,行人過斑馬線,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都能主動停下,耐心地禮讓……“斑馬線”成為激發城市文明的“杠桿”曾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外地車主在西湖邊遇到斑馬線沒有讓行,被交警抓了個正著。車主抱怨說:欺負外地人,你們抓個本地車試試!交警笑言:想抓都抓不著。不信?你來監督!這個較真的司機在路口觀察了41分鐘,其間,有270輛浙A牌號的車通過,全都是車讓人。這個外地司機爽快地接受了處罰,臨走時豎起大拇指:“服了!”有人好奇:杭州“禮讓斑馬線”風尚是怎么形成的?2010年前后,杭州發生了“飆車案”等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城市的公共安全和形象受到影響。如何“挽回”形象并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市委、市政府推出了“禮讓斑馬線”。此后,杭州又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明確將“禮讓斑馬線”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突破口,讓它成為激發城市文明的“杠桿”。好風尚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經過十幾年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文明因子已浸入城市的各個角落:漫步在杭州的街頭巷尾,你會發現,這里不僅車讓人,紅綠燈也與其他城市不同,杭州安裝的帶字幕一體化信號燈豎立在地上,與人齊眉,“平視”著提醒你過馬路。這個細節,反映了這座城對每個個體的尊重與關愛。騎自行車,杭州有專門的騎行道路,你不用害怕機動車會來搶道;在十字路口,頭頂上有遮雨棚,你可以有幾分鐘安心整理一下被雨淋濕的頭發;在繁華的道路旁,杭州建設了幾千個城管環衛愛心休息點,讓環衛工、交警可以在此休憩……“文明會‘傳染’。文明風尚,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普通市民間‘裂變’。”杭州市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講了一件趣事:幾年前,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云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帶團來杭州演出。兩萬多觀眾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散場后該會是多么狼藉?演出之前,他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然而,現代舞《白蛇傳》在杭州柳浪聞鶯公園演出結束之后,林懷民先生驚呆了雙眼:草地上干干凈凈,竟然不見一片紙屑!政府是公共道德的“引導員”“城市發展,積累物質財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財富積累更不可少——它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這一觀點,是杭州市歷屆班子的共識。如何積累一座城市的精神財富?杭州的經驗是:讓政府成為“公共道德的引導員”,以此推動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價值觀,怎樣才能如一顆種子般深植人心?杭州市作了不少探索。在上城區后珠苑社區,一位業主因小區無法停車被保安攔在外面。他一氣之下把車堵在小區門口,雙方僵持了幾個小時,最后還被電視臺曝了光。“可真丟面子!”小區居民議論紛紛。對此事要不要“小題大做”?居委會委員韓吉深思熟慮后,決定抓住這一契機,以“如何解決停車難”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社區“道德講堂”,邀請當事人和小區居民一起參與活動。通過充分討論,居民們對有序停車有了新認識,最終在參與中實現了自我教育——當事人主動做了自我批評。韓吉有感而發:“讓群眾親身參與進來,社會公德就容易形成。”韓吉所說的“道德講堂”活動,自2011年以來開始舉辦,在市級以上文明單位、社區全覆蓋。“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做一次反觀,講一個故事,作一番點評,行一個德字禮,送一份吉祥”……道德講堂推行“八個一”流程很接地氣,居民們紛紛夸獎:“規定動作做得實,自選動作做得活。”目前,杭州已建設了約1000個道德講堂。良好的道德風尚一旦形成,就會助推整個社會走向文明。“多一個廣場,少一個賭場”;“多一次講座,少一些迷惑”;“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眾歸納出的這些鮮活的語言,肯定了政府引導帶來的效果。實現同頻共振,杭州還牢牢把握了一點:黨委和政府積極引導,而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杭州各級干部牢記一個原則:不大包大攬,而是讓群眾自覺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來。每年,杭州市都要舉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評選活動,這些模范人物有一個顯著特點——來自身邊。因為身邊的道德模范更可信、可親。這些模范,帶動整個杭州的文明風尚,讓政府精心呵護的“盆景”,變成了蔚為大觀的“風景”。“文明指數”也是“幸福指數”有一項城市調查,主題是“生活在杭州,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最幸福?”其中,“杭州是溫暖的,斑馬線禮讓行人全國最好”這一選項,以30.2%的得票率排在第一位。“文明”成為這座城市最有“觸感”的里子。有經驗的城市管理者都很清楚:一座城市,蓋一座摩天大樓容易,形成一種文明風尚很難。前者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直觀形象,后者則彰顯著一座城市的魅力與溫度,度量著群眾的幸福指數。杭州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她不僅于2011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還是全國唯一一座連續15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的城市。近些年,杭州在全國主要城市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一位歸國博士初次來杭州,就決定“不走了”。他說:“在杭州,我能時刻體會到善意和溫暖。”再聽一聽普通百姓對杭州文明氛圍的感受——市民胡楊林說:在杭州,老人喜歡坐公交,因為每次都有人讓座。司機看到老人上車,會按下讓座播音提示,等到老人坐穩后車才緩緩開動。環衛工人田玉蘭說:在西湖,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