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及答案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及答案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及答案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及答案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考試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年歷史下冊)期考試及案班級:

(時間:60分鐘姓名:

分數:100分)分數:一選題共小,題,50)1、歸納階段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遼、宋、夏、金時期的階段特征是()A.國家統一B.政權并立C.三國鼎立D.和平共處2、古代監察體制的建立用于監督官員的規范執政,防止官員的貪污腐敗。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刺史3、東漢劉秀統治時期,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大一統D.開元盛世4、宋真宗親撰《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反映了宋朝統治者推行的國策是()A.重文輕武B.休養生息C.重農抑商D.重視教育5、秦朝和隋朝這兩個封建王朝之間的相似之處有()①都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統一②存在時間都很短暫,歷二世而亡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④都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歷史學習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題。如果你要完成一篇關于“遼、宋、西夏、金時期”的歷史小論文,你可以確定的最合適的論文主題是()A.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C.地方軍閥割據的時代

B.諸侯交替掌握政權的時代D.封建國家統一的時代7、東漢中期以后,中央政權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強獨霸一方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朝中大將篡奪皇位D.農民起義風起云涌8、“從這一時代起,孔子便從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來…而儒家哲學也就變成永恒不變的真理,誰要批判儒家哲學,誰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1/

“這一時代”開始于()A.秦始皇B.漢高祖C.漢武帝D.唐太宗9、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這段話說明()A.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C.政治和儒家思想緊密結合

B.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D.藩鎮割據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10、考古學家說:“一片甲骨驚天下”,主要因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很美很實用B.我國已發現最早的體系較完整的古文字C.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D.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工藝成熟11、成語“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A.劉邦、項羽起義B.義和團運動C.太平天國運動D陳勝、吳廣起義12、下圖是七年級教科書某一單元的部分目錄,它們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兩宋歷史的短暫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少數民族的崛起D.民族政權的并立13、我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經歷了一個由北向南轉移的過程,至南宋時最終完成。以下關于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說法不正確的是)A.南方為少數民族政權,政治清明B.南方戰亂相對較少C.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D.南方自然條件優越14、漢初,統治者推行“無為而治”的政策,主張“順民之情,與之休息”。其思想來源于()A.道家學說B.墨家學說C.法家學說D.儒家學說15、下列有關我國夏、商、周三代興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B.湯滅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2/

16、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C.飼養水平的提高

B.人工取火的發明D.生產工具的改進17、以下材料體現的時代特征是()A.大動蕩和大變革B.政權并立與民族關系發展C.經濟重心的南移D.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18、導致西晉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社會經濟的蕭條B.社會上層的腐敗C.西晉皇族的混戰D.少數民族的反抗19、“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B.善于納諫C.節儉治國D.重視人才20、七年級某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隋唐時期”的內容時,整理了如下資料,請你為他們的學習制定一個合適的主題()A.早期國家的建立和社會變革C.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社會變化

B.政權并立和民族交融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3/

21、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A.開鑿運河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靖康之變22、“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成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差人搬運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實哪一項與此盟約無關()A.遼軍攻宋發生澶淵之盟C.以后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B.北宋應允給遼歲幣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關為界23、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期()A.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體系C.青銅器種類豐富、工藝高超

B.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D.青銅器的功用發生重大改變24、有一種史學觀點認為:宋朝某項政策的實行,使得中國人喪失了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與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屢屢敗北。這項政策是()A.重農抑商B.重文輕武C.和親會盟D.閉關鎖國25、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隸書二非題第18,215,317分,共50分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經濟繁榮)材料一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4/

——根據付筑夫《中國經濟史論叢》整理(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出現的主要原因。(制度建設)材料二隋唐時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并且使之更為完善,接下來年間的和平與繁榮使唐時國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進展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展。——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2)根據材料二,舉例說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其對唐朝發展有何影響?(文化發展)材料三唐朝的對外開放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大進”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其表現在朝鮮和日本的變化。——《開放與興盛的唐朝》(3)根據材料三,運用史實,說明唐朝文化的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國家興盛所需要具備的因素。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宋皇帝謹致誓書大契丹皇帝閣下:共尊誠信,虔奉觀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二:“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比弱于秦,而擾有可以不賂(意為贈送財物)而勝之之勢。以天下之大,而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蘇洵《嘉裕集》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誰?“北朝”指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2)材料一中“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稱謂什么?解釋其含義,并說明這一規定始于什么盟約?5/

(3)概括這個盟約訂立的背景,并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要評述這個盟約。(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議論的是哪段歷史?(5)蘇洵“證史”的目的是什么?它與材料一所述的史實有何聯系?3、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漢《史記》材料二: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南朝《宋書》請回答:(1)分析比較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江南地區從西漢到南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3)從江南變化的原因中,你認為對我們今天經濟發的展有何啟示?6/

參答一選題共小,題,50)1、B2、B3、B4、A5、B6、A7、C8、C9、A10、B11、D12、D13、A14、A15、C16、D17、B18、C19、D20、D21、B22、D23、B24、B25、A二非題第18,215,317分,共50分7/

1、(1)隋唐時期,國家統一,政治穩定: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2)舉例:(制度)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詩繁榮。影響:推動了唐朝的全面發展,使唐朝出現興盛局面。(3)“大進”阿拉伯帝國的風俗習慣、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對唐朝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玄奘西行求取佛經,吸收外域文化。任意1點“大出”:日本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日本模仿唐朝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等。任意1(4)國家統,政治穩定;制度創新:經濟、文化發展;對外開放。任意點2、(1)宋真宗,契丹族建立的遼。(2)歲幣,北宋每年送給遼的銀、絹等錢物。澶淵之盟。(3)背景:宋軍打退遼軍,遼軍請求議和,由于宋真宗害怕戰事,主張議和。評述:對北宋而言這是一個屈辱的和約,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