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走遍天下書為侶》人教新課標
第一篇: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走遍天下書為侶》人教新課標《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等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每段的意思,概括主要內容,有條理地說出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3、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有條理地說出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學習過程:一、讀文第一段,釋題解意。師:親愛的同學們,本節課,我們請來了英國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年的世界兒童圖書節上,她作了熱情洋溢的獻辭,在獻辭中她做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如果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盒撲克牌,一個百音盒,還是一只口琴??學生朗讀。師:作者開篇就來一個假設,假設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假設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我們再讀一遍。學生朗讀突出“如果”“一樣東西”。師:大有進步。“一幅”、“一本”??句式很對稱。我們再來讀一讀。生再次朗讀,輕快、富有節奏。師:假設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我們也許是帶游戲機了,也許是帶上多功能手機??生:是的。差不多。師:有點難以回答。出示課文內容:似乎很難作出選擇。1/4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生朗讀。師:“毫不猶豫”什么意思?生:態度非常堅定。生:做事很果斷。師:“毫不猶豫”是態度很堅定,而“猶豫”呢?生:不堅定,做事拿不定主意。師:再讀一遍作者的心聲。生朗讀。師:真是驚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生齊讀課題,師:“侶”是一個生字,很有意思,右邊緊挨著2個口。看到“侶”字,你會想到什么?生:伴侶、情侶。師:你會想到哪些四字詞語?生:形影不離。生:如影相隨。師:現在讓我們走進作者創設的環境中。她要去環球旅行,要多少時間呢?出示資料:麥哲倫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日本一位71歲老翁獨自完成環球航行歷時234天。2006年,中國人首次完成帆船環球航行歷時185天。師:你們心中是否有什么想問問作者?生:為什么只帶一本書?生:怎么讀這本書呢?二、讀通全篇文,概括內容。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4-6自然段,就能解答你們的第一個問題。學生讀文。師:你們剛才讀的這部分寫什么呢,用一句話概括出來。2/4生:為什么選擇讀一本書的原因。師:請補充原因是什么?生:要讀一百遍,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師:(板書:不斷讀的原因)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七自然段,能解答你們提的第二個問題。學生回答。師(板書:讀書的方法)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生朗讀后概括。(師板書:讀書方式不同)作者寫的思路多么清晰,層層深入。讓我們根據板書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生:作者假設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帶一樣娛樂用品的話,就帶上一本書,看上一百遍,每讀一次,都能發現新東西,也有自己的讀書方法,他認為自己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和一處故地。生: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外出旅行,就帶一本書娛樂,還告訴我們會把這本書讀一百遍的理由和方法,他覺得喜歡的書就像一位朋友和一處故地。同桌之間同學相互交流。三、品讀“一百遍”,說明理由。師:我們感到最奇怪的,就是讀書要讀一百遍了,當然這個“一百”是虛數,比喻讀的次數很多很多。有什么好讀的呀,多麻煩啊!作者卻理由相當相當的充分。請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巡視。)生:因為作者每讀一遍就有收獲,發現新的東西。師:可是作者并不是這么概括告訴我們的,他很形象地把理由告訴我們。生:(讀相關的文字)“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作者把一本書當作是朋友,每個人都喜歡跟朋友在一起,每次在一起聊天就知道新的內容。師:喜歡的書就是朋友。好朋友形影不離。比方說我就是你們的好朋友,天天在一起,每次見面都給你們新的收獲。作者的這個比方打得好。繼續交流。3/4生:(讀相關的文字)“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光線是那么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都要天天回家。有時候回家會發現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師:(板書:朋友常常見家天天回新發現)原來作者把自己喜歡的書當作“家”,當作“朋友”。把剛才品味到的讀書百遍的理由,結合板書的提示,連起來清楚地表達出來。相互交流,老師巡視,指名回答。生:作者假設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假如只帶一樣娛樂用品的話,就帶上一本書,看上一百遍,理由是自己喜歡的書就是好朋友,和朋友常常見面的話,每次見面,朋友都會告訴自己新的見聞,喜歡的書就是自己的家,家總是要天天回的,說不定有一次回家又發現了自己以前沒有看見的東西。也就是說每讀一遍就有新的收獲。師:多么獨特的觀點,老師多想與尤安·艾肯有一番面對面的交談,你們現在就是作者的代言人,你們要把作者的毫不猶豫、義無返顧,通過你的朗讀、回答表現出來。生有感情地朗讀。師:書,常讀常新。比如說我小時候讀《灰姑娘》感覺繼母太狠毒了;長大了讀《灰姑娘》覺得灰姑娘很會抓住機會,如果那天夜晚不出門,就不會見到王子了;現在讀《灰姑娘》就不像以前那樣痛恨繼母了,覺得每一個母親都深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她愛得有點自私罷了。4/4
第二篇:3.走遍天下書為侶教案3、走遍天下書為侶(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體會作者熱愛書籍的情感。2.掌握文中比喻和反問修辭手法的運用和作用。3.能夠結合自身讀書經歷練習用重點句式說話,背誦課文第7段。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書籍的情感。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回顧自己曾經讀過的一本書,想想自己的閱讀經歷與方法。2.教師整理制作課件,展示一些重點句子及訓練的句式。教學過程:一、目標導學通過初讀課文,我們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詞,也大體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那么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品味體會下作者選擇一本書旅行的原因和她反復讀一本書的方法。學習文中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并能用重點句式說說自己的讀書經歷和方法。二、問題導學1.在1974年的世界兒童圖書節上,英國著名女作家尤恩艾肯,她作了熱情洋溢的獻辭,在獻辭中,她做了一個有趣的假設:如果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尤恩艾肯,她選了一本書,并且以此作為獻辭的題目,那就是——生:走遍天下書為侶!2.1)獨自駕舟旅行,作者為什么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次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現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2)她的表達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反問與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1)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反問:1)這有什么關系呢?——這沒關系。2)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絕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反問:增強語氣,起強調作用。3.作者認為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不管讀多少遍,那么她是怎么讀的呢?(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4.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怎么樣的?(首先??然后??最后??)比喻:1)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與題目相呼應。)2)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老的,舊的,原來的。5.她也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我們也來看看作者具體是怎樣讀書的?(內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產生共鳴)三、拓展導學如果你也面臨和作者一樣的假設問題,你又會選擇什么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交流。四、反饋導學1.我們也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的讀書方式吧!2.在作者眼中“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那么在你的眼中呢?我們也來用這樣的句式說話!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也是??五、板書設計3.走遍天下書為侶理由:常讀常新方法:內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獲——產生共鳴六、作業設計1.練習冊第3課2.積累讀書格言3.背誦課文第7段
第三篇:3走遍天下書為侶(教案)3走遍天下書為侶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為友”的習慣。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1.教師:準備課件以及拓展資料。2.學生:預習課文,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兩課時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1.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但是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為什么?(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剛才大家談了很多,我們似乎很難作出選擇到底帶什么東西好。可有這樣一個人,她說(課件出示):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請大家讀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味兒?朗讀體會“毫不猶豫”的意思。明確:“毫不猶豫”的意思是一點也不遲疑,很堅決果斷。文中指在常人難以作出選擇的問題上,自己會堅決地選擇一本書,表達了對書喜愛的程度,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朗讀體會出“我”對書的癡愛。3.這個“我”是誰?(英國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這是她在1974年為國際兒童圖書節所寫的獻辭里講到的話,讓我們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獻辭吧!出示課題《走遍天下書為侶》。4.朗讀課題,解讀課題。(1)齊讀課題,“侶”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嗎?(伴侶、同伴)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2)讀了這個課題,你心中有什么疑問?你猜猜作者會在文中告訴我們什么?預測:作者為什么要走遍天下書為侶?怎樣與書作伴侶?與書為侶有什么好處?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帶領全班同學反復讀。在語境中檢查字音,糾正字音,識記生字。)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3.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三、讀書交流,探究體驗。1.作者為什么會如此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書作為環游世界的伴侶?現在,讓我們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細細地體會其中的道理。請大家默讀課文,用心思考。(學生默讀,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讀情況,鼓勵學生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2.全班交流作者為什么要選擇書作為自己的伴侶。(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評。)3.朗讀句子并體會。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這是為什么呢?課件出示: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1)自由練習朗讀。(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復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3)全班交流。可以抓住一個詞、一個句子、一處標點、一段話來談自己的體會和發現。課件出示: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①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②對比閱讀,抓住“?”讀出和感受反問的語氣,以更強烈地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課件出示: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經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①理解比喻寫法的好處:作者把書當作什么?明確:一個朋友和自己的家。②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聯系生活暢談書與“朋友”、“家”的相似之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表不同的見解。)明確:朋友,是你孤單寂寞時的陪伴,是你傷心難過時的安慰。朋友能給你快樂,給你許多新鮮的東西。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呢?把書當作自己親密的朋友,足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珍愛。家總讓人感到溫馨和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開,作者把書和家相比,表示對書的喜愛猶如愛家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是回自己溫暖的家。另外,作者將書比喻為家,不僅表達了喜愛之情,還說了家從不同角度去看,會發現不同的美,來說明一本書值得反復去讀。③作者還把書當作什么?明確:一個與我同船的人,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課件出示: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指名朗讀,讀了這句話,你又有什么感受?明確:“故地”,老地方,這里指書已讀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說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隨時想去就去,也就是打開自己喜愛的書就開始閱讀,那么簡單地就開始了故地重游。這個比喻真形象。4.指導學生仿寫。“書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正是這些貼切的比喻,充分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書之情,讀書之法。其實關于書的比喻有很多,高爾基也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你讀過這樣的句子嗎?或者結合你自己課外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也試著用“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也是”來說一說。5.創設對話情境,師生合作朗讀體會作者對書的無限喜愛之情。四、復習生字,活用新詞。出示生字“侶、娛、盒、豫、趟、誦、零、編、某”,引導學生識記,交流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五、置留問題,布置作業。1.走遍天下書為侶,作者又是怎樣去對待這個書本朋友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整理自己的讀書方法,收集名人讀書小故事。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見到朋友般的感覺。3.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一、復習導入。1.復習生字新詞。2.回顧課文內容,說說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1.了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明確: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2.作者對書有著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的根據,然后反復讀一讀自己找到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書的深厚感情。)3.學生研讀第七自然段,邊讀邊做筆記:(1)自由讀,想象著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讀書方法。(2)梳理寫作順序:請用最簡潔的語言介紹“我”的讀書方法:抓住“首先、然后、最后”這三個表示順序的詞語來介紹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梳理、概括,這既是理解內容的過程,更是錘煉思維的過程。(3)談談“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對我們的啟示:明確: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讀,無論是理解故事內容,揣摩寫作目的,續編故事,品味寫法,還是積累所得,都能讀得津津有味,收獲頗豐。書,如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生動。這句話也與題目《走遍天下書為侶》相呼應,相對照。(4)挑戰讀,比一比誰的朗讀最富有感染力。然后試著背一背這一自然段,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并談談自己的感受。(5)你看,讀同樣的文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怪不得作者說,讀書,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這句話的含義。三、閱讀鏈接,學以致用。下面我們就用尤安·艾肯的讀書方法來讀一首詩歌,題目叫做《神奇的書》。(見閱讀鏈接)1.畫一畫書神奇在哪里。2.品一品哪兒最讓你感動。3.說一說作者的表達方式。4.談一談你的獨特理解。5.背一背這首詩歌。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根據課文中的讀書方法以及同學們交流的讀書體會,整理讀書卡。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在教學《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時,我采用聯系比較的策略,讓學生將作者對書的看法與自己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朋友”“家”,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對于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將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會理解得更快,體會得更深刻。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松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欲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課講完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但這一點做得很不到位。因為我所在的學校處于貧困山區,學生們家庭狀況都不是很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做的圖書目錄,我發現學生手里的圖書少得可憐。于是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
第四篇:3、走遍天下為書侶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講學稿主備:劉榮審核:教務處2018至2019編號:01033、走遍天下書為侶班級:姓名:組名:內容:教材第至頁課型:新授審核時間:2018年9月02日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毫不猶豫、一趟、背誦”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主要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想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閱讀的習慣。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學習準備:教材、資料書。溫馨寄語:人生不接受平淡,命運只收獲精彩。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過程:自主探究學習、交流合作: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學,將課文讀通、讀順,根據導學案設計的問題展開學習,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打上問號,在小組內討論。知識鏈接:讀書筆記的幾種寫法:摘錄式、體會式、提綱式、批注式、書簽式、卡片式課前積累: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陳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自主學習:1.我要讀一讀下列詞語,給我認為比較難讀的字注上拼音。伴侶()毫不猶豫()背誦()娛樂()2.讀課文前,我要先琢磨琢磨題目的意思,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3.我要熟讀課文,我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可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六要素去概述。)4.我要再次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把自己認為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5.第三遍讀課文,我要思考下列問題:(1)作者為什么要走遍天下書為侶?(2)怎樣與書作伴侶?(3)與書為侶有什么感受?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這一句的修辭手法是:()相信你能仿寫一個這樣的句子:。合作探究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請小組同學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威奢鄉中心小學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孔子。1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講學稿主備:劉榮審核:教務處2018至2019編號:0103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他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請小組同學合作學習,共同總結,并推選出一位同學在班級匯報。小結: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本文作者以獨自環繞世界旅行,只能選擇帶一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比喻、以及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基礎題訓練1.看拼音,寫詞語。yúlabaisòngyítànghuánrào()()()()shúxibànlǚbiānjíyóuyù()()()()2.在括號里填入合適的量詞。一()圖畫一()方式一()老朋友一()口琴一()故地一()撲克牌一()游船一()圖書一()白音盒中型題訓練1.文中的多音字,請寫出拼音并組詞!_____()_____()_____()_____()供樂背處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娛樂()熟悉()環繞()毫不猶豫()3.請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忽略()猶豫()喜愛()熟悉()提高題訓練1.你會這樣說嗎?試試看。①讀書如吃飯,要食不厭精。讀書如要。②沒有書的家,猶如沒有鳥的林。沒有書的家,猶如。③一本好書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一本好書是,讓人。2.閱讀文中第七自然段,回答問題:①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思考——()品味——()忽略——()②“我”的讀書過程是:()→()→()→()③“我”為什么覺得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課后小反思:通過這份講學稿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你還想了解或知道些什么?你認為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進的地方?(教師利用此處寫教學反思)威奢鄉中心小學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第五篇:3、走遍天下書為侶3、走遍天下書為侶教學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教學重點: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課前預測: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讀書名言,回顧自己曾經讀過的一本書,想想自己閱讀經歷與方法,以便課堂交流。第一課時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二、釋題明意,質疑問難。1、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2、質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三、初讀課文,識字讀句。1、初讀課文。師:下面,請大家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通順,讀完后,把生字新詞畫下來,標下段落序號。2、認字讀詞。①教師呈現詞語,學生自由拼讀;去掉拼音,指名領讀;讀對了大家跟讀。②教師呈現文中帶有生字新詞的重點句子,請學生讀句。③指導寫字。師:你們認為這些生字中哪兩個字最難寫?誰來教老師寫。(著重指導“豫”、“趟”的寫法,學生可能認為其它字難寫,可以順勢指導,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導書寫。)④讀通課文。師:大家已經有了較強的識字能力,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請同桌之間合作讀書,每人一段輪流讀,互相聽評,幫助對方把書讀得更通順,更好。四、整體感知,自讀自悟。1、整體感知。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什么?2、自讀自悟。師: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接下來,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能否把我們課前提出的問題弄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板書:常讀常新)3、感悟方法,拓展小練筆。①感悟方法。師: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她在讀書過程中是怎樣讀的?師:你認為作者讀書有方法嗎?(體會: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小結收獲、想象)(板書:思考、品味、小結??)你認為作者讀書有一定順序嗎?(體會“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②關注練筆。師:讀了文中作者的讀書方法,一定對我們有所啟發,我們平時也讀了許多書,你是怎樣讀書的呢?請大家拿出習作本,寫一寫,注意用上“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③展示練筆。選擇幾篇學生習作,請學生上臺朗讀交流。④小結。通過學習課文,不僅知道了作者選擇一本書作為旅行伴侶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讀書的方法。參照作者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一定有不少啟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去實踐、去體驗閱讀的快樂。第二課時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1、了解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了作者帶一本書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讀書方法。(板書:以書為侶:原因方法)2、了解了作者的選擇,通過上一節課學習,你對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別愛書,而且很會閱讀。)3、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書,愛讀書,我們應該怎么讀課題?(齊讀)二、體悟方法,品味情感。1、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認為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這種愛書、愛讀書的深厚情感,畫上記號,想一想作者怎樣具體地表達這種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寫上批注。2、檢查自讀情況,進行朗讀指導。師:你發現了哪些句子表現了作者深愛書籍?說說作者是怎么表達這種情感的?指名讀相應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導朗讀。(1)假設。(第一、四、七自然段)①學生談體會。(作者怎么表達自己愛書的情感的?怎么調動讀者的閱讀熱情的?)②指導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鐘愛。)(2)比喻。(重點研讀。)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b.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c.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①引導學生體會把書當作朋友時的珍愛與親密;把書比作家時的溫馨和留戀;把書比作故地時的方便與依戀。②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用比喻對表達愛書之情的妙處。③拓展練習。師:根據你自己的讀書感受,填一填,讀一讀,尊重學生個性化見解。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杯耐人尋味的綠茶,也是一盞陳年的佳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段最難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邊一段喜愛的小曲。)(3)設問(第三自然段)①理解“毫不猶豫”。②體會朗讀,體會回答果斷、愛書之切的情感。(4)反問。“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①學生交流體會。(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②體會朗讀,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5)列舉交流學生自己搜集到的讀書的名言資料。(6)朗讀全文,回歸整體。(可指名接讀。)師:讓我們帶著對書的熱愛,再次體會作者假設、比喻、反問的表達方法!(完善板書:熱愛讀書)三、閱讀鏈接,升華情感師:請大家放聲朗讀《神奇的書》1、畫出書神奇的地方。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達的。3、學習了課文,讀了這首詩,談談你對書、對讀書的感受,誦讀這首詩歌。教學反思
第一篇:推薦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19莊子故事兩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高中精品教案試卷19.*《莊子》故事兩則1.知識與能力(1)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3)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4)拓寬閱讀視野,增加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2.過程與方法教師指導,疏通文意,積累文言文知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個志趣高雅的人。了解莊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張;積累常用文言詞語,整體把握課文大意。體味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理解課文中兩則寓言的道理。第一課時惠子相梁一、新課導入莊子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其貌不揚,長脖子,脖子還長有一個瘤子,臉色蠟黃。他曾經去見過幾位國君,結果都被他的長相嚇跑了。“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卻與莊子大相徑庭。他們兩人,在現實生活上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這樣兩個人,為什么會成為契友?讓我們走進《惠子相梁》,去破解這留傳千古的密碼。二、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相(xiānɡ)梁鹓(yuān)·(chú)鴟(chī)...醴(lǐ)泉嚇(hè)..2.解釋課文中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相: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或:有的人。恐:害怕。止:棲息。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醴泉:甘泉,甘甜的泉水。于是:在這時。高中精品教案試卷鴟:貓頭鷹。(2)一詞多義嚇: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出的聲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用作動詞,威脅。)于:鹓發于南海(從。)于是鴟得腐鼠(在。)而飛于北海(到。)(3)古今異義非梧桐不止(止:古義:棲息;今義:停上。)于是鴟得腐鼠(于是:古義:在這時;今義:表示因果關系。)3.莊子和《莊子》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身處亂世,博學多才,家境貧寒而又有志節。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三、合作與探究(一)讀通文意1.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3.積累文言知識。(二)文本探究1.莊子故事中的鹓、鴟、腐鼠的比喻義各是什么?【交流點撥】鹓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祿。2.莊子講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交流點撥】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淡泊名利,另一方面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3.讀完本文后,你眼中的莊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樣的人?【交流點撥】莊子:鄙視功名、清高自守、機智、幽默。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無端猜忌、心胸狹窄。(三)寫法探究本文是簡短的敘事小品,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其魅力在什么地方?探究下面的問題:1.情節的發展構思巧妙體現在什么地方?【交流點撥】故事發展出于人的意料之外。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氣氛驟然緊張。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不是。他從奇鳥“鹓”講起,直到最后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鷓鴉”的故事是在罵他。2.舉例說明描寫的精彩之處。高中精品教案試卷【交流點撥】“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句中一個“嚇”字,寫出了鴟且護且拒,衛護“腐鼠”的丑態,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絕高,而莊子則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寫出了兩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誰是鹓,誰是鴟,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四、板書設計對比鮮明諷刺辛辣得腐鼠喻利欲熏心鴟――→仰視“上下”惠子薄情寡義清高自守喻非練實不食鹓――→莊子鄙棄功名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止五、拓展延伸匠石運斤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都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也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六、作業教學至此,敬請完成《探究在線·高效課堂》“課內精讀”第(一)題作業。第二課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新課導入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還是文風來說,都是屬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二、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濠(háo)梁·(tiáo)魚.2.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虛詞是魚之樂也是:這。請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請:請允許我。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汝安知魚樂安:怎么。云者:如此如此。既:已經。(2)一詞多義高中精品教案試卷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魚也:本來。3.朗讀指導注意課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1)安知我/不知魚之樂?(2)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三、合作與探究(一)讀通文意1.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3.積累文言知識。(二)文本探究讀課文,思考探究:1.莊子和惠子圍繞什么話題展開了怎樣的辯論?他們的觀點和論據各是什么?【交流點撥】辯題:莊子是否知道“魚樂”。莊子觀點:我知道魚很快樂。莊子論據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論據二:你說“你哪里知道魚的快樂”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兒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惠子觀點: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論據: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2.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交流點撥】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3.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可以看出兩個人有何不同?【交流點撥】惠子力辯、拘泥,重求實,對事物有一種刨根問底的認識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有靈性、崇尚美,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三)主旨探究1.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辯論,宣揚了一種什么觀點?【交流點撥】宣揚了莊子“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2.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交流點撥】生甲: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而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生乙: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生丙: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惠子最初的發問是這樣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里暗含有這樣的判斷:惠子能夠知道莊子“非魚”。因此,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的快樂。高中精品教案試卷四、板書設計莊子→辯論(魚樂)←惠子↓↓心境愉悅,自由活潑好辯,尋根究底五、拓展延伸莊子小故事莊子才學和品質都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時,很多弟子極傷心,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莊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又何必悲傷?”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隨您至今,受益匪淺,弟子卻無以為報。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后竟沒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莊子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啄食先生。”莊子平靜笑道:“在地上被烏鴉、老鷹吃掉和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兩樣?為什么要奪烏鴉、老鷹之食而給螻蟻、老鼠?”六、作業
第二篇:九年級語文下冊《莊子》故事兩則》教案新人教版遼寧省大連市第七十六中學九年級語文下冊《莊子》故事兩則》教案新人教版。莊子與《莊子》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本人才華橫溢,《莊子》一書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越俎代庖,螳臂當車,相濡以沫,貽笑大方,朝三暮四,得心應手,望洋興嘆,游刃有余等,《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散文對后世影響很大。讀課文,注意表達人物的語氣。利用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重要字詞:相梁或謂于是惠子恐于是鴟得腐鼠......五、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課堂小結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禍福、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布置作業必做:整理文言文本選作:搜集有關莊子的故事反思1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2.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鼓勵學生查找資料,通過學習莊子的文章,了解莊子的志趣。3.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學過程復習提問讀課文,注意表達人物的語氣。利用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重要字詞:是魚之樂也安知魚之樂固不知魚之樂子固非魚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請循其本汝安知魚之.......樂魚出游從容非梧桐不止...理解故事的寓意:這個故事就比上面那個故事要難點了,為什么呢?因為它里面含了一個歷來都爭論不休的哲學命題。從邏輯上看,其實勝利的應該是惠子,莊子是靠偷換了概念取得了上風。他把信息如何在人與魚之間傳遞的問題,轉變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魚的信息的問題。這樣說,或許大家比較清楚了。《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它愉悅心境的投射,我們課堂中經常愛用王國維的一句話: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在這點上,大師們是相通的。莊子說過一句話,聽起來很狂: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天人合一。所以,莊子此時快樂,他認為魚也應該是很快樂的。我們把話題說得遠一點,莊子的這種人生態度,我以為是非常重要的,帶著這樣的眼光我們可以在冰冷的現實中找尋到詩意,從而豐富我的精神家園五、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度。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禍福、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應一切順其自然。莊子鄙視功名富貴,追求快樂自由便是這種思想支配下的心靈選擇。引申:莊子思想雖有消極虛無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標使人的生活和精神達到一種不為外物所束縛、所統治的絕對自由獨立的境界。多少年來,莊子思想曾給亂世中飽經滄桑的心靈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有它獨特的作用。六、講一個故事:認識莊子與惠子之間的關系:他們兩人,在現實生活上固然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但在情誼上,惠子確是莊子生平惟一的契友。這從惠子死后,莊子的一節紀念詞上可以看出: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提示: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像莊子這樣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找到一兩個知己,確是不容易。平常能夠談得來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會再有其他的人了。他們都好辯論,辯才犀利無比;他們亦很博學,對于探討知識有濃厚的熱誠。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雖然感情很好。但是莊子與惠子的基本觀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兩個人在討論問2題的時候經常會抬杠。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因此啊,后人推測,惠子相梁這個故事應該是莊子的學生杜撰的,惠子盡管醉心于功名利祿,但要作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還是不大可能的。七、學生交流有關莊子的故事或所寫的文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八、教師總結:(一)逍遙游(節選)(二)秋水(節選)體味《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從我們了解的《莊子》散文的四個片斷來看,《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九、布置作業1.必做:翻譯文章2.選做:讀后感《我對莊子的認識》
第三篇: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莊子故事兩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推薦]20《故事兩則》【教學目標】1.了解《莊子》及莊子思想。2.掌握“是““國”“相”等文言詞語。3.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莊子與惠子不同的志趣。【教學過程】一、導入由莊子的風趣故事導入新課。二、預習檢查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2.檢查誦讀情況。3.檢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況。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三、誦讀感悟任務一:在老師帶領下明確重點字音,對課文進行多遍誦讀,領悟美妙之處。任務二:結合注釋,對課文逐段進行全面深刻的翻譯,整理歸納文言知識。通過自主、合作、互查三個步驟,確保每生能熟練翻譯每一句話。四、學習《惠子相梁》精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莊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態怎樣?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心態?他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說明了什么?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說明惠1子薄情寡義,見利忘義。2.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3.《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對什么樣的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的人。4.你認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一種怎樣的態度?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祿。5.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chī)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6.《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富有趣味。很能體現《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請同學們精讀課文,說說文章有哪些值得贊賞的地方?文章的美點(1)情節出人意料。朋友來賀,不喜卻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義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敘,一針見血。(2)人物形象鮮明。惠子利欲熏心,莊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貼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銳地批評了惠子的卑劣。(4)描摹生動傳神。鴟衛護“腐鼠”,丑態十足,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五、學習《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也是如此,他來到濠水之濱,“從容出游”感到快樂,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也快樂。所以莊子說自己是到了濠水時才感到魚的快樂,否則哪能見到魚的快樂呢?2.指出下面兩個疑問句的語氣的強弱特點和表達效果。(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1)句是惠子針對莊子知“魚之樂”而發起的疑問,語氣較輕;2(2)句是莊子針對惠子的問話的回答,用的是反問的語氣,語氣較強。這句話不從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從反面相對,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六、歸納寫法1.學習兩則故事,初步領略了《莊子》文章的特點,你能說出一、二點嗎?從《莊子》散文的幾個片斷,我們一斑窺豹:《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2.《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構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3.你喜歡哪一篇?為什么?《惠子相梁》:有趣味性、人物形象鮮明、比喻巧妙貼切、描摹生動傳神《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七、探究拓展1.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比較莊子與惠于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度。《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莊子與惠子游于謙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2.人物比較莊子:清高、鄙視榮華富貴、智辯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別人、好辯、有刨根問底的認知態度。八、達標檢測九、作業在書中或網上搜集有關莊子的寓言故事,并講給其他同學聽。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第五單元莊子故事兩則19.*《莊子》故事兩則1.知識與能力(1)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3)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于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4)拓寬閱讀視野,增加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2.過程與方法教師指導,疏通文意,積累文言文知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個志趣高雅的人。了解莊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張;積累常用文言詞語,整體把握課文大意。體味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理解課文中兩則寓言的道理。第一課時惠子相梁一、新課導入莊子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其貌不揚,長脖子,脖子還長有一個瘤子,臉色蠟黃。他曾經去見過幾位國君,結果都被他的長相嚇跑了。“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之大,知己唯惠子一人而已,但惠子的生活、志趣和追求卻與莊子大相徑庭。他們兩人,在現實生活上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這樣兩個人,為什么會成為契友?讓我們走進《惠子相梁》,去破解這留傳千古的密碼。二、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相(xiānɡ)梁鹓(yuān)·(chú)鴟(chī)醴(lǐ)泉嚇(hè)2.解釋課文中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相:宰相。這里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或:有的人。恐:害怕。止:棲息。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醴泉:甘泉,甘甜的泉水。于是:在這時。鴟:貓頭鷹。(2)一詞多義嚇:仰而視之曰:“嚇!”(模仿鴟發出的聲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用作動詞,威脅。)于:鹓發于南海(從。)于是鴟得腐鼠(在。)而飛于北海(到。)(3)古今異義非梧桐不止(止:古義:棲息;今義:停上。)于是鴟得腐鼠(于是:古義:在這時;今義:表示因果關系。)3.莊子和《莊子》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身處亂世,博學多才,家境貧寒而又有志節。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三、合作與探究(一)讀通文意1.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3.積累文言知識。(二)文本探究1.莊子故事中的鹓、鴟、腐鼠的比喻義各是什么?【交流點撥】鹓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祿。2.莊子講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交流點撥】一方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淡泊名利,另一方面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3.讀完本文后,你眼中的莊子和惠子各是什么樣的人?【交流點撥】莊子:鄙視功名、清高自守、機智、幽默。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無端猜忌、心胸狹窄。(三)寫法探究本文是簡短的敘事小品,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其魅力在什么地方?探究下面的問題:1.情節的發展構思巧妙體現在什么地方?【交流點撥】故事發展出于人的意料之外。自己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里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氣氛驟然緊張。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不是。他從奇鳥“鹓”講起,直到最后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鷓鴉”的故事是在罵他。2.舉例說明描寫的精彩之處。【交流點撥】“鹓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句中一個“嚇”字,寫出了鴟且護且拒,衛護“腐鼠”的丑態,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把自己的梁相看得絕高,而莊子則把梁相看作是“腐鼠”,巧妙地寫出了兩人不同的人生追求,誰是鹓,誰是鴟,什么是腐鼠,不言而喻。四、板書設計對比鮮明諷刺辛辣非梧桐不止喻清高自守非練實不食鹓――→莊子鄙棄功名非醴泉不飲得腐鼠鴟仰視“上下”利欲熏心喻――→惠子薄情寡義五、拓展延伸匠石運斤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都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也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六、作業教學至此,敬請完成《探究在線·高效課堂》“課內精讀”第(一)題作業。第二課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新課導入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還是文風來說,都是屬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二、預習與交流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濠(háo)梁·(tiáo)魚2.解釋課文中的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虛詞是魚之樂也是:這。請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請:請允許我。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汝安知魚樂安:怎么。云者:如此如此。既:已經。(2)一詞多義固: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魚也:本來。3.朗讀指導注意課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1)安知我/不知魚之樂?(2)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三、合作與探究(一)讀通文意1.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疑,解疑。3.積累文言知識。(二)文本探究讀課文,思考探究:1.莊子和惠子圍繞什么話題展開了怎樣的辯論?他們的觀點和論據各是什么?【交流點撥】辯題:莊子是否知道“魚樂”。莊子觀點:我知道魚很快樂。莊子論據一: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論據二:你說“你哪里知道魚的快樂”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兒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惠子觀點: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論據: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也不知道魚的快樂。2.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交流點撥】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3.通過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可以看出兩個人有何不同?【交流點撥】惠子力辯、拘泥,重求實,對事物有一種刨根問底的認識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有靈性、崇尚美,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感投射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三)主旨探究1.作者借自己和惠子的辯論,宣揚了一種什么觀點?【交流點撥】宣揚了莊子“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2.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交流點撥】生甲: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占了上風。文章中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而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么(能)知道”。生乙: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生丙: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惠子最初的發問是這樣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里暗含有這樣的判斷:惠子能夠知道莊子“非魚”。因此,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的快樂。四、板書設計莊子→辯論(魚樂)←惠子↓↓心境愉悅,自由活潑好辯,尋根究底五、拓展延伸莊子小故事莊子才學和品質都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時,很多弟子極傷心,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莊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又何必悲傷?”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隨您至今,受益匪淺,弟子卻無以為報。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后竟沒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莊子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啄食先生。”莊子平靜笑道:“在地上被烏鴉、老鷹吃掉和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兩樣?為什么要奪烏鴉、老鷹之食而給螻蟻、老鼠?”六、作業
第五篇:【典中點】2016年春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莊子》故事兩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莊子》故事兩則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發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系。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感染。教學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一書的思想,把握其藝術特征,而在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2.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能力目標1.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德育目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學重點】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理解莊子的志趣。教學難點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教學方法】1.比較法通過學生譯文和標準譯文的比較過好語言關,通過惠子與莊子的對比過好寓言關和思想關,通過一、二則故事的不同文風比較過好欣賞關。2.延伸拓展法拓寬閱讀視野,了解莊子的思想。《莊子》散文的藝術特點。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要點]資料助讀;自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過好語言關;引讀提高,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感知惠子、莊子的不同表現,過好思想關;美點尋蹤,欣賞兩則故事;延伸拓展,了解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設計(一)莊子和孔子一樣,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智者。但莊子與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讓我們走近莊子,感受他的機敏、幽默與詼諧。設計(二)1先秦諸子散文,雖然主要是政論文,但也是文學藝苑中的奇葩異蕾。《淪語》平實質樸,富含哲理;《孟子》文筆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我們一同欣賞《莊子》散文中的片斷。二、資料助讀莊子與《莊子》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散文對后世的影響《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或文風來說,都是屬于南方一系,即楚國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李白縱浪恣放的詩篇,直承《莊子》且不說,后如柳宗元論文,主張“參之莊老以肆其端”,龔自珍《病梅館記》那種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感,顯然汲取了莊周《秋水》篇的精神。三、突破語言關1.學生白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翻譯。2.多媒體顯示課文參考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思考譯錯的原因。多媒體顯示: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鴆鶉,你知道嗎?鴆鶉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鴆鶉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鴆鶉,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3.教師歸納總結重要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多媒體顯示: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5)于是鴟得腐鼠..(6)魚出游從容..(7)是魚之樂也.學生明確:(1)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2)國:國都、京城。(3)止:棲息。(4)安:疑問代詞,怎么。(5)于是:在這時,與現代漢語中表意不同。(6)從容:安閑自由;現在多指“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7)是:這。四、引讀提高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過好寓言關。提問:(1)莊子講鵪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學生思考,明確:(1)鵪鴇的故事里,鵯鴇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鵪鴇,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2)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教師引申:《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愿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莊子》從不干巴巴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說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2.比較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理解莊子的人生態度,突破思想關。學生討論明確:《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教師總結:莊子心境曠達,視榮華富貴如敝屣,他有著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揚的是莊子一貫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壽夭、禍福、窮通、貴賤、貧富、得失、成敗等等都是完全相對的東西,并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家用電器購銷合同
- 長沙6號線施工方案
- 公路運輸合同樣本
- 傭工合同樣本
- 構建持續學習的職業生態計劃
- 鎖盒安裝施工方案
- 2025租未裝修房屋合同書模板
- 農村灶具銷售合同樣本
- 出口合同樣本 收匯時間
- 2025武漢市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語-河北工業大學考試歷年高頻考點真題薈萃帶答案
- 西南18J202 坡屋面標準圖集
- 農業合作社全套報表(已設公式)-資產負債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員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
- 中國船舶工業供應商
- 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專題訓練擬寫頒獎詞
- 涵洞水力計算-2
- 全國省、地級市(市轄市)、縣級市(縣)列表
- 影視亂世佳人欣賞
- YS/T 429.2-2000鋁幕墻板 氟碳噴漆鋁單板
- LS 8010-2014植物油庫設計規范
- GB/T 33342-2016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接口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