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課件_第1頁
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課件_第2頁
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課件_第3頁
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課件_第4頁
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古代詩歌鑒賞的審題如果說讀懂是一個前提,那么答準就是一個關鍵。讀懂一首詩歌后,如何審準題干,把答案答到點子上更為關鍵。“三鎖法”可以幫助考生提高審題的準確度,讓你對命題者所設的題干做到全方位的兼顧,有效地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如果說讀懂是一個前提,那么答準就是一個關鍵。讀懂一首詩歌后,一、鎖定題干所問的范圍。鎖定題干的考查范圍,可以讓你有的放矢,清楚地從詩中的那個地方來下手。 一、鎖定題干所問的范圍。 清 明 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注 上聯出自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祭

2、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聯“士”指介之推。詩歌的頸聯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有何作用?作者運用對比和用典的表現手法。(指出手法)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齊人“乞祭余”還不算,還要向妻妾炫耀;與此相反,像介之推這樣的人物,甘愿燒死在綿山中也不出山,其氣節風骨之高重又如何!(內容分析)在對比中,作者諷刺了向權貴諂媚的卑鄙小人,贊揚了受迫害也決不改變操守的有氣節之士。(作用分析 ) 宿府 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注】一枝安:出自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句。從內容上看,詩歌是怎

3、樣表現“獨宿”的特點的。前兩聯寫“獨宿”之景,后兩聯直抒“獨宿”之情。首聯寫“獨宿”的環境,通過“清秋”“井梧”“蠟炬”等景物的勾畫,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圍。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長夜角聲悲涼,月色無限美好,但無人共賞,獨宿不寐,表現了詩人沉郁悲抑的復雜心情。頸聯和尾聯直接抒發了詩人“獨宿”時對國事的擔憂和對家鄉親人的牽掛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暫且得安的漂泊苦悶之感。 宿府 減字木蘭花 向子湮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注】向子諲,官至戶部侍郎,因反對秦檜議和而被免官。“斜紅疊翠”一句,“紅”“翠”和“斜”“

4、疊”字對春景的描寫各有其妙,請簡要分析。 “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本詩既有對自然“風與日”摧殘百花的傷感,又有對社會“風與日”摧殘香花所喻君子的傷感。) 減字木蘭花 望江東 黃庭堅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注 闌:阻隔;阻攔。直饒:縱使。分付:交付。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 上片:詞人觸景生情,實寫江邊目光阻隔感受,虛寫夢中回到江東。抒發思念

5、之愁。下片:詞人實寫燈下寫書信,虛寫希望大雁捎帶思念,卻是節令已過。流露濃重的牽掛不舍愁緒及深深的無奈之情。 二、鎖定題干所考的考點。考試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詩歌鑒賞題的考查范圍,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都在考查范圍之內,命題者命題就是根據這些考點來命題的。考生審讀題干時,只要明白命題者的意圖,在答題時就不會張冠李戴,無的放矢。二、鎖定題干所考的考點。考試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詩歌鑒賞題的 浣溪沙 歐陽修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有人評價此詞“詩中有畫”,從詞的上闋看,這一評價是怎樣體現出

6、來的?請簡要說明。詩人通過三句詩,描繪了一幅湖上春光圖:湖中的橋上隆隆駛過繪著彩畫的車輪;春云在天上飄逸,平靜的湖面上倒映著云影;春水無波,碧綠滑靜,像琉璃一樣晶瑩無塵。寫出了春天湖面風光的美好,表達熱愛之情。 浣溪 汴河曲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汴河懷古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閱讀上面兩首詩,說說兩詩在內容和表達技法上的異同。兩首詩都是詠史詩。汴河曲借古諷今,抒發昔盛今衰之情,通過古今對比的景物描寫,曾經“無限春”,而今“已成塵”,滿堤的楊柳讓回顧昔日繁盛的行人滿腹愁緒,從而勸諫當朝統治者要愛惜

7、民力,不要窮奢極欲。汴河懷古借詠史直抒胸臆地表達自己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與眾不同的見解。詩歌以議論起筆,從通常所說“隋亡為此河”說開,認為如果排除隋煬帝南巡的奢華行為,單就開通大運河而言,他的功勞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汴河 江漢 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江漢 次韻雪后書事二

8、首(其一) 朱熹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首發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軒舉:意氣飛揚。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手法來寫鷹的?

9、請作簡要分析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醉落魄詠鷹 清陳三、鎖定題干要求的答點數量。三、鎖定題干要求的答點數量。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寫出詩人怎樣的形象和心境?詩歌前面兩句寫了幽靜清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詩人的心境是孤寂凄涼的。 十五夜望月 王建 錢塘逢康元龍 明謝肇淛黃梅細雨暗江關,我入西吳君欲還。馬上相逢須盡醉,明朝知隔幾重山。 注:錢塘:與詩中的“江關”都指錢塘江邊的杭州城。康元龍:作者同鄉

10、詩友,“嘗游歷邊塞,無所遇”而歸故鄉。請結合全詩,具體評析“馬上相逢須盡醉”所表現出來的詩人復雜而豐富的情感。 詩人要與詩友一醉方休,表現了詩人異鄉邂逅同鄉詩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剛見面又須分手的離情別緒(也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對不得志的朋友的勸慰,以及彼此羈旅漂泊的感慨等)。詩人想借酒表達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須盡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摯熱烈。 錢塘逢康元龍 絕句 石柔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搖。飛球:楊樹籽 對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選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詩歌簡要賞析。 在借物(景)抒情、對比襯托

11、、通感上任選一點賞析即可。托物言志。借楊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比喻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不得安寧。將旅愁離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之中,貼切感人。對比:“來時”與“去日”的對比,更突出了駐留時間的短暫,奔波的辛勞。楊花“一春忙”與我“更飄蕩”的對比,更加顯得深沉感人。通感:顏色無輕重,但能在人們心中有輕重感。濃重的顏色會使人感到沉重。而楊花的黃色淡到若有若無時,便給人“輕飄飄”的感覺。詩人運用通感的手法,用觸覺來描寫視覺感受,突出楊花隨風飄蕩的不能自主的無奈。 酷相思兩江代內 董元愷(清順治時詞人)簾卷簾垂朝復暮。斷送落紅無數。想杜鵑聲里人何處 。春山也、留君住。秋山也、留君住 。兩峰三竺西泠渡。舊是同行路。縱叮嚀燕子渾無據。春江也、隨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