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_第1頁
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_第2頁
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_第3頁
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_第4頁
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級設計前期場地與建筑設計講義七一、總則.一建筑耐久年限以主體構造確定一級100年以上 適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層二級50-100年適用于一般建筑三級25-50年適用于次要建筑四級2022年以下 適用于臨時性建筑二高度與層數的劃分住宅見住宅局部。公共及綜合性建筑超過24m不含單層為高層建筑。超過lOOm均為超高層建筑。三全國氣候分區:寒冷地區1區累年最冷月平均w100C區嚴寒地區II區累年最冷月平均,100C,W00C區暖和地區III區累年最冷月平均,0笆累年最熱月平均280C區酷熱地區W區累年最熱月平均280區四設計根本原則:執行當地城市規劃實施條例;依據建筑的用途和目的,綜合講求建筑的經濟效益、

2、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間,提倡社會化綜合開發和綜合建筑;適應我國經濟進展水平,在滿意當前需要的同時適當考慮將來提高和改造的可能;節省建筑能耗,保證維護構造的熱工性能;建筑設計的標準化應與多樣化結合;表達對殘疾人、老年人的關心,為他們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供應無障礙的室內外環境;建筑和環境應綜合考慮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在國家和地方公布的各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愛護區、文物愛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的各項建立,應按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條例和愛護規劃進展。 五無標定人數的建筑應按專項建筑的設計標準核算并標明人數。公共建筑中的幫助面積接近主體使用局部并有可能與主體局部同時開放它用時,

3、其疏散口寬度和數量應按兩局部人數疊加計算。使用人數無掌握的公共建筑,應按可能最多人數計算安全出口寬度和數量。二、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要求一建筑基地1.道路紅線1.道路紅線道路紅線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規劃掌握線。建筑掌握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掌握線。基地通常應與道路紅線相連接,一般以道路紅線為建筑掌握線。如因城市規劃需要,主管部門可在道路紅線以外另定建筑掌握線。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紅線或建筑掌握線建筑。相鄰基地邊界限的建筑與空地建筑物與相鄰基地邊界限之間應按防火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當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防火規定時,相鄰基地界限兩邊的建筑可毗鄰建筑。建筑高度不影響鄰地建筑最低日照要求。除城市

4、規劃確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緊接基地邊界限的建筑不得向鄰地方向設洞口、門窗、陽臺、挑檐、廢氣排出口及排泄雨水。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車流量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車站、車場)其通路連接城市道路的位置應距大中城市主干道穿插口自紅線交點量起不小于70m;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建筑出人口不小于20m。人員密集建筑的基地(影劇院、文娛、商業中心、博覽)至少一面直接臨接城市道路,該路應有足夠寬度,以保證疏散時不影響正常交通;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長度應按建筑規模或疏散人數確定,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長的1/6;基地應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包括以通路連接的出口);基地或建筑物主要人口應避開直對城市主要干道穿插口

5、;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應有供人員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積與長度尺寸應按使用性質和人數確定;綠化面積和停車場面積應符合當地規劃規定。綠化布置不應影響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應設置圍墻、大門等障礙物。5,停車空間應按建筑面積或使用人數計算,并經規劃部門確定,在建筑物內或同一基地內或統籌建立的停車場(庫)內設置停車空間。(二)建筑突出物不允許突人道路紅線的突出物有:臺階、平臺、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根底除基地內連接城市管線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線允許突人道路紅線的突出物有:在人行道上空2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2.5m以上的活動遮陽篷(突出人行道寬減lm,并3m)33.5m以上的陽臺、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

6、45m以上的雨篷、挑檐突出人行道寬減lm,并3m2在無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12.5m以上的窗扇、窗罩突出0.4m25m以上的雨篷、挑檐突出1m3全部突出物均應堅固,不得向道路排泄雨水。4屬于公益需要的和臨時的建筑,騎樓、過街樓、懸挑建筑突入紅線建筑應經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批準或按統一規定確定。三建筑高度以下地區建筑應按規劃和有關專業部門規定限制高度:城市總體規劃有要求的城市各用地分區按區掌握建筑高度;市、區中心臨街建筑按面臨路寬掌握建筑高度;航空港、電臺、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四周建筑,當其處在各種技術作業掌握區范圍時,應按有關凈空要求掌握建筑高度。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

7、、機房、水箱間、煙囪等,在城市一般地區可不計入掌握高度,但突出局部的高度和面積比例應符合當地規劃實施條例規定如北京市規定突出高度以4m為限,面積比例以20%為限;當處在歷史、文化、文物、風景愛護區建筑掌握地帶及上述有凈空要求的技術作業掌握區時,上述突出局部仍應計入建筑掌握高度。(四)建筑掩蓋率、容積率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規定。三、建筑總平面(一)建筑布局總平面設計應依據設計任務書和城市規劃的要求,對建筑布局、豎向、道路、綠化、管線和環境愛護等進展綜合考慮。建筑布局和間距應綜合考慮防火、日照、防噪聲、衛生等要求,并應符合以下要求,建筑間距應符合防火要求;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制定的日

8、照間距;建筑布局應考慮夏季通風、冬季防寒及防風害侵襲,高層建筑布局應避開形成高壓風帶和風口 ;實行綜合措施防止或削減環境噪聲;建筑與各種污染源的距離應符合衛生愛護標準。日照標準住宅應每戶至少有一個居室,宿舍應每層至少有半數以上的居室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lh。托兒所、幼兒園和老年人、殘疾人專用住宅的主要居室,醫院、療養院至少有半數以上的病房和療養室應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3h,( 二)道路基地內應設道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道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各個安全出口及建筑四周應留的空地。長度超過35m的盡端式車路應設回車場,供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不應小于12mx12mo3。基地內車行量較大時,應另設人行道。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不應小于7m。消防車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于3.5m,人行通路寬度不應小于I.5m。5,基地內車行路邊緣至相鄰有出人口的建筑物的外墻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 三豎向基地地面坡度不應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時應分成臺地,臺地連接處應設擋土墻或護坡。基地車行道縱坡不應小于0.3%,亦不應大于8%,個別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長度不應超過80m,且路面應有防滑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