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協同理論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及優化策略研究、選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的意義。 2017年12月5日,國辦發201795號文件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 意見中進一步指出了產教融合在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上 的重要意義;2019年1月24日,國發20194號文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 強調“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為“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 平”,要“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這一系列政策 文件的頒布表明了深化產教融合對于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意義,深化產教 融合強調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相
2、融合、生產實踐與職業教育相結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 匹配,是新時代下我國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 途徑。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1. 產教融合政策研究 國外產教融合的政策主要體現在各國關于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之中。德國 于1969年出臺的聯邦職業教育法,1981年出臺的聯邦職業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文件 都明確提出了“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模式,并以立法的形式將其制度化。美國于1982年制 定了職業訓練合作法,其主要特色在于提及職業教育職業訓練計劃;此外,美國還于1984 年發表了一項未完成的事業一一職業教育在高中的作用的報告,其中特別強調了職業教 育加強與工商企業
3、、勞工界和社區合作的重要性,提出職業教育要更好地適應產業界的需要。 日本在1960年制定的國民收入翻倍計劃中正式提出:“對于教育訓練來說,今后更重要 的是推進產學合作” ;1961年學校教育法的修改使合作學校制度化,更加有力地促進了 合作教育的發展。 通過對相關研究文獻和政策文件的梳理,可以將我國產教融合的政策演變 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2007年以前是萌芽階段;2007-2014年是緩慢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是 快速發展階段。在2007年以前,我國學術文獻和政策文件中均未明確提及過“產教融合” 一詞,更多使用“產教結合”的概念,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是2005年10月,國務院 頒布的關于大
4、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 式”,要“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密切結合”。自2014年起, 國家對產教融合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產教融合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5月,國 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現代職業教育要遵循“產教融合、特色辦學” 基本原則,“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有關法規和激勵政策,深化產教融合” ;2017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深化產 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
5、、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 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 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 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再次明確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職業教育發展方 針。2. 教融合理論研究 國外職業教育開展較早,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方面也具有較多的成果。1995年,美國社會學家亨利埃茨科威茲(Henry Etzkowitz)等學者提出了 “大學和產業的 觸角已經開始伸向了先前屬于對方領域”的觀點,這一觀點己較為明晰地顯示出了產教融合 的理念。隨后,亨利埃茨科威茲(He
6、nry Etzkowitz)與荷蘭學者勞埃特雷德斯多夫(Loet Leydesdorff)運用生物學中三螺旋的原理對大學、企業、政府三者在知識經濟發展中相互依 存的互動關系進行了解釋,提出了基于大學、企業、政府的三重螺旋模型理論,認為大學的 知識生產作用和企業的知識應用作用之間的邊界己變得模糊,政府應該支持學術界和產業界 之間的密切合作。邁克爾吉本斯(Michael Gibbons)提出“大學的組織形式更趨于工業化, 私營企業也越來越學院化”的觀點,并基于此分析了知識生產方式的演變,對比了知識生產 方式的傳統模型和現代模型,認為大學和企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綜合性知識,為職業教育產 教融合的發展提
7、供了一定的理論借鑒。 隨著我國產教融合的縱深發展,其理論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尤 其是運用多種理論模型對產教融合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闡釋,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將三重螺 旋模型理論、演化博弈模型理論、可持續發展模型理論、跨域治理模型理論應用于產教融合 的研究。李光紅(2007)認為企業和高校具有博弈關系,運用演化博弈模型理論分析了校企合 作創新問題,這一理論性研究對促進校企合作創新,制定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裴 芳芳(2013)依據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模型構建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模型,并依據模型提 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邵進(2015)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理論對產學研深度融合進行了研究,提 出了
8、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范式,即第一重螺旋:知識的傳播與轉化;第二重螺旋:人員的賦能與 流動;第三重螺旋:平臺的創建與優化。多淑杰(2017 )對產教融合的治理進行了分析,構建 了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治理模型,包括外部條件與初始條件、治理過程、結構及結果等要素。 3. 產教融合模式研究 國外產教融合的模式根據主導主體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三種:第一,企業 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德國的“雙元制”、日本的“產學合作”。德國的“雙元制”中,一 元指職業學校,一元指企業,采取由國家辦的職業學校與私人辦的企業合作共同開展職業教 育的方式,學生在職業學校進行傳統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則由企業進行培訓。企業在 職業教育中發
9、揮重要作用,學生在企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時間約占70%,但是從法律角度 來看,所有的企業都有資格開展職業培訓,但只有教育企業才有資格開展職業教育。日本的 “產學合作”也強調企業的作用,其特點是:在企業內實施崗位培訓的同時,在合作學校實 行集中培訓,并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在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形成不同的產學合作形式,進 而提高不同層級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第二,校企并重模式,主要代表是美國的“合作 教育”、英國的“三明治”。 4.產教融合動力問題與優化策略研究L對于產教融合的問題與優化策略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 面,宏觀上主要立足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整體,更多的強調意義建構和融合
10、體制,微 規劃課題、課題界定、研究現狀、選題意義、研究價值、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創 新之處、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步驟、課題范本觀上多是研究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在某一背景、某一特定區域或某一具體專業上存在的問題和 解決措施等。在宏觀層面,祝成林、柳小芳(2015)認為宏觀層面可以從完善組織管理與制度 體系的角度促進產教融合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強調國家與地區、政府與企業行業的同 時作用。杜俊文(2016)從社會認知、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制度法規四個方面分析了職業教 育深化產教融合的缺失,并提出了優化路徑,即構建產教融合的“生態環境”、多維政策施 力、建立健全制度體
11、系、架構完善的激勵機制。李政(2018)認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在政府角色、治理模式、體系建設、具體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為消解這些現實障礙, 需建立產教信息溝通平臺、設計產教融合人才生涯發展體系、發揮中間型組織的作用、探索 教師績效考核新標準等。在微觀層面,賀偉等(2014)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分析了高職院校產 教融合發展的現實障礙,認為應當樹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指導思想、通過事務機 構的建立來進行統籌規劃、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與實施優質核心課程和教師一體化培養等。許 慧珍(2016)以汕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產教融合視閡下高職商貿專業的發展進行了研究, 提出了轉變思路,開放辦學
12、、精準定位,打造特色專業、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質量的發 展策略 5.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國內關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從 職業教育整體的角度強調頂層設計和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另一方面,依據所在地區區域經 濟與高職院校的發展實際,提出適宜的協同育人措施。在職業教育整體層面,羅汝珍(2014) 認為構建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必須以技術為切入點,組建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技術平 臺,遵循企業化的管理機制、產業化的運行機制、價值主導的評價機制、市場導向的進退機 制和行業協會負責的人才流動機制。顧繪(2017)以產教融合的學理依憑為邏輯起點,探討了 產教融合的機制內
13、涵,認為產教融合需要建立互需的動力機制、協作的互動機制、多贏的共 享機制、范導的評價機制和攻玉的學習機制。徐暢等(2018)基于主體要素的協同聯動和角色 定位,構建了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教育互利共贏的需求動力機制和共建共享的資源配置機 制。在區域經濟與高職院校層面,劉任熊(2017)基于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證研究,構 建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六大運行機制,即階級入園門檻運行機制、資源配置契約 約束機制、入園企業淘汰退出機制、學生技能訓練遞進機制、產教融合評價考核機制和校企 合作主體激勵機制。劉桓等(2018)基于高職院校校內產業園,從資源、主體、利益等角度出 發設計了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
14、協同育人機制,并提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對策,即 探索共同治理機制、完善產教園“雙導師”制、有效推行現代學徒制等。 綜上所述,我國己有研究普遍認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需不斷推進產教融合, 對于概念、理論、途徑、機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尤其自2014年以來,在我國宏觀政策的 引領下,相關研究劇增,為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文獻和研究 方向。但是,我國產教融合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 國學者雖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產教融合的概念,但學術界還未形成有效共識,易導致研究者對 產教融合的內涵和外延缺乏深入了解,在研究中出現片面性。第二,在產教融合的理論模型
15、研究上,盡管當前我國學術界運用多種理論分析產教融合動力問題,并進行跨學科的綜合研 究,但是在理論與具體實踐的結合上仍顯生硬,理論支撐仍顯匾乏。第三,當前我國產教融 合主要存在企業參與動力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融合程度不夠緊密等問題,學者們也針 對問題提出了不少解決措施,但總體而言,宏觀政策羅列的較多,微觀措施分析的較少,缺 乏對宏觀政策多角度、多方位的具體細化措施。第四,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多停留在 規劃課題、課題界定、研究現狀、選題意義、研究價值、理論依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創 新之處、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步驟、課題范本頂層設計層面,雖然很多地區也開展了產教深
16、度融合的實踐,但對其內部具體怎樣融合、融 合路徑、參與者在不同階段的具體職責等微觀問題研究得較少。第五,產教融合的實證性研 究較少,現有研究多側重于邏輯思辨和經驗總結,運用調查法、案例法探索產教融合實然性 問題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課題綜合多種研究方法,在系統調查與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厘清產 教融合的現實困境、探討產教融合的發展過程,基于協同理論構建產教融合機制,并提出具 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有助于推動產教融合的縱深發展。 (二)選題的意義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如火如荼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現實困境,究其原 因主要是參與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合作。運用協同理論有利于進一步探討和解決高職教 育產教融合問題
17、。因此,基于協同理論構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 發展提出優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理論意義 有利于擴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視角。當前我國學者主要將三重螺旋模型理論、 演化博弈模型理論、治理理論等應用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本課題從協同的視角出發 分析協同理論與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契合性,構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以求推動高職教 育產教融合的有序發展,有利于擴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視角。有助于豐富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成果。本研究通過訪談調查、現場調研和 文獻研究探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分析其外部影響環境和內部發展過程,構建基 于協同理論
18、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能夠深化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認識,豐富高職教育 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成果。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參考。現有研究多認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 是一個教育或經濟問題,多采用教育學、經濟學的觀點對其進行闡釋,本研究從協同這一視 角探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問題,分析應用價值并構建融合機制,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產教融 合多學科研究的發展,為其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一定參考。2. 實踐意義 有助于進一步了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現狀。本研究運用訪談法對高職院校產 教融合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并結合實地調研和文獻分析探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 能夠使研究者進一步了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
19、展現狀。為解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動力問題提供參考。本研究通過文獻梳理與實踐調查發現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存在政策措施缺乏針對性、企業參與動力不足、高職院校準備不充分、融 合深度不夠等現實困境,基于協同理論對現實困境進行分析,并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提出高 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優化策略,能夠為解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3)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實踐提供參考。本研究在分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現實困境的 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過程,并構建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 合機制,能夠為今后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二、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重點和創新之處。 (一
20、)研究目標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有哪些;協同理論在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上具有哪些應用價值; 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是怎樣的;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具體優化策略有哪些。 (二)研究內容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現狀? 如何優化人才培養? 如何搭建協同理論產教融合動力機制? 怎樣優化產教融合策略? (三)研究重點建協同理論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優化產教融合策略。 (四)創新之處本研究基于實際調查和文獻研究分析了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提出探究高 職教育產教融合問題的新視角一一協同理論,基于協同理論構建了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 提出了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優化策略。本研究具有以下幾個創新點: 在研究
21、方法上,注重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筆者在研究中運用了文獻研究法、 調查法、統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在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己有研究進行歸 納與梳理的同時,結合實地調研與訪談調查進一步聚焦研究問題。在結合已有研究構建基于 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時,運用訪談法、案例分析法進一步驗證與補充結論,增 強了研究的科學性。在研究內容上,運用協同理論深入剖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問題。目前研究認為構建高 職教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有研究者運用協同理論剖 析產教融合問題,但是在理論與實踐契合性的分析上仍顯不足。本文從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 協同特征、協同理論應用于高
22、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必要性、重要性等角度深入剖析了協同理論 在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中的應用價值。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實施步驟。 (一)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梳理相關文獻,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現狀進行整體把握。在 緒論中,闡述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梳理相關研究文獻、確定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界定主 要概念。第二,通過訪談調查和實地調研探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現狀,分析其現實困 境。第三,進行理論的應用價值分析,概述協同理論的主要內容,分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 協同特征,探討協同理論在解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問題上的價值。第四,結合對高職教育產 教融合相關人員的訪談和對已有研究的梳理與歸納,基于協同
23、理論構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 外部協同機制和內部協同機制,并通過典型案例進行應用分析。第五,提出高職教育產教融 合的優化策略,結合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問題分析和機制構建,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發 展提出優化策略。 (二)研究方法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四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 調查法、統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文獻研究法。進行一定的文獻研究能夠幫助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題與方向,發現研究 的問題,拓展研究的思路。筆者查閱了大量與協同理論和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相關的各類文獻, 包括專著、期刊論文、政策文件、教育總結報告等,并對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探討協同理 論在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上的應用價值
24、,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融合機制,提出優化策略 調查法。(1)訪談調查。為了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狀,筆者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 的發展狀況、現存問題、影響因素、發展過程等方面編制訪談提綱,對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相 關負責人進行訪談,以求得到真實的研究資料。(2)實地調研。為了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 真實發展狀況和具體發展過程,筆者去高職院校進行了實地考察與調研,親自詢問、參觀, 深入了解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實施情況。統計分析法。對訪談記錄和調查資料進行整理,提煉關鍵信息,運用描述統計和推斷 統計深入分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存問題和發展過程。案例分析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案例進行應用分析,從而
25、驗證基于 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的可行性。(三)實施步驟 序號研究階段(起止時間)成果名稱 120200901-20201230湖北省職業院校和相關企業220210101-20210630校企協同理論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系統320210701-20211230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及優化策略420220101-20221230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及優化策略研究四、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前期相關研究成果、核心觀點等。 XXX:副教授,本科,二級學院院長。曾赴美國職業教育“雙元制”考察交 流。長期從事職業教育研究,具有較扎實的研究基礎和研究實力。最近五年,主持和參與省 級以
26、上課題4項,市級課題2項,主編或副主編教材1部,公開發表論文10余篇。湖北省 中華職教社調研課題連續兩年獲得優秀成果二等獎。研究團隊成員具有豐富的職業教育經 驗,均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級課題。 XXX :講師,博士在讀。近年來發表期刊論文11篇,其中SCI/EI收錄2篇,中文核 心9篇,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軟件著作權10余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面上項目2項,973子課題1項,湖北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湖北省教育廳科技項目1 項,武漢市產學研課題1項,其它縱向課題10余項。指導學生比賽多少獲獎。 XXX :副教授,博士在讀。近年來發表期刊論文10余篇,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 專
27、利3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湖北省教育廳科技項目1項,武漢市 教育局重點課題1項。研究成果獲湖北省中華職教社二等獎1項。 XXX:講師。近年來發表期刊論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實用新型專利3項, 軟件著作權1項。主持武漢市產學研課題1項,其它課題2項。指導全國技能大賽三維數字 化產品設計與制造競賽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div (一)主要觀點1.W利于擴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視角 當前我國學者主要將三重螺旋模型理論、演化博弈模型理論、治理理論等 應用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本課題從協同的視角出發分析協同理論與高職教育產教融 合的契合性,構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
28、以求推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有序發展,有利于 擴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視角。 2.有助于豐富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成果 本研究通過訪談調查、現場調研和文獻研究探析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現實 困境,分析其外部影響環境和內部發展過程,構建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 能夠深化對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認識,豐富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成果。 3.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參考 現有研究多認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是一個教育或經濟問題,多采用教育學、 經濟學的觀點對其進行闡釋,本研究從協同這一視角探討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問題,分析應用 價值并構建融合機制,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多學科研究的發
29、展,為其多學科交叉研 究提供一定參考。 4.為解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動力問題提供參考 本研究通過文獻梳理與實踐調查發現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存在政策措施缺乏 針對性、企業參與動力不足、高職院校準備不充分、融合深度不夠等現實困境,基于協同理 論對現實困境進行分析,并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提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優化策略,能夠為 解決高職教育產教融合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公開發表論文模具鉗工實訓校本課程開發實踐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2019,31 (03):81-84.“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網格化探索J.法制與社 會,2018(34):200-20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網格化體系建立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7(27):187-188. 五、主要參考文獻 余靜雯,顧健輝.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動力機制研究J.教育評 論,2019(12):74-78.王謙,高波,康燦,袁壽其.產教融合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一以江蘇大學能源與動力工 程專業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62-263+299.鄧子云,張放平,周璨.解決產教融合企業動力不足的對策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 業大學學報),2019,28(05):83-8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潁東培訓叉車試題及答案
- 教師資格筆試考前沖刺專題試題及答案
- 提升藥劑學綜合素質的試題及答案
- 心房纖顫的試題及答案
- 融創面試題及答案
- 村里國語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師日常工作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考試數據分析試題及答案
- 論醫學基礎知識學習中的團結合作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考試審題技巧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中資企業在哈薩克斯坦發展報告 2023-2024
- (2025)發展對象培訓班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胸腔積液診斷與治療
- 晨光醫院救護車駕駛員考試題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GNSS測量原理及其應用》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護理專業實踐報告5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昌平區養老院食堂餐飲服務承包合同
- 礦業權評估師崗前培訓課件
- 二年級家庭教育講座省公開課獲獎課件市賽課比賽一等獎課件
- 礦山生態修復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 GB/T 24008-2024環境影響及相關環境因素的貨幣價值評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