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扶貧搬遷的現狀與思考_第1頁
異地扶貧搬遷的現狀與思考_第2頁
異地扶貧搬遷的現狀與思考_第3頁
異地扶貧搬遷的現狀與思考_第4頁
異地扶貧搬遷的現狀與思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我市是典型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據統計,有20 萬貧困群眾生活在邊遠、高寒、地質災害嚴重、地方病易發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生存環境極其惡劣。近年來,我市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踐證明,易地扶貧搬遷是一條讓貧困群眾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捷徑,值得認真總結、研究和思考。一、 基本成效從 2004 年開始,我市以徹底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增加搬遷群眾收入為目的,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堅持扶貧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群眾自愿、統籌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則,堅持先開發與后搬遷相結合的原則,從而確保安置群眾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2、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順利完成了 880 戶、3520 人貧困群眾易地搬遷任務。爭取省上資金 1856 萬元,共建住房 72040 平方米,建圈舍等附屬設施 29966平方米;調整和改造基本農田 5167 畝,打井 285 口,建引水渠 (管 )262.2 公里;新改建鄉村公路 205.3 公里,建特色產業基地 2400 畝,發展食用菌種植戶 130 戶,草場建設 1500 畝,新建高低壓輸電線路 12 公里,新建和改建校舍 6 所 3300 平方米,新建和改建村級衛生 (院)所 26 處 2600 平方米。通過調查回訪,搬遷農戶生產生活面貌發生根本變化,顯示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明顯成效。(

3、一)促進了觀念更新。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后,由于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了思想觀念根本轉變,擯棄了“等、靠、要 ”思想,樹立了自力更生精神;改變了封閉滿足思想,增強了開放發展意識;破除了迷信思想,強化了科技意識。通江縣鐵溪鎮五童院的劉廣虎、劉廣友、劉光波等 10 戶農戶,過去采取的是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子女都輟學在家。搬到鐵溪鎮大河壩后,住進了安全、寬敞的住房,生產生活用水、用電以及交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患病可就近醫治,子女可就近入學,同時獲得了比較充裕的耕地,對其進行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后,改變了過去的耕作習慣,農閑時到就近煤廠務工,月收入800-1200 元,

4、生存發展條件的改善,促進了他們思想觀念根本轉變。(二)加快了生產發展。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安置地鄉鎮人民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集中財力、物力改善易地搬遷貧困群眾基本生存條件,而且按照市委農村經濟工作方針,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科學規劃、精心指導,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發展綠色、畜牧、勞務三大增收致富產業,促進易地搬遷群眾生產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南江縣桃園鎮鐵爐壩村由高山區遷來到該60 戶 198 人貧困群眾,在縣鄉(鎮)指導下,村黨支部、村委會變壓力為動力,以易地搬遷群眾生產發展為重點,統一規劃, 成立了農民協會, 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推進綠色經濟產業化發展,入股旅游開發公司,構建 “生態農業

5、觀光園區 ”,開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服務,增加土地開發利用效益,全村現有核桃 200 畝,板栗 200 畝,花椒 150 畝,藥材 100 畝,南江黃羊 500 只,綠色經濟和旅游經濟已成為富民增收支柱產業。移民群眾收入也由 2000 年底人均 500 元增加到 2650 元,過上了安定富足生活。通江縣勝利鄉邊遠高寒山區的朱有美,搬遷前主要靠種玉米、養豬和打獵、 采集野生藥材為生,一年最多收玉米、土豆2000 斤,全年的吃飯問題不能解決,2005 年初遷居東山鄉后,在當地黨政領導和農技部門的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下,政府墊資幫助購買了良種、肥料等生產資料,今年大春糧食喜獲豐收,僅水稻、玉米就收獲了5

6、000 多斤,當年解決溫飽問題。(三)改善了生活條件。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十分注重改善移民群眾生活條件,不僅幫助修建住房,而且加強了水、電、路、學校、衛生院(所)等基礎設施建,切實解決移民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用電難和上學難問題,同時,把光纖電視、電話接入農戶家中,讓搬遷群眾過上安定舒適的生活。通江縣全縣有戶原居住在邊遠高山上的巖洞、窩棚的農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后,戶戶建起了新房。搬遷新居后,還安裝了光纖電視,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四)保護了生態環境。生活在邊遠、高寒和地質災害地區的貧困群眾,由于生存環境惡劣,生產方式主要是刀耕火種,對生態資源的破壞性很大。易地

7、扶貧搬遷后,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方式根本轉變,自然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據測算,僅以遷居農戶由燒柴改沼氣一項,就可有效保護山林近萬畝。二、 主要問題(一)工作難度估量不足。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我們把移民搬遷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難度估計不足。一是沒有充分考慮任務的艱巨性。據統計我市至今仍有 43000 戶 196480 人生活在邊遠、 高寒、地質災害嚴重、地方病易發地區,要徹底改善他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目標,任務相當艱巨。二是沒有充分認識工作的系統性。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

8、 密切配合共同推進, 在工作中, 宣傳發動不充分, 思想工作不到位,組織工作不細致。(二)規劃方案測算不細。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雖然制定了規劃方案,但不細致具體。一是對解決部分搬遷群眾依戀故土、思想游離問題沒有預案,二是對每個安置地資源承載能力沒有進行認真具體分析,三是對分期分批分戶建設項目、資金及來源做準確、詳細測算,四是對建設中其他不可預見因素考慮不到位。(三)穩定發展配套不夠。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雖然指導搬遷群眾發展增收致富產業,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沒有形成戶籍、土地、稅費等方面支持搬遷群眾生存和發展的配套政策,缺少 “穩得住、富得起 ”的措施和辦法。(四)國家補助標準偏低

9、。按照規劃, 2010 年我市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年均必須完成 9000 戶,而按國家補助標準,每年國家、省投入資金總量還不能完成十分之一,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每戶補助數量還足國家補助標準三分之一的情況。這樣就造成相當部分搬遷農戶靠借款建房,把還帳的預期押在外出務工掙錢或尚未見到實效的生產發展項目上,徹底改變貧窮面貌遙之期十分遙遠。三、發展建議(一 )落實目標管理責任。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推進。一是市縣(區)鄉(鎮)政府,把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領導機構,建立工作機構,堅持 “政府引導,群眾自愿,政策協

10、調,講求實效 ”的指導方針,研究制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措施和辦法,建立目標責任,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加強統籌協調工作,切實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困難。加強檢查督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各級部門按照“協調配合,明確職責,政策配套,項目整合 ”的原則,明確責任,認真做好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和產業扶持等相關工作。三是易地搬遷群眾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配合易地搬遷工作,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增強發展意識,建設美好家園,謀求致富道路。安置地群眾要明確義務和責任,主動接納易地搬遷群眾,并幫助他們共同建設建設美好家園。(二)完善項目規劃方案。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要特別注重完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規劃方案

11、,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計劃、按步驟有序開展。在易地扶貧搬遷方案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細致具體。一是必須確定易地搬遷對象,按照國家規定的 “六類區域 ”確定搬遷對象。二是必須確定遷入地點,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選定遷入地點。三是必須規劃搬遷批次和時間,根據經濟條件,按照輕重緩急確定搬遷的批次和時間。四是必須明確具體組織實施方案,對宣傳發動、思想工作、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及資金籌措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五是必須對搬遷群眾發展增收致富產業進行規劃。(三)強化統籌持續發展。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同小集鎮建設、生態建設和文明新村建設結合起來,把各種支農資金重點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村社,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

12、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村社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繼承和創新 “文明新村 ”建設經驗, 立足 “四難 ”,推進 “五改三建 ”,把改房、改廚、改廁和發展沼氣作為新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加快村社路、水、電、通信、廣播電視、學校、衛生院 (所 )等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要大力支持易地扶貧搬遷村社群眾發展綠色、畜牧和勞務三大增收致富產業,逐步走上富裕道路。(四)加大國家政策扶持。易地扶貧搬遷既是一項德政民心工程,又是一項宏

13、大艱巨工程。我們一定要站在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堅持不懈地抓下去。面對如此浩繁艱巨的任務,必須上下統一、全民動員共同推進。一是根據我市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財政困難、民力不足的實際,爭取國家對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投入,一方面增加投入總量,另一方面提高每戶補助標準,以解決搬不出、穩不住、富不起造成新的貧困的問題。二是易地扶貧搬遷涉及戶籍、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建設占用地、村鎮建設、房產稅收、子女入學、看病就醫、土地山林承包等方面難以解決的具體問題,各級政府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法律賦予的職責范圍內,制定戶籍、土地、稅費等方面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配套政策、措施和辦法,以確保易地扶貧

14、搬遷工作順利開展和搬遷群眾生活穩定、生產發展合同管理制度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龍騰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管理機構、職責、合同的授權委托、洽談、承辦、會簽、訂閱、履行和變更、終止及爭議處理和合同管理的處罰、獎勵;本標準適用于龍騰公司項目建設期間的各類合同管理工作,廠內各類合同的管理,廠內所屬各具法人資格的部門,參照本標準執行。規范性引用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龍騰公司合同管理辦法定義、符號、縮略語無職責4.1總經理:龍騰公司經營管理的法定代表人。負責對廠內各類合同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以法人代表名義或授權委托他人簽訂各類合法合同,并對電廠負責。4.2工程部:是發電廠建設施工安裝等工程合同簽訂管理部門;負責

15、簽訂管理基建、安裝、人工技術的工程合同。4.3經營部:是合同簽訂管理部門,負責管理設備、材料、物資的訂購合同。4.5合同管理部門履行以下職責:4.5.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辦法并逐步完善規范;4.5.2參與合同的洽談、起草、審查、簽約、變更、解除以及合同的簽證、公證、調解、訴訟等活動,全程跟蹤和檢查合同的履行質量;4.5.3審查、登記合同對方單位代表資格及單位資質,包括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技術裝備、信譽、越區域經營許可等證件及履約能力(必要時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檢查合同的履行情況;4.5.4保管法人代表授權委托書、合同專用章,并按編號歸口使用;4.5.5建立合同管理臺帳,對合同文本資料進行編號統計管理;4.5.6組織對法規、制度的學習和貫徹執行,定期向有關領導和部門報告工作;4.5.7在總經理領導下,做好合同管理的其他工作,4.6工程技術部:專職合同管理員及材料、燃料供應部兼職合同管理員履行以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