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2013年上海市高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地理試卷(word解析版)_第1頁
(高考地理)2013年上海市高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地理試卷(word解析版)_第2頁
(高考地理)2013年上海市高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地理試卷(word解析版)_第3頁
(高考地理)2013年上海市高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地理試卷(word解析版)_第4頁
(高考地理)2013年上海市高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地理試卷(word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資源分享店鋪 網址: 微信號:kingcsa333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地理試卷本試卷共10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全套包括兩大題,第一大題為選擇題;第二大題為綜合分析題,包括共同部分和選做部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務必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正面清楚地填寫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核對后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題紙反面清楚地填寫姓名。2.答案必須全部凃或寫在答題紙上。所有考生應完成第一大題和第二大題的共同部分。第二大題選做部分分為A、B兩組,兩組試題分值相同,A組對應于考試手冊中“任選模塊一”,B組對應于“任選模塊二”,考生須任選一組答題。3.應答選

2、做部分前,應將答題紙上選做組別的識別框用2B鉛筆涂黑;填涂的組別識別框必須與實際應答組別一致,如果不一致,以填涂的組別識別框為準,兩組識別框全凃或不凃者得零分。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一)荷蘭某機構計劃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這個計劃可行嗎?專家認為技術上很難。1火星雖為地球近鄰,實際上路途非常遙遠。已知火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半徑平均為152天文單位。則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離大約為A052天文單位 B1天文單位 C152天文單位D252天文單位2志愿者飛往火星途中會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宇宙空間強輻射火星引力強大火星大氣層稠密環境長期失重A B C D(二)201

3、2年11月18日,我國一名帆船運動愛好者駕駛“青島號”從青島出發,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創造了新的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311月底“青島號”在北太平洋行駛途中,遇到熱帶風暴。當熱帶風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時,該海域盛行A東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412月下旬,“青島號”在海上過了兩次圣誕節。這說明“青島號”A自東12區向東越過了日界線 B自西12區向東越過了日界線C自東12區向西越過了日界線 D自西12區向西越過了日界線(三)巖石物質循環模型說明巖石通過不同的過程可以從一種形態轉化成為另一種形態。5大理巖是石灰巖經過程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A溫度升高,壓力降低 B溫度降低,

4、壓力升高C溫度升高,壓力升高 D溫度降低,壓力降低6圖中能夠反映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形成過程的代碼是A B C D(四)黃土高原上的陜西洛川蘋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喜愛。7洛川蘋果種植的自然條件優勢是 黃土梁、黃土峁密布 日照較充足,晝夜溫差大 降水集中在冬春兩季 黃土通透性強,水肥供需協調A B C D8洛川商家在上海開設果行零售蘋果,其利用的上海區位優勢主要是A消費市場巨大 B集聚效應顯著 C勞動力素質高 D運輸條件便捷(五)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態。9在右圖所示河流的處,流水作用主要表現為A搬運 B堆積 C侵蝕 D風化10如果在圖示的、四處進行碼頭選址,比較合適的是A B C

5、D(六)里斯本、雅典兩地氣候類型相同,但兩地測得的氣溫和降水量呈現一定的差異。11兩地的夏季溫度有差異,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受夏季盛行風影響 B受沿岸暖流影響C受副熱帶高壓影響 D受沿岸寒流影響12兩地的年降水量有差異,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緯度位置較低 B受西風影響較弱C地勢相對較高 D距地中海較近(七)人口容量是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能夠容納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數量,由于地理位置與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圖示的四個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13有人口學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論人口容量,理論人口容量=ab/c,其中a為耕地面積,b為熟制,c為每年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假設圖示四市耕地面積、年人均糧食

6、消費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該公式估算,四市理論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 B C D14在各種自然資源中,對人口容量影響最為明顯的是水資源。據下圖判斷,四市中人口數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碼是A B C D(八)下圖表示某地區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與震源深度的關系。圖中縱坐標為震源深度,橫坐標表示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線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線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線以東200km,圖中的點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15總體上看,震中到海岸線的距離與震源深度的關系是 在海岸線的西側,震中離海岸線越遠,震源越深 在海岸線的東側,震中離海岸線越遠,震源越深 在

7、海岸線的東側,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圍內 在海岸線的西側,震中到海岸線距離與震源深度關系不明確A B C D16對這種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釋是A大洋板塊發生了張裂運動 B大陸板塊內部發生了張裂運動C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D大洋板塊俯沖至大陸板塊之下17符合這種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塊活動可發生在太平洋西部島弧 北美大陸西海岸 北美大陸東海岸 南美大陸東海岸A B C D(九)下圖為不同水體之間相互轉化關系示意圖18在下列月份中,箭頭a代表的補給主要發生在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19甲代表的水體類型是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20如果在洞庭湖區進行大

8、規模退耕還湖,可導致A豐水期a變小,枯水期b變大 B豐水期a變小,枯水期b變小C豐水期a變大,枯水期b變小 D豐水期a變大,枯水期b變大(十)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區示意圖,圖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區,一條河流穿過該市區(圖中沒有畫出河流,需根據等高線判斷大致流向)。21若在該河開發漂流旅游項目,那么漂流的出發地應設在Aa區 Bd區 Ce區 Dg區22若該市包含下列功能區且布局合理,則g區最有可能的是A住宅區 B文化區 C工業區 D中央商務區(十一)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風情濃郁,自然資源誘人,冒險家、商賈紛至沓來23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見的景觀有A圓形穹頂的東正教堂 B

9、艷麗輕柔的紗麗服飾C圓頂尖塔的大清真寺 D熱情奔放的土風歌舞24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A油氣資源 B水能資源 C森林資源 D水產資源(十二)低山丘陵區綜合開發是我國南方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25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區農民常在山坡開墾小塊的水稻梯田,這是為了 擴大耕種面積 增加農作物熟制 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A B C D26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區常見自下而上分布的農田、茶園、竹林所形成的立體農業景觀。發展立體農業的益處是 減輕低溫寒潮影響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緩解農業勞力不足A B C D(十三)2000年到2008年長江三角洲某地工業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翻了

10、近兩番,根據該地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結構和單位GDP能耗變化圖表回答問題。2000年2004年2008年煤炭8343%8651%8999%石油1623%1323%984%天然氣034%026%017%272000年到2008年該地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石油、天然氣消費總量下降 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未變 石油消費量增幅低于天然氣 煤炭的消費比例不斷增大A B C D282000年到2008年該地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翻了近兩番的主要原因是該地A流動人口持續增加 B工業企業技能改造嚴重滯后C高能耗企業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隨經濟發展而擴大(十四)根據上海第一產業有關數據與三大產業產值比例變化圖回答問題

11、。2000年2008年2009年農業人口(萬人)254012501170耕地(萬公頃)285920502023農業產值(億元)216502803528315種植業(億元)61841060711429牧業(億元)807563506004漁業(億元)365355235139農業服務業(億元)820849292000年到2009年上海農業產值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種植業科技投入增大 漁業產值有增有減 農業服務業有所增強 農業人口持續減少A B C D30根據上海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圖表數據,上海農業發展的趨勢可能是 耕地面積保持穩定 牧業產值將持續下降 從業人口有所減少 農業產值比例將上升A B C

12、D二、綜合分析題(共90分)(十五)讀地球晨昏線示意圖,回答問題。(14分)下圖為晨昏線通過極點A后,與AC所在的經線相交于B點的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晝,最大的圓為赤道,大虛線圈為回歸線,小虛線圈為極圈,C為極圈上的一點,B為經線AC段的中點。31晨昏線通過極點A之日,日期約為_月22日;通過B點之日,日期約為_月7日。(2分)32晨昏線通過B點之時,(如圖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郵輪上的游客恰好看見日出,該郵輪所處的經度位置是_;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是_。(2分)33晨昏線通過B點之日,與北京(40N)所處緯度不同,但正午太陽高度卻相同的緯度是_。如果該日恰逢農歷十

13、五,上海地區(121E)人們還需要等待_分鐘才能看到一輪圓月掛在天空最高的位置。(2分)34在晨昏線經B點至C點期間,上海的白晝時間逐漸_,地球的公轉速度逐漸_。(2分)35在晨昏線經B點至C點期間,南半球信風帶向什么方向移動?該移動直接造成有的地方降水豐富,有的地方干旱少雨,分別舉例說明原因。(6分)(十六)讀關于南非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6分)南非地理位置獨特,國土面積約為122萬平方千米。農業、漁業較為發達,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明顯,耕地的分布不平衡,農業生產地區差異大。36概述南非的海陸位置,并從航運角度分析其優劣。(4分)37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為世界著名漁場的優越條件。(4

14、分)38依據世界農業地域類型劃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征。(4分)39根據圖文信息,歸納南非耕地分布特點,并分析其原因。(4分) (十七)讀關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9分)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是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最為快捷的地區之一,但其內部各縣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存在差異。1982年、2010年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人口分級圖(注:圖中標出地名的6市為中部地區,其東面的7個縣市為東部地區,其西面的11個縣市為西部地區)40按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東、中、西部劃分,歸納該地區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3分)41據圖歸納1982年至2010

15、年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人口級別的變化差異。(4分)42從社會經濟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部地區人口級別變化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43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人口增長主要依靠自然增長還是機械增長?分析該地區這類人口增長的正負效應。(6分)(十八)制造業空間集聚與擴散會影響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讀圖回答問題。(19分)圖1N市制造業空間集聚與擴散演變示意圖(注:同心圓代表距市中心的距離)圖22010年N市三類制造業企業數量空間分布對比44據圖1,概述N市19962010年制造業空間變化的特點。(4分)45據圖2,讀出1648km范圍內三類企業數量的分布比例完成下表,并根據表中兩個

16、范圍的數據歸納N市三類企業數量的空間分布特點。(5分)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資源密集型企業(%)016km7050381648km46分析2010年016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和資源密集型企業空間分布格局的主導因素。(6分)47運用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原理,評價N市制造業空間格局變化的合理性。(4分)(十九)西歐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地理景觀多姿多彩。讀圖回答問題。(12分)圖2西歐地理景觀圖48據圖綜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形成的影響及對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12分)以下為選做部分A組(適合選擇“任選模塊一”的考生)(二十)我國特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我國自

17、然災害的多發性和嚴重性。讀圖回答問題。(10分)2011年8月我國氣象災害分布圖49據圖概括2011年8月我國各類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狀況。(4分)50根據我國東部地區雨帶推移規律,說明2011年8月華北地區和南方地區氣象災害發生的原因。(4分)51近年來,西南地區連年發生旱災。為了減輕旱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該區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B組(適合選擇“任選模塊二”的考生)(二十一)閱讀甲、乙兩座山脈的自然帶垂直分布示意圖,回答問題。(10分)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隨著地理位置和地勢的變化呈現出規律性的演變,從而形成紛繁復雜而又有規律的自然景觀。52比較甲圖和乙圖山脈自然帶帶譜的

18、主要差異,并判斷哪幅圖的山脈所處緯度位置較低。(5分)53概述甲圖中各自然帶在山脈南、北坡出現的高度的差異,并說明原因。(3分)54乙圖中,山脈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氣溫大致相當,但南坡的雪線卻低于北坡,說明其原因。(2分)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地理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一)1A2D(二)3D4A(三)5C6C(四)7B8A(五)9B10C(六)11D12B(七)13D14C(八)15C16D17A(九)18C19B20D(十)21A22C(十一)23C24A(十二)25B26D(十三)27C28D(十四)29A30B二綜

19、合分析題(共90分)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給分第(十五)至第(十九)題為共同部分(十五)(本題14分)313,532135W,1143N331634,5634延長,減慢35移動方向;向北移動。該移動會造成南亞地區降水豐富,因為北移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球自轉影響,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掠過暖濕的印度洋洋面,帶來豐沛的降水。該移動會導致澳大利亞北部干旱少雨,因為該區在這一期間轉為受干燥的東南信風控制,所以干旱少雨。(十六)(本題16分)36位于非洲大陸最南部,東、南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優: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點即可)劣:好望角的

20、航線長,交通運輸成本較高;好望角航線航線有風浪危險。(任答一點即可)37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匯,西部沿海出現甬升流,為西部、南部沿海帶來大量營養物質,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浮游生物又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吸引大批魚群。38甲地為地中海型農業;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等冬季谷物為主;規模相對較小;或以抗旱耐熱的經濟作物為主,如葡萄、油橄欖等(任答一點即可)。39分布特點: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東北部地區,而西部地區耕地少。原因:沿海平原地勢低平,東北部高原地勢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適合耕作;而西部地區降水少,荒漠化嚴重,不適合耕作。(十七)(本題19分)40人口分布中

21、部最密,東部其次,西部最稀。41東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顯著提高;西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沒有提升。42臨近港澳,對外資吸引能力比較強;中部地區城市交通、環境等基礎設施較好;省會城市廣州的輻射作用(任答一點即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資收入高;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大批勞動力,就業機會多。43機械增長正效應:提供充足勞力;促進三大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化發展(任答兩點即可)。負效應:資源供給壓力加大;環境污染加劇;產生社會、治安等問題(任答兩點即可)。(十八)(本題19分)44制造業集聚中心逐步從城市中心區向郊區擴散;在城區周邊形成多個集聚區;集聚中心呈現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擴展的趨勢;制造業重心有向南遷移的趨勢

22、。(任答兩點即可)45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資源密集型企業(%)0-16km16-48km264050可見,在0-1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明顯較多,資本密集型企業和資源密集型企業相對較少;在16-48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分布較少,資本密集型企業較技術密集型企業更多,資源密集型企業占主導地位。46技術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和交通,0-16km范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訊等條件較好,因此這類企業分布相對較多。資源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地價和環境,該類企業一般占地面積較大,對環境污染較大,0-16范圍地價相對較高,人口比較密集,因此這類

23、企業分布相對較少。47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應該是從城市中心向外圍依次出現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和農業用地。合理性評價:N市制造業空間變化,使中心城區制造業就業密度較低,改變了原來中心城區制造業的土地利用結構更趨合理,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蕩然區域的空間位置、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條件,因此N市制造業空間變化是合理的。(十九)(本題12分)48緯度和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大氣環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歐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西歐大致位于北緯40度到60度之間的溫帶,西臨大西洋,終年受西風帶控制,西風使西歐大陸冬暖夏涼,全年降水較為均勻;地勢西高東低,平原廣闊,山脈大致

24、呈東西向延伸,易于暖濕空氣深入內陸;北大西洋暖流沿歐洲西海岸北上,對氣候又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這些因素導致了西歐終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河流航運的影響:受氣候和地形影響,西歐河網密布,河流流量穩定,水位變化小,航運價值大。對農業的影響:溫和濕潤的氣候使得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產量高且穩定,種植業以小麥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機械化耕作,糧食產量穩定。對地域文化的影響:西歐溫和濕潤的氣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種植業和乳畜業,是形成當地以面包和乳畜產品為主的飲食文化的物質基礎。對人口、城市和工業的影響:由于氣候溫和濕潤,地勢平坦,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眾多,工業區稠密。(對人文地

25、理環境的影響任答三點即可)以下為選做部分A組(二十)(本題10分)49暴雨主要分布于華北、陜南和陜甘交界地區且局部形成洪澇災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區持續高溫伏旱天氣;旱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福建、臺灣受到臺風侵襲。50華北地區:8月我國東部雨帶推進到本地區,夏季風與冷空氣相遇,在此形成強烈降水,并造成洪澇災害。南方地區:因雨帶北移,本地區此時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中心氣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氣晴朗干燥,因此出現高溫伏旱天氣。51加強旱災(西南季風活動強度變化的)預測,為有效防災做準備;適當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增加耐旱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加強農業投入,發展節水型農業,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任答兩

26、點即可)B組(二十一)(本題10分)52差異:(1)乙圖山脈自然帶譜更加豐富;(2)乙圖山脈基帶為熱帶雨林帶,而甲圖山脈基帶為落葉闊葉林帶;(3)相同類型的自然帶,甲圖山脈出現的高度比乙圖山脈低。(任答兩點即可)乙圖山脈53差異:同一自然帶出現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該山脈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陽坡,由于陽坡熱量較高,因此南坡自然帶的海拔高度相對于北坡較高。54該山脈位于南半球,南坡受東南信風帶的影響,為迎風坡,降水量較大,因此雪線較低。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地理試卷答案解析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答案】1A2D【解析】1本題考查太陽系

27、結構模式、天文單位等天文基礎知識。一個日地距離即1個天文單位;火星是鄰接地球的第一顆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1.52。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離大約為1.52-1=0.52。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2本題考查地球宇宙環境、宇宙探索、宇宙的強輻射、高真空、失重等特征。志愿者飛往火星會遇到宇宙強輻射、失重。地球和火星比較,由于地球略大于火星,所以火星引力比不上地球且大氣層由于質量沒有地球大而沒有地球稠密。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答案】3D4A【解析】3本題考查天氣系統低壓(氣旋)風向。熱帶風暴即熱帶低壓(氣旋),當其中心位于正北方,該海域處于熱帶氣旋南部,該地位于北半球,所以應該是“西南風”。所以本題選

28、擇D選項。4本題考查地區自轉運動意義、日界線時期換算問題。自西向東跨過日界線,日期減一天。日界線西側大部分為東12區,東側為西12區。說明是自東12區向東穿過日界線,在日界線西側過了第一個圣誕節(12月25日)后,日期減掉一天(12月24日),海上航線1天后(12月25日)再過第二個圣誕節。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答案】5C6C【解析】5本題考查地殼物質循環。石灰巖經過高溫、高壓的變質作用變質成變質巖。過程代表變質作用,則一過程中溫度升高,壓力升高。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6本題考查海底地形與地質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巖漿從板塊的分離邊界處噴發形成海嶺。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是因為巖漿活動形

29、成。圖中表示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7B8A【解析】7本題考查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陜西洛川蘋果香甜可口,主要原因是日照較為充足,晝夜溫差大,黃土通透性強,水肥供需協調,有利于有機物的合成,糖分的積累。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8本題考查影響商業網點布局的主要因素。影響商業網點布局主要的因素有市場條件和交通條件。在上海開設果行零售蘋果,主要利用的是上海廣闊的消費市場。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答案】9B10C【解析】9本題考查河流彎曲對河流外力作用的影響。在河流彎曲處,凹岸受河流沖刷嚴重

30、,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凸岸,泥沙淤積,主要表現為流水的沉積作用。圖中處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現為流水的堆積作用。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10本題考查影響港口建設的區位因素: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和陸域條件(如筑港條件、腹地條件)。兩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蝕作用顯著,河道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11D12B【解析】11本題考查氣溫曲線圖的判讀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根據氣溫曲線圖分析:兩地夏季氣溫有差異,里斯本的夏季氣溫低于雅典的夏季氣溫。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兩地所處的緯度位置相當,距離海洋都較近。里斯本附近受寒流影響,所以氣溫較

31、低,夏季涼爽。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12本題考查降水柱狀圖的判讀和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根據降水柱狀圖判斷: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兩地降水量都集中在冬季,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風控制,雅典距離大西洋較遠,受西風的影響較弱,所以降水較少。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答案】13D14C【解析】13本題考查人口容量的計算。根據題目敘述:理論人口容量=ab/c,其中a為耕地面積,b為熟制,c為每年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四地耕地面積相同,但是由北向南農作物由一年一熟變化為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地熟制最高,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較小,所以地的理論人口容量最大。所以

32、本題選擇D選項。14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人均用水總量小于人均水資源總量表示人口數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圖中和人均水資源總量大于人均用水總量。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15C16D17A【解析】15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圖示:總體上看在海岸線的西側,震中離海岸線越遠,震源越深;在海岸線的東側,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圍內,震源深度都小于100米。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16本題考查了板塊構造學說的知識,六大板塊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板塊內部相對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由此可見圖中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即為板塊的邊界,根據板塊的邊界形

33、狀判斷為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下方形成。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17本題考查世界六大板塊的位置及邊界。太平洋西部島弧是太平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下方形成;北美大陸西海岸的山脈是太平洋板塊俯沖到美洲板塊下方形成。而北美大陸東海岸和南美大陸西海岸位于板塊的內部。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答案】18C19B20D【解析】18本題考查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補給關系。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湖泊,能夠對長江徑流量起到調節作用。豐水期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長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提高長江水位。箭頭a表示長江水補給湖泊水,長江處于豐水期。夏季6-7月份長江流域降水量大,為豐水期。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19甲水體

34、和長江水、洞庭湖水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補給的關系。地下水與長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間存在相互補給的關系;冰川水可以補給長江水,但是長江水不能補給冰川水;長江水可以補給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補給長江水;長江水和洞庭湖水經過蒸發補給雨水,雨水能補給長江水和湖泊水。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20本題考查湖泊調節河流徑流量的作用。豐水期長江水補給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長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補給長江水,提高長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區進行大規模退耕還湖,洞庭湖的面積增大,蓄水能力增強,則豐水期a補給增大;枯水期b補給也增大。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答案】21A22C【解析】21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彎曲可以利用口訣

35、“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幫助記憶山谷和山脊。凸低為山脊,為分水嶺,凸高為山谷,可能發育有河流,河流流向低處。圖中有河流穿過,則圖中等高線分布代表的地形部位為山谷,山谷等高線凸往高處,所以a處為河流的上游,g處為河流的下游。開發漂流旅游項目出發地應選擇在河流上游。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22本題考查環境因素對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g位于城市的外圍,根據判讀g地位于河流的下游;該地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g地位于季風風向垂直的東北郊外,適合布局工業區,對城區的環境污染較小。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23C24A【解析】23本題考查世界區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根據圖

36、中的經緯度和海陸輪廓、河流特征判斷,該地位于西亞的兩河流域。西亞兩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宗教建筑為清真寺。俄羅斯主要信奉東正教;紗麗(又稱紗麗服)是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婦女的一種傳統服裝;熱情奔放的土風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24本題考查西亞地區的自然資源。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送到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地區。所以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油氣資源。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答案】25B26D【解析】25本題考查對農業區位因素的改造。本題考查影響農業區位

37、的因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區開墾梯田是對地形條件的改造,可以擴大耕地面積,保持水土。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26本題考查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低山丘陵區坡度較小的平地發展種植業,丘陵地區種植茶樹和竹林,可以發展多種農業經營和保持水土,所以發展立體農業可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能能夠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答案】27C28D【解析】27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石油和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為能源消耗總量翻了近兩番,所以石油、天然氣的消耗總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費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氣

38、小,石油消耗的總量大于天然氣,所以石油消費量增幅高于天然氣;根據圖表內容顯示,該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過80%,而且所在比例不斷增多,說明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未發生變化,反而增強。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28長江三角洲某地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的高速發展促使對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答案】29A30B【解析】29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表格數據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農業人口減少,耕地面積減少,但是農業產值卻呈現上升趨勢。農業產值的不斷增加主要得益于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同時農業服務業的發展,也

39、促使了農業產值的增加。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30根據三大產業產值比例變化圖分析,上海第一、二產業的產值比重降低,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上升,上海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將使大量農業用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將導致耕地面積進一步減少,農業從業人口繼續減少,牧業產值將持續下降。農業產值的增長低于二產產業產值的增長,所以農業產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答案】313,532135W,1143N331634,5634延長,減慢35移動方向;向北移動。該移動會造成南亞地區降水豐富,因為北移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球自轉影響,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風,西南季風掠過暖濕的印度洋

40、洋面,帶來豐沛的降水。該移動會導致澳大利亞北部干旱少雨,因為該區在這一期間轉為受干燥的東南信風控制,所以干旱少雨。【解析】31本題考查經緯網地圖、地球運動方向、晨昏線移動、日期時間等。由極地經緯網地圖經線45W到0經線(逆時針)西經度減少,可判斷A點為北極點;晨昏線經過極點A,只有二分日(春、秋分);由圖信息“過A點后”到B點,此時北極(A點)為極晝,說明是春分日(“3”月21或22)后,因此日期為3月。從3月22日島6月22日(夏至、過圖C點),B點正好處在A、C中間,從時間上大約為3月22日島6月22日中間附近即“5”月7日前后。32本題考查地球運動地方時換算和太陽直射點移動。赤道上日出地

41、方時6點,此時太陽直射經度為45W即地方時12點,說明輪船所在經度為“135W”;晨昏線與緯線圈的切點位于B點,B點為A點(90N)與C點(6634N)的中點,所以B點距離北極點的緯度差是1143,所以直射點的緯度為1143N。33本題考查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和地方時換算。太陽直射點在1143N,根據同緯間距相同太陽高度相同推算:北京與太陽直射點緯間距為40-1143即該緯度與直射點的緯間距為40-1143,由此推算該地緯度1143-(40-1143)-1634,即南緯“1634”;農歷十五,一輪圓月掛在天空最高的位置是地方時為0:00,根據此時135E地方時為24:00,則121E地方時為23:

42、04,說明還需要等待56分鐘到達24:00。34本題考查上海緯度位置、地球公轉運動晝夜長短及速度變化。從B到C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所以上海白晝時間變成;7月初地球公轉速度最慢。從B到C即5月份到6月份,說明公轉速度變慢。35本題考查地球公轉運動對大氣環流信風帶移動、季風環流對降水量影響。從B到C,即5月份到6月份之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南半球東南信風穿越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形成西南風季風。西南季風掠過印度洋,攜帶豐沛的水汽,南亞地區往往形成雨季;該移動對于澳大利亞北部,因風向來自陸地內部,所以帶來澳大利亞北部干旱少雨。【答案】36位于非洲大陸最南部,東、南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優:地處

43、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西南部的好望角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點即可)劣:好望角的航線長,交通運輸成本較高;好望角航線有風浪危險。(任答一點即可)37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匯,西部沿海出現涌升流,為西部、南部沿海帶來大量營養物質,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浮游生物又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吸引大批魚群。38甲地為地中海型農業;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等冬季谷物為主;規模相對較小;或以抗旱耐熱的經濟作物為主,如葡萄、油橄欖等(任答一點即可)。39分布特點: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東北部地區,而西部地區耕地少。原因:沿海平原地勢低平,東北部高原地勢平坦,且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

44、上,適合耕作;而西部地區降水少,荒漠化嚴重,不適合耕作。【解析】36本題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世界海洋航行。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該題要求描述海陸位置,則強調位于非洲大陸最南部,東、南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海陸位置優越,是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的海上通道。分析航運的優劣應結合世界主要的海洋運輸線路及條件回答。該航線的優勢是運輸量大,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劣勢是與蘇伊士運河航道比,航線長,好望角航線受西風影響,風浪大。37本題考查海洋漁業資源的分布、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大陸架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大陸海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入海河流能夠帶來大量的營養物質。在寒暖流

45、交匯處和上升補償流處能夠形成世界著名的漁場。根據圖示: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匯,西部沿海出現涌升流,為西部、南部沿海帶來大量營養物質,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浮游生物又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吸引大批魚群。38本題考查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分布。甲地位于非洲的最南端,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地中海農業農作物以耐旱的品系為特征。在農作物中,主要是小麥和大麥,其次是燕麥和玉米。葡萄、木本作物油橄欖,以及無花果是該地區廣為種植的經濟作物。飼養的牲畜有綿羊、山羊和豬。所以耐旱的農作物、木本經濟作物與飼養牲畜相結合是地中海地區農業的特征。39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南非的耕地

46、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判斷: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東北部地區,而西部地區耕地少。結合南非地形圖判斷:耕地分布區沿海平原地勢低平,東北部高原地勢平坦;根據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斷:東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適合耕作;而西部地區降水少,荒漠化嚴重,不適合耕作。【答案】40人口分布中部最密,東部其次,西部最稀。41東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顯著提高;西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沒有提升。42臨近港澳,對外資吸引能力比較強;中部地區城市交通、環境等基礎設施較好;省會城市廣州的輻射作用(任答一點即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資收入高;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大批勞動力,就業機會多。43機械增長正效應:提供充足勞力;促進三大

47、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化發展(任答兩點即可)。負效應:資源供給壓力加大;環境污染加劇;產生社會、治安等問題(任答兩點即可)。【解析】40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圖中標出地名的6市為中部地區,其東面的7個縣市為東部地區,其西面的11個縣市為西部地區。根據圖示圖例分析中部地區人口數量級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東部其次,西部最稀。回答本題需要認真讀圖。41根據圖示:西部地區人口數量級變化較小,而東部地區人口數量級變化較大。具體講是東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顯著提高;西部多數縣市人口級別沒有提升。42本題考查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因素、戰爭、宗教、社會變革、國家政策、生態環境變化

48、、個人動機和需求等。中部地區人口數量級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遷入。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臨近港澳,對外資吸引能力比較強;中部地區城市交通、環境等基礎設施較好;省會城市廣州的輻射作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資收入高;二、三產業發展需要大批勞動力,就業機會多。43本題考查人口增長的分類、人口遷移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長主要依靠外來人口的遷入,屬于機械增長。人口遷入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應該分為有利和不利影響。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影響是: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能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答案】44制造業集聚中心逐步從城市中心區向郊區擴散;在城區周邊形成多個集聚區;集聚中心呈現出沿高速

49、公路向外擴展的趨勢;制造業重心有向南遷移的趨勢。(任答兩點即可)45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資源密集型企業(%)0-16km16-48km264050可見,在0-1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明顯較多,資本密集型企業和資源密集型企業相對較少;在16-48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分布較少,資本密集型企業較技術密集型企業更多,資源密集型企業占主導地位。46技術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和交通,0-16km范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訊等條件較好,因此這類企業分布相對較多。資源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地價和環境,該類企業一般占地面積較大,對環境污染較大,0

50、-16范圍地價相對較高,人口比較密集,因此這類企業分布相對較少。47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應該是從城市中心向外圍依次出現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和農業用地。合理性評價:N市制造業空間變化,使中心城區制造業就業密度較低,改變了原來中心城區制造業的土地利用結構更趨合理,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蕩然區域的空間位置、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條件,因此N市制造業空間變化是合理的。【解析】44本題考查工業布局、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根據圖表資料判斷,該地制造業企業的空間布局呈現集聚中心逐步從城市中心區向郊區擴散;在城區周邊形成多個集聚區;集聚中心呈現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擴展的趨勢;制

51、造業重心有向南遷移的趨勢。45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解答本題讀懂圖表是關鍵,根據表格提示,在0-16km范圍技術密集型企業數量占70%,而到48km處技術密集型占到95%左右,所以16-48km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數量占25%左右。依此判斷資本密集型企業和資源密集型企業的數量比重。46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和政府政策等。技術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和交通,0-16km范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比較密集,且交通便捷,信息、通訊等條件較好,因此這類企業分布相對較多。資源密集型企業的主導因素為地價和環境,該類企業一般占地面

52、積較大,對環境污染較大,0-16范圍地價相對較高,人口比較密集,因此這類企業分布相對較少。47解答本題需要熟悉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原理。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原理: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應該是從城市中心向外圍依次出現商業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和農業用地。結合N市的城市制造業的空間變化分析:中心城區制造業就業密度變低低,改變了原來中心城區制造業的土地利用結構更趨合理,這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不同蕩然區域的空間位置、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條件,因此N市制造業空間變化是合理的。【答案】48緯度和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大氣環流和洋流共同塑造了西歐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西歐大致位于北緯40度到60度之間的溫帶

53、,西臨大西洋,終年受西風帶控制,西風使西歐大陸冬暖夏涼,全年降水較為均勻;地勢西高東低,平原廣闊,山脈大致呈東西向延伸,易于暖濕空氣深入內陸;北大西洋暖流沿歐洲西海岸北上,對氣候又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這些因素導致了西歐終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河流航運的影響:受氣候和地形影響,西歐河網密布,河流流量穩定,水位變化小,航運價值大。對農業的影響:溫和濕潤的氣候使得這里牧草旺盛、多汁,乳畜產量高且穩定,種植業以小麥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機械化耕作,糧食產量穩定。對地域文化的影響:西歐溫和濕潤的氣候、平坦的地形造就的種植業和乳畜業,是形成當地以面包和乳畜產品為主的飲食文化的物質基礎。對人口、城市和工業的影響:由于氣候溫和濕潤,地勢平坦,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眾多,工業區稠密。(對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任答三點即可)【解析】48本題考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個整體,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整體。自然地理要素對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