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梅嶺三章_第1頁
賞析梅嶺三章_第2頁
賞析梅嶺三章_第3頁
賞析梅嶺三章_第4頁
賞析梅嶺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賞析梅嶺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注釋梅嶺: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省大庾縣和廣東省南雄縣交界處。詩前小詩中所謂梅山系嶺主要山系之一。泉臺:同泉下、泉壤、泉路。迷信傳說中的陰曹地府、地獄。明代黃宗羲萬充宗哀辭:豈知此別,便隔泉臺!閻羅:梵語譯音。佛教稱管地獄的神,也叫閻羅王、閻王、閻王爺。這里比喻國民黨、蔣介石。南國烽煙正十年:是說在南方堅持武裝

2、斗爭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戰爭時到四川作策動兵運的工作至1936年游擊戰爭)。南國:祖國的南方。烽煙:烽火之煙。古時邊防設烽火臺,外敵入侵時,舉烽火報警。這里指戰爭。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營詩:從今嵩州路,無復有烽煙。此頭須向國門懸:陳毅表示自己即使犧牲,也要頭懸國門,眼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后滅亡。據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買通吳國太宰,讒言子胥,夫差賜子胥劍自殺.伍子胥臨死前說:抉吾眼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后九年,越國滅吳。史記吳太伯世家亦有記載.國門:即城門.取義成仁: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擊南下元軍,兵敗被俘,不屈不撓。死前,寫自贊詩世藏在衣帶中,說

3、: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陳毅詩中借以表現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和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史事贛粵邊區游擊隊在陳毅的正確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像一把利劍插進敵人的心臟。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消滅游擊隊,在實行殘酷的軍事清剿和經濟封鎖的同時,還到處追捕陳毅和項英,并張貼布告,聲稱捉到陳毅賞洋三萬元。1936年,兩廣事變結束后,蔣介石又于八、九月份起調遣其嫡系部隊46師對贛粵邊游擊區發起新的清剿。該師師長戴嗣夏被蔣介石稱為碉堡專家。他在進攻游擊根據地時使出拿手好戲,讓碉堡上山口、進山坑,進逼游擊根據地。贛粵邊區軍民在粉碎國民黨軍的清剿中取得了勝利,保住了革命根據地,但也付出大量血的代價,許多

4、軍民包括游擊隊和邊區的一些主要領導人在戰斗中由于叛徒告密而英勇獻身。陳毅自己也多次遭遇不測。1936年冬天,敵軍對陳毅的駐地梅山,大舉清剿一個多月。白天放警犬追蹤,晚上用探明燈搜索。陳毅因腿部負傷又加罹病行動不便,在梅嶺被敵人圍困于叢莽間達到20天之久,在苦慮不得脫身的生死關頭,他慷慨陳辭,寫下了梅嶺三章藏于衣底,作為自已的絕命詩。詩前的小序是陳毅以后補寫的,這段小序簡要交代了作詩時的處境。小序中的旋圍解是指:在他留下絕筆詩的當天,敵人未進山搜剿,第二天山里也很平靜。派人下山打探消息,原來發生了西安事變。國民黨46師急急忙忙從游擊區周圍撤走了,一些地方武裝也龜縮在碉堡里不敢出來,梅山由是而得解

5、圍。鑒賞人生之兩大端在于生和死。在生死存亡關頭的抉擇,最能顯出一個人的精神和氣節。有人畏死遠難,求生害仁,茍且偷生,遺臭萬年;有人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盡道取義,流芳百世。后一種選擇,是我國自古以來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又說: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盡心上)。正是這種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盡到死命的道德理想鼓舞著無數民族英雄為國家、為人民舍生就死,赴湯蹈火,留下了無數驚天動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蘇武渴飲雪,饑吞氈的堅貞氣節,

6、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勤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夏明瀚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鐵骨,這一切構成了中華民族浩蕩不息的歷史河中最為崇高壯美的景觀,民族之魂就在這洋洋大觀中閃爍出永遠燦爛的光輝。梅嶺三章也是陳毅在生死存亡之關頭所寫下的一曲氣壯山河的無產階級正氣歌。這是由三首七言絕句構成的一組詩。三首詩雖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可單獨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題旨上又具有內在統一性,它們從不同側面表現了作者堅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為人類美好事業獻身的革命生死觀。二首詩都以小序中慮不得脫四字自然生發出來,以斷頭為基本意象,但顯示出的卻無一絲一毫悲切傷感的情調,而是一派生當作人杰,死

7、亦為鬼雄的慷慨豪壯之氣。吟詠之際,不覺使人熱血沸騰,斗志倍增。第一章著重表現作者對革命事業生死不渝的堅貞氣節。斷頭今日意如何?詩一開篇就徑直將死亡問題提了出來,以如何面對斷頭之危自問,這充分顯示出陳毅勇于面對死亡的英雄無畏氣概。生命對于人生只有一次,面臨斷頭的時刻,任是誰也會有一些想法即意涌入頭腦之中的。此時此刻,陳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創業艱難百戰多。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為了開創革命大業,我已經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的戰斗生活,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斷頭也是死得其所,實在沒什么可顧慮的。這一問一答,問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壯,一下子就將陳毅視死如歸,甘于為革命赴湯蹈火的英雄形象矗立在我

8、們的面前,令人怦然為之心動。面對死亡的危險,詩人想到了革命大業尚未完成,理想未遂,今日斷頭實在是死不瞑目。于是他馳騁想象,以富于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續寫了豪情四溢、氣貫長虹的壯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泉臺,猶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在古詩文中,泉臺一詞一般是與悼念、哀挽相聯的,如潘岳寡婦賦中有句曰:上瞻兮遺像,下臨兮泉壤。駱賓王樂大夫挽詞之五有詩為: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岑參河南尹岐國公贈工部尚書蘇公挽歌中有夜色何時曉,泉臺不是春的詩句,孟郊悼亡詩中也有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的詩句。陳毅以泉臺比喻蔣介石政府統治下的人間地獄,以閻羅喻指禍國殃民的罪魁蔣介石,表示自已一旦

9、犧牲,就要到黃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難的戰友,組織起十萬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搗陰間地府,去斬下閻羅的首級。這兩句詩壯懷激烈,筆墨酣暢,驚天地,泣鬼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堅定的革命斗志,豪邁的英雄氣概。真如著名詩人臧克家所說的,堪稱意氣沖天,拍案叫絕!胸中有萬丈正氣,筆下有萬鈞之力!第二章著重寫對后死諸君的期待,勉勵生者為人民解放的未競事業繼續奮斗下去。南國烽煙正十年,是詩人參加革命武裝斗爭歷程的概括。從1926年8月離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運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陳毅一直戰斗在烽火連天的南國。為工農紅軍的創立、蘇區根據地的建立和贛粵邊游擊區的創立與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此句可與第一章中創業艱難百戰

10、多結合起來讀解。創業句著重寫斗爭的艱難,南國句著重點出斗爭的時間地點。而今,在中央蘇區已失,南國大地處于反動派更加兇殘統治、蹂躪之下的時候,自己卻有可能告別這片十幾年為之浴血奮戰的南國大地,這不能不使詩人感慨萬端,深以為憾。于是,詩人將滿腔激情噴涌筆端,寫下了此頭須向國門懸的絕生之語。史記伍子胥列傳里記載有春秋時期吳國功臣伍子胥受人慘害被吳王夫差賜劍自殺,臨死時要求把自已的頭顱懸掛在吳國都城(今蘇州)閶門上,以便看到越國軍隊來把吳國滅掉的故事。中國歷代的反動統治階級在鎮壓人民反抗運動時,也往往把他們殺害的反抗者的頭顱懸掛于城門樓上示眾以儆效尤。國民黨反動派在圍剿紅色根據地和游擊區時,也常常采用

11、類似的兇暴手段。但這種恐慌手段嚇不倒真正革命者,對他們來說砍頭當風吹帽。作者借用伍子胥頭懸國門的典故,表現了不親眼看到敵人徹底滅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一個須字,使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和為革命殉難的光榮感躍然紙上,撞人心扉。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是前一句詩的自然引申。詩人暗用了陸放翁示兒詩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勵活著的戰友努力奮斗,多打勝仗,用頻頻飛來的捷報當作奠自已的紙錢,以使頭懸國門、魂歸泉臺的自已得到慰藉。這一期望,同樣表現了詩人對革命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戰爭是流血的政治。詩人將活著的戰友稱為后死諸君,意在提醒戰友們要做好犧牲的準備,希望他們能夠像先行赴難

12、的十萬舊部及行將斷頭的自己一樣,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地戰斗下去。第三章進一步正面抒發自己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念和甘愿為之獻身的人生理想。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這是說自己從參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業當作自己的家,并決心為之奮斗終身;雖然一直處于艱難創業之中,眼前祖國大地還處于反動派的血腥殘暴之中,但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必會到來。中國古代積極的人生觀素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而國家和家國恨等詞也說明家與國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無家不能有國,國破亦難有幸福完美的家。將革命事業當作自己的家,這是一個年輕時代即懷憂國憂民之情的共產主義戰士革命人生觀的生動寫照,顯示出詩人高尚廣闊的胸

13、襟。而血雨腥風總有涯則傳達出詩人對國家命運和革命前任的辨證認識,這與他同年稍早所作之三十五歲生日寄懷中的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及與梅嶺三章作于同期的無題中的莽莽神州嘆沉陸。魂兮歸來大地紅,表達的是同樣的信念。正因為對未來抱著這樣的信念,所以詩人不僅處變不驚、臨危不懼,而且從容泰然、義無反顧地詠歌道: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為了人類解放的美好未來早一天到來,詩人甘愿將自己和無數烈士的鮮血流入一道,在祖國的大地上澆灌開自由之花。在這里,詩人將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共產主義理想注入中華民族取義成仁的傳統美德之中,對全詩起句中所提出的斷頭今日意如何?的問題,作了最具體也最完美的回答。在這

14、雄沉重泰岱,絢爛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現出一個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懷和精神境界,這樣的境界是那些蠅營狗茍之徒、茍且偷生之輩永遠連想也想不到的。革命為生不為死,但勇于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輝的另一種閃耀。人間遍種自由花,這是作者對革命之勝利未來的美好暢想,也是作者甘愿取義成仁、頭懸國門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義之所在。梅嶺三章是陳毅臨危之際不假雕飾、一氣呵成的一組足以流芳千古的黃鐘大呂之作。詩作雄渾豪放,格調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璣,情文并茂,錚錚有聲是詩人崇高情懷的抒發,也是詩人偉大人格的寫照。將洶涌的激情、崇高的理想注入出人意料的想象之中,是此詩藝術運思上的一個突出特點、那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想象

15、何其雄壯;那頭向國門懸、捷報飛來當紙錢的意象何等奇特;那灑血死道義、澆灌人間自由花的心愿又是多么魅力!而這些雄奇魅力的想象意象又總是與對敵人的深恨和對人民的大愛,與個人的志向和革命的理想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劉勰文心雕龍論藝術神思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之說,此其謂也!不僅如此,在短短的84個字里,詩人的思緒舒卷自如流轉無礙,由人間的斷頭之危到泉臺的招、斬壯舉,由往昔的百戰艱難到死后的捷報紛飛,由古代忠良的頭懸國門到今日自己的取義成仁,由個人的十年征程到未來的自由花開,真可謂古往今來任馳騁,地上陰間縱逍遙,有虛有實,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稱得上是精鶩八極,心游萬仞、恢萬里而無閡,通

16、憶載而為津(陸機文賦)了。這體現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藝術想象能力和高超的結構技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偉大的作品總是與作家的偉大思想、偉大人格和偉大的人生經歷分不開的。陳毅詩作豐富大膽、出人意料的想象來源于他年年戎馬、萬死千傷的戰斗經歷、革命激情和取義成仁的革命決心。這84個字,是他生命追求的凝聚。古典的創造性轉化是這組詩章的又一引人注目的特點。詩中寫到的泉臺、閻羅、燒紙錢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傳說和行為。而詩人將閻羅和陰間地府比作禍國殃民的蔣介石和蔣介石反動政府統治下的人間地獄,用紙錢來代指革命軍隊的勝利捷報,賦予并傳達出一種全新的含義。伍子胥受讒被害時的臨終遺言,表現了他對吳王夫差不聽忠言、自取滅亡的譴責和自己盡忠而忠不被納的憤懣。而陳毅借用這個頭懸國門的典故則不僅表現了他不親眼目睹國民黨反動派的徹底滅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現了他堅信革命必勝,希望在勝利之日能夠親眼看到捷報分享勝利喜悅的心愿。此外,取義成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