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學期末重點個人整理版_第1頁
中醫婦科學期末重點個人整理版_第2頁
中醫婦科學期末重點個人整理版_第3頁
中醫婦科學期末重點個人整理版_第4頁
中醫婦科學期末重點個人整理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緒言*中醫婦科學定義:運用中醫學的理論研究婦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機特點、診斷辨證規律和防治婦女特有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1胞宮:是女性特有的內生殖器官的概稱,胞宮的功能涵蓋內生殖器的功能。形態:未孕的狀態下呈前后略扁的倒梨形,壁厚而中空。功能:排出月經,分泌帶液;孕育胎兒,發動分娩,娩出胎兒及附屬物。子宮: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子宮位于帶脈以下,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腸之前。功能:主行月經,分泌帶下,種子育胎,發動分娩,排出惡露。胞宮為什么是奇恒之府?奇恒是異常的意思。胞宮所以被稱為奇恒之府,說明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臟腑。因其形態中空似腑,功能藏精似臟,亦藏亦瀉,藏瀉有時,故說它似臟非臟,似

2、腑非腑,它行經、蓄經、育胎、分娩,藏瀉分明,各依其時,充分表現了胞宮功能的特殊性。故為奇恒之府。4內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內藏部分,包括陰道,胞宮等。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部分,包括毛際,陰戶,玉門。5玉門,古稱延孔,即陰道口。6從月經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稱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標志:月經來潮)7.女性的生理特點包括:月經帶下妊娠產褥哺乳8月經:是指伴隨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所引起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三要素:月經周期21-35天,平均28天經期3-7天,多數為35天經量30-50ml臨床記錄1020足早流存9.絕經: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行經后,停經一年以

3、上,稱絕經。一般年齡發生在45-55歲。10尚有身體無病而月經定期兩個月來潮一次者,稱并月;三個月一潮著,稱居經或季經;一年一行著,稱避年;還有終生不潮而能受孕著,稱暗經;受孕初期仍按月經周期有少量出血而無損于胎兒者,稱激經。11.【簡答】月經產生的機理:腎氣盛,天葵至,任通沖盛,督帶調約,協調作用于胞宮,使子宮氣血滿盈,應時而下。月經的產生,是女子發育成熟后,臟腑、天葵、氣血、經絡協調作用于胞宮的生理現象。月經的產生,腎起主導作用,與肝、脾關系尤為密切。12天葵:男女皆有,是腎精腎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13.月經周期節律:月經具有周期性,節律

4、性,是女性生殖過程中腎陰陽消長,氣血盈虧規律性變化的體現。行經期:周期第1-4天,子宮血海由滿到溢,瀉而不藏排出經血,月經來潮概是本次月經的結束,又是新周期的開始的標志,呈現“重陽轉陰”特征。經后期:周期第5-13天,指月經干凈后至經間前,此期血海空虛漸復,子宮藏而不瀉,呈現陰長的動態變化。經間期:周期第14-15天,也稱氤氳之時,或稱“的候”,“真機”期(即西醫的“排卵期”)。此期間正值兩次月經中間,故稱之為經間期,是重陰轉陽,陰盛陽動之際,正式種子之的候。經前期:周期第15-28天,即經間期之后,此期陰盛陽生漸至重陽,此時陰陽俱盛,以備種子育胎。月經周期中四個不同時期的循環往復,周而復始,

5、形成了月經周期的月節律。14帶下:健康女性從陰道排出的一種陰液,無色透明如蛋清樣,或黏而不稠如糊狀,其量適中,無腥臭氣,稱生理帶下,俗稱白帶。妊娠期的生理現象:月經停閉早孕反映妊娠滑脈乳房變化子宮增大下腹膨隆胎動胎心胎體分娩正產現象:見紅陣痛離經脈影響分娩的因素:產力,產道,胎兒,精神因素。產褥期的生理特點:多虛多瘀產后一周稱”新產后”產后一月稱”小滿月”產后百日稱”大滿月”惡露:是產后自子宮排出的余血濁液,先是暗紅色的血性惡露,也稱紅惡露.如果血性惡露持續10天以上仍未干凈,應考慮子宮復舊不良或感染。婦科病的病因(填空):寒、熱、濕邪情志因素(怒、思、恐)生活因素(房事所傷、飲食失宜、勞逸失

6、常、跌撲損傷)體質因素主要病機:1.臟腑功能失調(與腎、肝、脾關系最大)2.氣血失調3.沖任督帶損傷胞宮、胞脈、胞絡受損4.腎天葵沖任胞宮軸失調婦科常用的辯證方法:臟腑辨證,氣血辨證,輔以沖任督帶辨證和胞宮(或子宮)辨證聞診:1、聽聲音2、聽胎心(妊娠20周)3、聞氣味切診:切脈、捫肌膚、捫腹部常用辯證方法:臟腑辯證、氣血辯證,輔以沖任督帶辯證和胞宮辯證常用內治法:(簡答)調補臟腑調理氣血利濕祛痰調理沖任督帶調養胞宮調控腎-天葵-沖任-胞宮軸月經病總論1、月經病: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間期、經量的病變異常為主癥,或伴有月經周期,或于斷經前后出現明顯癥狀為特征的疾病辨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質稀氣

7、虛先期、量少、色鮮、質稠一一陰虛先期、量多、色深、質稠血熱后期、量少、色黯、有塊血寒后期、量少、色淡、質稀血虛先后不定期、色淡黯、質稀一一腎虛先后不定期、量少或多、色紫、有塊一一肝郁氣滯量多或少,色黯、有塊血瘀2、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重在治本以調經。治本:消除病因,平衡陰陽。調經:通過治療使月經恢復正常。調經之法,重在補腎疏肝健脾,調理氣血,沖任。一、月經先期1、定義:月經周期縮短,經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且連續兩個周期以上,稱為月經先期。2、總病機:沖任不固,經血失于制約3、證型/病機治法方藥陽盛血熱清熱養陰、涼血調經清經散(丹皮、地骨皮、黃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肝郁血

8、熱疏肝解郁、清熱調經丹梔逍遙散陰虛血熱滋陰清熱調經兩地湯(干地、阿膠、白芍、玄參、麥冬、地骨皮)氣虛(脾氣,腎氣)健脾益氣、攝血調經補中益氣湯&固陰煎血熱證之陰虛血熱婦科證候:經來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紅質稠。全身證候:陰虛血熱證候。舌紅,苔少,脈細數。治法:養陰清熱調經。方藥:兩地湯(兩地膠芍麥玄參,養陰清熱又調經)4、鑒別:經間期出血:發生在月經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較少,或表現為透明粘稠的白帶中夾有血絲出血持續數小時或27天自行停止。治則:重在調整月經周期,使之恢復正常;或補或清。二、月經后期1、定義:月經周期延遲,經行錯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稱為月經后期。2、治療原則:和血行滯

9、、溫經養血,疏通經脈氣機血虛補血調經大補元煎虛寒溫經祛寒,養血調經大營煎血寒溫經散寒,行血調經溫經湯氣滯開郁行氣,和血調經加味烏藥湯痰濕燥濕化痰,健脾調經六君子加歸芎湯三、月經先后無定期1、定義:月經周期延長或縮短,即經行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稱為月經先后不定期2、病因病機:肝腎功能失常,沖任氣血失調,血海蓄溢不循常道。3、治則治法:以疏肝補腎為治本之法。腎虛補腎益氣、固沖調經固陰煎肝郁疏肝解郁、和血調經逍遙散四、月經過多1、定義:每次經行血量較平常明顯增多者,稱為月經過多。(總量超80ml,且連續兩個周期以上)2、病因病機:沖任不固,經血失于制約3、辯證氣虛補氣固沖、攝血調經舉元煎血

10、熱清熱涼血、止調經血約營煎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調經失笑散加味4鑒別:崩漏:在大量出血時的癥狀與月經過多相似,但崩漏的出血無周期性,同時伴有出血時間長,淋漓日久不能自止。五、月經過少1、定義:月經周期規律,月經量明顯減少,或經行時間縮短至12天,經血量也少,甚至點滴而下。腎虛補腎填精、養血調經歸腎丸血虛養血調經滋血湯痰濕燥濕化痰,理氣調經二陳加歸芎湯血瘀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桃紅四物湯六、經期延長1、定義: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行持續時間超過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凈達半月之久,稱為經期延長。氣虛補氣健脾、止血調經歸脾湯血熱養血滋陰、清熱調經固經丸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調經桃紅四物湯七、經間期出血1、在月經間期

11、,出現周期性陰道少量出血者,稱為經間期出血2、病機:腎陰虛;濕熱;血瘀3、治則治法:滋腎養血為主。腎陰虛滋腎養陰、止血調經兩地湯合二至丸濕熱清熱利濕清肝止淋湯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湯八、閉經(月經病第一重點!)1、定義:原發性閉經:女子年齡超過16歲而無月經來潮者。繼發性閉經:月經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絕經年齡前,月經停止來潮6個月以上者;或月經稀發按自身原來月經周期計算,停經三個月以上者。2、病機:虛: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陰虛血燥。實:血瘀氣滯;痰濕阻滯。3、治則治法:虛者補而通之;實者瀉而通之。(古人診治閉經以血枯、血隔分虛實)肝腎虛損補益肝腎、養血通經歸腎丸氣血虧虛補中益氣、養血調經人參養榮湯

12、陰虛血燥滋陰潤燥、益精通經加減一陰煎血瘀氣滯活血理氣、祛瘀通經血府逐瘀湯痰濕阻滯健脾除濕、化痰通經丹溪治濕痰方附:多囊卵巢綜合癥(PCOS)1、病機: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及腎上腺等的內分泌活動異常,導致卵巢長期不能排卵。2、臨床表現:閉經、月經稀發或不規則子宮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癥狀,雙側卵巢呈多囊性增大。腎虛補腎調經右歸丸痰濕化痰除濕,通絡調經蒼附導痰丸氣滯血瘀行氣活血,祛瘀通經膈下逐淤湯肝經濕熱清熱利濕,疏肝調經龍膽瀉肝湯九、崩漏(月經病第二重點!)1、定義:月經非時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不盡者稱為崩漏。突然大量出血為崩中,日久淋漓不盡為漏下。2、病因病機: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導致月經

13、非時妄行3、診斷要點:月經的周期,經期及經量發生嚴重紊亂。月經周期紊亂,常可在停經數周或數月后發生出血,量多如注,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斷,甚至屢月不凈,出血量多,遷延日久者可見貧血癥狀。4、崩漏需做的檢查:婦檢;生殖內分泌;B超;診刮5、崩漏與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的鑒別:三者以月經周期、經期或經量的改變為主要癥狀的月經病,但月經先期,經期延長和月經過多癥狀的發生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即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但經血能自行停止。崩漏出血沒有規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停止。6、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復舊由于崩漏發病緩急不同,出血的新久各異,治療崩漏尚須本著“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靈活掌握塞流、

14、澄源、復舊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療崩漏的緊急措施。暴崩之際,急當止血防脫固氣。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互相依存,失血過多,必致氣虛,氣虛不攝,必致新的出血,暴崩下血,氣無所附,可導致血竭氣脫的危重癥候,故塞流之崩漏治療的第一步,若出血勢急量不減者,宜急癥處理。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辨證求因,審因論治,這是治療崩漏的重要階段。一般用各種止血藥后,待出血量逐漸減少或停止時,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運用清熱、補腎、滋腎、益氣、健脾、祛瘀等法。復舊:即固本善后,血止后當以調理月經周期為治本之法。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當以固本。治崩宜長提固澀,不宜辛溫行血;宜養血理氣,不可偏于固

15、澀。青春期患者重在補益腎氣,固澀沖任;育齡期患者重在疏肝養肝,調理沖任,絕經前后期患者重在滋腎健脾,調攝沖任。7、辯證血熱清熱涼血、止血調經清熱固經湯腎陽虛溫腎固沖、止血調經右歸丸腎陰虛滋陰益腎、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脾虛益氣健脾、攝血固沖固本止崩湯去當歸,加升麻,烏賊骨,崗秥根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調經通瘀止血湯合失笑散去當歸尾,赤芍十、痛經(月經病第三重點)1、定義:凡在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上腹、陰部,甚則劇痛昏厥,稱為通經。原發性通經:生殖道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通經: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或宮頸狹窄引起的痛經。2、痛經的治療原則:調理沖任氣血

16、3、分型氣滯血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膈下逐瘀湯寒凝胞中陽虛內寒溫經扶陽、暖宮止痛金匱溫經湯寒濕凝滯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湯加蒼術,茯苓氣血虛弱益氣補血、和營止痛圣愈湯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肝腎虛損益腎養肝、緩急止痛調肝湯4、子宮內膜生長于子宮腔以外而引起的病變和癥狀,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特點:為漸進性、繼發性痛經。于月經前1-2天出現,月經第一天最劇烈,以后逐漸減輕并持續整個月經期,疼痛部位多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并向陰道、會陰、肛門、大腿放射。部分患者有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十一月經前

17、后諸證特點:伴隨月經周期出現,其多發生在經前或經期,經行或經后癥狀逐漸消失。1經行乳房脹痛定義:每于行經前或正值經期、經后出現乳房作脹,或乳頭脹癢疼痛,甚至不能觸衣者鑒別:若乳房有結節或腫塊,經后不能消失者,應與乳腺增生癥或乳房腫瘤相鑒別。肝氣郁結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柴胡疏肝散加麥芽肝腎陰虛滋陰養肝、理氣活絡一貫煎2經行泄瀉脾虛健脾益氣、化濕調經參苓白術散腎虛溫腎扶陽、暖土固腸健固湯合四神丸肝郁脾虛疏肝解郁、健脾理腸痛瀉藥方加柴胡木香3經行浮腫脾腎陽虛溫腎健脾、化氣利水苓桂術甘湯加補骨脂川芎巴戟天氣滯血瘀理氣行滯、活血化瘀八物湯加澤蘭茯苓皮4經行頭痛血虛養血益氣八珍湯酌加枸杞何首烏肝火養陰清熱,

18、柔肝熄風杞菊地黃丸酌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血瘀調氣活血,化瘀通絡通竅活血湯5經行發熱肝郁化火疏肝解郁、涼血清熱丹梔逍遙散加黃芩鉤藤肝腎陰虛滋陰清熱、涼血調經二地湯加白薇氣血虛弱益氣固表、甘溫除熱補中益氣湯瘀熱壅阻養血活血、化瘀清熱血府逐瘀湯去川芎加丹皮6經行身痛血虛養血益氣、柔筋止痛黃芪桂枝五物湯加雞血藤血瘀活血通絡、散寒化瘀趨痛散7經行吐衄肝經郁火疏肝清熱、引血下行清肝引經湯肺腎陰虛滋腎潤肺、引血下行順經湯8經行口糜陰虛火旺滋陰補腎、清熱降火知柏地黃湯胃熱熏蒸清熱瀉火、蕩滌胃熱涼膈散9經行風疹塊血虛養血益氣、疏風止癢當歸飲子風熱疏風養血、清熱止癢消風散10經行情志異常肝氣郁結舒肝理氣、解郁安神

19、逍遙散去生姜加柏子仁郁金膽星痰火上擾清熱滌痰、鎮心安神生鐵落引十二、絕經前后諸癥(月經病第四重點)1、涵義:婦女在絕經期前后的一段時期內,圍繞月經紊亂或絕經出現烘熱汗出、煩躁易怒、潮熱面紅、眩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腫、皮膚螞蟻走樣感、情志不寧等癥狀,稱為絕經前后諸證。2、病因病機:腎虛為致病之本。3、治則治法:平調腎中陰陽,治以益腎寧心為主。4、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葵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人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5、診斷:年齡;病史;癥狀;體征;輔查腎陰虛滋養腎陰、佐以潛陽左歸飲加制首烏龜板腎陽虛溫

20、腎扶陽右歸丸腎陰陽俱虛陰陽雙補二至丸+二仙湯+制首烏、生龍骨、生牡蠣心腎不父滋腎寧心安神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去黃芩雞子黃,加遠志蓮子心麥冬帶下病(相當重要)1、定義:帶下量明顯增多或減少,色、質、氣味發生異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癥狀者廣義帶下:泛指所有婦科疾病,即經、帶、胎、產、雜等多種疾病。狹義帶下:婦女陰道內排出的白色或淡黃色稀薄粘稠的液體,綿綿不斷而下。2、帶下過多:指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氣味異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癥狀者3、帶下過少指帶下量減少,導致陰中干澀癢痛,甚至陰部萎縮者4、病機:任脈不顧,帶脈失約。5、治則:除濕為主。治脾宜運、宜升、宜燥;治腎宜補、宜固、宜澀;治肝宜疏、宜清

21、濕熱和熱毒宜清、宜利6、陰道炎鑒別表p185滴蟲性陰道炎帶下特點: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念珠菌陰道炎:為凝乳或豆腐渣樣的稠厚白帶;細菌性陰道炎特點為:帶下量多,色白,稀薄均勻,呈腥臭味老年性陰道炎特點:白帶稀薄,淡黃色或血樣膿性白帶林并行陰道炎特點:黃色或膿樣。脾虛濕困健脾益氣、升陽除濕完帶湯腎陽失固溫腎固任、收澀止帶內補丸陰虛夾濕滋陰益腎、清熱除濕知柏地黃丸加芡實、金櫻子濕熱下注清利濕熱止帶止帶方脾虛型濕熱下注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薄,或如涕如唾,綿綿不斷,無臭+脾虛濕困證。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方藥:完帶湯。濕蘊化熱者,治宜清熱利濕止帶,用易黃湯(山藥芡實黃柏車前子白果

22、)妊娠病(總論最重要!)1、涵義:妊娠期間發生與妊娠相關的疾病稱為妊娠病。2、妊娠病的病機:1)孕后陰血下注養胎,易致陰血偏虛,陽氣偏旺的生理狀態;2)胎兒逐漸長大,胎體上升,影響氣機的升降,形成氣滯、氣逆、痰郁的病理變化;3)素體脾胃虛弱,生化之源不足,胎失所養;或因先天腎氣不足,胞失所系,以致胎元不固。3、妊娠病的治則:妊娠病的治療原則是治病與安胎并舉。1)分清母病與胎病;2)辨胎之可安與不可安;3)安胎的具體方法以補腎培脾,清熱養血為主。4、妊娠病用藥注意事項:1)不宜亂投藥,用藥宜慎重,可用可不用的藥當不用。2)不能因懷孕而諱疾忌醫,須知“有病則當之”。3)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及一切有毒藥品都應慎用或禁用。4)病情確實需要可適當選用,所謂“有故無損,亦無損也”但須掌握劑量,“衰其大半而止”。一、妊娠惡阻1、定義:妊娠早期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厭食、惡聞食味,甚則食入即吐。妊娠早期出現擇食、厭食、輕微惡心、頭暈倦怠等癥狀稱為早孕反應,不須之類)2、病機:沖脈之氣上逆犯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